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主問:明朝的國營商號與惠民衙門有哪些區別?

歷史學狂人郭大師答:我認為兩者的區別在於商號性質與薪金形式不同。

首先,明朝國商指的是商號的全部資產皆歸朝廷所有,並按照《大明國有商號登記管理條例》規定登記執票的非共商制的經濟組織,如工部工建署(原惠民工建局)下屬商號建安路橋集團,即相當於現代社會的國營企業。

而惠民商號通常是由朝廷設定的帶有一定公益性質的衙門,與行政衙門有所區別,如惠民醫館、惠民藥局、慈幼局等等,一般情況下朝廷會給惠民衙門予以財政補助。

其次是薪金形式。

國商的本質是朝廷或者地方官府的商號,其主要目的是為了盈利。

而惠民衙門相當於為百姓服務的非盈利性商號,是為了國家正常運轉而設定的以商號性質經營的辦事衙門。

由於國商是自負盈虧,所以薪金由國商自理自發,假如商號的經營狀況很好,那麼國商傭工和管事的薪金就比較高;反之,若商號經營狀況不好,那薪金相對也會差些。

而惠民衙門的薪金形式有三種。

一種是全額參照大明的官吏待遇,由朝廷全額財政撥款,像內閣直屬惠民衙門大明氣象局。

一種是差額的,朝廷撥一部分款,其餘由所在惠民衙門承擔,像官辦醫館、學堂、書院等。

還有一種就是朝廷只管編制,不管薪金,由朝廷給政策,例如各地方上的博物館、圖書館。

不管是哪種薪金形式,凡擁有正式編制的惠民編職員,年老退休後皆由朝廷財政贍養。

總而言之,若選國商,可擇一效益較好之商號,如此薪金會豐厚些,而惠民衙門便是百姓俗稱的鐵飯碗,相對穩定。

我是學者思勉答:我覺得明朝國商與惠民衙門之間,最核心的區別在於兩者的編制不同。

樓上提到了明朝國商的本質——以盈利為目的的且全部資產歸朝廷或地方官府所有的商號。

這就註定了明朝國商僱工只能是僱工,就算是掌櫃、執事、管事也只是薪金收入接近三、四、五品官員的高階僱工而已。

只有表現特別優異的國商掌櫃、執事、管事,才有資格被轉入惠民衙門任職,進入惠民衙門任職後表現仍舊優異者,才有可能被轉調入行政衙門任職,即俗稱的“當官”。

我說到這裡,想必題主應該發現了,明朝的惠民衙門比國商更高階,用過去的話說,叫“清貴”。

惠民衙門雖然沒有什麼油水可言,但其編制卻無限接近明朝的官吏,即便一個叫惠民編,一個叫官吏編。

明朝的官吏編制屬於行政編制,是指依法履行公職、納入大明朝廷行政編制、由大明朝廷財政負擔俸祿的工作人員。

明朝不論中央或地方上各衙門中除工勤人員以外皆為官吏身份,都屬於官吏編制。

至於惠民編制則存在四種,即參官惠民編、全額撥款惠民編、差額撥款惠民編、收支自取惠民編。

參官惠民編的工作崗位是按照官吏的編制來進行管理,但不屬於官吏,只是屬於惠民衙門的一種編制。

這樣的惠民衙門承擔一定的官府職能,被稱為參官管理衙門,而且參官惠民編人員在晉升時可以和官吏之間流動。

簡單的說參官管理就是參照官吏管理,待遇相同,但不是官吏編制。

全額撥款惠民編的衙門,其實和朝廷的行政衙門沒有多大的差別,都是直接由朝廷財政支付薪金。

當然,這一類別的群體是僅次於官吏和參官事業編的一個群體,他們年齡結構相對來說要年輕一些,並且知識水平相對較高,大多數人是有技術職稱的。

而在工作中,部分能力強的全額撥款惠民編年輕職員,還會被借調到最需要人的朝廷署衙中承擔重要的工作,如果表現優秀,甚至能夠直接透過考核轉為官吏。

差額撥款和收支自取惠民編的惠民衙門,大多是本身就擁有收入來源,比如提供問診治病服務的惠民醫館、提供藥事服務的惠民藥局、提供書籍出版印刷服務的惠民書局等等。

這一類的惠民衙門有其專門的、成體系的收入薪金機制,並不需要朝廷財政來支付。

在這類地方工作的人員,可以參加評職稱,也有些崗位薪金高於官吏,或者是出現同級別的崗位工資高的情況。

那麼惠民衙門職員真的比不上官吏嗎?

我認為不能籠統去看,而要視具體情況來定。

比如,鄉鎮官衙的行政官吏和內閣直屬的惠民職員相比,即非同一級別;亦或某縣官衙的官吏和直隸府直屬的惠民職員之間,亦有很大差距。

為什麼?

因為地域不同,經濟發展程度亦不同,此皆為影響惠民編職員和官吏薪金、地位、升遷等的主要因素。

通常來說,惠民衙門是朝廷行政署衙的下屬衙門,所以惠民職員與行政官吏在待遇上,差距並不大。

但是,惠民衙門和官衙相比,管理較松,再加上本身的效益,導致很多惠民衙門的薪金還比官衙高。

例如參官惠民編職員與官吏之間的區別,主要是人員使用的編制不同,其他的如薪金、日常管理等,都是執行《大明律官吏法》及其配套法規、政策的規定。

可以這麼說,除了編制不同,參官惠民編職員和《大明律官吏法》規定的官吏的條件、義務與權利,職務級別,錄用考核,任免升降,獎懲培訓,辭職辭退,控告申訴,律法責任等等,包括退休、交流調動等待遇都一樣。

官吏和惠民職員的區別,也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進行分析。

從工作內容上來說,官吏主要從事政務類工作,而惠民職員主要從事事務類工作,並且很多都是專業性很強的工作,官吏很難達到專業對口,學以致用,而惠民衙門可以,比如醫館、藥局、書院、報社等。

從歷史上明王朝持續推行的惠民衙門改革上看,醫師、教師、自收自支等惠民編制是改革的重點。

不同型別的惠民衙門進行不同的改革,承擔行政職能的會轉成官吏,自收自支的會被轉成國商,而對全額和差額身份的惠民編人員影響不大。

從晉升和長遠發展來看,官吏晉升速度略快於惠民職員。

惠民職員雖然在前途上不如官吏,但在大部分行政衙門,惠民職員與行政官吏是混崗工作,所以不存在誰的工作量大的問題。

惠民職員也具有與官吏一樣的穩定、輕鬆、壓力小等特性,所以除了身份上的差別外,並不存在誰的工作量大的問題。

綜上,惠民職員與官吏沒有可比性,即使硬要比較的話,惠民職員也並不比官吏差。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方舟考古

一本史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