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籌建蹴鞠隊

對於推廣蹴鞠的事情,朱高熾很上心,親自動手規劃,蘇觀來拜見,告知新任布政使抵達北平事宜。

“王爺派了葛長史,與北平布政司官員一起去迎接,還有按察司,北平都司都去了人.”

“新的布政使性格怎麼樣?”朱高熾問道。

蘇觀說道:“還看不出來,目前沒有動靜,拜見了兩回,也是中規中矩.”

對於小王爺說的大禮,蘇觀一直很好奇,忍不住開口又問了問。

朱高熾笑道,“此事先不急,等新來的布政使三把火燒一燒,看清楚他做事風格,對王府的態度,咱再親自去登門拜訪.”

與布政使的第一次接觸,容不得馬虎。

王府奈何不了布政使,布政使也奈何不了王府,所以雙方能達成默契是最好的局面。

否則雙方發生不和,布政使哪怕爭不過王府,可王府不少事也很難做成。

“對於重工禁賭令,有沒有引起不滿之聲?”朱高熾擔心的問起前段時間的事情。

蘇觀肯定說道:“沒有”

“禁賭令的要求不明,又沒有大張旗鼓,沒有人不開眼.”

蘇觀解釋道。

任何開賭坊吸引了中華重工工人的賭坊,立即抄家。

這怎麼實施?誰知道誰是中華重工的工人。

朱高熾的確想要嚴格抓起來禁賭之事,不過名不正言不順,主要是界限不好掌控。

下層好禁,上層難禁,上層不禁,還是會延入下層。

還是過幾年再說吧。

蘇觀看到了朱高熾寫的章程,好笑的說道:“小王爺對蹴鞠很有興致啊.”

“這東西好啊.”

朱高熾沒有反對。

“工人的閒餘時間長,不像農戶太陽落山倒頭就睡,必須要有個打發時間的玩意.”

“像前段時間賭博風波,根子還是在工人沒有打發空閒時間的去處,不解決此事,賭博風氣遲早還會復發.”

“蹴鞠是團隊合作模式,而工人又是軍戶,屬於餘丁,每日操練,這玩意對軍戶是有利的.”

“還能提升榮譽感.”

“榮譽感?”蘇觀莫名其妙,又不能吃又不能喝,哪裡來的什麼榮譽感。

朱高熾笑了笑沒解釋,不光是榮譽感,還有歸屬感。

在蹴鞠場地周圍,財大氣粗的中華重工,同樣搭建了煤油燈柱,照亮了場地。

“往這裡傳.”

“過了他,過了他.”

蹴鞠場人聲鼎沸,吸引了不少人觀看,氣氛逐漸火熱。

人們對蹴鞠的規矩已經熟悉,並且被蹴鞠新的玩法折服,本就是適合集體的娛樂,成為了中華重工人流最大的地方。

不光是工廠,還有東北臺村的家眷們。

趁熱打鐵。

朱高熾寫了關於發展蹴鞠運動推廣計劃,要求各工廠組建蹴鞠隊,當文書下達各廠,立馬有許多人報名。

鐵道廠的廠長,親自來總廠一趟,說不太公平。

朱高熾對這名廠長印象深刻。

“不公平在哪?”朱高熾笑道。

李齊剋制心裡的緊張,故作鎮定,之所以親自跑一趟,是因為得知小王爺重視蹴鞠之事。

一回生二回熟,經常在小王爺面前露面,還怕得不到小王爺的重視嗎。

“焦炭煉製廠,密雲鐵礦工,工程隊工人多,還有鐵道工程隊人數更多,哪個廠踢得過他們.”

原來如此,朱高熾覺得李齊說得對。

“哪把工人少的廠子,合併組建蹴鞠隊?”朱高熾反問道。

李齊笑著說道:“這樣也不好,不容易增加榮譽感.”

朱高熾刮目相看。

此人的確是下了功夫,懂建立蹴鞠隊的用意。

“屬下建議,像鐵道工程隊不是有幾個區麼,那就分開建蹴鞠隊,這樣既增加了蹴鞠隊的數量,又保持了各廠蹴鞠隊實力的平衡,豈不是更有看頭.”

朱高熾同意了,“這樣吧,你負責籌辦蹴鞠隊行會,並且專門安排各隊比賽事宜。

“咱還可以出獎品,第一名獎勵多少錢,第二名獎勵多少錢等,你回頭仔細列個章程.”

李齊大喜,有了這個名頭,他離小王爺更近了。

原來外櫃管事王仁,不就是藉著蜂窩煤商會,一步登天成為了工廠管理圈的頂層。

體育也是帶動經濟的動力來源,以中華重工為主,推動北平體育事業,是一本萬利的買賣。

朱高熾的確希望眼前,幹勁十足的廠長,真的能把蹴鞠隊發展起來,算是對他的一個考驗。

沒多久,李齊就定好了章程。

“每個廠子要籌辦一支蹴鞠隊,鼓勵蹴鞠愛好者可以報名參加,自己騰出休假和下班時間,工廠再給予合計半天到一天的時間,提供蹴鞠隊隊員訓練蹴鞠,提升踢蹴鞠能力.”

“蒸汽機廠,鐵軌廠等,工人數在五百人以下的,建立一支蹴鞠隊,每隊人員十五人,三名後補.”

“鐵道工程隊,因為工人人數在一萬兩千名,所以建議成立三支蹴鞠,也鼓勵其餘工人自己組建.”

……

“每三月進行一場比賽,每半年舉行一場半決賽,每年舉行一次決賽.”

“第一名獎勵五十兩銀,第二名獎勵四十兩,第三名獎勵三十兩,第四名獎勵二十兩,第五到十名各獎勵十兩.”

“各廠儘快籌辦,三個月後進行第一場比賽.”

……

朱高熾坐著馬車,來到了布政司衙門前,蘇觀和一幫官員親自出來來迎接。

進入了公房,新任布政使顏鈍穿著官服,在門口泰然自若,露出溫和的笑容。

“藩臺.”

朱高熾主動拱手上前。

顏鈍笑得越發燦爛。

花花轎子人抬人,王府給他面子,他也不會不識趣,掃了別人的面子,自己的面子遲早也會丟。

顏鈍上前拉著朱高熾的胳膊,熱情的說道:“大公子聲名遠揚,北平人人皆贊,今日見面才知名不虛傳.”

良好的氣氛,令其餘的官吏們鬆了口氣。

在門外寒暄一番,顏鈍伸手說道:“大公子請.”

朱高熾態度很堅決,“藩臺先請.”

今日第一次見面,他給出的態度非常的真誠,顏鈍見大公子是真心實意,笑著走了進去,朱高熾隨後。

吏員親自上茶,朱高熾頷首道謝。

“藩臺上任以來,咱一直沒有來拜見藩臺,今日前來想要送一份禮給藩臺,還望藩臺不要嫌棄.”

“好說,好說.”

顏鈍笑著打起馬虎,沒有一口答應。

“中華重工是王府的產業,至今未繳稅,雖然用的是軍戶,但布政司和王府為一家,不應分你我.”

顏鈍認真起來,他上任雖然不久,但中華重工的名氣,已經都快聽爛了。

不過他也不信王府會向官府繳稅。

不是懷疑王府捨不得錢,而是就顯得太過低微了,彷彿王府弱過布政司似的。

朱高熾的確沒打算交錢。

“北平府各地官府之間的公文傳遞,一切公事可以透過鐵道,費用全免.”

“既能減輕百姓服役的痛苦,又節省了官府的精力,最後又提高了效率.”

“鐵道.”

顏鈍揣摩了一遍。

北平各府的鐵道,他在應天府是不知道的,當進入了北平府的地界,很快就得知了此物。

對此物沒有印象,加上剛剛上任,諸事繁忙沒有頭緒,所以並沒有時間去了解。

只是聽說是一條能快速行駛的道路,只聽未見,內心終歸沒有太多的波動。

大公子送的禮,他也不會覺得不重,可謂是減輕了驛站的負荷,對官府的確有利。

“可如此下來,豈不是增添了大公子的負擔?”顏鈍關心的問道。

“咱也有私心.”

朱高熾笑道。

“哈哈哈.”

顏鈍聽到這話,反而心裡放心了。

朱高熾解釋道:“鐵道沒什麼大用,但是可以提高馬車的運載量,同樣的運載量,鐵道上的馬車跑得更快.”

“不過人們對此物不熟,很難適應新事物,如果官府使用鐵道,會加快鐵道的傳播,縮短人們接受此物的時間,最終為鐵道帶來不小的收益.”

“官府的公文傳遞,只需要提供勘合,就可以在鐵道站乘坐馬車,抵達目的地.”

“當然,如果沒有通鐵道的地方,還是需要官員走驛站.”

朱高熾解釋的仔細。

使用驛站需要勘合。

明初勘合還未亂用,到了明中期的時候,勘合開始濫用起來,官員們當做人情給別人使用。

讀書人,商人,地主,官員家眷等,出行往來都能使用驛站,在制度上是違規的。

此舉讓驛站不堪負荷,也讓當地去驛站服役的百姓苦不堪言,即消耗了大量的財力物力,也疲了民力,成為了大害。

朱高熾算過,以當下官府勘合的使用量,對他的利益其實沒有多大的損失。

因為鐵道線上的乘坐馬車,往往空座位很多,本來就是浪費的,還不如做人情。

布政使是需要考核的,根據諸事分大考小考,考核的成績,決定了官員的前程。

未來是升遷還是平調,甚至降職,都會根據考核評價,由吏部來稽核,從而決定官員後續的調動。

所以這個人情真不小,減輕了民力和驛站負擔,至少對顏鈍三年一大考有些許幫助。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為改變歷史,快把人累吐了

鄰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