太尉府!

文武百官忐忑不安的站在大殿內。

張天突然身受重傷的奉始皇帝之命歸來!

贏城霸道的建立五個守都統帥,將天下四十二郡分為五方!

一定是出了大事了!

可到底是什麼大事,他們也猜不到!

李斯站在側方眉頭緊鎖,心中已經在反覆的推敲到底發生了什麼。

“何為監國,君主外出之時,太子留守代管國事,是故,‘君行,太子居,以監國也。’

雖說監國之權,乃陛下親命,但陛下詔令卻也說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經太尉府決議,皇長孫嬴城掌衛尉府,中尉府,戍衛六營,戍衛七營,戍衛八營,虎賁營,御前營,破燕營,阿城營,驪山營,雍城守衛軍,高陵守衛軍,株陽守衛軍,

擁咸陽,漢中郡,隴西郡,北地郡,上郡,九原郡,雲中郡,雁門郡,代郡,恆山郡,漁陽郡……二十七郡駐軍排程之權。”

人都還沒有來齊,奉常府府令趙洽就嚴厲的怒道:

“在這二十七郡之內,監國軍事排程,自在監國權力之內!”

“然而除了這二十七郡,監國凡有排程駐軍,均屬於越權專政!”

“更何況,還有長城軍和南征軍,若如此而為,此乃法度之亂,禮儀之亂,國本之亂,君權之亂。”

“此等有違禮法之事,縱然陛下不在,監國也不應越權。”

趙洽雖有疑罪,但身為始皇帝親命的九卿之一,在沒有掌握實際證據之前,沒有人敢輕易的罷免掉趙洽。

這是三公九卿特殊性。

而此時。

雖然嬴城強勢的下令,可身為掌管禮儀的奉常府府令,趙洽還是在此時嚴厲的反對嬴城越權干政的問題。

“是啊,監國,若如此行事,恐朝政之亂,未有外亂而先自亂,此得不償失啊。”

不止趙洽一人反對嬴城查收監國之權外的權柄。

而整個大殿之上,三公九卿均在,在趙洽極力的反對之中,沒有人為嬴城說話。

即便是一向支援嬴城的李斯,也在此時沉默了下來。

嬴城此次強令太尉府組建五方守都統帥,將四十二郡全部做出了分割,這是嚴重違背法治的事情,尤其是軍政之權的轉換,這樣的政令,即便是始皇帝,也不敢如此草率的下令。

“此事不容商議,王戍,太尉府什麼時候動作如此之慢了,還未擬令?”嬴城沒有解釋的想法,冷厲的問道。

王戍也有點拿捏不準,左看李斯,右看馮去疾,可兩人都沒有說話,連一點的想法都不想透露出來,這讓他十分為難。

“啟稟監國,末將有疑惑,此令是否是陛下之命?”王戍實在是忍不住的問道。

“此乃本監國之意,非陛下之命。”嬴城回道。

“這!”王戍猶豫了一下,還是道:“如此大的動作,恐怕需要玉璽之印,即便是太尉府發令,若不陛下玉印,諸位將軍未必會遵令。”

王戍猶豫,若非張天之事,他也不會如此猶豫。

完全搞不懂嬴城究竟想要做什麼。

“本監國只想問一句,這令,你王戍是發還是不發?”嬴城起身冷厲的盯著王戍道。

王戍猶豫微微一頓,深吸了一口涼氣,道:“監國,無陛下之命,若擅發軍令,恐有不妥啊!”

雖然!

王賁擔任西守都統帥,權勢將變得空前強大,這也意味著王氏的地位會進一步的提升。

但是。

軍政之事,太重大了。

“本監國之命,便是陛下之命,現在,誰有異議,站出來!”嬴城冷厲的掃視著眾多的將領朝臣道。

“微臣有異議,此事極為不妥,若監國如此,恐怕會令我大秦國法大亂,朝野震動。”

趙洽沒有半分的猶豫,右移兩步,從佇列之中站了出來。

眾多朝臣也猶豫不決。

他們與嬴城相處時間並不短了,但此時嬴城的狀態,令他們感到了一股心寒之意。

“本監國身負陛下重任,代管國事,四公九卿之內,無不遵從。”卻是嬴城,冷漠的道:“從現在起,罷免趙洽奉常府府令一職,押入大牢,聽候發落。”

“誰反對,一起站出來,從現在起,本監國代管我大秦軍政之事,凡有不從者,不尊者,皆以犯上作亂論處。”

嗡!

大殿內眾多的官員如天雷炸響了一般,不可思議的盯著嬴城。

震驚的快要說不出話來了。

“不可,萬萬不可啊監國!”太僕令驚叫,急忙阻止。

嬴城冷聲道:“怎麼,太僕令也要反對本監國?”

太僕令被嬴城問的身體一緊,語塞半分的不知道該如何回答嬴城的問話。

見局面幾近要失控,馮去疾終於是忍不住的勸道:“這,未得陛下之命,貿然罷免府令,恐有不妥啊!”

“怎麼,李公也要反對本監國掌管大秦國事?”嬴城目露兇光的盯著馮去疾。

“監國僅有監國之權,若如此擅權試圖掌控朝堂,恕末將不敢輕從!”王戍眉頭一皺,他不知道為何嬴城在忽然之間性情大變,但此時朝堂之亂因太尉府而起,他身為如今太尉府最高執掌者,也必須要為太尉府正言。

“倘若監國持陛下之命,便是要了我王戍的性命,我王戍也絕無半句怨言。”

“可此時監國卻要越陛下之權而擅自干涉軍政,末將很想知道,監國此舉,意欲何為?”

王戍終於還是將心中的不滿發洩了出來。

直指此時問題的核心。

嬴城此時越權干政,太過了。

這已經不是簡單的越權,而是要……謀反。

“咳咳!”眼看著朝堂重臣議論紛紛,王戍漸漸失控,李斯忍不住的大聲咳嗽了幾聲,壓著眾臣議論聲道:“監國,可是剛剛陛下有密令,若是有密令,調動自然也是不無不可。”

“監國為何突然做出如此之大的調動,若有合理的解釋,眾臣自然沒有異議。”

李斯想要控制局勢,只是,雖然控制的已經很委婉了,但言語之意,還是想要嬴城說明情況。

的確。

現在將一切解釋清楚,是非常妥善的處理之法。

可是。

嬴城深吸了一口氣,他不敢,是的,他不敢將始皇帝的訊息現在透漏出去。

始皇帝遇刺身死不明,而且可能發生對大秦來說天翻地覆的變局。

一旦現在公佈,所造成的動亂,不亞於匈奴把咸陽荼毒一遍。

越是身在大秦這個朝堂,越是瞭解大秦的朝臣們,就越會明白,始皇帝對於大秦,究竟有多重要。

“張天身負陛下之命歸來,卻在隴西遭到亂賊的圍追堵截,百餘名衛尉將軍,為護送張天前來咸陽,身首異處,即便是在汧縣虎賁營駐守之地,也遭到亂賊的追殺,若非虎賁營巡邏將士,張天已經被截殺。”

“而此時此刻,整個隴西,有亂賊將朝堂與陛下的聯絡徹底切斷了,整個通渭原上,不知隱藏著多少刺客,截殺我們與陛下的聯絡。”

“此乃禍國之亂,而如今,大秦危在旦夕之中,各方亂賊亂我大秦,若我等在此時,還要墨守成規,去請示陛下,難道諸位要眼睜睜的看著,我大秦亂賊四起之後,再著手準備?”

“本公成立五方都統帥,非擅權於太尉府,更非專政於朝堂,而是在此等危機之下,我等當有壯士斷腕,力挽狂瀾之決心,無論其中罪責,無論其中禮法國本,若有罪,罪於我嬴城一人,只要能護我大秦安定,縱然我嬴城被千刀萬剮,五馬分屍,縱死無悔。”

“而如今在,天下將亂,只有依靠忠勇於大秦的諸位將軍,而這其中,也唯有王賁,蒙武,屠睢,李信,楊端和五位將軍,可坐鎮一方,護佑一方太平。”

“諸位,我大秦,不能亂,無論是關中,河東,亦或者江東,濟北,哪怕是潦東潦西之地,只要我大秦國土之內,就不能讓亂賊作亂。”

“而如此,只有予五方都統帥決斷鎮守,方能鎮壓任何形式的作亂。”

“而我,也正是相信五位都統帥對我陛下的忠心,對我大秦的忠心,有護國之忠勇,也有鎮守之能力。”

“嬴城信重於諸公,與諸公替陛下守著國都,但我也希望諸公信重於嬴城,攜手化解這亂國之危機。”

嬴城還想做最後的勸說。

不到萬不得已之下,他不想行暴政,強勢執掌國事。

安靜。

整個大殿之上,在此時變得落針可聞,衣襟摩挲的聲音都清晰可聞。

而就在這短暫的安靜之中。

整個朝堂驟然變得沸騰了起來。

“什麼,隴西竟然發生了這等離奇之事?”

“怎麼會,這是發生了什麼,我們與陛下的聯絡,被亂賊切斷了?”

“何人如此大膽,竟然敢截殺衛尉。”

“那豈不是說,陛下此時,已陷入危局之中?”

“那還等什麼,現在便發兵隴西,解救陛下,虎賁營在汧縣,這,莫非監國早就知曉隴西有變?”

“如此正好,虎賁營應當立刻進入隴西,迎陛下歸來。”

朝堂眾臣如炸鍋一般的沸騰驚叫起來。

腦海之中也是忍不住的浮現張天一身是血,身負重傷的模樣。

忍不住的後背直冒冷汗。

“竟然發生了此等離奇之事?”李斯目光漸漸變得駭然,也似乎到此時才反應過來,驚道:“難怪,今日有關隴西的稟報銳減,我還納悶差人去查探情況,沒想到隴西竟然發生瞭如此大變。”

“監國,既如此,應立刻命王將軍所率虎賁營進入隴西。”

馮去疾也忍不住的驚道:“陛下遇險,此事應當以全力迎接陛下為重。”

似乎在此時朝堂意見變得出奇的統一。

“愚蠢!”嬴城拍桉怒斥,道:“遇到陛下之事,滿堂諸公,都要在腦袋裡面裝上漿湖嗎?”

“隴西不過小亂,有虎賁營,更有諸多的勳貴鏢行,只需命令虎賁營前去解救陛下,陛下自然得救。”

“可諸位難道忘了,匈奴來了,羅網被趙高滅了,咸陽的反秦人士還有多少無人可知,而這天下的亂賊會不會藉此機會犯上作亂?”

“賊人想要切斷我等與陛下之聯絡,便是為了作亂天下,因為他們知曉,沒有陛下親命,屠睢將軍,蒙恬將軍,李信將軍,不會輕易干涉地方軍政。”

“若是太尉府不下達軍令,李信將軍會輕易的讓所率領的南征營將士去平滅叛亂嗎,過境之軍,無令,不得干涉軍政之事。”

“面對天下四處亂起,只有都統帥,才能統籌全域性。”

嬴城再次危言聳聽的振振有詞道,現在動亂還沒有發生,但他可以確信,天下將動亂四起,只有再賦軍權,總轄全軍,大秦才能有面對動亂的準備。

若不然。

只能是各郡烽煙四起的局面。

而他也明白。

想要讓這些將軍聽令於他,很難。

但現在。

他必須這樣做。

始皇帝能不能活下來還是兩回事,這一道軍令,僅僅是前奏,現在必須要有人能夠站出來,而且能夠合情合理站出來之人,只有他。

正如趙洽所言,監國之權,代始皇帝掌管國事。

一旦等到始皇帝遇刺昏迷的訊息傳出去,他就能更加順利的接手兵權。

如果在平時。

這樣的行為斷然不可行。

但張天剛剛一身是血的身負皇命秘密稟報於他,這就是他能夠在此時短暫的掌管軍權的理由和底氣。

“隴西距離關中並不遠,若能打通通道,便可請命於陛下。”

不過,即便是嬴城已經說得足夠康慨激昂,驚心動魄了,可還是有人忍不住的勸諫。

嬴城一副恨鐵不成鋼的怒道:“這隴西亂局,即便是即刻發令,待到王賁將軍……”

正要繼續訓斥,陣陣慌亂的腳步聲突然出現在太尉府,還未見到人,就聽到門外有將士驚叫道:“烽火,烽火,三烽齊燃,是西城烽火,高陵方向。”

“將軍,將軍,監國,大事不好了,西城烽火通明,三烽齊燃!”

太尉府時刻關注著烽火臺方向的將士衝進了太尉府稟報。

還在勸說之中的嬴城戛然而止,反倒是在此時不急了起來,安穩的坐了下來。

這並不是一個好訊息。

但在此時,卻又是一個好訊息。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天下長安

藍家三少

明末:歷代大將陸續將臨

烏蒙居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