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大時代的開端

萬三失望了,他今天沒有等到小貴人。

朱高熾早晨和朱棣去檢閱了工程隊諸事,獲得了各衛所頭頭腦腦的好評。

朱棣面上有光,非常的欣慰,一路都喜笑顏開。

這麼好的時機,朱高熾當然不會錯過。

跟隨朱棣回去了王府,提出了新的想法。

“日後房山,西山的煤礦,能直接通往北平城,北平府周邊的蜂窩煤作坊,不用受運輸的苦惱.”

“焦炭煉製廠走上了正軌,產量逐步提高,解決了工業用煤的問題.”

“煤礦業的興盛,已經即將進入快車道,但是不能任由煤礦主,需要控制起來.”

朱棣聞言,立馬頭痛了起來。

老大的套路,朱棣已經不陌生,今天好不容易開心了一會,又聞到了熟悉的味道。

他雖然是王爺,可北平府不是他開的。

他上面也有很多條條框框。

“老大,你知不道布政司的事情?”

“與民爭利,侵佔田地.”

朱高熾當然知道,說出了其中最大的兩條事。

“你在布政司有人?”老大有所未聞,朱棣不奇怪,可說的這麼清楚,朱棣猜測道。

不是需要隱瞞的事情,朱高熾直言相告。

“以前冶鐵所的大使蘇觀,兒子與他處的不錯,他最近調去了布政司經歷司,告訴了兒子一些事.”

“此人有點眼光啊.”

朱棣讚了一聲。

他的訊息自然是最靈通的一批人,要不了多久,朝廷會正式下達取消官鐵的政令。

以後大明只有民鐵。

除非發生緊急重要的狀況,導致需要大量的鐵器,朝廷才任命專職官員,徵召民鐵集中生產。

平常的年月,則按照比例,以稅賦的形勢,從民鐵徵集實物。

其餘的不提,冶鐵所會成為清水衙門。

七品的冶鐵所大使,會降到不入流的九品官,等於一擼到底,在這種前夕,能事先跳出來,等於逃過了一劫。

朱高熾沒有告訴朱棣,自己跟蘇觀透露了一點。

蘇觀以為自己是靠著王府的訊息,提前得知的訊息,而朱棣自然知道,自己知道個屁的訊息。

朱高熾是根據歷史上發生的事才知道的。

他跟朱棣解釋不了訊息來源,所以就沒有提自己的作用。

不過畢竟是經歷司的普通官員,朱棣也不會放在眼裡,兩人的地位差距太大,相交不到一起。

“不光是冶鐵所的事,還有布政使,整個北平三司會有大調動,人心不穩,所以咱輕易的打發掉了,沒有引起後患.”

“可你要知道,煤場的煤場主,一兩個人成不了氣候,可裡面的關係複雜,真要是合起來,也是不小的威脅.”

朱高熾點點頭。

他知道朱棣的意思。

例如張德輝,他背後自然是有關係的。

這些關係肯定是動不了燕王府,甚至燕王府伸出手,就能碾死他們。

但是蟻多咬死象。

一兩家威脅不到燕王府,可要是煤場主都反抗,各家背後的關係網一起發力,那就不好說了。

藩王雖然都是王爺,可實力猶如雲泥之別。

朱棣能在北平城說一不二,能在各衛說話有聲,就是因為朱棣有權利。

如果一個空藩王的身份,沒人能奈何,可人們可以不聽,不理,不看。

秦王府就是前車之鑑。

以前是藩王第一人,什麼事情都能插手,有人事權,財政權,軍權。

如今不過就是頂著秦王名號的閒人而已。

沒有實權,就算是皇帝又有什麼用。

“布政司的事情,雖然被壓下去了,可不是說就不存在,如果再添新事,不定就越演越烈,最後得不償失,反而要做出讓步.”

“而煤場關係複雜,又牽扯民生,利潤不大,所以朝廷才放任民間開礦,不願意官治.”

朱棣教導說道。

朱高熾沒有否認朱棣的說法。

在明初的時候,焦炭業沒有興盛,民間也沒有全面使用煤炭,仍然保持傳統的燃料取暖做飯。

所以朝廷是不怎麼插手的,山場、煤場都是民間控制。

朝廷還免稅。

這個政策,有利的促進了行業的發展。

到了明中後期。

隨著各行各業的市場繁榮,煤炭業也得到了長足的發展,所以萬曆皇帝盯上了這個行業。

地主階級出身的官員們,早就把這個行業吃下了肚子,自然不願意讓出利潤。

萬曆皇帝當然也不會服輸,官員不同意,就派出太監去收礦稅。

太監行事手段暴躁,商人們又有官員的支援,把矛盾轉移到礦工身上。

伱不是收稅麼?那我就加重礦工的工作量,減少礦工的工錢等等,鬧得天怒人怨。

礦工本來就是弱勢群體,哪裡經受的了打擊,一下子生活就失去了來源。

在各方推動下,造反起來。

結果眾人皆知。

皇帝敗的灰頭土臉,還招來內閣閣員當面說自己後悔,算是把事情揭了過去。

後來萬曆的孫子天啟皇帝。

他很聰明。

本來他是靠著官員才順利的親政,所以是相信官員的,可很快發現官員不對勁。

比起他的父親,天啟皇帝要腹黑一些,搞出了一批打手,把閹黨搞了出來對付官員。

其中就有礦場的事。

閹黨不收稅,直接霸佔了煤場,把煤場主下獄抄家。

得到的銀子,一部分送給了天啟皇帝,一部分閹黨瓜分,吃虧的就是礦場主和官員們。

手段比萬曆皇帝要暴烈多了,反而沒有礦工造反。

總之。

明初不收稅,是因為煤礦業的確不該收稅,裡頭的說道有很多,細談不了。

但是。

朱高熾已經改變了北平的煤炭業,形勢發生了變化。

現在不收稅,不但不是好事,還等於會培養出一股不受控制的利益集團。

隨著工業發展的規模,這股利益集團的實力會越來越大,誰都對付不了。

因為第一次工業革命,核心就是煤炭業。

工業革命的勝利,也是煤炭業的勝利。

大明的煤場主,本來也是地主。

他們結合起來,朱高熾覺得,自己不事先控制,以後就得自己被他們控制。

“父親知道城中百姓用柴,每年用多少擔嗎?”

“四十到五十擔.”

朱棣輕描淡寫的說道,儘量控制住臉上的得意。

朱高熾摸了摸鼻子。

不愧是提出讓百姓生活小康的君主,果然對民生事瞭然於心,自己有些小瞧了朱棣。

根據朱高熾的瞭解,一戶百姓每年用柴火燒火做飯和取暖,一年使用兩三噸,平均為四十五擔,每擔一百斤,可大明的演算法和後世不同,大明的一斤是後世的五百九十多克,合後世重量每擔一百二十斤。

“一擔柴一百二十斤,一年估算用柴四十五擔,北平府全境三四十萬戶,按照三十五萬戶算,一年就是近十九萬萬斤.”

“老大,一擔柴一百斤.”

朱棣提醒道。

朱高熾沒有改口,仍然說道:“而山東的人口是北平的六倍.”

“關山東什麼事?”朱棣有些明白長子的想法,但是長子突然提到山東,讓他有些錯愕。

“因為兒子已經開始往山東鋪設商道.”

“你什麼時候開始賣柴了?”

朱棣好笑道。

山東與北平府相鄰,七弟齊王本封到山東青州,後來又出鎮開平,十弟魯王病逝,幼子承襲王位。

他知道長子盯上了山東,才故意打趣道。

如此態度,也說明了朱棣並不認為山東有什麼難處,會有人得罪燕王府的生意。

朱高熾沒有理會,而是嚴肅的繼續往下說,讓朱棣覺得十分無趣,老大越來越持重。

“去年北平徵收鐵課三十五萬一千二百四十一斤,十五比一的徵收,民間出鐵大致為五百餘萬斤.”

“一斤鐵需七斤木炭,一斤木炭需要五斤柴,一年高於兩萬萬斤的木柴.”

“而北平不少百姓仍然捨不得使用鐵器,使用的農具,竟然還有木製居多.”

“為什麼呢?不是因為鐵礦產量不足,而是因為燃料不足,所以生產受到了瓶頸限制.”

“每年十九萬萬斤的民間用柴,奪去了鐵廠需要的燃料,不少煤場的鐵礦堆積如山,以至於無處安放,當做了害物.”

“所以鐵器的價格居高不下,一斤鐵高達一錢六分,只犁頭用鐵,十斤就要一兩六錢,百姓們如何用得起?”

“蒸汽機抽水機的出現,解決了煤礦產量的瓶頸.”

“蜂窩煤的出現,促進了民間大量的使用煤.”

“焦炭煉製廠的成功,突破了冶鐵業在燃料上的限制,不會因為受困於燃料,而陷入低產,隨著高產量,與之相伴的鐵器價格下降,北平即將迎來大爆發.”

朱高熾堅定的說道。

如果他搞出香皂,不過是取代了傳統的皂角,掙得不過是原本屬於皂角的市場,市場體量並沒有變化。

而煤不同。

燃料的限制,超過了人們的象限。

而燃料的重要性,更是關乎文明的進呈。

從人們學會使用火,在漫長的幾千年歷史中,一直屬於薪柴時代,也就是木柴居多。

一直到焦炭技術的問世。

不但西方開始改用煤作為燃料,包括大明後期,也大量的使用煤,並圍繞煤發生了幾件歷史大事。

所以稱之為煤炭時代。

然後是油氣時代,電氣時代。

可以看到文明的進呈,圍繞著燃料的變化而發生變革。

北平城是朱高熾的試點。

已經拉開了序幕,自然要把這股力量控制在手中,然後推廣到周邊,逐步工業化北平。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羽林心學

羽林威

萬族大興

傲來花果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