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9章技術報的保密問題

顏鈍請王府來得勝澱的目的不單純,朱高熾心知肚明,就算他不懂,下面的人也會提醒他。

朱高熾代替朱棣承諾,王府不打新田的主意,顏鈍則承諾,不插手王府在衛所的行事。

北平有二十三衛,不是北平只能有二十三衛,主要原因是北平供養極限在二十三個衛。

從六衛到二十三衛,變化隨著北平的民力發展而增加的,兩者為正比。

顏鈍擔憂王府藉著布政司新田之由,上疏建立新衛,以當下衛所守疆的國策,聖人很有可能答應,會瓜分了他的政績。

和官府達成了默契,朱高熾以王府的名義下令,王真任中華重工林場場長,負責金州林場籌辦工作。

王真以中華重工的名義去金州,和前番中華重工與衛所將領合作,例如鐵道工程部,意義有些不同。

聰明人敏銳的發現了其中的奧秘,引起了不少人的關注。

衛所和中華重工之間,竟然可以對等的任職起來,是不是等於百戶的地位,等同於掌櫃場長之流?

那千戶呢?指揮僉事,指揮使呢?

中華重工分廠多,廠長也多,他們這些人又應對什麼級別?

對這些疑問,朱高熾沒有特意的解釋。

有些新事物,最好不要太過詳細的說明,很容易引起不少的問題,先發展,發展出結果,反而很多事自然而然的水到渠成。

就像京城為了治理隨口吐痰,曾經下了大力氣,卻始終無法解決。

當隨著經濟的發展,地方上明明沒有設定專門的吐痰行為糾察力量,卻逐漸消失了這種行為。

符合人們需求的,自然會應運而生,哪怕禁止也禁止不了,只會引起矛盾,而不符合人們需求的,哪怕鼓勵也沒用,反而會逐漸淘汰。

中華重工的體量,隨著日後的發展,成為了巨無霸,很多事情也就順理成章了。

朱高熾目前不過是引領了個方向,加速了這個過程而已。

人力資源部。

新任部長朱能,副部長徐寧,馬王宣,三人皆保留原本的職能,身兼多職。

徐寧負責民戶,馬王宣負責軍戶,朱能負責總覽全域性。

“人力資源部是總部的核心部分之一,諸位需要謹慎,用心辦好此事.”

“既要滿足各工廠的用工要求,又要符合衛所的利益,最重要的是保障工人的權利.”

“你們都是中華重工的老人了,對工廠的具體事情,比咱要更清楚,希望你們繼續發揚自己的才能.”

朱高熾慎重的說道,“中華重工不是普通的工廠,和衛所聯絡緊密,交織不清,對軍戶有極大的影響力,甚至超過了衛所普通將領,你們的責任不小.”

“小王爺放心,其中的火候,我們一定掌控好,和衛所的關係,會越發的緊密.”

三人對工廠的核心想法,是最清楚的一批人,知道小王爺想要的目標。

工廠是王府的補充力量,雙管齊下,控制衛所的方方面面,從上到下皆服從王府。

朱高熾不懷疑眼前幾人的能力和忠心,交代人力資源部的方向,說道:“中華重工的力量很大,可每分力量都要節省使用.”

“人力資源部可以利用其外櫃的力量,透過外櫃的管事們,形成一張構架網,無論是從北平民戶軍戶招工,還是從山東招工,藉助外櫃的人,是最有優勢的.”

不久。

空杆司令的林場場長王真,在工廠培訓了整整一個月,身邊有了人力資源部幫他分配的副手,技術人員,工程部支援的施工人員,林場第一批工人。

一行八九十人,先行出發去了金州,開始進行林場的前期工作。

第二批三百餘人。

其中一半以上的是夫妻,來自於山東,是佃戶出身,有親戚在北平,瞭解中華重工,所以願意加入其中。

他們的孩子,也會跟隨去金州,林場設食堂,小孩跟著大人,免費在食堂吃飯。

第二批工人還在總部培訓,林場第三批招工計劃已經啟動。

世子府。

第一期技術報。

是中華重工舉辦的報紙,所有的匠戶都可以發表,只要獲得刊印的,不但可以提級,還能獲得獎金。

朱高熾的書房,文書房送來了第一份報紙。

“常言說:母豬好,好一窩;公豬好,好一坡。

由此可見種公豬的重要.”

“以往挑選種豬,只找最大的,根據軍戶經濟合作社長久的觀察,此法頗有弊端.”

“建議軍戶經濟合作社,從全域性入手,挑選出符合強壯,肥大,生長快,吃食少,抗病高,耐粗料等方面,都優良的種豬.”

“以此代代培育下來,可以得到更好的家豬.”

“但是根據以往的經驗,不是血統最純的家豬最好,血統太純了,反而不利於生長,生產速度極慢、產仔數少、難飼養,可血統太低了也不行,抗病力低、不耐粗飼.”

……

“草原養牛的問題,抗病種牛都不是大問題,我認為主要問題是培育問題.”

“內省的水牛,小牛從小學習耕種,能聽懂人們的命令,而草原的牛,沒有這個環境,所以無法用來耕種.”

“如果總部要在大寧合作養牛,需要考慮這個問題,否則養出的是肉牛,無法用來耕種使用.”

“建議讓大寧的種地戶來養牛,不然在純放牧的環境下,就算養出了水牛,也達不到總部的要求.”

……

朱高熾翻了一遍,開口笑道:“這文筆怎麼感覺像同個人.”

一旁的小九不好意思的摸了摸後腦勺。

“好多匠戶不會寫字,想要登報的匠戶,就會找識字的人,他們口述,別人幫忙記載.”

“可有時候說的不清,不容易看懂,最後研發司決定,符合登報標準的,則派出文書親自去找到匠戶,復錄寫一遍,然後用最新的文稿來登報.”

朱高熾瞭然。

萬事第一步總是最難得,想要達到後世那種地步,不是一下子就能完成。

後世的論文,要求極高,對學者的要求也高。

可如今好多匠戶,還是前朝生人,不識字的是絕大多數,大明建立二十餘年。

雖然廣興學校,讓識字率大幅提升,可也改變不了老一代人文盲居多的現象。

而且技術報又是新事物,不少工匠不在乎登報後的獎勵,所以不願意傳授。

而願意的登報的工匠,則遇到不識字,而且不懂報紙登刊的要求,只能研發司主動解決。

“報紙問題其實不大,畢竟是新事物,咱相信技術報只要不停的辦下去,變化也會越來越大.”

朱高熾自信的說道。

萬事萬物新生之時,多是簡陋而原始的。

就像大哥大和智慧手機,只用了不到三十年的時間,就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

現在的技術報,準確的形容,更像是工匠們的一個發言平臺,不少工匠當做嘮家常一樣的說事。

少了幾分的嚴謹,多了幾分的稚嫩。

“辦個獎吧.”

朱高熾提出了新的想法,“設立魯班獎,前十名的,獎勵一百兩到十兩銀子,提升三級到一級不等.”

“伱們回頭可以考慮下,是否可以聘為研發司終生大師傅,生老病死都由工廠負責.”

停頓了片刻,朱高熾又說道:“第一名的,給予五代人工廠招工指標,後續的,也可以做出不同的招工指標.”

“總之,定下的規矩要提高技術報的誘惑,吸引更多的工匠,才能讓技術報得到大進步.”

小九聞言都有些心動。

雖然他還沒成家,可能為後代某些福利,獲得保障性的待遇,他無法不心動。

“我能寫嗎?”小九忐忑的問道。

朱高熾明白小九的意思。

小九認為他懂的些技術很厲害,擔心會不會傳出去。

文明肯定是會向外輻射的。

在西方文明未超過東方文明的時候,中國是東方文明的輻射源,自古就向外傳播知識。

在開會的時候,就已經提出了這種擔憂。

“你們研發司可以根據收集的技術,決定哪些是需要保密的,哪些是不需要保密的.”

“不需要保密的,就可以登報,需要保密的,則不登報,但是給予實際的好處,並且提高獎勵.”

聞言,小九想了想,問道:“有沒有個說法,哪些方向是需要保密,哪些方向不需要保密.”

朱高熾很快說道:“像玻璃廠的技術,就應該保密,本身就不是很難的技術,真傳一句話就能點透.”

“玻璃廠的利益比蒸汽機都要高,目前的階段,不適合公開技術,從利益方面考慮.”

“然後是材料方面的技術,例如鐵廠的五鍊鐵,九鍊鐵技術,也應該保密.”

“以及蒸汽機的技術,同樣應該保密,不登報.”

如果按照這些方向,那需要保密的技術可就多了,小九為難的說道:“這樣保密的話,恐怕也會妨礙工廠內部技術的交流.”

朱高熾怔了怔,差點忘記了這茬。

的確。

技術需要交流,自己的思想有些過分保守了,反而不利於自身。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招募歷史人物,我制霸了萬族戰爭

老賊有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