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一十七章儒法之爭話說長安大族杜畿之子杜恕杜務伯,自小就學習音律,竟然在講經大會上拔得頭籌。

鄭玄首談《樂經》,對杜恕中規中矩的回答,雖然表示滿意,但仍有不足之意。

《樂經》其實重點不是音樂的節奏或者韻律,而是音樂中飽含的深意。

可惜除了音韻流傳,音樂中包含的人生至理,卻被秦始皇一把火燒成了灰。

所以杜恕不敢發揮,使答案雖然準確,卻乾巴巴令人覺得無趣。

可包含天下至理的上古音樂,豈能又是如此無趣的?杜恕的小篆名字上了白板,杜氏家族拔得頭籌,一向穩重的族長杜畿也忍不住捻鬚微笑。

旁邊的衛氏家族族長衛覬不甘人後,掃了身後子侄一眼,露出不滿的神色。

鄭玄等大家重新安靜下來,繼續講經道:“《樂》之初生,實因《易》而起。

《易經》乃是萬經之首,玄奧異常,吾雖窮盡一生亦無法研究透徹。

《易經》之中,包含了天地、宇宙、自然、萬物、社會、人群所有關聯、感應、律動、和諧等現象和規律,只有《樂經》能夠將它形象地感性地體現出來.”

鄭玄這番話娓娓道來,眼中露出希冀的光暈,似乎是想一眼看透宇宙奧秘,流連著對神秘大自然的嚮往和崇拜。

只有陳龍知道,古人從來沒有弄明白過宇宙到底是什麼,只有無窮的想象才能讓經學在天地間馳騁。

簡單說,一切還都靠猜的階段,難免神神秘秘、故弄玄虛。

陳龍對儒學經典,雖然說不上反感,但按照後世的經驗來看,治國當然還是需要法律和制度,只有依法治國才被證明是正確的。

所以對於此刻的鄭玄講經來說,陳龍本就只准備混個比武招親的資格,並不準備在這裡和鄭玄辯論。

而自春秋戰國開始,當時流傳的法家推崇的,當然不是後世所指的法律條文治國,而是依靠規章制度和技術手段來使君王獲得霸權,主張的是君主集權。

如果說儒學是以德治國,法家就是以權治國。

所以,春秋戰國時期,法家在影響君王方面遠遠超過了儒家和道家,用刑德賞罰二柄,用權勢、權術、法令三策來控制臣下,達到治理國家的目的。

法家的思想源頭可上溯於春秋時的管仲、子產,戰國時李悝、吳起、商鞅、慎到、申不害等人予以大力發展,遂成為一個學派。

戰國末韓非對他們的學說加以總結、綜合,集法家之大成,史稱韓非子。

法家強調“不別親疏,不殊貴賤,一斷於法”,是先秦諸子中對法律最為重視的一派,而且提出了一整套的理論和方法。

這為後來建立的中央集權的秦朝提供了有效的理論依據,後來的漢朝繼承了秦朝的集權體制以及法律體制,至今仍然影響深遠。

直到董仲舒提出“推明孔氏,抑黜百家.”

即今天所說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在漢武帝時開始強力推行。

《董仲舒傳》中記載了董仲舒提議的原話為在《武帝紀贊》中,記載了漢武帝的做法是“罷黜百家,表章六經”。

該思想已非春秋戰國時期的儒家思想原貌,而是摻雜了道家、法家、陰陽五行家的一些混合思想,體現了儒家思想的“相容”與“發展”特性,是一種與時俱進的新思想。

它維護了封建統治秩序,神化了專制王權,因而受到中國古代封建統治者推崇,成為兩千多年來中國傳統文化的正統和主流思想。

鄭玄的第二題,就在這種希冀之中提出:“凡音之起,由人心聲也。

人心之動,物使之然也。

情動於中,故形於聲;聲成於文,故謂之音。

是故,樂者心之動也;聲者樂之象也;文采節奏,聲之飾也。

大樂必易,大禮必簡,樂至則無怨,禮至則不爭,揖讓而治天下者,禮樂之謂也。

吾今欲問天下士人,以《易》《樂》佐於禮,會如何?以《易》《樂》發乎情,又會如何?以《易》《樂》沐於身,又會如何?以《易》《樂》考於心靈,又會如何?”

這一道題,卻是提問給全體士子,以答案優者為優勝。

隨從迅速將問題用白絹手書出來,傳到外面院中,幾個膽大計程車子,立刻踴躍作答,一時間大門外唱和之聲四起,秩序稍微有一些混亂。

隨從挑了幾個覺得答案尚可的,隨手記下答案和姓名,準備交給鄭玄過目。

大堂之內,鄭玄自然還是等著世家子弟們勇敢站起來,自願回答。

說實話這段話陳龍聽的五迷三道,根本沒搞懂是什麼意思,當下不敢站起來回答,最終還是在衛覬的眼光威逼下,一個怯生生的少年從衛覬身後站起,顯然是衛氏家族子弟,不過十五六歲青澀少年,行禮後勉強回答道:“小子衛瓘衛伯玉試答。

以《易》《樂》佐於...禮,則天下綱常有序;以《易》《樂》發乎情,則夫妻父子有倫常;以《易》《樂》沐於身,則.....身心健康舒泰;以《易》《樂》.......”說到這裡,抬眼緊張的看了眼父親衛覬,顯然把後面的問題已經忘掉了。

衛覬見愛子出醜,沒有像人家杜恕那樣出彩,不由重重哼了一聲,鄭玄的聲音傳來道:“弱冠少年,能有如此見地,已經不錯了。

衛伯覦有子如此,足見家學淵源.”

衛覬見鄭玄如此誇獎,臉色才稍稍好看了一些。

但鄭玄沒有示意在白板上寫上衛瓘的名字,衛覬當然明白兒子的實力稍差一籌。

鄭玄眼睛看向其它人,見一直無人作答,又問起廳外士子,是否有答案。

話音剛落,忽然廳堂中一人高聲道:“鄭師,小人不才,忝為侍衛,不知是否可以作答?”

欲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東車君言:保護智慧財產權,人人有責!若喜歡本書,請拒絕一切免費盜版閱讀,到17k網站訂閱vip唯一正版,謝謝對東車君的支援,東車君將繼續為您碼字。

盜版網站請即刻刪除,本小說版權只歸東車君個人所有,任何網站未經東車君同意,不得轉載。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大唐第一醫官兒

正好逍遙

我在錦衣衛每天打卡摸魚

觸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