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章因地制宜分化官府

應天府。

太常卿黃子澄,和兵部尚書茹瑺,兩人的矛盾已然公開化,鬧得不可開交。

茹瑺是兵部尚書,權力比黃子澄大,資歷也足。

黃子澄是洪武十八年探花出身,伴讀東宮,教皇太孫治國之道,對儲君的影響力大。

茹瑺雖然比黃子澄年輕,但是他入仕早,走的是國子監的路線。

黃子澄要大九歲,但走的是科舉正道,殿試第三。

兩人各有優勢和劣勢,小九歲的茹瑺反而是老一派人物,大九歲的黃子澄卻是新派人物。

在各方面的政見都有不和,新派對藩王的態度,要更加的激進,堅定的支援藩王誤國論,認為要取消實封藩王。

老派則認為,這些年的成果,可見不應否定藩王對國家的貢獻,但要採取平和的手段,收取藩王的權利,避免藩王勢大,威脅到朝廷。

新派以黃子澄為首,以及兵部左侍郎齊泰,以及地方上養望的方孝孺,結合起來的勢力不小。

總之。

老派和藩王對抗與合作多年,已經形成了默契,而和藩王接觸不多的新派,不認可這個默契,認為是對藩王的妥協。

如未來的歷史,茹瑺和黃子澄的矛盾,乃至鬧到不能同堂的地步,在朱允炆登基後,黃子澄成為輔政大臣,茹瑺立刻被外派去了河南。

朱允炆則採取了黃子澄,齊泰,方孝孺的削藩之策,全面取消實權藩王,甚至要物理消滅幾位威望過高的藩王,絲毫不留餘地,其中包括燕王朱棣。

那時候的朱棣,的確沒想著造反。

他的燕山護衛被朝廷調去大寧,派來的官員武將接管北平各衛,朱棣只剩下了幾百護衛,這個過程中朱棣一直沒有反抗,裝瘋賣傻以保命。

直到有北平布政司的官吏向他通風報信,確定了朝廷已經決定要抓他去應天府,如果反抗就殺了他。

經過步步退讓,形成最不利的局面下,朱棣才孤注一擲決定造反。

姚廣孝從應天府回來,帶回朝臣不和的訊息,此時,朝廷對於金州,復州的旨意也下達了。

朱高熾原本是舊有的印象,習慣了明中後期的政治氣氛。

藩王承襲爵位要先賄賂太監,武將襲職要賄賂官員,否則就無法承襲的地步。

看來是自己錯了,明初的官員,藩王有拉攏過來的可能,例如官員向朱棣通風報信的事。

在面對藩王與武將的權利競爭中,官員們還沒有達成共識,形成統一的對抗陣線。

“糧票之事,在應天府可有動靜?”朱棣最先問道,面色嚴肅,心裡憂慮。

糧票的事,壓在他心裡日久,生怕惹來父皇的斥責。

姚廣孝從應天府趕回北平,一路風塵僕僕,雖然臉色憔悴,卻還是第一時間趕來王府。

“糧票之事御史葉希賢上奏過,不過此事沒有引起動靜,聖人也沒有回覆.”

“那就好.”

朱棣鬆了口氣,又納悶的問道。

“為何是他上奏?不應該是顏鈍麼.”

“這是好事.”

姚廣孝笑道:“說明顏藩臺態度傾向老派,對王府抱有一定的善意,不會抓住丁點小事就對王府不放.”

朱棣沒有反駁,認可了姚廣孝的看法。

一旁的朱高熾,見朱棣和姚廣孝都這麼認為顏鈍,他有了個新想法。

顏鈍的表現,以及朱允炆登基後,採取新派的削藩之策,而不信任此人,換了新的布政使。

那自己可以從中做文章啊。

根據後世的工業理論,工業發展的階段,在最後一步才是帶動農業,北平已經有了工業雛形,到了促進農業的地步。

農業之事,必須要布政司支援。

而發展北平的農業,又等於加強王府造反的實力。

朱高熾嘴角翹起。

朱棣餘光看到了朱高熾的笑容,直覺頭疼起來,不知道老大又打起了什麼鬼主意。

老大一件接一件的謀劃,沒有片刻的停歇,彷彿不知疲倦樂在其中,最終全是讓他來擔著。

朱棣有些心累。

從前番遼東戰事,到錢莊之事,一件接一件,朱棣很想喘口氣,過幾天安穩日子。

“老大,歇口氣吧.”

朱棣主動說道。

姚廣孝愣了愣,不知道王爺所言何事,朱高熾也嚇了一跳,朱棣怎麼知道自己的心思的?

朱高熾笑道:“皇爺爺數十年如一日勤政,不曾停歇片刻,父王多次教導兒子要學皇爺爺,兒子遵循父王教誨,一點也不累.”

朱棣忍不住摸了摸下巴,心裡只覺無可奈何。

“兒子的想法,一定會讓顏藩臺非常高興.”

朱高熾信心十足的說道。

朱棣不置可否:“你先說說看.”

“北平行省共計八府三十七州一百三十六縣,而人口只有兩百六十萬.”

“在湖廣,浙江一帶,當地官府大興水利,開荒屯田,開發出了不可計數的田畝.”

“北平官府無法模仿南方諸省開荒力度,因為民力要供應邊地衛所,導致力有未逮.”

“北平衛所的增加,建立在空地,在荒地上開荒.”

“但衛所既要負責軍事,又要負責屯田,開荒本不是易事,不但無法自給自足,還需要南方的補給.”

“特別是開平諸衛,大寧諸衛,遼東諸衛,幾十個衛所,多數需要南方的供給,上到兵甲武器火藥,下到糧食布匹鹽巴,樣樣離不開內地.”

朱高熾暢暢而談。

這兩年他也沒有浪費時光,不但建立了中華重工,對北平的軍事與政治制度,已經非常的熟悉。

“和內地不一樣,北平行省的開荒,主要力量是衛所,也就是軍田,和官府沒有關係.”

“北平行省二十三衛,五獨立所的建立,皆建立在空地開荒,開發田畝,在更多水利貧瘠地帶,仍然有不少的荒地.”

朱棣的神情嚴肅起來。

無論老大如何向他灌輸工業理論,可當談起田畝之事,他還是會當做最重要的事情對待。

他已經猜到了老大的想法,老大以前向他介紹過,利用蒸汽機抽水,可以興建水渠。

把河水引入水渠,透過水渠來灌溉田畝,把荒地變為寶地。

和朱棣一樣,姚廣孝也猜到了朱高熾的想法。

和官府合作興修水渠,開發良田。

此事,顏藩臺必然是同意的,如此巨大的政績,沒有哪個官員能拒絕這個誘惑。

靠著此利,顏藩臺還好意思阻礙王府嗎?

不要政績肯定是不行的,官帽子最重要,顏鈍本來就是老派,和新派不一樣,具備與王府合作的條件。

“父王同意否?”講解完心中的想法,明明看到了朱棣的神色,朱高熾還是故意問道。

朱棣瞪了一眼,沒大沒小的,和老子開玩笑。

朱高熾傻笑幾聲,見好就收。

中華重工免費提供蒸汽機,官府今年停止其他勞役,全部投入到開挖溝渠中。

得知後的顏鈍,毫不遲疑的上疏,請朝廷支援北平官府興修田畝之事,按照浙江湖廣舊例。

這種事情,朝廷自然不會拒絕。

在北平的盧溝河,保定的白溝河,易水河,豬龍河,鎮定府,順德府,廣平府,河間府,永平府。

八府皆調動了起來,組織民夫開挖溝渠,在水源處修建抽水站,利用水的特性,透過水渠流入溝渠,灌溉田畝。

這個計劃和後世初期時,修建水利灌溉一樣,同樣靠著人力,挖出無數的溝渠。

不過朱高熾自然知道如今的管理體系不如後世,達不到後世那種程度。

只要達成幾分那就是不得了的事情。

看起來不易,但是朱高熾有借鑑啊,知道可以如何去做。

後世六十年代修建的紅旗渠,沒有任何現代化裝置,也沒有抽水裝置,而且是太行山脈中,經過的山頭有一千餘座,照樣完美完工。

北平密雲一帶山多,越往南地勢越平坦,是一望無際的平原,地利比紅旗渠要強百倍千倍。

因此朱高熾提出了要求,按照紅旗渠的思路,儘量利用水的特性,以自身的重量流入溝渠中,灌溉無數的田畝。

最後中華重工派出技術工匠,和官府徵召的匠戶合作,在八府測量土地。

結合抽水蒸汽機,在水源處建造抽水站。

並且為了支援官府屯田,中華重工以成本價,向官府售賣鐵鍬、鐵鎬、鐵錘、鋼釺等工具。

這筆大買賣,朱高熾不打算賺錢,養活工人即可。

如此大的工程,只籌備工作就用了兩個月。

“小王爺手段之老辣,實在是妙不可言.”

姚廣孝意味深長的笑道,朱高熾好笑的問道“如何妙不可言.”

“官府領了王府的情,不但不會阻止王府的行事,而且精力投入到興建溝渠中,也顧不上王府了.”

“哈哈哈,大師果然是大師,誰也瞞不住.”

朱高熾得意的笑道,跟官府找些事情做,忙起來就沒有那些狗屁倒灶的事了。

朱高熾收起笑容,輕輕的說道:“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壤壤,皆為利往.”

“與官府對抗是下策,因為科道源源不斷,去除一個顏鈍,後面還有十個顏鈍,只有尋找到共同的利益,把敵人變為朋友,方為上策.”

“善.”

姚廣孝露出敬佩。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為改變歷史,快把人累吐了

鄰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