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守著這片鹽田,哪個還能提起別的興趣

宮古島臨海的一座山頭半山腰,一棟帶著明顯江南園林風格的大宅院傲立著眺望遠海,正是薛家二房登島後建設的自家住處,建造時應該用了火藥開山,若不然這山腰上怕是沒這麼寬敞的平地支援建設。

“小侄見過二叔!”一進入正院正廳,就見薛家二房家主薛迅已經坐在了主位上等待,“這些日子光顧著忙活自己的事情,竟還需要蝌兄弟提醒才想起前來看望,真是萬分失禮!”

“哈哈哈,一家人不說兩家話!”薛途大笑著起身迎上來,一把扶起了躬身的周陽,“老夫雖然久不到京城,卻也聽說你闖下了好大的名頭,若是蝌兒能有你一半的能為,我就是現在去見大哥,都能笑著過去!”

“二叔說笑了,如此一方寶地,正需要您老撐著,哪裡能說什麼死呀活呀的!”周陽笑著寒暄了一句,“剛剛一路過來,小侄真沒想到您能在如此短的時間內開出了好大的基業,真是令小侄敬佩萬分!”

“哈哈哈,還是多虧了賢侄的提醒,若不然老夫還窩在金陵那片小地方掙命,整日裡眼巴巴盼著能掙下些許銀子,晚上再反覆思量,生怕得罪了哪位大人物,一不小心沒了命。”不知道是不是因為實力進步的支撐,薛迅的氣質明顯“陽光”了不少。

“哪裡,二叔這麼多年的海貿經驗,還能看不到這麼大一座海島?”周陽繼續說過年話,“如今這片基業已經鋪開,需要的不過是平穩經營下去,正如二叔當初所說,薛家百年的運道,至此算是穩了!”

“希望如此!”薛迅滿意的點了點頭,“老夫沒想到你們竟然是上午過來,這一路勞累,我已經命人安排了房間,你們不妨好好休息一番,再說接下來的事情......”

“二叔!”周陽笑著打斷了他,“小侄這次過來,一共只帶了李家兄弟和一個丫頭,晴雯且不去說她,其他人哪個在乎這點兒趕路的消耗?早聽蝌兄弟提過,這島上很是搞出了一些東西,若是二叔不介意,我們現在去看看如何?”

“哦?”薛迅表情一動,“也罷,我這就安排人帶你過去,這邊還有些事情和蝌兒交代,你先自己看看,老夫隨後就到!”

“既如此,小侄告退!”周陽點了點頭,知道他是想問問薛蝌京城以及路上的事情,自然不會阻攔。

跟著薛家安排的嚮導,從港區一路向南,跨馬走了大約兩裡多路程後,繞開“分割線”一般直接探到了海邊的山壁,眼前的場面豁然開朗,整個宮古島連綿超過三十個平方公里的海邊平原盡收眼底。

但真正讓他無比震撼的,並不是這片平原,而是沿著海岸佈置、一眼幾乎望不到頭的連片鹽田,正巧又趕上不遠處有鹽田出鹽,白花花的海鹽如水晶般鋪開,在海邊毫無阻隔的陽光下,閃著讓人心季的光芒。

鹽田上,一個個工人汗流浹背,或是趕著牲口、車輛,或是操著各種工具,不斷的將已經成型的白鹽裝車、運走,這片足有十幾個平方公里的廣闊鹽田,足以讓這個時代任何人為之瘋狂而不顧一切,哪怕是皇帝來了都一樣!

以封建時代產量最高峰的滿清時期為例,所有型別的鹽貨生產全算上,一年也就不到兩百萬噸,聽起來好像不少,但可以對比一下,紅色華夏的鹽產量多少呢?一億噸,而且還在增長!

周陽沒有仔細詢問或瞭解過大周朝目前的鹽產量,他也不需要了解,因為按照封建時代煮鹽的效率,這一片曬鹽場的產量,很可能會超過整個大周朝,而在當下的環境中,“鹽”基本上是可以和“銀”畫等號的!

在這些近乎嚇人的鹽田映襯下,海島平原南頭山腳下,那片冒著白煙的高爐煙筒反而容易被忽略,更別說是向內延伸、覆蓋小半個宮古島的稻田,華夏民族刻印在骨子裡的“天賦技能”在這裡發揮的淋漓盡致,這麼好的海濱平原,不種點什麼肯定忍不了。

“周賢侄,怎麼樣?”眼看著這片土地,周陽完全陷入了蒙圈、腦補狀態,也不知過來多久,身後突然有聲音傳入耳中,肩膀也被人拍了一下,弄得他差點兒當場拔劍,“這片鹽田全靠你的提醒,如今已經長成了參天大樹!”

“二叔,這可真是......”苦笑著反覆打量薛迅父子,以及他倆身後超過二十個護衛家丁,周陽連做了數個深呼吸才恢復了說話能力,“有這片鹽田,你現在最需要的是足夠強大的武力支撐,要不然這就不是銀子,而是懸在頭頂的利劍!”

“賢侄放心,薛家因為銀子太多,在各大勢力的夾縫中憋屈了兩代人,最清楚這裡面有多少風險。”薛迅的語氣非常堅定,“目前島上一共不到一千五百護衛,不是老夫不想增加,而是受了兩個問題制約。

一個是薛家自家的人丁有限,能扶起來重用的更少,繼續擴大兵力的話,老夫根本沒把握控制;另一個是島上原本幾乎荒無人煙,哪怕是金陵那邊的人手不計代價的向島上運人,至今數量也不過五萬多點兒,再刨除各處需要的人手,實在沒辦法擴充護衛了。”

“那也只能暫時如此了!”周陽也沒辦法憑空變出人手,“幸好,提升實力的辦法不只是增加人手,也可以改善裝備,有了這些小炮,島上除非與鼎盛時期大周朝水師撞上,或是這一海域的海盜全部聯手,否則安全無憂。

小侄的意思是,二叔繼續研發,看能不能搞出更大的火炮,哪怕是重一些,不方便移動也無妨,只需要在要害位置建設幾座炮臺,確保無人能夠撼動這島上基業,更先進的輕型火炮可以慢慢來。”

“賢侄所言有理。”薛途目光飄忽,卻還是點了點頭,“蝌兒,聽到了?鐵廠那邊歷來是你帶著,把要求傳下去,讓他們儘快搞出來,不妨直接告訴他們,這次薛家準備了三千兩的賞格,就看他們誰有能耐拿下了!”

“父親放心!”薛蝌的表情更加飄忽。

“賢侄可是有什麼疑問?”看了看旁邊驚訝的周陽,薛迅笑著問道,“若是你說的是剛才的賞格,那還真沒什麼好說的,這幫大匠有的是辦法,也有的是技藝,之所以不敢拿出來,就是害怕洩露後自己沒飯吃。

老夫就給他們足夠的甜頭,讓他們就算是沒了技術,也能一世無憂,效果自然沒什麼說的,不光是這高爐、精鐵與鹽田、白貨,還有賢侄當初提過的飛梭、多聯紡紗機,如今也已經弄出了可靠的成品,只是......老夫反倒是沒了興趣。”

“守著這片鹽田,哪個還能提起別的興趣。”周陽也只能無奈苦笑,封建時代最有錢的商人是哪一種?三歲小孩都知道是鹽商,絲綢、布匹雖然也來錢,但和鹽貨根本沒得比,“若是二叔沒興趣,不妨交給金陵的族人,好歹讓他們有點兒盼頭。”

“賢侄......所言極是!”薛迅緩緩點了點頭,“罷了,老夫儘快安排人手,把圖紙、樣品還有相應的大匠給大嫂送去,至於具體怎麼安排,就讓她去頭疼吧!”

“二叔說的是!”周陽笑了笑,既然是交給薛家大房,那他真的沒必要多問了。

“除了這些你稱為‘民用’的東西,你看這個——”薛迅從身後護衛手中接過一支火繩槍,“這是一個大匠提出的辦法,以玄鐵摻入精鐵打造最好的鑽頭,在精心鑄造的鐵棒內鑽出合格的槍管,如今這樣的精品火器,已經裝備到了每個護衛。

還有你說的專用戰船,如今並未如何,但我已經計劃好,陸續給所有船隻裝上火炮,反而是武器有些跟不上,就如你剛才所說,這種小炮還是威力不足,放在船上其實是擔不起來的,只能等以後再說了。”

“二叔記得就行。”周陽笑著說道,“如今這大周朝海上地界,沒有哪家能比得上薛家,至少短時間內沒有,這就留出了足夠的時間,用於開發新型武器,火炮、火繩槍乃至於戰船等等,只要自己不出問題,這些事情遲早能解決。

倒是這些鹽貨,小侄原本還擔心不夠用現在看來,最大的問題反而是怎麼賣出去;以前鹽商都在江南,北地並無大商,小侄前些日子和蝌兄弟提過,永昌公主殿下那裡能夠吃下不少,二叔以為如何?”

“這還有什麼如何?早就送去了!”薛迅忍不住笑了出來,“能和皇家搭上關係,就是賠錢都無妨;更何況這曬鹽出的白貨,白送一半兒出去,剩下的都比以前賺得多;唯一的問題,就是我們如今的出貨量太大,已經嚴重影響了江南灶戶和煮鹽場。”

“這是躲不開的宿命,遲早的事情。”周陽沒太當回事,“煮鹽早就該淘汰,只是有些人不拿人命當回事,死命壓榨灶戶,掙得都是帶血的銀子;若是能用曬鹽取代,反倒等於是救下了這些一輩子當牛馬的可憐人。

最大的問題,反而是二叔的身份,賣出如此龐大的鹽貨之後,江南鹽商但凡是有點兒腦子,也不會幹看著不動手,二叔如何解決的這些問題?”

“解決什麼?薛家的船隊航行廣闊,從倭國、高麗到安南、暹羅、爪哇,這些地方有的是鹽田,有的是人想掙銀子,我們不過是仗著船大運量大,掙些辛苦錢罷了,誰還會看得上?真要又不長眼的,薛家的火器火炮也不是擺設!”

“動過手?”周陽笑著問道。

“要不然你以為,甄家為何老實了?”薛迅傲然一笑,“如今就是甄應嘉見了老夫,也要客氣的稱呼一句‘薛老弟’,甄家現在幾乎是不顧一切的到處鋪貨,靠的就是這鹽場的白貨!”

“不只是甄家吧?”周陽接著問道。

“自然還有別的——行了,不說這些掃興的,蝌兒剛才說,你八月就放千戶實缺?二叔沒什麼好送的,到時候你要是有什麼需要,派個人送信到金陵老宅就好,也不用提什麼銀子,只要你的地方能通水運,老夫絕對誤不了!”薛迅豪氣的說道。

“如此,就多謝二叔了!”周陽笑著躬身一禮。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我真的不風流

閉眼穿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