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1章各家聯合

“第三期鐵道工程啟動大會.”

朱能、張輔、火真、徐寧等數百人,陸續進入總部的大會議場,按照順序坐到自己的座位上。

新的大會議場,除了保留原來的擴聲部件和構架,並新添了一些技術。

在裝修上,也更加的豪華。

長條的桌子上,竟然全部蓋上了厚紅布,椅面上甚至縫製了一層薄墊褥。

瓷器的茶杯茶蓋,裡面已經添滿了熱茶,用的上好茶葉,文書房佈置下,整齊的擺在桌面上。

會議場也不再是空洞洞的,增添了許多的物件,刷的金燦燦的牆壁,更參與的人充滿了自豪。

前方的高臺上,只有一個豎臺。

“小王爺到!”

當人們坐定後,不到一盞茶的時間,四名侍衛從大門處走了進來,李彪喊道。

“嘩啦啦.”

會議場掌聲響起。

在掌聲中,朱高熾笑著走了進來,一邊走一邊揮手,透過高臺兩側的臺階走上去。

“諸位,早晨.”

“嘩啦啦.”

回答的是一陣陣的掌聲。

等了幾息,朱高熾抬起後壓了壓,掌聲基本上同時停了下來,偌大的會議場陷入了安靜。

“今天是第三屆鐵道開工啟動大會,也是勝利的大會.”

朱高熾笑容滿面,大聲的說道。

“嘩啦啦.”

人們又自發的鼓起了掌聲。

鐵道工程隊,從幾百人到近兩萬人的規模,數年間,在截然不同的環境中,塑造了不同的風氣。

每年十餘兩銀子的工錢、油水十足的食物、簡潔好看的工衣、適度的勞動強度、豐富的活動……

人們的精神面貌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眼神中充滿了自信和期盼。

同樣的名字叫工廠的東西。

可不同的生產環境,工廠的工人有翻天覆地的變化,有主人翁精神到麻木自殺的鴻溝。

鐵道工程隊的主要來源是衛所,工人們還有一層身份,是衛所餘丁,保留了軍籍。

從小受到軍事風氣的薰陶,加上工廠的紀律性,形成了獨特的風格。

朱高熾很滿意。

他從人們的精神中,看到了一絲他想要達到的東西。

當下的環境,他無法追求到那種地步,但是可以儘量的靠近,畢竟他有他的優勢,在現在的模式下,中華重工沒有敵手,不需要面對激烈的競爭。

“每當我看到鐵路行車井然有序,旅客平安抵達,貨物有序進出,不由的為鐵路這個龐大的運輸機器而驚歎.”

“也由衷的為我們鐵路工人的工作而自豪.”

朱高熾重重的說道,“為家人創造更好的生活條件,為大明工業發展付出個人貢獻,這就是我們軍工精神!”

“最偉大的軍工精神!”

“嘩啦啦.”

不少工人興奮的站了起來,使勁的鼓掌。

能識字才能晉升,大明全國各地,乃至鄉村設立的社學,讓識字率大幅度提升。

大明的識字率,超過全世界,是吊打所有國家的。

美中不足的是皇權太過集中,工業發展最大阻礙之一,但是朱高熾鬆綁了。

工人們有希望,希望更美好的生活,這永遠是人類的通性,不會因為時代而改變。

當人有了希望,人就有了動力。

哪怕前半生還是苦哈哈的農民,在農業社會為主的國家中,也會為之努力和拼搏。

而當人沒有了希望,哪怕有了機器人的時代,那同樣也是麻木的。

“嘩啦啦.”

更多的人站了起來,不站起來無法舒展自己的激動,他們希望未來越來越好。

小王爺說的話,那麼的讓人有力氣。

朱高熾等了幾息,等人們的熱情揮發出來,然後再次抬了抬手,工人們重新坐了回去。

“如果將工業比作人,那鐵路就是維持它正常執行的血液,鐵道的暢通,是社會運輸的有力保障.”

“只有鐵道興盛,工業才能昌盛,工業昌盛,國家才能富強.”

“人無所不知,無所不知,國家富強而不辱,足以屹立於世.”

“中華文明沉淪了近百年,先輩犧牲了頭顱,流了血,犧牲了生命,換來了今天的和平安寧.”

“為了這份和平與安寧,是他們讓中華文明重新煥發青春,我們要繼承下來這股抗爭精神.”

“為了大明,也為了自己.”

……

朱高熾下臺,會議場響起了雷鳴般的掌聲,在所有人的注視下,朱高熾回到了第一排的座位中。

然後是徐寧。

“第三期鐵道修建計劃,主要目標為:密雲到開平,密雲到大寧,十二段鐵道翻新,支線鐵道擴建.”

……

“隨著鐵道貨運量的提升,部分舊鐵道不合時宜,需要採用木枕技術,改造成更堅固的鐵道.”

“為了完成目標,未來的時間中,鐵道工程部將與合作廠家,如鐵廠,鐵軌廠,金州林場等達成深度合作.”

……

簡易鐵道最終都要改成木枕鐵道,朱高熾是知道這股發展趨勢的,但是因地制宜,他仍然使用了簡易鐵道。

一則可以經濟回血,二則先打下路基,就算後期改造,那也比從無到有要省時省力數倍。

所以先修簡易鐵道,然後在通勤較多的地段,逐一改為木枕鐵道,就是當下的修建計劃。

開完了鐵道啟動大會,過了幾日又是總部高層會議,然後是廠長商談會,工匠技術交流會,北平商人交流大會……

……

王府。

徐增壽要離開了,臨走前滿臉的不可思議,倒不是別的,驚訝的是大外甥的忙碌。

“比你都要忙啊.”

聞言,朱棣有些得意。

“咱把老大叫來,上回說的入股的事情,他一點都沒有放在心上,豈有此理.”

“那倒不必.”

徐增壽連忙阻止。

這像什麼話,好像圖謀外甥東西似的,他可丟不起這人,解釋道:“熾哥兒專門向我解釋過,此事會由商會統一排程,此事就交給下面人去做吧,又不急在一時.”

朱棣點點頭,沒有多言,相信老大會給他一個滿意的答案。

“應天府那邊,你幫咱多維護些,咱的處境你也知道,實在是不好出手.”

徐增壽不客氣說道:“能有什麼事呢,他們當下主要盯著的是秦王和晉王,對伱暫時沒有當做頭等大事.”

“那才好.”

朱棣笑道。

之所以看重徐增壽,除了兩人關係從小莫逆之外,更需要此人在應天府幫他說話。

至於他說的意思,朱棣也明白。

大哥不在了,對皇權威脅最大的並不是自己,順位最具有威脅的是二哥和三哥。

所以北平的政治局勢,要比陝西和山西那邊緩和些。

別看不少新來的主官開始奪權,但始終控制在可控範圍之內,不像那邊的激烈。

“朝廷那幫人主要力氣使在陝西和山西,北平這邊屬於靜緩之策,只要不逾越,基本無大礙.”

“不怕萬一就怕一萬,父皇年齡大了,耳根子也軟了,要是有人在他身旁每日說咱的壞話,咱又遠在北平,豈不是吃大虧.”

“放心吧,還有我呢.”

“就是有你在京城,能在朝堂為咱說話,咱在北平做事才有底氣啊.”

朱棣拍了拍徐增壽的肩膀,徐增壽笑了笑。

朱棣的壽誕,辦得不大,動靜則不大不小,沒多久,徐增壽離開北平,朱棣命三兄弟親自相送。

朱高熾領著弟弟們,出城送了幾十裡,徐增壽不讓三兄弟再送,在一座亭子告別。

“大哥,舅舅和咱家的關係真好.”

朱高煦高興的說道。

“嗯.”

朱高熾隨意答了聲。

事情從來沒有那麼簡單,利益向來才是關鍵。

徐家如今的地位,是必須要站隊的。

嫡長子投向太子一系,也是一定要這麼做的,否則朱元璋容不下徐家。

但是雞蛋不能放到一個籃子裡。

徐家的四女。

長女是燕王妃,也就是自己的母親,次女前年才封為代王妃,三女四女還小。

那麼同一個母親的老三徐增壽,從政治角度來看,靠近朱棣是必然的。

而兩者從小的交情,則是錦上添花。

朱高熾想要的立場,和朱棣又不同,朱高熾希望藉助徐增壽的契機,拉攏更多的力量進入煤炭行業協會。

力量越多,煤炭行業協會自外省的開拓才越穩固,無人可擋,那麼對他才是大利。

不久。

財大氣粗的煤炭行業商會,在北平貿易中心的邊緣,包了一處院子,當做商會的商館。

會長張德輝,副會長高長芳、鹽商杜松,徽商丁英永。

除了北平的幾位大煤場主,參與的還有不少南方商人,以及徐家派來的掌櫃。

合計股本三十萬兩。

中華重工出錢三萬兩,佔股百分之十,徐家同樣出錢三萬兩,也佔股百分之十,而晉王府出錢五萬兩,佔股百分之十六。

北平煤場主合計出錢十萬兩,佔股百分三十四,南方商人和徽商出錢九萬兩,合計佔股百分之三十。

為了儘量減少阻礙,讓王府的影子藏到幕後,商會的主持事物,交給了張德輝。

談妥了諸事,張德輝帶著礦場的技術人員,管事夥計們,上百人浩浩蕩蕩的前往山西。

勘測人員大把的撒了出去,原來的舊礦則買買買。

不日。

山西第一家蒸汽機工廠,也開始了籌辦,由總部蒸汽機廠提供人員和技術支援。

然後是蜂窩煤商會,悄然的在山西開始了佈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大唐第一醫官兒

正好逍遙

我在錦衣衛每天打卡摸魚

觸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