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朱棣的殺心

世子府光正屋就有二十餘間,其餘廊坊閣樓不計。

世子府管事太監,遵照朱高熾的命令,在書房掛上了巨大的輿圖,不但有全國的,還有各色省府,衛所輿圖。

掛在半空中的一幅幅輿圖下,是分類好的各色典籍往來公文等。

整個書房,沒有多餘的擺設。

朱棣曾經來看過,打量了屋內的佈局,隨後一言不發的離開,也是最大的態度。

不久後。

下令每次王宮藩臣議事時,朱高熾到承運殿觀政。

朱高熾曾經高興了幾日,不過很快發現,真沒多大的事情,反而比較枯燥。

都是遵前例的一些日常事務。

根據府里老人的說法,隨著北平三司的地位提升,藩王府的權利消減,才導致如此。

北平前朝為直隸中書省。

洪武元年八月改為北平府,十月屬山東行省,二年三月改屬北平。

三年四月建燕王府。

此時的燕王府,權力巨大。

不過已經是過眼雲煙。

朱高熾在書房中,因為堅持鍛鍊,合理的食譜,身材從中胖降為微胖。

少年的身影,就顯得有些單薄,與寬大的書房有些格格不入。

少年郎埋首案几。

案几上滿是公文,牆壁上盡是輿圖,書架上堆放的都是整編好後的公冊。

這麼嚴肅的氣氛,給人一種人小鬼大的錯覺。

但是沒有人敢怠慢。

王府裡資歷再老的老人,面對大公子,都會擺出恭敬態的態度,沒有人倚老賣老。

根據歷史上,明年洪武二十六年的編計人口,全北平境內,八府,三十七州,一百三十六縣,總人口在兩百六十一萬九千五百人。

這麼巨大的人口增幅,除了長期的社會安寧外,還有朱元璋常年大量從人口密集的地區,遷回百姓的原因。

特別是遷移了不少大戶。

即打破了地主階級在南方的控制力,也加快恢復了北方的人口。

例如燕山三護衛,從指揮使到軍戶,祖籍大部分都是其餘省份的籍貫。

朱高熾考慮的是人口,市場,經濟,礦產資源分佈等綜合因素,思考當下發力的著力點。

中國的煤炭資源,主要分佈在華北地區,還有少部分散落在華東地區北部。

朱高熾用筆在輿圖上畫了一個圈。

這個圈。

包含了華北地區中部,南部,北平西郊,中南地區北部的一小塊,華東地區北部的一小塊。

可以說這個圈內,壟斷了全國七成的煤炭資源。

至於其餘的地區,特別是南方,鐵礦資源有,但沒有什麼豐富的煤炭資源,這是北方的優勢。

那麼。

也可以說,能成為改變靖難之役的力量。

如果自己能把這個圈內的煤礦資源整合起來,以商業的手段,控制到燕王府手中。

只這股力量就能毀天滅地。

但是怎麼才能整合呢?

山西是晉王的地盤,山東的官府力量佔據絕對地位。

北平倒是好說。

面對這種複雜的局勢,是以點帶面,還是全面開花的好。

朱高熾忍不住學起朱棣摸起下巴來,不同的是,朱高熾用的大拇指和食指輕捏。

以點帶面,先把密雲,昌平,西山,房山,宛平,大興,通州打牢根基。

然後逐步向外擴張,例如涿州,薊州等這種戰略要地。

也就是說,繼續圍繞北平。

這樣有個缺點。

利潤會減少。

做增量市場和存量市場,兩者的利益有天壤之別。

北平其實還是新市場,但是比較下來,可以當做是存量市場了,不可能達到蒸汽機面向市場第一階段時,那種規模的大訂單量。

“還是說建立分廠區呢.”

朱高熾放下手裡的冊子,離開案几,走到輿圖前,望著輿圖上的州府沉思。

“在山東和山西礦區,建立分廠區,可以藉助當地的礦區地利,最大利益化的佔領市場.”

“可這兩個地區燕王府沒有控制力,容易失去控制.”

在激進和保守兩種做法之間,朱高熾感到為難。

前者能成倍的擴張,但是有危險,後者擴張速度相對於平和,但是勝在穩定。

此時,門外傳來聲音。

“王爺使來人,請小王爺去承運門平臺.”

朱高熾聽到後,把手裡的事情暫時放下,快步的趕去了承運門。

只有在承運門平臺的閣樓上,才是朱棣和親信們真正商議重要大事的地方。

不久。

經過通傳後,朱高熾見到了葛誠,姚廣孝,還有其餘的幾名藩臣。

人們都認為,隨著涼國公的出征,聖人的刀決計不會落到涼國公一系。

事情也是如此。

最先出事的是宋國公馮勝。

藍玉放心的上任,果然沒有讓人失望,很快就帶領大軍,獲得了大捷,挫敗了月魯帖木兒聯軍的氣勢。

直接扭轉了戰略態勢,朝廷大軍獲得了反攻的先機。

“宋國公的事,只是個幌子.”

姚廣孝從應天府回來,當著眾人的面,肯定的說道。

“為何?”

“宋國公之子行事違法,身沾命案,聖人以此下手,誰都認為宋國公在劫難逃.”

“可根據打探的訊息,朝廷並沒有要處死宋國公之子的跡象,只是被關押了起來.”

“只憑此事,無法推測宋國公沒事,畢竟宋國公威望重,是聖人身邊的老人,不會輕易的就下手.”

姚廣孝搖了搖頭。

很多事情在沒有定論的時候,往往出乎人們的意料。

應天府諸事的走向,在迷霧之中,誰也猜不透聖人的心思,因為能猜透的都死了。

但是姚廣孝隱隱感覺,這件事沒有這麼簡單。

以聖人往常的手段,更不會被人們輕易看透。

“丟出宋國公之事,不過是個幌子而已,迷惑人心.”

姚廣孝肯定的說道。

“迷惑誰?”葛誠好奇的問道。

姚廣孝指了指葛誠,又指了指自己,然後指了一圈所有人,又神神秘秘的指了西南方向。

眾人安靜下來,低頭沉思。

這個說法有些道理。

但是真會如此嗎?

聖人把刀子落向宋國公也是符合聖人以往的做法的。

宋國公。

軍中的威信,並不弱於涼國公,而且論資歷,宋國公更是超過涼國公。

哪怕是燕王,都不如宋國公。

聖人親自下手。

以當今的時局,有資格的人,也就那幾個人而已。

不是藍玉就是宋國公。

哪怕是潁國公傅友德,都有些不夠看。

“涼國公是太子一系的人,按照大師所言,如果聖人動涼國公,是不是決定了會從藩王中挑選太子?”

有人忍不住說道。

這句話說完,人們都看向了朱棣。

朱棣面色不變,看不出他的心思。

就算從藩王中挑選,也不可能是燕王,沒有這個先例。

如果聖人選燕王為太子,又置秦王、晉王於何地?

無論是朝廷還是地方,人們都無法接受。

等於否決了自古以來的嫡長制。

“涼國公必死.”

眾人詫異的看向姚廣孝。

“涼國公大捷之後,三個月沒有了動靜,以涼國公和大軍的實力,不至於此.”

為了保證戰事的順利。

應天府源源不斷把各項物資運輸到西南,調了大量的官員入川,在後方練兵,隨時提供給前線。

還派了無以計數的民夫,在西南鋪橋搭路,提供大軍行軍。

如此巨大的規模,竟然三個月沒有半點動靜。

藍玉的確有旁的心思。

“他在觀望,在逼迫聖人.”

猶如迷霧之中,撥開了一絲光亮,人們恍然大悟。

“涼國公實在是膽大包天啊.”

葛誠驚歎道。

“涼國公年富力強,戰功赫赫,軍中遍佈親信,義子數千,當他下達軍令後,帶領的軍隊,就敢攻打大明的城池.”

“他現在除了沒有造反,什麼事沒有做過?什麼事他又不敢做?”

“他眼裡連燕王都不放在眼裡,數次構陷燕王,秦王晉王都被他得罪過.”

“以前太子還活著的時候,太子系的文武官員尊太子,可現在,太子一系隱然抱團,和涼國公形成了同一股訴求.”

“這股訴求在逼迫聖人,立太子的兒子為皇太孫,方雙已然結合到了一起.”

這股朱元璋為朱標打造的嫡系力量,實在是太大了,大到了連朱元璋也要慎重對待的地步。

姚廣孝還有一句話沒有說。

那就是聖人老了。

連太子都能病逝,誰知道聖人哪天就駕崩。

朱高熾大開眼界。

歷史的走向,的確是如此,但是其中複雜的形勢,他可不清楚。

而姚廣孝言語之間,也讓他看懂了其中的細節。

宋國公的確沒事,在藍玉死之前。

也就是說。

這把刀先砍向了藍玉。

那是否說明,朱元璋其實最開始並沒有打算殺了藍玉,否則也不會把精兵都交付與藍玉之手,讓其帶領大軍平叛。

畢竟藍玉是太子一系的武勳之首。

但是形勢的變化,以及藍玉的作風,竟然持軍自重,威逼朱元璋,讓這股本來為太子繼承人保駕護航的力量,變成了禍害。

殺了藍玉,還能糾正這股力量,否則繼續偏航下去,最後就成為了藍玉的力量。

朱棣眯起眼睛。

自己聯合二哥三哥,能不能打敗藍玉。

他起了殺心和顧慮。

藍玉的威名和實力,就算三王放下芥蒂合起來,也有些處於下風。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中華帝王錄

使用者15243686

聖時龍光

徹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