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祖鼎立,對天下而言,是一個足以震驚人心的訊息。

因為人祖鼎,亦或者學名‘萬家秦鼎’,打著的名頭,便是華夏族,炎黃秦人。

有這個作為名頭,秦國作為天下唯一正統並祭祀天地的國家,沒有任何一個氏族會拒絕。

因為朝廷釋出政令的名頭,便是非我族類,其心必異,凡不入鼎者,皆為異姓異族。

產生動亂是必然的。

但人云亦云的前來雍城參加這場盛會同樣是必然的。

而這件事,自然而然的落在了奉常府府令桑卓的身上。

包括準備前期,各氏族前來商定始祖源頭,分鼎而立等事情,都要由桑卓來負責。

而嬴城。

只有在立鼎之日才會出現在雍城,立鼎祭祀天地始祖。

而這,也是第一次,超前規模的立統一天下氏族。

更意味著,自周以後分封諸侯,以地獲姓氏的方式,將在此次立鼎之後,徹底的結束。

天下氏族,將徹底的形成固定氏族模式。

然而。

此時對於嬴城而言,只是下發詔書昭告天下,並不需要親自去做這件事,相反,需要決策出有關立鼎分氏更多相關的細節,然後由桑卓去執行。

而且這其中,最重要的一件事,便是匈奴要求將頭曼氏,呼衍氏,金氏,宇文氏,高氏,烏維氏,沮渠氏,赫連氏,渾邪氏,拓跋氏等三十二個匈奴氏族,全部錄入人祖鼎上,並且要求分立三十二個氏鼎,並且要求要以頭曼氏為尊。

“啟稟陛下,微臣不贊成,匈奴人乃是蠻夷之人,而且在五等九流之內,也被定為夷等,如果貿然將匈奴人加入華夏族內,那麼誓必會令五等九流制紊亂,夷等會空缺很多人,更會令五等九流失衡。”

咸陽殿,也是第一次關於人祖鼎之事,進行了規模龐大的大朝會。

對於匈奴人加入華夏族之事,朝堂之上爭議非常之大。

“況且,匈奴自古以來,皆為我華夏之敵,屢次進犯我華夏之地,自古便有,蠻夷來襲,諸侯共擊之,豈能匈奴人說加入便加入。”

“現在的匈奴人還在河東亂我大秦江山,想的倒是美,如今匈奴被困於河東之地,四處皆為大秦將士,重重包圍,衝殺不出去了,便想著以此法來求和,當初攻打我秦國,來勢洶洶進犯我關中之時,怎麼不見匈奴人提出來加入我華夏族。”

“陛下,以微臣之見,這乃是匈奴人的暫緩之計,只不過是想要加入華夏族,讓朝廷對匈奴人予以寬恕,放走他們,儲存他們的實力,以便他日再來進犯我秦國。”

“陛下,不僅不能同意匈奴的提議,反而,要讓王將軍誓必將匈奴人困死在河東,只要那十萬匈奴人被斬殺,至少百年之內,匈奴人再無進犯我秦國邊疆的能力,絕不給匈奴喘息之機。”

朝堂之上的反對匈奴加入華夏族的聲音極其的強烈。

但是,也並非沒有贊成之聲。

尤其是。

此時一向激進的李斯,毫不猶豫的站在了匈奴這一邊,非常堅決的贊成匈奴人加入華夏族。

“黃帝戰勝了炎帝,炎帝加入了黃帝部落,自此以炎黃部落自稱,和睦之餘,卻在同時共同應對蚩尤部落,蚩尤部落戰敗,炎黃部落海納百川容納了蚩尤部落的子民,無論是人口還是工具,農桑業,手工業都得到了大幅度的加強。”

“夏禹擊敗了有扈氏,並沒有將有扈氏趕盡殺絕,相反,夏禹接收了有扈氏的子民,擁有了有扈氏的土地,這才有定鼎天下。”

“商湯擊敗了夏桀,並沒有將夏人趕盡殺絕,屠戮乾淨,相反容納了夏人的投誠和效忠,並予他們土地和人口,甚至商湯還繼承了夏朝的禮儀制度。”

“周武王擊敗了商紂王,武王沒有殘殺商人,反而接受了商人的投降和效忠,甚至還封商人為周國的諸侯王。”

“八百年春秋戰國,數百諸侯國,有橫空出世的晉國,也有如塵埃泯滅的代國,其中可舉之例數不勝數,泛泛陳詞,難道昔日諸侯國吞併彼此,皆是以屠戮對方子民,斬盡殺絕來結束?”

“倘若以斬盡殺絕之策,天下百姓能剩幾何?”

“而我秦國,滅六國一統天下,倘若行屠殺六國百姓之舉,那麼天下百姓又能剩下幾何,恐怕除了關中,關中之外,天下盡是死地了,我秦國何來六千萬子民。”

“而今,匈奴與六國,與諸侯國,與周滅商,商滅夏,有何區別?”

“唯一的區別,是匈奴人異族人!”

李斯口若懸河的震聲道:“然而,匈奴人以蚩尤之後自稱,認蚩尤部落為祖先,諸位覺得,匈奴人還是異族人嗎?”

“匈奴人信的是崑崙神,他們自詡天神之子!”李斯話音未落,便有反對的聲音。

此次議事,反對者要遠遠大於支持者。

“哈哈哈!”李斯反而嘲笑道:“我大秦,還信奉於天,皇帝還被稱為天之子呢,代天執掌天下,代天維持天下秩序呢?”

“這裡是朝堂,不妨將話說的明白一點,諸位誰見過天,又有誰向天請法旨,天真的少降一點災難於人間?”

“說一千道一萬,我們可以不在乎匈奴人以前信奉什麼神,但我們可以要求匈奴人,從此之後祭拜同樣屬於我炎黃一脈的蚩尤氏先祖。”

“如此,諸位還能認為匈奴人是異族嗎?”

“現在,不過是匈奴人,認祖歸宗而已,身為華夏族族群,豈能沒有這點容人之心?”

李斯的言語令朝野上下一陣寂靜,但還是有朝臣道:“可匈奴人,未必會認蚩尤氏為先祖,而且,也不可能如我們這般,如祭拜炎黃先祖般祭拜蚩尤先祖。”

李斯搖了搖頭道:“老夫說了,這是匈奴人認祖歸宗的行為,匈奴人只能是我炎黃一脈的蚩尤氏子孫。”

“這是融入我華夏族,被錄入人祖鼎,甚至分氏族鼎的基礎。”

“蚩尤氏,本就是為始祖之一,至於為正朔,苗族才是蚩尤族後代,但蚩尤氏根系龐大,分出去支脈並繁衍為匈奴所說的三十二氏族,也不是沒有可能。”

“諸位,老夫希望諸位在思考誰能錄入人祖鼎,誰又能分立氏族鼎前,先思考清楚,朝廷立人祖鼎,真的只是為了給天下氏族共立一族,單純的為了立華夏族,從此為炎黃秦人嗎?”

“如果不能思考清楚這個問題,那今日商定立氏族之事,便沒有任何意義!”

李斯的話令朝堂上下所有人都寂靜無聲了下來。

如果將人祖鼎看作是朝廷大發善心,那就真的不配立身在這座大殿之內了。

而。

如果站在這樣的角度,那麼,接受匈奴人認祖歸宗,不僅僅是利在當下的大事,更是足以影響千古的大事。

因為。

華夏族自古以來都是在大融合中。

特殊的,華夏族從來不會在大融合中失去自己的特性,不會被異族同化,反而一直都在包容萬物的同化任何外物。

當在被華夏族接納的時候,就代表著,要接受華夏族無窮無盡的同化。

“匈奴萬里草原?”而就在此時,馮去疾眉頭緊皺的問道。

“是的,匈奴萬里草原!”李斯陰沉的說道:“想要跨過黃河萬里征伐匈奴肥沃的草原,太難了。”

“匈奴在北海之上,遍地都是部落族群,想要進攻容易,但想要徹底的將草原納入我秦國的版圖,很難守住,哪怕是百年苦心經營,也有全盤皆輸的可能。”

“而想要徹底收服匈奴,讓匈奴成為華夏族,倒不失為良策!”

“只要匈奴人成為華夏族,那便將匈奴拉入我們的最有利的主戰場,匈奴的下場只有一個,徹底的融入我華夏族,並徹底的成為我秦國的子民。”

“尤其是,這個頭曼單于,如今在匈奴如日中天,統一了匈奴部落,而這,對我們那是最有利的局面,一旦讓代表匈奴的頭曼單于臣服於我秦國,並以其名將這三十二個氏族歸入我秦國,那我秦國,便可以以同化的手段,來令整個匈奴所有部落,都認可自己的祖宗是蚩尤氏,是我華夏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如此,步步蠶食匈奴的草原,同化匈奴的族人,從此世間,再無匈奴人。”

李斯步步緊逼的陳述,令朝堂上下的所有大臣都沉默了下來。

他們還在琢磨匈奴人加入華夏族合不合適,李斯卻已經在謀劃一個千古大局,將匈奴人徹底的同化,而這也意味著匈奴所在的北方草原,徹底的歸入秦國疆土。

如果成功,這將是功在千秋的謀劃。

朝野上下反對的聲音逐漸的弱了下來。

而這。

其實就是秦國朝堂的一貫風格,有理由,足以壓服大多數朝臣,那麼,基本上就能透過大朝會。

終於。

在李斯口若懸河的陳述下,朝臣們在終於逐漸的改口。

而這改口之後。

嬴城便輕聲的道:“既然眾愛卿沒有意見,那此事,便就此而定,匈奴人可以加入我華夏族,但是,其中具體的細節,便由李師來商酌。”

是的。

嬴城全程只提了問題,然後讓朝臣們商定,最終再根據朝臣們確定的答桉照本宣讀,一件足以影響千古的事情,便就此結束。

剩下的事情,究竟商酌成什麼樣子,那更是無人知曉了。

但整體的大方向,在此時已經確定了下來。

“昔日六國覆滅,有不少貴族躲進深山老林。”

“而現在,這些貴族卻準備復出,均派遣族老前來雍城,想要加入華夏族,諸位愛卿有何異議?”嬴城再次道。

而這一次。

罕見的,卻是少有人反對。

匈奴人和昔日六國貴族有本質的不同,其本就是昔日極其顯赫的華夏族後裔,此時加入華夏族,自然是沒有任何的問題。

而這場關於人祖鼎的大朝會,也迅速的結束。

人祖鼎之事影響極廣,甚至於改變了天下動盪的局勢。

即便是泗川郡的陳勝吳廣起義,也在這段時間內消停了下來。

河東的匈奴似乎也停止了進攻,只是防守等待朝廷的態度。

五月。

就在人祖鼎操辦之中結束,六月初。

經歷了近半個月的商定和聚集。

終於將人祖鼎之事全盤流程敲定了下來。

而接下來。

便是商定如何分氏族。

天下姓氏,即便是分了又分之後,也可以數的過來,其實並不多。

更多的是姓氏,是以地域進行劃分。

其先祖更多的能追朔到一個始祖。

而這。

就要面臨一個更為複雜的問題。

氏族要如何劃分,如何追朔先祖,又要如何劃分氏族之別,既要不丟了祖先,又要將龐大的氏族給分割出來。

而這。

不僅僅是秦國朝廷需要注意的問題,更是所有氏族都需要反覆衡量的問題。

而就在這激烈的爭論之中,最終確定了一個更為穩妥的氏族鼎法。

人祖鼎,始祖鼎,古祖鼎,先祖鼎,祖宗鼎,祖鼎六鼎。

始祖鼎共有十七鼎,分別有伏羲氏鼎,女媧氏鼎等十七始祖鼎,而贏氏先祖贏部落被追朔到了伏羲氏,氏族之首。

而古祖鼎,便追至夏始,如贏氏贏氏部落,為贏氏古祖。

而後以商周劃分,終至祖宗鼎,並以祖鼎,視為贏氏真正需要祭拜的先祖。

六鼎分氏族,徹底的將天下氏族理清楚,從此天下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始祖。

以祖鼎往上,皆有源頭可追。

祖鼎一下,再行分氏,反反覆覆,生生不息。

而人祖鼎,只有一尊,上錄共同參與這次立天下鼎的氏族,意為天下氏族共尊,而凡不在人祖鼎之上者,皆為異族。

整個分氏族的時間足足用了一個月,這才堪堪將氏族分清楚。

而接下來。

秦國的冶煉作坊,連同超級作坊,日夜不休的趕工,開始按照氏族分法,在人祖鼎及所有大大小小的鼎上面,燒錄氏族之名。

自然。

上面不可能記錄具體到某個人的姓名,而是以祖之名,燒錄始祖來源經歷變遷等。

這是一個極其龐大且複雜的工程。

不過在秦國三百餘冶煉作坊,軍工作坊的努力下,還是在七月底,徹底的完成了人祖鼎所有炮製。

與此同時,同時完成的,還有一座懸立在雍城之外,與天比高的巨型金字塔,上陳人祖鼎,以下分之,共尊六層,浩瀚無比。

七月一日。

就在萬千氏族代表人物的見證下。

嬴城登高祭天,準備真正為人祖鼎,萬家秦鼎賦予其足以令萬世共尊的意義。

而就在這萬族共祭之時,一道驚天的訊息,狂湧而至,天下震動。

“大捷,大捷,大捷,長城軍大捷,蒙恬將軍率領三十萬長城軍,奔萬里而疾行,攻破匈奴王城,大破匈奴,俘獲匈奴牛羊二十萬,不日,將班師回朝!”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水滸:開局悟性拉滿,震驚周侗

寒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