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一十八章河東衛瓘話說鄭玄的第二問更加開放,涉及每個人對《樂經》的不同感悟,並沒有正確答案。

只有能夠打動鄭玄的答案,才有可能獲得透過。

河東衛覬衛伯覦是當時有名的文學家,他撰寫的個人著述有十多部上百篇,同時也是當時有名的書法家,凡古文、鳥篆、隸草,無所不善,當時的不少碑文書寫,都出自他的手筆。

在文章著述方面,他與建安末的潘勖、黃初中的王象齊名,在書法方面,他與後漢梁鵠、韋誕齊名。

曹魏能昭揚後世的書家,除鍾繇外,也只有衛覬能與之並駕齊驅了。

其善古文、篆、隸及草書,《四體書勢》中傳說他所寫的古文《尚書》,竟與大書法家邯鄲淳毫無區別,連邯鄲淳自己也難以識別。

或評其“善草及古文,略盡其妙。

草體微瘦,而筆跡精熟.”

“或奇材見拔,或絕世難求,並庶幾右軍草書之價”。

有“鍾派盛於南,衛派盛於北”,“後世之書,皆此二派,只可稱為鍾、衛”之說,對衛覬書法的地位給予了極高的評價。

因此衛覬並不甘於人後,用眼睛示意其身後的嗣子衛瓘。

衛瓘當時還小,只好怯生生站起作答,答案卻不能讓鄭玄完全滿意。

還好鄭玄誇獎了幾句,衛覬不至於臉上無光。

實際上,衛瓘在正史中也是大名鼎鼎,正史中正是他與鍾會一道逮捕鄧艾,又平鍾會之亂,命田續殺鄧艾父子,東降烏桓,西間力微,幾乎滅掉了三國後期所有名將,最終令諸葛亮北伐中原前功盡棄,可謂當世奇才。

衛瓘,字伯玉,河東郡安邑縣人。

出生於儒學官宦世家,三國曹魏後期至西晉初年重臣、書法家,曹魏尚書衛覬之子,高祖衛暠在漢明帝時是著名的儒士。

由於家庭的影響和父輩的薰陶,衛瓘青少年時就以“性負靜有名理,明識清允”,受到鄰里、親朋的稱讚。

他十歲時喪父,從小便磨鍊自立的能力,先世襲亡父的爵位閺鄉侯,年僅二十歲就做了曹魏的尚書郎。

景元四年,曹魏朝廷派衛瓘在討伐蜀漢時以監軍的身份監督鄧艾、鍾會的軍事行動,代理鎮西將軍軍司,並統兵一千人。

平蜀後,鄧艾獨斷專行,鍾會與衛瓘密奏大將軍司馬昭,說鄧艾有反狀。

元帝下詔,用囚車監禁鄧艾入京。

鍾會使用一石二鳥之計,先派衛瓘以少量兵力到成都收擒鄧艾,企圖借鄧艾之手將其殺死,再把衛瓘之死作為鄧艾謀反的罪證之一。

衛瓘心知肚明,但不能拒絕,便去了成都。

衛瓘在夜裡到達成都後,向鄧艾手下的的將領發出檄文,聲稱“奉詔捉捕鄧艾,其餘的人一概不予追究。

如果向朝廷軍來報到,爵位賞賜就和之前一樣;如果膽敢不出面,就誅滅三族.”

第二天雞鳴之時,鄧艾的屬將們紛紛趕來衛瓘軍營中,只有鄧艾還矇在鼓裡,在帳內未出來。

於是衛瓘就在日出後,乘著使者的車趕往鄧艾的居所,此時鄧艾還在睡覺未起,鄧艾、鄧忠父子一起被擒。

鄧艾對著天嘆道:“我鄧艾是忠臣啊!竟然會有如此的下場!從前白起所受的遭遇,在今日又重現.”

鄧艾的親信計劃攔劫囚車營救,率領兵馬來到衛瓘軍營。

衛瓘穿著輕裝出來迎接,假稱正在寫奏章,要為鄧艾的事申辯,諸將聽信他的話,於是停止營救鄧艾的行動。

景元五年正月十五日,鍾會抵達成都後,決意謀反。

次日,他便以為郭太后致哀為由,將胡烈等將領、官員請至蜀國朝堂,趁機將他們軟禁起來,並舉兵叛亂。

這時所有士卒只想著班師回朝,成都內外都有騷動,人們心裡都很擔心懼怕。

鍾會把衛瓘留在身邊商量此事,在木片寫上“欲殺胡烈等”給衛瓘看,衛瓘不答應,兩人便開始互相猜忌。

衛瓘去上廁所時,碰到胡烈原本的親將丘建,便告訴他,要他把訊息傳到軍中。

鍾會逼迫衛瓘作出決定,當夜他們兩個都不能閤眼,各自層層設防,握刀於膝蓋之上。

第二天,城外有些得到訊息的軍隊已經準備要攻進鍾會,因為衛瓘還在裡面而不敢出兵。

鍾會想命衛瓘出去慰勞各軍,衛瓘打算趁此機脫身,故意跟鍾會說:“您是各軍的統率,應該自己前去.”

鍾會說:“你是監軍,應該你先去,我隨後就到.”

衛瓘於是下殿離開,鍾會當即後悔,忙派人去叫他回來。

衛瓘謊稱自己生了病,並假裝仆倒在地,拒絕回去見鍾會。

後來抵達城外,鍾會派幾十名親信去追,衛瓘便拿鹽水來喝,讓自己大吐。

由於衛瓘本身就瘦弱,所以看起來像是患了重病,鍾會所派的親信和醫生來看他,都說他病重不起,鍾會於是無所忌憚。

等到天黑城門關閉後,衛瓘作檄文宣告諸軍,各軍也已經自動號召,約定隔天一早一起討伐鍾會。

鍾會率領所有士兵出戰,城外諸軍將其擊敗,只剩帳內數百名土兵跟隨鍾會走,最後所有人被殺死。

衛瓘約束諸將,事情才平息下來。

鍾會之亂剛平息,鄧艾本營的將士想要追上囚車救出鄧艾,迎接他回成都,衛瓘自認為和鍾會一起誣陷鄧艾,擔心會有變故,就派遣護軍田續至綿竹夜襲鄧艾於三造亭,殺死鄧艾父子。

起初,鄧艾進入江油時,田續不敢前進,鄧艾想要殺了他,不久又放了他,等到衛瓘派遣田續,對他說:“你可以報在江油受辱的仇了.”

於是田續終於殺了名將鄧艾父子,鄧艾父子直到晉武帝司馬炎泰始九年才終於恢復名節。

衛瓘從泰始初年開始,接連擔徵東大將軍、徵北大將軍等職,又領多州刺史。

當時北方主要有兩部勢力,東邊有烏桓,西邊是拓跋力微,他們一同騷擾邊境,為害北方。

衛瓘設計離間二部,導致他們之間產生嫌隙,導致烏桓部眾投降而拓跋力微因憂愁而死。

使得北方清淨一時,百姓得以安居樂業。

衛瓘是魏晉時期書法世家衛氏書派的關鍵人物,在這個世家中起著承先啟後的作用。

衛氏一門四代,在魏晉時期,形成了典型的書法世家。

三國時期,衛覬與鍾繇比肩,經過晉代衛瓘、衛恆、衛夫人等人的宏揚,形成了衛氏書門家風。

在此過程中,衛瓘承前啟後,克紹箕裘,實為這個書法世家的奠基人。

衛氏書派影響極為深遠,在兩晉南北朝時期,衛氏書風影響到大江南北。

在南方,影響了四大家族中的王氏、瘐氏及魏晉高門郗氏;在北方,影響到號稱“北方第一名門”的清河崔氏以及陳留江氏。

衛夫人與王羲之的父親王曠是中表親,故王羲之幼時得親承衛夫人的教誨。

從書法史的角度看,衛瓘與鍾繇都是南北書派的共祖,其影響之深遠,確實非同一般。

姜維、鍾會、鄧艾這些魏、蜀中後期名將,全部死在了衛瓘的手中,在三國的後期若論謀略與奸詐,恐怕也只有當初的曹丞相能與衛瓘相媲美了。

公元二百九十一年即元康元年,作為帝師的衛瓘成為了當朝首輔,他也真的像當初的曹丞相一樣,被賜予"劍履上殿,入朝不趨"的待遇。

不過衛瓘的結局並不是很好,他全族最終被中國歷史上著名的“絕世悍婦”賈南風給消滅了。

早在晉惠帝為太子時,衛瓘身為老師,遭到了晉惠帝皇后賈南風嫉恨。

而觸怒了善使權謀的賈皇后,自然招來了殺身之禍。

陳龍在光腦中默默看罷衛瓘生平,想不到眼前這怯生生的小小少年,竟是正史中媲美曹操智慧的人物。

耳中只聽有人自告奮勇,出來回答鄭玄的提問,忙打斷思緒扭頭看去,究竟是何人有如此膽量?欲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作者東車君言:保護智慧財產權,人人有責!若喜歡本書,請拒絕一切免費盜版閱讀,到17k網站訂閱vip唯一正版,謝謝對東車君的支援,東車君將繼續為您碼字。

盜版網站請即刻刪除,本小說版權只歸東車君個人所有,任何網站未經東車君同意,不得轉載。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為改變歷史,快把人累吐了

鄰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