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老二老三初見高爐

穿越之初還未弄清楚頭緒,但是老二回回遇到自己的時候態度頑劣。

朱高熾又知道此人會造反兩次,第一次幾兄弟有共同的利益,第二次可是針對自己。

事關自己的利益,第一次造反大家是走投無路情有可原,第二次的事情,那此人就是無君無父不忠之人。

朱高熾的屁股……當然坐到自己這一邊,於是怎麼看朱高煦都覺得礙眼,連帶著對老三也不喜。

“大哥整日偷懶.”

朱高煦話說了一半,見大哥臉色不對,立刻話鋒一轉,討好道:“咱從來沒去找父王告狀過.”

誰說小孩子不通人情。

小孩子最精明,最懂看人眼色。

以前朱棣對三兄弟一視同仁,並沒有額外表現出對老大的重視,所以朱高煦敢“欺負”大哥。

今時不同往日。

自己學大哥頂嘴父親,大哥屁事沒有,自己屁股開花,慘痛的結局,讓朱高煦明白天色變了,再也回不去以前。

雖然不服氣了好久,又捱了一次打,合計被打了兩次,他就知道不能再挨第三次了。

因為父王下手很重。

“有什麼事趕緊說,咱忙著呢.”

朱高熾打斷朱高煦的話,如果沒有正事,下一刻就要走。

工廠和工程隊的事,雖然不需要他親自去做,但每樣事也離不開他,本來就忙碌,現在手裡又多了衛所的事。

衛所的事情更是繁瑣,朱高熾已經明白最近自己要忙的腳不停地了。

不過這是件快樂的事情,因為越忙碌,他的收穫會越大,誰都能懂得的道理。

這是身份帶來的好處,不像普通人的忙碌,只能為自己的溫飽而奔波,至於努力的結果,十之八九一場空。

付出就有回報的道理適合貴人,唯獨不適合普通人。

“大哥許久沒帶咱們去玩了.”

朱高煦見到大哥不耐煩的模樣,終於委屈了起來。

他是調皮,可是他也喜歡大哥啊。

以前大哥可沒有說不帶他玩,不知道大哥怎麼了,有段時間突然變得呆傻,後來又變得厭煩自己。

朱高煦開始沒當回事,覺得很快會變回以前,後來才發現越來越遠,所以越來越傷心。

“嗯嗯.”

老三小腦袋猶如小雞啄米,使勁的跟著點頭。

老三年齡最小,幾兄弟中心思最單純,感覺到大哥的確不喜歡他們了。

看到老二老三的念念不捨的樣子,朱高熾本來想隨意打發下,可突然想到。

是啊。

他們三兄弟從小一起長大,又沒牽扯到利益,感情自然是有的。

前世作為獨生子女,朱高熾雖然無法理解他們之間的兄弟感情,但是在老二老三的眼神中,感覺出了其中的複雜。

難道親兄弟之間,的確是這樣子的麼。

互相之間能爭吵打罵,同時也感情深厚?

靈光一閃,朱高熾看清楚了事物的本質。

如果事情的真相是這樣,那這段時間,自己的確做得有些冷淡了,反而會傷了兄弟之情。

而且這麼對待弟弟們,作為父親的朱棣會高興?

首先,為了獲得父親的歡心,自己不能冷落弟弟們,其次,二弟在父親造反的戰事上,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朱高熾沉吟片刻,想清楚了一些事情。

自己現在不但不能疏遠,反而要愛護老二和老三,無論真心與否,都需要做出這種樣子,並且不惹人懷疑。

別說老二現在還不過分,就算真的過分,在朱棣造反成功前,自己不能出手,否則說不定會影響歷史。

如果影響了朱棣,導致朱棣造反失敗,自己也得跟著掉腦袋,誰都有可能逃過一劫,只有自己必死無疑,誰讓自己是嫡長子呢。

嫡長子帶來的好處巨大,但與府裡也是一體存亡。

“好吧,你們收拾收拾.”

朱高熾得出了結論,只能改口,說完又不放心,繼續交代:“你們跟著咱出門,但是咱可把話說在前頭,在外面要聽咱的話,誰敢當著外人的面違逆咱,那下次就不要指望咱在帶你們出門.”

兩兄弟聽到大哥同意帶他們出門,高興的蹦了起來,自然大哥說什麼,他們一口答應。

感受到弟弟們的歡喜,朱高熾嘴角情不自禁的露出笑容。

至少在這一刻。

三兄弟之間的開心是真的。

成年人的世界,哪裡還有這麼簡單就能讓人高興的事情呢,一個利字就讓人變得殘酷。

希望老二老三永遠記住今天的開心,不要因為利益而昏頭吧,朱高熾內心感嘆一聲。

三兄弟騎上馬,連九歲的朱高燧馬術竟然也不錯,不過朱高燧騎的還是小馬。

加上幾人的隨從,一行共有八九人,還是朱高熾控制後的結果,不然人數得擴大兩三倍。

剛到東北臺村,和尋常地方不同的景象,不但老二老三被吸引,就是兩人的隨從也看的驚呼。

山一般高的鐵渣,還有鐵橋,到處都是叮叮噹噹的聲音,河邊水力帶的自己轉動的大水車。

宋朝以前就有了水車,發明水車的時間,比西方的歷史要早多了,當下的西方,還處於愚昧的中世紀尾聲。

以工匠家為單位,在空地上一座接一座的高爐,這裡露天的高爐低矮簡陋,是用來冶普通的鐵,供應百姓們使用。

這些屬於家庭手工業作坊,不是每個工匠都沒有活計,不少人並不願意去為別人做工,哪怕是貴人。

因為這是他們的祖產,不能砸在自己的手裡,會傳給子孫後代的。

土胚搭建的高爐,也就比人高些,旁邊撘了個棚子,棚子下方的地上挖了一方凹槽,高爐煉化的鐵汁會流入到這裡,為了避免下雨,才特意搭建了棚子。

在土胚高爐的周邊,有一座堆積起來的鐵礦山,還有幾堆較小的料山。

這些加入冶鐵過程中的雜料,是工匠們的不傳之秘,特別是其中的火候,以及用料的比例等等,那是打死也不會說的。

其中的門道,誰吃的透徹,誰的技術就更厲害。

例如萬三,他最懂其中的道理,所以在東北臺村,誰也不敢在萬三面前硬氣。

土胚風爐的左下角,有的是右下角,專門留出一個洞,裡面安置風爐。

風爐熔接一根鐵桿伸出到外面,然後固定在豎起的石磨上凸起的一塊,形成了一個軸承。

石磨下面有托盤,讓石磨懸空,石磨的另外一邊有一條鐵桿。

在河邊兩人高的水車,也伸出一個杆子,杆子與石磨的杆子斜著用鐵環連到一起。

在河流的水力下,水車不停的運轉,又帶動了豎起的石磨轉動,為鼓風機帶去了源源不斷的動力。

鼓風機則把空氣大量的送入了高爐中,大大提高了高爐中的熱度。

這是大明初期的冶鐵技術,但也剛剛恢復到宋朝七八成的技術水平。

但就是這種技術,傳入到西方後,乃至十九二十世紀書籍大發展,出世的大量西方書籍,不少都有相關記載,可見西方各國對此物的重視程度。

雙向風箱不只是一個風箱而已。

它代表了一種完整的冶鐵工藝技術,領先西方上千年。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小爺說書5794的散文新書

小爺說書57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