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對有功名者免徭役賦稅,長此以往,隨著人丁滋生,有功名者越來越多.”

朱高煦說到此處,停了下來,因為他發現朱元璋竟然閉上了雙眼。

“嗯,繼續講你的理解,咱在聽.”

朱元璋雖閉目養神,但仍鼓勵朱高煦繼續說下去。

朱高煦只好接著往下說。

“為逃避賦稅,必然會有許多人依附於此類身負功名者,如此終將導致真正富有之人交更少的賦稅。

朝廷財政負擔將落在窮苦庶民身上,於是貧者越貧,富者越富,國庫只會越發空虛.”

古代中國稱財政為“度支”、“國用”、“歲計”、“國計”,其中“度支”與“國用”皆指朝廷的費用開支,“歲計”指朝廷年度收入和支用的計算,而“國計”指朝廷的財政。

歷史上,中國真正使用“財政”這個詞語,要等到晚清時期。

只不過朱高煦受到前世記憶的影響,早就發明出了這個名詞,朱元璋受其影響,也經常對戶部官員使用這個簡單易懂的詞語。

說到這裡,朱高煦偷瞄了一眼朱元璋。

他發現朱元璋臉上毫無波瀾,心中當即忐忑不安,生怕說錯話,惹怒了對方。

朱元璋人老成精,眼睛悄悄睜開了一條細縫,已察覺朱高煦的猶豫,於是繼續鼓勵道:“高煦,咱雖然是皇帝,但也是你爺爺,並非外人。

你如何想的就如何說,不要有太多顧慮.”

“既然皇爺爺讓孫兒暢所欲言,孫兒不敢抗命,若說的有不對的地方,還請皇爺爺息怒.”

看出朱元璋是起了考校的心思,朱高煦決定趁此機會表現一番,略做沉思後,便接著剛才的話,繼續說了下去。

“革新田賦乃是保證四民平等納稅之根本,可以將各項複雜的田賦附徵和各種徭役一律合併徵銀或納糧,變繁為簡,不再收取其他任何田賦,甚至廢除自秦漢以來的人丁稅,或以僱傭代替各種徭役.”

“同時完善商稅,兩宋時期朝廷國庫豐盈,便是因為商業繁榮,有足夠多的商稅納入國庫。

雖說商人重利忘義,可卻也有忠孝之輩。

若能加以管理,在朝廷主導下,未嘗不能摸索出一條藏富於民,國強而民富的商稅制度.”

“國強而民富?”

朱元璋悄然睜開雙眼,盯著朱高煦,雖面無表情,但心裡卻暗暗吃驚,他知道這是泛泛之談,可這番話並不是一般人能隨口說出來的。

朱高煦見朱元璋陰沉著臉,連忙道:“孫兒說完了,請皇爺爺訓示.”

朱元璋沒有評價,而是淡定的道:“說說你領悟出來的其他五策之含義.”

朱高煦拿不準朱元璋的心思,只好繼續闡述他的觀點。

“孫兒覺得,公車上書民不畏官之策,是一個以百姓監督官員,以求吏治清明的良策,如《大誥》規定……”

“皇莊鹽鐵充盈國庫之策,需要結合四民納稅來說……”

“義務兵教文武並立之策,是說義務兵役與義務教育,以及文臣武將分立並重之策,所謂義務兵役……”

“……”

看著眼前侃侃而談的乖孫子,朱元璋如獲至寶,滿心歡喜,以他的見識,自然能分辨出朱高煦所言並非胡言亂語,而是真正的治國理政之良策。

如果朱高煦撒謊,這些不是他從書中領悟的,那麼他背後之人必然有著超越時代的極高見識與眼界,否則怎能拿出此經國濟世六大策?

此外,朱高煦當下的表現太驚豔了,口若懸河,滔滔不絕,不僅思路清晰,而且有理有據,簡直就是從史書之中走出來的少年英才。

朱元璋不相信有人能在短短的數年間,在佈滿眼線的皇城裡把朱高煦培養成如今這個樣子,如果此人真的存在,並不為他所知,那麼此人一定是堪比神仙的高人!

要麼,朱高煦真的得天眷顧,否則他怎會從小就有神童美譽?

此刻,朱元璋親自給朱高煦遞了一支筆,他當下不在糾結真相如何,而是在思考如何運用這些有價值的東西。

“餓了吧?”

朱元璋慈祥的笑道。

朱高煦答道:“孫兒不餓.”

他知道朱元璋是極其疼愛子孫的皇帝,眼見對方終於流露出如他前世爺爺那樣慈祥的笑,暗暗鬆了一口氣。

“乖孫子,咱記得你喜歡吃桂花糕,是也不是?”

朱元璋竟然憨笑道。

朱高煦微微一愣,見朱元璋流露真性情,心中頗為感慨。

如果朱元璋針對皇家子孫制定的政策苛刻些,大明王朝會不會是另外一番景象?

見朱高煦發愣,朱元璋當即道:“咱已命人去準備吃食,稍後便可送來.”

朱元璋變得熱情似火,一副恨不得把所有關愛都給朱高煦的樣子。

就在朱高煦吃夜宵的時候,朱元璋喊了一個傳話的近侍過來,對其吩咐道:“你去轉告太子,就說明日的常朝由他主持.”

就這樣,直到下半夜,朱高煦終於寫完了他個人理解的六大良策的含義以及預言。

為了給燕王朱棣上位鋪路,朱高煦特地花心思編了兩句特殊的預言。

一句是有關朱標病逝的預言,即“嵩君歸天覆神位”。

另一句是充滿暗示的預言“秦晉繼升燕南飛”。

朱高煦到不擔心這句預言的真正含義被此時的朱元璋提前揣摩出來。

如今秦王朱樉、晉王朱棡還活著。

從字面意思上看,“秦晉繼升”是秦晉之地相繼升起什麼東西,難以讓人聯想到秦王、晉王之死。

而燕南飛則是一句民間俗話,即燕子南飛。

這些片語合在一起,完全讓人摸不著頭腦。

朱元璋沒有上帝視角,無法預知未來秦晉二王的命運。

“你去睡吧!”

朱元璋不愧是名留青史的開國皇帝,精力旺盛異於常人,半夜未睡卻依舊幹勁十足。

他見朱高煦寫完了六大良策與預言之事,便下令讓後者趕快睡覺,好養足精神,待醒來後回答他的問題。

朱高煦被朱元璋一驚一乍折騰的不輕,又寫了半夜的文稿,難免有點睏意。

為了表現自己的與眾不同,贏得朱元璋的好感,朱高煦抖擻精神,鏗鏘有力的說道:“皇爺爺不睡,孫兒不敢睡!”

“好,不愧是咱的乖孫兒!既如此,你先吃些東西,咱一會問你.”

朱元璋很是欣慰的笑道。

朱元璋高興的翻閱著手裡的文稿,萌生了將它列為僅供後世皇帝閱讀的秘本的心思。

當然,他的這種想法也只是一閃而過,畢竟這治國之策可不是兒戲,自需要驗證一番。

實際上,在朱元璋的內心深處,他更希望這是真的,如此一來,就等於老朱家得天眷顧。

朱高煦填飽肚子後,與朱元璋開始了新一輪的問答。

在朱元璋問到“嵩君歸天覆神位”、“秦晉繼升燕南飛”這兩句預言時,朱高煦都是先做出了一副苦思冥想的姿態,然後再露出失落的表情搖搖頭,最後告訴朱元璋他也不理解其意。

至於其他可能與朱元璋固有國策起衝突的良策解讀,朱高煦也只是避重就輕,除了個別有衝突,大部分儘量不讓朱元璋感到難堪,算是對現有國策的查漏補缺。

畢竟,朱元璋此時已經在位二十五年了,有些既定政策早已執行多年,若推倒重來,會有朝令夕改的嫌疑,這自然不利於大明王朝的穩定。

即便朱高煦說一半留一半,聰明絕頂的朱元璋心裡也清楚,有些良策只能等新君上位後才好放手去幹,他未來能做的不過是完善朝廷官制,並參照良策定下文武分立並重等利國利民的萬世之法。

祖孫二人皆非常人,一直從下半夜聊到了天亮,若不是有近侍來報說太子求見,只怕朱元璋還會繼續跟朱高煦聊下去。

朱元璋端坐御座之上,聽了近侍的稟告後,回道:“讓太子進來.”

朱高煦兩世為人,自然是有眼色的,連忙言道:“孫兒睏意難忍,請皇爺爺准許孫兒回去休息.”

朱元璋忽然笑道:“高煦,你心裡想什麼咱知道,咱不是小肚雞腸的人,你就老老實實待在這,陪咱一起見太子.”

朱高煦不知朱元璋是試探還是另有打算,也不敢出言拒絕,只好乖巧的答應下來。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可惡的壞女人,別想要我做國師

鴿子秋風

人在大唐,我有歷朝二代聊天群

樂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