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行業寡頭的誕生

“百姓一年用柴四十五擔,而用煤只要三十擔,而且蜂窩煤火力綿長,還能解決老百姓使用熱水的問題.”

“煉一百斤鐵,只要五十斤焦煤,而一百斤煤,可以燒製六十斤焦煤.”

“如果使用木炭,煉製一百斤鐵需要三千五百斤木柴.”

“老百姓買不起,鐵廠賣不出去。

煤不受限制,要多少有多少。

所以焦炭是一定會取代木炭的.”

壁爐在西方很早就有出現,但從來沒有大規模推廣開來,直到工業革命初期。

煤炭便利性的出現,百姓們都用的起煤。

隨著城市的發展,大量的新房子拔地而起,滿足不斷增長的人口,新房屋基本都配有新式的火爐和煙囪,使煤炭可以取代木頭作為主要的燃料。

人們把諾森伯蘭郡和達拉謨出產的大量煤用船運送到東海岸,以滿足倫敦家庭和工廠的需要。

要比人口增長,英國拼得過大明?

論富裕階級,英國更是比不了大明。

只北平城的煤礦業,隨著民間用煤和工業用煤,年產值就會突破一百萬兩銀子。

山東呢。

山東是北平人口的六倍,又是空白的市場。

這還只是較為原始的階段,當經濟帶動起來後,隨之就是市場的繁榮,會幾何倍的擴增。

朱棣呼吸情不自禁的加重了。

他已經看到了白花花的銀子,堆滿了燕王府。

“老大,你是怎麼計劃的?”朱棣有些興奮,熱血有些上頭。

什麼煤場主,什麼關係網。

只要自己認真起來,都算個屁!

朱棣忍不住摸了摸下巴。

“兒子控制了煤炭業後,會把煤炭業的總值打下來,不能掙這麼多錢.”

“咳……咳.”

朱棣觸不及防,差點沒被自己的一口氣憋死。

什麼意思?

“老大,你看不起黃白之物?”朱棣只能這麼想。

天下哪裡有這個道理!

有錢不掙,跟錢有仇?

“父王,掙錢不是咱們父子的目的,錢財只是咱們治理的手段,怎麼能搞顛倒順序呢.”

朱高熾反駁道。

這句話是對的,朱棣不是庸人,沒有被錢財迷失了雙眼,沉下心來,仔細聽兒子的解釋。

他現在已經不反對長子要對煤炭業下手了。

以前的煤場規模下,產量少。

能彌補民間對燃料的缺口,所以官府是放任和支援的,朱棣也懂這個經濟道理。

不過今時不同往日。

按照老大的說法,煤礦業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不能再按照以往的眼光來看待。

就老大所言的產量,需要多少礦工才能滿足?

治下既然會冒出這麼大股的力量,而且還是礦工,坐視不理才是昏招。

朱高熾沉吟。

自己之所以反其道而行。

因為隨著幾樣核心技術的問世和推廣,各行各業的變革,按步就班的發展,需要一百五十年到兩百年,才能達到達到第一次工業革命階段的水平。

雖然自己有鍛鍊身體,可萬一還是跟歷史一樣,原主不是個長壽的人。

保守起見,計劃用三十年來達到這個水平,那就只能想出盤外招。

盤外招是什麼?

後世國家的經驗。

對各種能源,把價格壓到極致。

沒有社會上低廉的能源,哪裡有市場的繁榮。

以今觀古,想要達到自己的目的,就要打造出極度廉價的燃料,不符合事物自然規律的低價煤炭出來。

這同樣是工業革命中的經驗總結。

帶來的後果,就是各行各業不用適應,一下子都採用煤炭做燃料,促進了大進步。

等於加速了工業革命的程序。

滿足北平城現狀,煤炭業總產值不是一百萬兩銀子麼。

自己就把一百萬兩當成水平線。

這就涉及到了社會資源分配的問題,既要保證煤老闆,礦工的利益,又要讓煤炭價格低廉,促進各行各業。

不過呢。

恐怕大明的煤老闆們不會願意。

明明能躺賺,憑什麼要辛苦的賺錢。

解決的辦法,就是在他們勢力還弱小的時候,先控制在手裡,否則等他們成長了起來,恐怕就做不到了。

“蒸汽機的成本,所有部件的用鐵量在五百斤上下,以蒸汽機廠的模式,最開始的時候,成本在一百兩.”

“上個月,產能的提高,生產線的穩定,最新的成本,已經下降到了七十兩,每臺蒸汽機的利潤,高達兩百三十兩.”

“焦炭煉製廠的人工,產能,不下於蒸汽機廠,可每個月的利益,連蒸汽機廠的一成都不到.”

“原料始終是原料,在原料上下手,不如在工業品上下手.”

聽到長子的解釋,朱棣並沒有認可。

朱棣反駁道:“你可以搞工業品,也不用把煤炭的價格壓下來,平白惡了煤場主們,豈不是無中生有.”

朱高熾搖了搖頭。

“兒子的意思是,要是掙錢,兒子可以搞工業品,像蒸汽機這種,還可以搞出香皂,香皂是一種比皂角更好的東西.”

“但是有些行業,是不能掙錢的,例如兒子正在籌辦的鐵廠.”

朱棣忍不住笑了。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

見父王的態度,朱高熾也笑了。

這就是對生產方式變革的不理解。

工業革命是技術的革命,改變了生產方式,隨著時代的發展,對改變方式有了更高的認知。

就如部分商品,能源或糧食等的價格問題。

“一斤生鐵,民間價格每斤一錢六分,只北平民鐵用量,就是八十萬兩銀子.”

“兒子要把產量提高兩倍,而總產值不變,把生鐵價格壓到每斤一錢以下,那麼就需要把燃料價格壓下來.”

“讓百姓們都用的起鐵,生活中也多用鐵.”

“鐵質農具比木質農具效率更高,乃至父王關心的修建溝渠,人人都有利器,豈不是節省了民力,減輕了百姓們徭役之苦.”

“哪怕只提高了農作物產量的一成,那也是不可計量的物資.”

“而且鐵的價格便宜了,產量提高了,官府也可以從民間徵收更多的鐵器,讓軍隊披甲率提高,或者多打造幾支全身甲軍隊.”

“甚至在戰船上鋪一層鐵板也不是不行麼,以後在水上見誰撞誰.”

“伱這話說的.”

老大最後一句,朱棣認為是玩笑話。

不過他已經內心認可了。

不光是因為老大剛才的解釋,也有老大這些時日來做的事,目前還沒有犯錯過。

帶來的益處,也都是看得見的。

“你準備怎麼控制煤炭業?”

“成立一家北平礦業協會,北平所有的礦場主都要加入,並且遵守礦業協會的章程.”

“人家憑什麼聽你的?”

“一力降十會是一種法子,可如你所言,世上沒有萬全之法,你大伯就是以力壓人,終被自誤.”

朱棣以為朱高熾會用燕王府的名頭,來壓迫煤場主們。

這雖然是個法子,但是後果太大了。

“怎麼會呢,兒子向來講規矩,不會掀桌子,自然以生意手段應對.”

朱高熾笑道,“誰不遵守規定,咱絕對不壓迫誰.”

“只用生意手段,你是人家的對手?你的身份,別人不敢當著你的面違揹你,但是背地裡什麼事不敢做?”

朱棣好奇起來,不知道老大又想出了什麼稀奇古怪的法子。

朱高熾自通道:“蒸汽機是王府的,賣給誰不賣給誰,難道還需要別人同意?沒這個道理.”

“蒸汽機就不要想了,買的也要退回來.”

“蜂窩煤也是兒子發明的,雖然准許了各家仿製,前提是蜂窩煤的歸屬權還屬於咱,蜂窩煤作坊不允許採購這家礦場的煤礦.”

“都是兒子的東西,買誰家賣給誰家,難道還能強迫咱,有這麼欺負人的麼?”

“還有焦炭也是,以後整個冶鐵業使用的焦炭,都是焦炭煉製廠所產,不聽咱的話,煤場主的煤賣給誰?”

朱高熾說完,眼前的朱棣徹底懵了,兩眼怔怔的發呆。

良久。

朱棣驚道:“難道你弄出蒸汽機之前,還有蜂窩煤,焦炭煉製廠已經想的這麼長遠了?”

“這是技術帶來的優勢,誰掌握了技術,誰就掌握了行業的話語權,可不是陰謀詭計.”

就跟焦炭煉製廠一樣,這項產業鏈中關鍵的一環,等於控制住了燃料。

作坊的成本,怎麼拼的過工廠?

就拿高爐一爐的產量來說,得多少作坊多少平窯才能達到。

以低廉的焦炭價格,不但能打敗木炭,還能碾壓周邊焦炭作坊。

壟斷了焦炭,不但是朱高熾控制下游煤炭行業的手段,還未他辦立鐵廠打下了穩固的根基。

有些行業要讓民間發展,有些行業需要控制在朝廷手中,都是有說法和講究的。

各家都得遵守他的規矩。

不講權勢壓人,純以行業寡頭的身份逼人低頭,誰敢不服?他握著各家的飯碗。

朱棣有些轉不過彎來。

這些事情,老大一件件單獨說,聽的還比較簡單,可為什麼合攏起來,他就有些不明白了呢。

還有老大是怎麼想出來的?

要說老大聰慧吧,可有些方面平平無奇。

難道這就是古人說的人無完人。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三國,召喚烽火狼煙

咕嚕嚕的扇葉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