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章打架

大寧的範圍,等於後世內蒙古寧城西,河北長城以北、內蒙古西拉木倫河以南地。

其左為七老圖山,右為努魯虎兒山,北有老哈河穿境而過,土地肥沃,水草豐美,自古為優良的牧場。

其北通後世科爾沁大草原,東通朝陽,東南通三萬衛,南通喜峰口,西南通古北口。

幅員千里,有山川可以固險,有牧場可以放牧。

起到招撫降夷,控扼北邊,西翼開平,南衛遼海,藩屏要地的重要作用。

在大寧都司,經過白天的招待,下午時分,陳亨專請了葛誠一行人。

“王爺奉旨去了京城,命小王爺監理諸事.”

葛誠向陳亨介紹瞭如今北平的局面,然後笑道“這回來,就是領了小王爺的差,陳都督可要支援一二.”

陳亨年齡在六十歲上下,原來在燕山衛時,也是資歷極老的,屬於元老人物。

也正因為他的根基在燕山衛,包括現在的通州三衛,麾下不少將領,和燕山衛有千絲萬縷剪不斷的關係。

親族,姻族,從將領到士兵,幾十年來互相通婚,形成了一張緊密的地方網。

陳亨聞言笑了起來,當著眾人的面問道:“北平的軍戶經濟合作社事宜,老夫在大寧也有所耳聞.”

“此舉在大寧這邊,很多旗官都有談論,非常羨慕北平那邊的袍澤,沒想到這麼快得償所願,無論對王府還是大寧都是好事,老夫如何會拒絕.”

營州中護衛指揮僉事徐理在一旁搭腔:“別的衛所我管不著,但是營州中護衛,舉雙手同意.”

陳亨坐在主位,左側下方依次坐的是葛誠,張輔,李伯升,馬林,右側坐的是大寧諸衛的幾位將領。

可以說在坐的是王府一系的親信,徐理雖然幫腔,但也主動說道:“我們都督肯定是支援王爺的,不過大寧畢竟不是北平,也有一些麻煩.”

葛誠點點頭,沒有意外。

另外一名大寧將領,跟著說道:“寧王府的長史,多年來在大寧衛提高寧王府的威望,而且朝廷也支援寧王府,調派來不少的武將,這些人眼裡只有朝廷,恐怕會反對此事.”

“咱們這邊的劉真,廣寧那邊的周興,三萬衛的莊德,都是朝廷在北境的釘子.”

“劉真此人性格如何?”葛誠好奇的問道。

他知道劉真,從甘肅衛調來的僉事,但是沒有見過此人,所以對此人不瞭解,無法做出判斷。

眾將看向陳亨,葛誠不以為意。

陳亨在燕山衛時威望也高,如今到了大寧,有了這等威望才是理所當然。

陳亨臉色倒是輕鬆,沒有當多大回事,泰然自若的說道:“劉真這個人吧,能打仗,但性格較軟,不願意惹麻煩.”

“那此人會拒絕中華重工和大寧衛聯合建立軍戶經濟合作社的事情嗎?”

葛誠解釋說道:“不是以王府名義,而是中華重工出面,維持日常事物的人,也是中華重工的人.”

說著,葛誠指了指馬林,“這位就是中華重工的掌櫃,專門負責軍戶經濟合作社,北平衛所那邊的事,全是此人打理.”

馬林在北平諸衛和衛所打交道,每日都會見到武將,因此雖然拘謹,卻沒有進退失據。

聽到自己的名字,起身拱手向眾人行禮,態度不恭不卑,其餘人見狀神色不一。

張輔笑著插話,為馬林向眾人說道:“馬掌櫃在北平諸衛名聲不小,雖然不是軍戶,但也是自家人,等時日久了,大家就深知馬掌櫃的仗義.”

財神爺嘛。

是小王爺的人,又是葛誠親自帶來,眾人收起了輕視,態度客氣了些。

不過眾人好奇的看向張輔,內心有些奇怪。

張輔的老子張玉,那可是外人,當年調任到燕山左衛擔任指揮使,震驚了一批人。

王爺一句話都沒說,但是他們可都知道,王爺並不好受。

怎麼幾年下來,此人就倒向了王爺。

葛誠能帶著張輔來,已經說明了一切,眾人不傻,已經猜到了,但是其中的原由就令人迷惑了些。

說句公道話,太子一系的大腿,的確比王爺要粗。

眾人剛碰面,算是雙方人員的介紹。

第二日。

陳亨命徐理,帶領葛誠等人,去巡閱大寧諸衛,軍戶經濟合作社的事,不是一兩日可以做出決定的。

葛誠藉著這個機會,在各衛透風,為軍戶經濟合作社的事開道。

果然。

其餘處還好,到了劉真那裡,雖然接待了諸人,但是拒絕,也沒有同意,耍起了拖字訣。

晚上。

在衛司衙門提供的宅子,葛誠喊來李伯升等三人,閉門商談最近的新看法。

“大寧和北平形勢不同.”

李伯升第一個開口。

“大寧是軍事橋頭堡,有十七衛,十萬戶上下,既要衛戍,又要屯田,自給自足都辦不到,恐怕承擔不起軍戶經濟合作社的需求,滿足不了人力.”

葛誠聽完李伯升的話,又看向張輔和馬林,等著二人的看法。

“的確如此,加上有劉真這些人拖後腿,恐怕光只靠軍戶,的確很難順利透過.”

張輔認可李伯升的看法。

馬林則沒有主意。

北平雖然軍戶極多,但民戶也不少,除了北平府和永平府外,其餘六府則是民戶佔大頭。

他是第一次來大寧,才知道此地竟然沒有民戶。

“這些日子,我看到各衛有不少奇怪的人,這些人也是軍戶嗎?”馬林想到最近所見之事,好奇的問道。

“那些是野民.”

張輔解釋道。

張輔是軍戶經濟合作社的副組長,和馬林共事了一年,關係已經熟恰。

“野民?”

聽到張輔的解釋,馬林越發不懂了,什麼叫野民。

此事涉及衛所的機密,葛誠只當做沒有聽到,李伯升也低著頭,張輔繼續解釋道:“跟北平衛所裡的隱戶一樣.”

這個比方,讓馬林恍然大悟。

元廷消亡後,除了隨著大勢力的人口,還有小部分人口散亂在北方各地。

這些人有蒙古人,也有漢人,還有其餘的人。

沒有統屬,也沒有在官府中造冊。

但是這些人要活下去,只能靠近有生產力的地方,成為了大寧的野民。

不在民籍,也不在軍籍,但是留在衛所周邊或種地,或放牧以謀生,而雖然不在籍,但仍然受衛所的管理。

這種情況不止是大寧,遼東的情況要更多。

特別是遼東取消了州府制度,雖然由山東布政司在遼東設了分巡道,部分代替官府的功能,但沒有徹底解決。

“可不可以把這些野民利用起來?”馬林提議道。

“這個法子,也不是不行,只是需要從長計議.”

張輔覺得可以嘗試一番。

……

張輔和馬林留在大寧,葛誠和李伯升則返回北平。

此事非一日之功,葛誠無法在大寧久呆。

北平。

蹴鞠賽辦的火熱,不光是工廠的工人,也成為了周邊百姓們的去處,甚至幾十裡外的百姓,也自發的來觀看。

能有一件稀奇事,本來就能讓百姓們平淡寡味的生活,提供一絲精神上的愉悅。

何況蹴鞠賽又能刺激人的神經,經歷上千年,經久不衰的體育運動,許多老百姓恨不得親自下場去踢球。

蹴鞠的規則,有很多對人的要求太高了,經過一番改動,基本上與後世的足球規則類似,不過沒有後世那麼完善和細化,屬於初級階段。

鐵道工程隊是舊名,新的名字是鐵道部。

在場地上,參加比賽的是鐵道部一隊與鐵道部二隊。

鐵道部工人有一萬五千人,高達八成是軍戶,組織性高,人多力量大。

所以哪怕不少人第一次聽到蹴鞠,訓練的時間也短,但是鐵道部的蹴鞠隊伍,仍然是中華重工各隊中的強隊。

“轟.”

兩名漢子撞到了一起,一名漢子衝了過去,另外一名漢子被撞倒在地上。

“哦……哦……”

場外的觀眾們發出起鬨聲,還有嘲笑聲,以及鼓掌歡呼聲。

中華重工的工作力度安排合理,人們競爭壓力小,只需要做好自己的工作即可。

有免費的工藝,有免費的伙食。

而且天天都有肉吃。

年輕的人們,精神飽滿,體力充沛,和貧困的人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無論是身體上的,還是精神上的。

蹴鞠賽就變得野蠻了些。

摔倒的人面紅脖子粗,跳起身往前追,從後面用力往前一推,推倒了剛才撞到他的人。

立馬。

一場混戰就起來了。

百姓和工人們看的越發起勁,紛紛為自己的隊伍鼓勁,甚至有些人下場要幫忙。

“咻咻”

竹哨聲尖銳的響起,維持秩序的護廠隊早就湧了過去。

推人的那個人,被罰下場,取消了他後續三場的賽事,並做出了全廠通報批評。

“被撞倒不算孬種,爬起來繼續踢,仍然是好漢,可背後推人,違反了規則.”

“因為是初犯,只給予禁賽一場的處罰,希望再接再厲,在賽場上發揚團結拼搏的精神.”

原本還要處罰打架的人,引發了爭議,最後驚動了朱能。

“無論對錯,同袍打架就得上,至於打殘打死人,各自承擔後果,小傷不是傷,此事無需再議.”

朱能定下了調子,蹴鞠賽繼續進行。

打了一次架,蹴鞠賽反而更火爆起來,整個北平的目光都吸引了過來。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重生崇禎:開局繫結神豪兌換系統

浮夜木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