議事。

彷彿有數不完的議事。

江東之亂很快在太尉府內便商定完畢。

主要做出了十條決議。

其中最重要的便是有關糧草運送。

御前將軍王離,如今的破燕營統將,率三營兵馬,一萬餘將士,清除武關道之上的潛在威脅,並沿途設防。

從蘭池倉調三十萬石糧草沿武關道南下,並在沿途從南陽,南郡各調十萬石糧草入故障,為蒙家軍後背糧草供應之地,但是,糧草不入會稽郡,以防糧草發生意外。

同時,任命廬江郡駐守營都將郭方暫領廬江防務,故障郡由故障郡郡守蒙烈贊領故障防務。

同時,嚴令嬴榮祿率領蒼梧營撤出河東戰場,半個月內必須趕回蒼梧,鎮守蒼梧,否則軍法從事。

同時,太尉府,黑龍衛,鎮撫司再次派遣令使,通知前往蒼梧,廬江,閩中三地傳令南征軍的傳令官,進入南嶺,對屠睢,活要見人死要見屍。

而在太尉府議事再三權衡之下,還是再次傳詔西南四郡郡守,保證南征軍的糧草供應,不得延誤。

同時,命令碭郡駐守將郭懷義,在南陽整頓碭郡兵馬後,與李由所率領的三川營匯合,進入泗川郡平亂。

就這樣。

朝廷再一次的寧靜了下來。

嬴城終究還是沒有同意李賢的建議,在這個時候迎娶王氏女。

年齡太小,年齡真的太小。

然而。

這也並非沒有其他舉國同慶的喜事。

當初,夏禹制鼎,以冀鼎、兗鼎、青鼎、徐鼎、揚鼎、荊鼎、豫鼎、梁鼎、雍鼎九鼎,九州鼎定鼎天下,繪製九州堪輿圖於九州鼎之上。

自此,天下分九州,九州為一國,九鼎自此也成為了一個國家的象徵。

自此之後,鼎也成為了身份的象徵。

士用一鼎或三鼎,大夫用五鼎,諸侯用七鼎,而天子能用九鼎,祭祀天地祖先時行九鼎大禮。

鼎,成為了政權的象徵,也成為了地位的象徵,更成為了身份傳承的象徵。

夏后氏失之,殷人受之;殷人失之,周人受之。夏後、殷、周之相受也。

而自周後,九鼎中八鼎被請入了雍城祖地,但在運送過程中豫州鼎掉入了泗水,從此九鼎失一,反秦之人常以此言秦非天下正統,為上天之警示。

更因此,流傳各種各樣的傳言。

豫州鼎已經遺失,想要打撈需要耗費無數的人力物力,而且不一定能找到。

不過。

雖無法集齊九鼎,人祖鼎卻已經鑄造的差不多了。

分氏族的提議自從透過之後。

人祖鼎便開始著手鑄造。

人祖鼎,萬家秦鼎,上刻天下氏族姓氏,以鼎為尊,為天下氏族共尊祭拜,為天下氏族的始祖鼎,受天下香火共同祭拜。

鑄鼎其實很簡單,只不過,什麼樣的姓氏能刻在人祖鼎上面,什麼樣的家族又能獨有一鼎,什麼樣的姓氏又要分鼎。

這是需要深究與考究了,必須捋清楚天下姓氏的源頭,也必須分清楚各姓氏之間的聯絡。

也因此。

即便是人祖鼎鑄造完成之後,上面也是光禿四壁,沒有燒錄任何的內容。

因為這,需要天下士族前來商定。

現在立人祖鼎,時機並不成熟,因為需要在人祖鼎上面燒錄姓氏名錄。

但是。

既然天下需要一個振奮人心的訊息,人祖鼎,剛好合適。

“奉先皇遺命,朕鑄人祖鼎,分氏立祖,共刻萬家秦鼎,上刻天下氏族姓氏,追尋氏族之始,以識天下氏族之別,以令天下氏族共尊,立宗祠,分姓氏,受天下香火共同祭拜。

倡天下子子孫孫無窮盡,倡天下子民共一宗一族,倡天下百姓共一家,自朕及下,奉為華夏族,自朕及下人,奉為炎黃秦人!”

“入鼎文氏,方為華夏子孫,方為炎黃子孫,不入鼎文者,非我華夏族人,非我炎黃秦人,望天下黎民周知。”

“朕欲在雍城祖地,開壇祭天,上祀社稷,下撫黎民,以固安四方,祭告天地,華夏族浩然世間獨立,炎黃秦人浩然世間獨立,望天下黎民周知。”

“然天下非嬴氏一族,亦非王,李,馮,蒙,楊,張,趙,魏,羋,楚,孟,西,白,田,齊,內史,淳于,叔孫……五十二氏,亦有薛,許,高,宋,夏,復,項,屈,景,昭,劉,陳,吳……等眾多華夏氏族。”

“朕特此下詔書,邀請天下氏族之長,前來雍城共定人祖鼎,商定氏族之別,追朔氏族之源,以此昭示於天下,祭告於祖宗,畏告於天地,為天下共尊。”

“朕自命不凡,自領華夏族族長,安定天下,處理華夏族事務,調節華夏族氏族矛盾,幫扶弱小族人,鏟鋤欺凌族人的惡人,令天下人親親相愛,友友相敬,無有爭端。”

“凡對氏族有爭議者,亦可前來雍城,辨明氏族之始,更別氏族之名,自命氏族。”

“朕今日相告,望萬民周知!”

一道分發向天下的詔書,如星火流星般撒向了大地之上的生活的氏族。

人祖鼎。

萬家秦鼎。

無論是以何為名。

此次鑄鼎,為天下第一次鑄造氏族之鼎。

而且,自此為華夏族,為炎黃秦人。

即便是反秦人士不想承認秦國的正統性,但是,秦國依舊具有普遍的正統地位,繼周以來,為秦國。

如今之天下,唯一正統的帝國,只有秦國,唯一擁有祭祀天地權力的帝國,只有秦國,唯一可以泰山封禪的帝國,只有秦國。

秦國的正統性,沒有人會質疑。

而如今,秦國要鑄人祖鼎,要向天地祭告,要向祖宗禱告,要在天下人的見證下,立人祖鼎。

而這。

也註定了轟動天下,令無數人震動,也令無數人前來雍城商定。

即便是。

遠在江東的項氏一族,公然反叛秦國,也在得知這個訊息之後,派遣項氏一族有名望的族老,前來雍城,試圖將項氏一族錄入人祖鼎。

華夏族人。

華夏二字,炎黃子孫。

這樣的誘惑和正統性,是任何一個生活在這片熱土之上的氏族無法拒絕的。

即便是經歷春秋戰國的紛亂,諸國百國的亂戰,沒有任何一個國家和任何一個臣民認為,自己是異族。

均為八姓之後。

均為炎黃之後。

均有共同的先祖。

可以說。

當嬴城的聖旨傳遍天下之後。

無數氏族舉足輕重的人物都紛紛湧來咸陽,要將自己的姓氏燒錄在人祖鼎之上。

從此之後。

凡是燒錄在人祖鼎之上的姓氏,才能稱之為華夏族,否則,只能稱之為異族。

若是在此時那個氏族被遺忘,那麼將淪為莽荒野人。

這在那些氏族看來,是不可能允許的。

“好狠的手段,好可怕的謀略!”

昭告天下的文書如星火一樣撒向了大地,也撒向了深山老林之中。

而此時,就在雲貴山嶺之內,一處猶如世外桃源的地方,其內有老人看著秦二世帝廣告天下的詔書,忍不住的眉頭緊皺。

“去不去?”

是的,去不去,對此老人看來,這是一個極其艱難的選擇。

“豈能不去,必須去,哪怕是因此暴露我景氏一族的隱居之地,也必須要去。”

“秦國的這一謀略,狠虐到極點,倘若我們不去,那麼從此之後,我景氏將徹底淪為蠻夷族姓,若景氏在我等的手中成為蠻夷族姓,我等有何顏面再見列祖列宗。”

“我景氏,乃是上古八姓之一,更是楚國國姓,豈能被遺忘。”

然而,很快就有老人憤滿而言。

抱著就算是死,也要將景氏錄入人祖鼎的打算。、

“沒錯,必須去,祝融八姓,羋姓為一,羋姓再分有熊氏,屈氏,景氏,昭氏,項氏,黃氏等,均為正統。”

“若是我景氏不去人,被那些亂七八糟的姓氏給壓下去,那我景氏有何顏面再立於這世間。”

“最好,帶著族譜前去,莫要給任何人可乘之機,祝融八姓之一,乃是華夏正統族姓。”

……

而此時。

不僅僅景氏,自從紙張流通之後,天下文字傳播的速度,已經成幾何倍的提高。

尤其是隨著超級作坊大規模的印刷聖旨,朝廷不要錢的開始往外撒聖旨,恨不得將聖旨撒到天下的每一個角落。

除了徹底封閉,與外界沒有任何聯絡的族群,基本上,每一個人都知曉了人祖鼎之事。

“話說,我們陳氏,算不上氏族,你家有族譜嗎?”即便是,此時在泗川郡作亂的陳勝吳廣,也忍不住的眉頭緊皺。

“這,聽我爺爺說過,我們吳姓源自昔日的吳國,說什麼先祖是周文王的伯父太伯,乃是正統姬姓,亂七八糟的我也不知道,反正沒什麼親族。”

“倒是吳中,東晦,會稽,吳姓比較多,就是不知道和我是不是一個吳姓。”

吳廣搖頭晃腦的回道。

“這麼說來,我陳姓還是田陳氏,雖然我也不知道我爺爺的爺爺從何處而來,聽我爺爺說,我們是從北邊來的。”陳勝說著,微微一頓,又道:

“而且,我們如今已經是諸侯王,這諸侯王自成姓氏,那我們現在也算是泗川陳氏和泗川吳氏了,這,咱們要不要也去將我們的氏族刻在那人祖鼎上面啊。”

聞言,吳廣驚道:“你瘋了,咱們造秦國的反,更是將泗川郡掀的天翻地覆,這要是去了咸陽,那還不是落的人頭滾滾的下場。”

陳勝卻是搖頭道:“可是,現在畢竟秦國是正統,一旦人祖鼎立,祭祀天地,祭告祖宗,那要是咱們的姓氏沒在人祖鼎上面,那咱們可就是異族了。”

“別的我不敢保證,但是我爺爺,可是地地道道的華夏族人,打小就生活在大澤鄉。”

吳廣聞言,不由點頭,不由道:“要不,咱們一路殺到雍城,讓那秦二世帝將咱們的名字寫在人族鼎上。”

陳勝無語的瞅著吳廣,道:“你瘋了,那李由雖然到處圍剿我們,卻又力度不大,這才給了我們到處逃竄的機會,我們這才到處掀起民眾造反。”

“就咱們這點烏合之眾,去進攻關中,聽說碭郡的嬴顯帶著五萬精兵悍將,都被全滅,嬴顯更是被生擒,咱們去打關中,那不是找死。”

“這樣,咱們去找同鄉同姓親族,認一下,再弄個族譜出來,另外你去軍中去問問,看誰願意加入咱們陳氏和吳氏,多多益善。”

“然後將所有願意加入的,弄個泗川陳氏族譜和泗川吳氏族譜出來,拿去雍城參加那什麼華夏族祭。”

“試試看,能不能咱們泗川陳吳二氏,也錄入人祖鼎上。”

……

而此時。

不要說陳勝吳廣。

隨著人祖鼎之事傳遍天下。

河東,一心想要侵略秦國,進攻關中的匈奴人,也出現了不同的聲音。

“單于王,咱們昔日生活在秦國所謂的上郡,北地,乃至河東,太原,我們都曾生活過。”

“而且聽說咱們的先祖,更是生活在太行山東邊,現在秦國的濟北等地。”

“而且屬下也祖父的祖父說,咱們老祖宗好像是蚩尤族的後代,要不,咱們也派遣使者,去雍城將咱們頭曼氏也想辦法刻在人祖鼎上面。”

聽到這樣的聲音,領軍十萬的匈奴將軍,頭曼王冷哼道:“哼,休得狂言,我匈人乃是神之子,崑崙神之下,我們是最強大的族群,豈能亂認祖宗,更不要說,加入這弱小的華夏族。”

可是,旁邊的軍師聞言,卻忍不住的勸道:“單于王,其實,屬下之所以如此,更重要的一個原因,還是因為,這華夏族的人,非常之神奇。”

“春秋戰國這些華夏族的國家,相互征戰,從來沒有停止過,可是,一旦我們進攻華夏族,他們卻又能很快的達成一致,一起來對付我們。”

“屬下思來想去,這才想明白,原因是這華夏族人將我們視為匈奴,奴,就是奴隸,奴役,是對外族人的稱呼,所以,我們被華夏人視為外族入侵。”

“可,倘若咱們頭曼氏也加入華夏族,匈人成為炎黃秦人,那麼,咱們進攻華夏族,就不會引起華夏族群全部來攻打了。”

頭曼單于聞言,眉頭緊鎖的問道:“可是,匈人和秦人廝殺了幾百年,這秦國的皇帝,能同意嗎?”

軍師聞言,笑道:“單于王,屬下聽說秦人和趙人也是世仇,可秦人卻接納了趙人,咱們也一樣,秦國應該會接納我們的。”

頭曼單于聞言,眉頭緊皺的說道:“這件事你看著辦便好,有結果了通知我,加不加入都無所謂,只要能為我匈人換來數不盡的糧食,衣裳,就行了。”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回籠捉雞

宴中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