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問吾皇聖安.”

朱標進來後正打算行禮,卻被朱元璋一把扶住。

“這裡雖是文華殿,咱知道禮不可廢,但你身體剛好,一點虛禮就免了.”

“是.”

朱標應聲道。

朱高煦上前幾步,面朝朱標,躬身行禮道:“拜見太子大伯父殿下.”

朱標點了點頭,算是回禮。

他雖對朱高煦在此處心有疑慮,卻不動聲色,而是徑直向朱元璋拱手行禮。

“爹,我今日收到一封匿名檢舉密信,有人揭發某位軍中大將心懷不軌,對朝廷似有不滿之心.”

“標兒,你所說的軍中大將,可是藍玉?他是不是不滿咱任他為太子太傅,而是想做太師?”

朱元璋壓低聲音,面無表情道。

朱標先是瞥了一眼退到旁邊的朱高煦,見朱元璋點頭,有些為難的答道:“正是此事.”

朱元璋聞言之後,心中一動,臉上卻毫無變化,抬手示意朱標坐到御座上。

朱標猶豫了一下,見朱元璋執意如此,朱標便不再推辭,大大方方的走到桌後坐了下來。

後世認為朱標是華夏曆代王朝之中權力最大的太子,朱高煦還有點懷疑。

現在見到朱元璋對朱標的愛護與信任,簡直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這讓一旁的朱高煦豔羨不已。

此情此景,讓朱高煦覺得即便未來朱標病逝,他想推波助瀾,甚至借預言來助朱棣上位,也絕非易事!

不過,他轉念一想,若朱標病逝後其子嗣皆不成器或年幼,以朱元璋開國皇帝的身份,為了江山社稷,也斷不會因為疼愛朱標而胡亂從其子嗣中擇一人繼承皇位。

換言之,想離間朱標與朱元璋的父子關係,迫使朱元璋廢太子是幾乎不可能的。

而破壞朱標子嗣在朱元璋心目中的形象與地位,對曾看過許多宮廷劇的穿越者來說,還是有操作空間的。

畢竟,朱高煦穿越到這個世界已經超過了十年,雖說他從六歲之後便在皇宮大本堂進學,但誰都能看出來他才能出眾,深得朱元璋器重,想投效他的人自不在少數,何況他也有自己的得力心腹。

再加上,這一世的朱高煦太過耀眼,風頭蓋過了朱允炆太多,這讓朱元璋內心深處對朱允炆的態度也有了轉變。

“高煦!?”

朱元璋見朱高煦眼神迷離,似有睏意,於是喊了一聲。

“孫兒睏意難忍,一時心不在焉,有失威儀,請皇爺爺恕罪.”

朱高煦打了個激靈,趕緊解釋道。

“別打岔,咱問你,你如何看待藍玉欲為太師之事?”

朱元璋直視朱高煦,沉聲問道。

朱標不知朱元璋為何一反常態詢問朱高煦的意見,儘管朱高煦是公認的天才,但他只是燕王朱棣的兒子,

好在朱標年少時就被朱元璋允許參議政事,知道朱元璋這麼做自有用意,倒也沒有感到不滿。

朱高煦應道:“請皇爺爺容孫兒思索一番.”

朱元璋點了點頭。

朱高煦眉頭一皺,陷入了沉思狀態。

據他所知的史書記載,藍玉是開國功臣常遇春的妻弟,最早隸屬常遇春帳下,因作戰勇敢,所向皆捷,積功至武德衛指揮使,後又累功受封為永昌侯。

洪武二十一年,藍玉統軍北伐大獲全勝,此戰共俘獲了元帝次子及妃、公主等數萬人,還有大量牲畜,並得到北元國璽、寶玉、金銀印章等物,藍玉也憑藉此次戰功,被晉升為涼國公。

在藍玉沾沾自喜的時候,錦衣衛秘密將其私佔掠獲的珍寶、駝馬,並將元帝妃子據為己有的事情上奏給了朱元璋,朱元璋得知大怒道:“藍玉無禮如此,豈大將軍所為哉!?”

但藍玉還不知收斂,居然在北征回來,夜至喜峰關,在關吏尚未及時開關放行時,縱兵破關而入。

喜峰關是一處戰略關口,歷史上明末黃臺吉便是繞道喜峰口之後直插北京城,此等重要關口若夜間遇到軍隊扣關,無論怎樣盤查都不為過。

但藍玉卻狂妄到縱兵破關,這絕對是驕狂跋扈,目無法紀,以朱元璋眼裡容不得沙子的性格,豈會罷休?

朱元璋既然詢問藍玉之事,怕是起了處置藍玉的心思。

考慮之後,朱高煦便開口說了一番話。

“皇爺爺,孫兒覺得凡事要講究證據,不能只憑一封信就斷定一個人是否有罪.”

他說到此處,話鋒一轉,面朝朱標與朱元璋,拱手行禮,又接著說了下去。

“當然,太子大伯父與涼國公有親,至於究竟該如何處置涼國公,孫兒認為還是當由太子大伯父與皇爺爺決斷.”

朱高煦必須按照常理去說,不能有所偏,否則只會加重朱元璋對他的疑心。

“標兒,你意下如何?”

朱元璋望向朱標問道。

朱標臉上盡是憂鬱之色,他剛才聽了朱高煦所言,隱約覺得言之有理。

此時聽到朱元璋詢問,他當下欲言又止,最後卻是嘆了口氣,道:“我聽爹的.”

朱元璋拍了拍朱標的肩膀,安慰道:“標兒,此事先擱到一邊,你要注意身體,無需為這破爛事勞心傷神.”

見朱標點頭,朱元璋遂側過身,意味深長的看著朱高煦道:“高煦,你先下去.”

朱高煦施禮道:“孫兒告退.”

“標兒,你知道咱為何讓高煦議事麼?”

朱高煦離開後,朱元璋露出一副神秘兮兮的表情,看著朱標問道。

朱標直言道:“孩兒不知.”

朱元璋微昂下巴,示意朱標看看桌面正中放著的文稿,後者會意,拿起文稿便開始翻看。

“好,太好了!我讀過上千篇朝臣策言,還從未見過像這樣精練無比,直指根本的治國理政之方略!”

之前朱標剛坐下時,雖看見了文稿,但並沒有多想,以為是尋常的文書,如今讀了數頁,便驚為天人,忍不住誇讚。

“嗯.”

朱元璋頷首應了一聲,負手而立道:“不錯,這策言的確不一般.”

朱標邊讀邊興奮的說道:“我以往跟著爹學習理政,感悟頗深,有許多心得,曾嘗試歸納提煉出幾篇治政方略來,可每次成文之後總覺得少了點東西。

今日見此策言,我覺得甚合心意!”

朱元璋面無表情道:“標兒,你可知此良策出自何人手筆?”

“何人?”

朱標陡然一驚道:“莫非是高煦?”

“我近日身體不適,未曾考察諸位子侄的學業,但高煦的字跡我是認得的,此策言是出自他手不假。

高煦幼時被譽為神童,能寫出這般治國良策,卻也合符情理.”

見朱元璋點頭,朱標忍不住說出了心中的懷疑。

“不過,似高煦這般天縱之資,是否聰慧太過而近似妖耶?”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北美洲再造中華

路易羅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