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王和將的友誼

老將傅友德是朱元璋最信任的將領。

至少在軍事才能方面。

朱元璋曾當眾說,“論將之功,傅友德第一.”

而此次的北征分兩路,西路是晉王,東路是燕王朱棣。

但是朱元璋並不放心,所以東西兩路,皆為兒子們安排了保駕護航的人,西路不提,東路正是傅友德。

有傅友德在,朱元璋無憂,不會擔心北伐失利。

但是傅友德不得不感嘆。

燕王的才能。

已經遠超於他。

此次的戰事,功行圓滿,無論功還是德,以及戰後的結局,對大明的未來。

遍觀以往的歷史,屈指可數。

不損己方一人,反增數萬精兵。

仗。

要是這麼打。

誰能是燕王的敵手?

傅友德甘拜下風,心甘情願。

他不知道的是。

正是因為此戰,他對燕王的心悅誠服,為他日後的身亡埋下了伏筆,令人可惜可嘆。

其實也不是未傷一人。

不過比起戰事的規模,那點點傷亡的確不值一提。

時事造人啊。

朱棣變了。

幾日來變化非常大,性格越來越沉穩。

以前猶如一把絕世寶劍,鋒利的讓人無法直視。

現在的他。

仿若寶劍入鞘。

深不可見底。

“諸事已定,可以班師回朝.”

“此次由大將軍帶著乃兒不花他們回京城,咱要留在北平,安置歸順的人口.”

戰爭雖然停止,但是需要面對的問題還很多。

草原天氣嚴酷,除了逼不得已的人們,沒有人願意在草原生活,偌大的草原,養不活人啊。

一個冬日下來,能凍死無數牲畜。

如何治理草原,朱棣暫時想不到完美的解決方法。

“善.”

傅友德沒有意見。

上位除了太子,最重視晉王與燕王。

燕王在北平的親軍,最開始的規模是三千人,現在已超過萬人,可見其勢之強。

而且燕王的領地是前朝大都,可見其在上位心中的地位。

“報.”

帳外有人通報,來自北平的家書。

朱棣眼角動了動。

立馬讓人送來。

有兩封信。

吃苦朱棣不怕,但是他很思念妻子。

以己度人。

他知道軍士們也掛念家中。

冬日前。

將領們的計策,是熬到春天再戰。

朱棣沒有同意,也沒有反駁。

默默的來到軍中,與士兵們打成一片,從士兵們口中聽到了他們的心聲。

這仗。

早打早結束。

他們寧願多吃點苦,也不願意在荒無人煙的大漠多呆片刻。

不能違背士兵們的心願。

促成了朱棣力排眾議的勇氣。

人人掛念妻兒,朱棣也很掛念,也就顧不上傅友德還在帳中,直接開啟妻子的信件。

眉頭一下揚起,一下緊皺。

最後還是鬆開,露出了傻笑。

王妃的信很平常。

真的只是一封家信。

北平事雜,讓人煩惱,老大不聽話,老二調皮,老三悶葫蘆,沒一個省心的孩子。

掛念丈夫,想要再生一個聽話伶俐的兒子。

傅友德打趣道:“王妃說了什麼好訊息,令燕王如此開心.”

出征前的燕王難以靠近,得勝後的燕王深不可測,難得從他臉上見到柔情。

“家長理短,孩子們不聽話.”

燕王感到不好意思。

“家家都是這般,不打不成器,沒有一頓揍解決不了的,捱了打就老實.”

“咱以前用棍子抽,被賤內所阻,讓咱改用柳條.”

此時沒有燕王和大將軍。

兩位父親暢談育兒經。

“這麼細,這麼軟,打人怎麼會疼?”燕王邊說邊比劃。

“後來咱才發現.”

說到這裡,燕王有些懊惱起來。

“把咱熾兒打狠了,咱還以為他不經事,男孩怎麼能怕疼,後來咱往自己身上試了才曉得.”

“柳條打人才是真疼.”

“賤內把咱好一通埋怨.”

“告訴咱柳條打人雖通,但是不易傷身,但也不能往死裡打.”

“王妃所言極是,大公子沒傷到吧?”

傅友德關心問。

“唉.”

朱棣嘆了一聲,狠狠拍了拍自己的大腿

“從那日起,咱熾兒就變了性子,與咱開始生疏,咱也不能給他賠不是吧.”

“嗯.”

傅友德點頭。

“天下沒有父親跟兒子低頭的道理,若真如此,反而有損大公子的名聲.”

想了想,又勸道:“父子血濃於水,大公子不過被打狠了,有了畏懼,但豈有記恨一輩子的道理,終歸是父子,燕王此次歸家,不定沒事了.”

朱棣認可道:“咱也是這般想的.”

一位是大明第一戰將,一位是大明第一藩王。

話不投機半句多。

酒逢知己千杯少。

帳中雖然無酒,但兩人開啟心扉,有一致的想法,越說越暢快。

竟都覺得對方實乃自己的忘年交。

朱棣看也不看第二封信。

第二封信來自秦王府。

對於自己的二哥,朱棣是不喜歡的。

前元殘暴。

受前元的影響,大明雖然立國二十餘載,但國內勳貴官員之間的風氣卻還沒有扭轉。

對百姓的態度,有前元遺風,作奴隸般打罵。

父親為此下了大力氣,甚至對貪官汙吏剝皮抽經,以告誡眾人,多年為扭轉風氣而努力。

二哥到了藩地,不但沒有謹守家訓,反而忘乎所以。

對二哥的行事方法,朱棣內心不滿,卻也不敢指責,他也沒權管。

信也不用看,朱棣能猜到內容。

東窗事發,父親把二哥抓回京城,要殺他的頭,二哥到處寫信求人,託人說情。

現在求到了自己頭上,朱棣不願意理會。

不是他不念兄弟之情。

而是怕惹父親不快,同時希望二哥能吸取教訓。

朱棣最像朱元璋,最重百姓。

永樂大帝一朝。

百姓最安。

後世官方認定的永樂盛世。

這是真正的盛世。

科技與文化,軍事與經濟,社會進入全方位的復甦,步入繁榮。

沒有隱藏的危機,政治上的腐敗,更沒有社會矛盾,也沒有衰敗之像,文明的倒退。

猶如如日中升的太陽。

但秦王畢竟是二哥。

更重要的。

他另外一層身份是宗人府的宗令。

無論按身份還是按地位,皆有資格管朱棣。

朱棣內心為難。

如果自己不幫助秦王,日後必然引起秦王的報復。

但是他真不想幫。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逍遙修真錄:大明風雲

白天睡不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