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工農結合

焦炭煉製廠模式的成功,朱高熾有了底氣去找朱棣。

“又要去軍戶?”

聽到朱高熾要去從軍戶中招募人手,朱棣感到牙疼。

上回讓老大去衛所摸查貧困戶,主要是為了鍛鍊老大的能力,結果老大搞出那麼大的動靜,連唐雲都被驚動。

一個指揮使,一個王府子弟,到了最後,結果只招募了二十餘人。

“這回你準備招多少人.”

“要招兩千人.”

“嘶.”

“咳咳.”

……

朱棣被自己的口水嗆住了,咳的滿臉通紅,嚇了朱高熾一跳,連忙上前拍朱棣的後背。

好一陣,朱棣左手擺了擺,阻止了朱高熾拍背的動作。

“招募這麼多人?你用的了.”

“西山,石景,宛平,北平,大興。

大興,宛平,良鄉,房山。

兩條主線,還有幾條支線,合計上百里的鐵道,兒子計劃在三個月內完成,所以需要許多的人手.”

朱棣摸起了下巴。

鐵道能運兵。

不過呢,只百里的鐵道,對軍事的意義不是很大,起不到多大的作用。

“如果修建一千里的鐵道,你能辦成嗎?”

朱棣忍不住問道,他想把鐵道修建到草原上。

朱高熾搖了搖頭。

不行麼。

朱棣納悶起來,一百里都能修,怎麼一千里就不行了?

“修是能修,可草原上怎麼保護鐵道呢?恐怕要不了許久,鐵軌就被偷完了.”

“伱思考的周全.”

朱棣明白了,不是不能修,而是人不允許,想要在草原修鐵路,還得繼續收拾才行。

北平周邊能修,因為誰敢偷鐵軌?

就算有人偷。

但是能追查,能控制住。

草原則不行。

“兩千人不是小數,咱先要和幾位指揮使商議一番.”

“要多久?”

“三五日吧.”

朱高熾不滿。

“兩日吧.”

朱棣主動改口,誰讓老大有本事呢。

不光能掙錢,還能解決軍戶的問題,朱棣忍不住嘆道,自己這當老子的,還要看兒子的臉色。

第三日。

大廳內。

幾人坐在太師椅上,等著燕王的到來,三個人分別是燕山左護衛,中護衛,右護衛的指揮使。

“聽說大公子去了一番衛所,好大的動靜,怎麼才招募了二十幾人?”

右護衛指揮使陳賢,大大咧咧的問向中護衛指揮使唐雲。

陳賢資格老,從朱元璋起兵。

從殺伐之中熬出頭,南征北戰數十年,戰功赫赫。

唐雲笑了笑,卻沒怎麼搭理陳賢。

張玉年齡不小,可他是前朝降人,洪武十八年才歸降,而且去年才調來燕山衛。

見兩人不怎麼和睦,斜著身子惻向唐雲。

“大公子名聲鵲起,我還沒有私下接觸過,聽說你和大公子同行了一路,有什麼體會?”

陳賢端起茶杯品了兩口,什麼話也不說,彷彿毫不在意,眼睛一眨不眨。

“大公子性格溫和,言語有禮,行動中在意士卒,愛護百姓,有王爺之風.”

“那就好.”

張玉滿意的笑道。

此時。

朱棣走了進來。

“燕王.”

三人連忙起身相迎。

“諸位都坐,咱們都是自己人,這裡沒有外人,不用在意虛禮,隨意才好.”

雖然燕王這麼說,幾人還是非常的恭敬。

幾人中,就算張玉是前朝降將,可也是隨當今聖人奮戰多年,誰也不是沒脾氣的。

隨著三司的崛起,五軍都督府也在健全。

燕王的權力逐漸變小,人盡皆知。

可不提北平諸衛,只燕山左中右三衛向來唯燕王馬首是瞻,除了是燕王的護衛,更多的是燕王的威望日隆。

因為燕王能打勝仗。

多次帶領大軍北伐大勝而歸,整個北平諸位都是他的部下,誰不敬重他。

而燕王又愛護部下,常常賞賜將領。

自然而然。

燕王的威信,在整個北平衛所非常的高。

無論是將領還是士兵,都願意聽燕王的指揮。

聖人在應天府誇燕王,當眾說燕王是北境諸王之首,這句話可不是空話。

秦王和晉王的親衛規模都比燕王大。

但是兩人的才能不如燕王,功績更不如燕王,在當地的諸衛所中,威望也就遠遠不如燕王。

也是北平的三司,不敢學西安官員頂撞秦王,在北平當面頂撞燕王的原因。

事情的道理就是這麼簡單,並不是朱棣有三頭六臂。

“今日請三位來,是咱有個想法,要和諸位探討一番,如果諸位覺得可行,那咱就開始做.”

“王爺要做什麼,標下都支援.”

老將唐雲一口應道。

朱棣滿意的點點頭。

“前段時日,咱家不成器的老大,跑去叨擾了你,也煩擾了中護衛不少的衛所.”

“回來後呢,咱罵了他,不過他有些事說的有理,關於軍戶有了不少的窮困戶.”

“在座的諸位戎馬一生,軍事上的道理,比咱懂的通透,士卒要保持樸素之風,但是風氣是風氣,不是說士卒要過苦日子,更不是日子都過不下去.”

“日子都過不下去,誰願意賣命打仗?”

“還有一事.”

“如今戰事消停,用不著家家服役,導致閒人多,而家裡日子又維持不下去,是很大的隱患.”

朱棣越說臉色越難看,他是看到過這個問題的,但是沒有重視,除了沒有辦法解決之外,也有見多了也就習慣了。

習慣了,自然也就習以為常,不覺得有什麼大問題。

直到老大屢次提起這個問題,並說有辦法解決,朱棣才細思,越想越覺得這個問題非常嚴重。

“燕王說得好啊,屬下以前就有困惑,可這都是沒辦法的事,屬下就一直埋在心裡.”

“燕王今日竟然主動提起,請容屬下也要說一件事.”

燕山右護衛指揮使陳賢非常激動。

他早就看到了問題,可又能如何呢,沒想到燕王今日提出了這個問題。

既然提出問題,肯定就會要解決問題。

為了引起其餘人的重視,他連忙補充道:“不知你們有沒有發現,這些年打仗,士兵們一年不如一年有精神氣.”

“想當年我跟著聖上打天下,一聲令下,麾下的兒郎勇猛如虎,勢不可擋,南北沒有一合之敵,多少次以寡敵眾獲得大勝.”

“如今卻一年不如一年.”

“比如去年北征,如果不是燕王的計策,恐怕我們也得跟西路一樣無功而返.”

“更有的將領,非要成倍的兵力才敢出戰,不是他們怯戰,而是知道士兵的戰力不如以往.”

“戰力為什麼下滑,用不著我解釋吧.”

大廳陷入了沉靜。

燕王是軍中後起之秀,他成長的快,幾位老將沒人小覷他,所以四人都是知兵的人。

衛所制度不是萬全之法。

從衛所建立之初,就有稀少計程車兵逃亡,洪武三年,逃亡士卒高達四萬七千九百餘。

這時候還可以用畏戰來解釋。

但是到了今年的洪武二十五年,誰也不清楚有多少逃亡。

畏戰也不再是士兵逃亡的主因。

而是軍戶人均土地越來越少,士兵越來越窮。

以前是怕死逃亡,現在逃亡則是為了求生。

衛所制度不光是軍事制度,準確的說是半民半兵,每家軍戶要提供正丁,餘丁等等。

“國泰民安,人口繁衍過快,去年我朝軍戶才一百二十萬戶,清點之後,變成了兩百萬戶。

每戶哪怕只提供一正丁,也等於保持了兩百萬士卒在衛,一年要兩千四百萬石的口糧,朝廷是給不起的。

而以前周邊閒地多,有地可以開墾,今日周邊何處還有荒地可供衛所開墾。

軍戶的年輕人們,不但無法吃飽,也娶不起媳婦,換成誰誰不逃?”

唐雲說完後,又冷笑兩聲。

滿臉的嘲諷,罵道,“聖人還是對官員太仁慈了,軍戶人口增長這麼快,民戶卻沒怎麼動,還是六千萬,可見官員對公事的懈怠.”

“呵呵.”

眾人冷笑兩聲。

明初的勳貴武將,不是是苦哈哈出聲,沒幾個對官員有好感的,自然認同唐雲的話。

眾人你一言我一言,把軍戶的困境說了通透,可說歸說,卻沒有一個人有辦法解決。

最後都看向朱棣,聽燕王有什麼法子。

朱棣咳嗽兩聲,這件事他猶豫了良久,因為長子一萬兩銀子的刺激,才下了決定。

“我朝衛所可謂是耕戰之法的極處,但是天下已然無可耕種之地,四方皆苦寒.”

“咱家老大在北平搞了幾家工廠,諸位應該有所聽聞,所獲頗豐,利潤不小.”

“工人缺人手,老大說可以試一試工戰之法.”

“工戰之法?”

眾人面面相覷,從來沒有聽過。

“結合衛所,工廠招募大量閒置衛所人口,即可獲得工錢,而工廠又能保持操練.”

朱棣話音剛落,唐雲就拍手笑道,“這法子好,只不過大公子的工廠,能招募許多人嗎?”

前番可只招募了二十餘人。

這個規模別說北平諸衛,只燕山三衛的任何一衛,那也是杯水車薪,不值一提。

朱棣也憂慮,可老大信誓旦旦的要一口氣招募兩千餘人,還保證會繼續招募更多。

對工廠的事,朱棣也不懂。

只是老大才數月就有了的成果,讓朱棣不得不信服。

“兩千人?”

比起前番的二十餘人,一下子翻了百倍,眾人都深吸一口氣,露出興奮的神色。

兩千人,可以緩解燕山三衛的問題,如果能更多就好了。

“可兩千人放出去,會不會影響操練,導致以後要用兵的時候,卻無法使用?”

張玉又起了新的疑慮。

他就是這個性格。

什麼事都想在前頭,不喜歡有意外的麻煩。

“你的擔憂,咱也想到過.”

朱棣笑道:“不過你大可放心,不但不會影響操練,還會比以往更加嚴格.”

既然如此,眾人都出言支援。

工程隊不是缺人手麼。

軍戶提供。

並且不是雜亂無章,而是以百戶為單位的提供。

組成二十個百人隊。

五個百人隊分到工程隊,十五個百人隊分到鐵道工程隊。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假天子:陛下駕崩,娘娘讓我幫個忙

橙子味的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