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擔憂老大造反

北平城街頭,賣蒸饃的蒸籠,散發著白色的水蒸氣,盡往中間的街道方向飄。

時不時有人在攤子上買幾個蒸饃,有的人坐在板凳上吃,有的人邊走邊吃急匆匆的。

“又大又香的蒸饃饃嘍.”

小攤販賊精,看著人叫喊。

等前面一大一少,明顯是主僕的二人走過去,看也不看自己這邊,也就收回了眼神。

朱高熾眉頭緊鎖,身後跟著張全,一路腳步不停,準備前往慶壽寺門前。

藍玉大案才剛開始,受到牽連的犯人,已經被抓捕的那些勳臣,肯定是逃不脫的。

這些人一刀完事,至於各地關押的犯人,也不是一時就能送到遼東。

雖然達成了部分計劃,可離自己的目標遠遠不足。

朱棣還是太保守了。

“朝廷未來一定會削藩的.”

朱高熾肯定的說道。

下方坐著姚廣孝和金忠二人。

聽到大公子的話,姚廣孝臉色如常,金忠皺眉沉思。

“至於削到什麼程度,誰也不知道,但是趁此機會壯大自身的實力,才是最好的辦法.”

朱高熾笑道。

削到什麼程度?要命的地步。

姚廣孝是堅定的造反派,野心家;金忠的評價是自學成才,換句話說白身一個。

現在王府中的地位,全憑朱棣的提拔。

沒有朱棣,別說未來的工部尚書,兵部尚書的成就,就算目前長史府的藩臣都沒有資格。

金忠的前程,全系朱棣一人身上。

所以兩人在朱棣下決心造反的過程中,起了關鍵性的作用,因為兩人都知道,離開了朱棣,他們什麼都不是。

朱棣敢造反嗎?

不敢。

看著自己的兵權被奪取,看著自己的護衛被調去遼東,屁都不敢放一個,想要裝瘋保命而已。

王府都被包圍了,有人通風報信,知道自己必死無疑,加上姚廣孝和金忠的鼓動,才下定了決心拼死一搏。

朱高熾根本就沒有指望朱棣。

反而是眼前的兩人,和他才是一路人。

“藍玉大案牽連著眾,咱估摸至少一兩萬人,就算發配到遼東一萬幾千人,也是一股不小的力量.”

“這股力量,咱要收入囊中,並且趁這個機會,拉攏住遼東的兵權.”

朱高熾要求二人幫忙為自己說服朱棣。

這萬餘人可和西方發配的罪民不一樣。

藍玉大案牽連的萬餘人,除了勳臣大將之外,大多數是藍玉軍中的中下層武將。

等於是具備實戰經驗的軍官。

“王爺有些求穩.”

姚廣孝看了眼金忠,金忠是他向王爺舉薦的,因為他覺得金忠和他類似。

果然。

金忠不但沒有被朱高熾的話語嚇住,反而嚴肅的說道:“聖人的分封之策,對穩定邊疆有至關重要的作用.”

“朝堂眾人只看到前例,把藩王當做大禍,全看不到對國家的好處,委實有些偏頗.”

朱高熾贊同的點點頭。

金忠當然得這麼說,削藩影響的是王府,像葛誠,餘逢辰他們是有功名的,正經官員出身,離開了王府還是官員。

金忠失去了藩王府,立馬變回白身。

雙方有根本上的不同。

朱高熾認同姚廣孝,自然也認同姚廣孝舉薦的金忠,他們都是一路人。

“從值得信任的將領中,委派去金州,負責監督這萬餘之人,而且也要拉攏過來.”

“有兩個麻煩,一個如何說服父王,一個誰最合適?”朱高熾詢問道。

“金州?”

金忠提醒道:“這可不是個好地方.”

金州當然是好地方。

不過目前的確不是好地方。

六年前被倭寇騷擾過,上個月又被倭寇襲擾,被金州衛打退,讓倭寇沒有討到便宜。

大海茫茫,最難打擊的就是海盜。

特別是大明漫長的海岸線,別說大明目前水師的實力,就算翻了十倍,也是禁止不了海盜的。

“有時候,麻煩也能當做機會.”

朱高熾笑道。

金州。

是他特意選的地方。

不但未來會是遼東田畝最富庶的地方,境內有豐富的礦產資源,而且還有優越的碼頭地理。

金州也就是後世的大連,東北經濟最強的城市之一,無論氣候還是資源,都是東北一等之地。

而當下。

日本從南北朝時代進入戰國時代,國內戰事頻發,導致大量的人口逃離本土。

這些人無疑為生,只能成為海盜。

從今年開始,每年都會有倭寇襲擾金州沿海一帶,包括被朱元璋賜國號,改名沒兩年的朝鮮。

“金州衛只有一千戶所,前番與倭寇的戰事,雖然沒有吃虧,但也沒有打痛倭寇.”

“以咱瞭解的倭寇性格,畏威不畏德,不把他們打服是不會聽話的,估摸這幾年的金州都不會太平.”

“面對這種形勢,金州衛必定會擴充,咱們近水樓臺先得月,搶佔了先機,好處只會被咱們搶到手裡.”

大公子有遠謀。

姚廣孝和金忠聽完後,互相看了眼,得出了這個結論。

“從流放的人中,哪怕只篩選出三千人,以這三千人的能力和經驗,可以擴充五萬精兵.”

朱高熾輕輕的說道。

姚廣孝不再猶豫,主動說道:“貧僧去說服燕王,不過這人選之事,恐怕要從長計議.”

姚廣孝只是謀士,而且還是新人,不過兩三年而已,對北平內部並不算了解。

認識的幾個武官,都不太適合。

“我知道有個人.”

金忠笑道。

他雖然出身低微,但是他是從小來到北平,又有家學,算是本土人士,對衛所的瞭解,比姚廣孝靈通些。

“孫巖千戶.”

“此人是燕山衛將領,是燕王的親信.”

“孫巖?”朱高熾好奇的問道,此人他沒見過,姚廣孝也回想不出此人。

“大公子和姚大師不認識此人,因為此人已經致仕多年.”

“請他重新出山.”

朱高熾立馬拍板。

他也有信任的人,例如朱能,丘福等。

但這些人都不合適,因為身份太過明顯,遼東都司和北平沒有關係,隸屬山東。

燕王府手伸得太長,山東會有想法的。

倒是金忠提議的人,雖然也有燕王府的標籤,卻不如這些在職將領那麼顯眼,雙方都有個臺階。

朝廷命由燕王府監管,派個致仕的人,給足了山東布政司面子。

……

王府。

朱棣唉聲嘆氣,王妃看不過眼。

“你兒子把王府搞得都要分裂,快要搞出派系,翅膀硬了,管不住了啊!”

徐氏莫名其妙,不知道朱棣在說什麼胡話。

翻了個白眼,嘲笑道:“是誰樂得合不攏嘴,見人就誇自己有個好兒子,怎麼又埋怨起別人來了.”

“老大以前吧,唯唯諾諾,看得就讓人生氣,現在性格倒是變了,咱本來的確是樂的,可誰料老大是個步步緊逼的性子.”

朱棣把最近朱高熾的態度講述了一番,徐氏聽得仔細。

“現在的長史府,純屬於廟小妖風大,分了三個派系出來.”

“葛誠做事靈活,但總體上保持中規中矩,餘逢辰則是恪守章程,絲毫不會變通,姚廣孝則有些激進.”

“但是姚廣孝是方外人士,雖然咱看重他,可他影響不到長史府,所以長史府多年來都比較穩定.”

“他也看到了自己的弱點,去年舉薦了一個人才,咱考教了一番,的確才幹十足,所以不問出身提拔了此人入長史府.”

“就算如此,理應也掀不起風浪,可誰想到老大加入了.”

“你兒子,姚廣孝,金忠,三個人都快成為一個團伙,整天不知道密謀些啥事,讓咱心裡難安.”

徐氏感到好笑,笑道:“難道你害怕伱兒子造你的反.”

朱棣斜看了眼,皮笑肉不笑。

“你可別小看了你兒子.”

“那你說說看,老大怎麼了.”

“姚廣孝和金忠的才能,咱不說你也知道,那中華重工咱也不提了,就咱的燕山三衛,左護衛的張玉父子,恐怕更親近你兒子.”

“還有中護衛的朱能,右護衛的陳珪,你看看,要文要文,要武有武,要財有財.”

徐氏見朱棣說的有些認真,逐漸收起笑臉,若無其事的說道:“你擔心老大會造你的反.”

朱棣搖了搖頭。

“咱不怕他造咱的反,可咱怕他造朝廷的反.”

朱棣的話,嚇住了徐氏。

半晌。

徐氏幽幽道:“老大不是這種人.”

“但他做的是這些準備.”

朱棣淡淡道,“步子越來越大,也越來越敢賭”。

“姚光耀今日還來勸咱,且舉薦了一個人,你知道是誰嗎?”

徐氏露出好奇的目光。

“致仕的孫巖.”

“他,怎麼想起他了.”

徐氏驚訝道,論起心腹的程度,在致仕前,此人可以排前三。

“你兒子心大啊,圖謀遼東.”

朱棣感嘆道。

內心有些複雜,朝廷的動靜,還有大哥去世前,太子系的一系列動作。

以及二十年來,關於藩王威脅論,在朝廷中從來未絕過。

這些人天天把藩王是國家的威脅掛在嘴上,何時在乎過他們的感受。

北境諸地,有今日的穩定和繁榮,難道他們藩王就沒有功勞嗎?

朱棣是不服氣的,但也是無奈的。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重生鐵血戰士

饒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