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2章來自應天府眼高手低的舉人

蜂窩煤協會,蒸汽機工廠,煤炭行業協會等,以商業形式合股數十萬兩進入山西。

王府完全沒有插手其中,關係撇的一乾二淨。

“不能任由形勢發展下去,不然彈劾吧.”

應天府的舉人李學顏說出了令人震驚的話。

按察司按察使王禮,盯了李學顏一眼,收回視線沒有搭理他,僉事高勉開口解圍。

“此乃官場大忌,無異於與王府翻臉,不可如此冒失.”

李學顏不明白大佬們在顧忌什麼。

那些商團明明和王府有莫大的關係,總不能因為王府沒有出面,就這麼放過吧。

既然阻攔不了,那就向朝廷彈劾,直接揭開這個蓋子,不才是應該的麼。

“燕王在北平威望日盛,如果再和秦王晉王交好,於國大不利,安能無視之.”

李學顏據理力爭,王禮懶得搭理,冷冷的向高勉交代了句:“你留下.”

然後踱步離開。

一個舉人而已。

這麼不識抬舉,如果不是因為其背後的關係,王禮才不會見他。

明知道按察使不虞,李學顏仍然不敢怠慢,與高勉起身相送,等王禮離開,高勉無可奈何的往李學顏伸手指了指。

“你呀.”

“我又沒說錯.”

李學顏和高勉背後關係近,說起話來也更加隨意些。

“彈劾藩王這種大事,豈能輕易發起.”

高勉提點道:“奔走之事你先放下,回去六部多學政,積累些經驗.”

李學顏低著頭。

按照高勉的說法,回去京城自己以國子監的身份入仕,先從六部學政開始,起點太低了。

想要出頭的話,順利的情況也要十幾年。

“我想走另外一條道.”

高勉明白李學顏的意思,走關係網,靠著關係發家,可在高勉看來,隨著國朝發展,雜道會越來越難走。

“國家興立雖才二十餘年,有舉人出身的部臺,不過現在還想重複這些老路,恐怕比科道更難.”

高勉見李學顏沒有興趣,也失去了勸慰的心情。

人太聰明瞭,總想走捷徑,可因為太聰明,很難聽得進去別人的話,自己又何必為難自己呢,又不是自家子侄。

李學顏知道自己拒絕高勉的好意,會讓對方不高興,已經惹得按察使不開心,再交惡了僉事,自己何苦來哉。

於是李學顏略過這個話題,態度恭敬的說道:“前些年陝西的官員,不也是彈劾了秦王,導致秦王淪落如今.”

聽完李學顏的話,高勉只覺得可笑,不過他的性子比較隨和,對後輩有耐心,算是老好人,仍然解釋說。

“首先晉王自己違了許多規矩,彈劾晉王是有理有據,可伱要知道,當時陝西的那批官員,也失去了前程.”

“退休的退休,致仕的致仕,最好的也是平調.”

“到了藩王和藩臺,部臺的層次,彈劾是不會輕用的,用了誰都討不到好.”

“而且燕王多年來中規中矩,有些逾規之事,也不值得拿出檯面上來單講,彈劾燕王得不償失.”

聽完高勉的解釋,李學顏越發不懂了。

彈劾就完了,其中哪裡會有這許多么蛾子,懷疑高勉見自己年輕,用言語忽悠自己。

年輕人還是缺乏鍛鍊,不進入官場,只在外面旁觀,以為自己懂了,想要走旁門左道,可是靠看就能看懂不成。

須知政治是妥協的過程,高勉暗歎了一聲,端起了茶杯。

李學顏見僉事端起茶杯磨著茶蓋,既不喝也不說話,不禁咬了咬牙,臉色通紅,起身告辭。

……

“千里行商只為財,同樣的道理,人家辛辛苦苦讀書,過五關斬六將,難道就是為了對付我們王府麼,人家要的也是前程,不能本末倒置.”

朱高熾笑嘻嘻的,說的通俗直白,讓朱棣翻了個白眼。

“因為對付王府能獲得應天府那幫人的看重,才下力氣對抗王府,為了獲得前程,如果對抗王府沒有好處,誰會做吃力不太好的事.”

朱高熾說完,看向姚廣孝,說道“那個舉人讀成了書呆子,不必把他當回事,讓人盯著就好了.”

“咱倒是希望把此人留下來,不然換個人的話,說不定才是對王府不好.”

對老大自大的樣子,朱棣看的有些礙眼,不滿道:“你也別太小瞧人,人總歸是會成長的,你這些年變化不就很大.”

“兒子當時才幾歲?那人如今多大了,總不能過了十八歲,還是個寶寶吧.”

“噗嗤.”

一旁喝茶的葛誠,忍不住噴了出來,連忙放下杯子,向燕王抱歉,說自己失禮了。

朱棣搖了搖手,沒當回事。

他自個都沒把那舉人放在眼裡,不過是看眼前的老大有些張狂,擔憂老大幾年來太過順利,會變得目中無人,才敲打一番而已。

“和商人談利,和官員也要談利,什麼德行不德行,追求德行的目的,還不是為了利.”

朱高熾不以為然。

“這像什麼話,豈有此理.”

朱棣真不滿了。

朱高熾面色不變。

他不裝,他是朱棣的兒子,裝的太乖了,對他才不利,讓朱棣習慣了他的作風才好。

要知道兩人父子關係還要相處幾十年,總要找個雙方都能接受的底線。

即是父子,又是君臣,如此複雜的關係,選擇裝來裝去,才是把自己真的給坑了。

朱高熾冷靜的說道:“現在有些人啊,他總喜歡扭扭捏捏的.”

不理會葛誠擔憂的眼神,朱高熾繼續道:“可人世間,誰不追求利益呢,追求利益是人性,可偏偏有些人,非要外人說他道德高尚,不把利益看在眼裡.”

“把標準定的高高的,最後的結果就是沒有標準,只有結合實際制動的標準,才能真正的發揮作用.”

“咱在中華重工就是這樣,要求所有人必須腳踏實地,說話要有具體內容,而不是談虛的,丟出幾句仁義道德,卻不說個二三五六出來.”

“就算談虛的,丟擲的幾句話,也空泛的很,沒有點可行性.”

“只有具備可執行性,老百姓們能自然接受的仁義道德,才是真的仁義道德.”

“而經濟決定老百姓的道德,所以官員要做的是,提高老百姓們的生活水平,加上可以落實的引導,才是真正的理想社會.”

西方電影,六七十年代的,酗酒打老婆的劇情多得是,可到了二十一世紀,風氣就完全變了。

中國也是,六七十年代隨地大小便,到了二十一世紀已經不是常態,這都是經濟發展帶來的變化。

不管黑貓還是白貓,抓到老鼠就是好貓。

所有的官員,以經濟指標作為前途準繩,促進了所有官員想盡一切手段來發展經濟。

先發展後治理的理念,的確帶來了許多的弊端,引起了很多指責的聲音。

可先要看看,當時的時代,是個什麼局面。

“大明還有不少的佃戶,還有許多的貧困戶,想盡方法發展經濟才是正道.”

“哪個官員能讓百姓們過上小康的生活,哪個官員就是好官,否則哪怕是道德楷模,卻不能提高百姓們的生活水平,仍然過著吃不飽的日子,那就是庸官.”

在朱棣皺眉,面色不快的下方,坐在椅子上的朱高熾,仍然堅定的說道。

“北平的工業發展成果,改變了社會分工模式,當下喜人的成績,證明是具備可行性的.”

“傳統的道德理念,已經跟不上工業時代的腳步,在幾千年來從未有之大變革下,人們的觀念也要提高起來.”

“提高的標準是什麼呢,太複雜了不好,太玄妙了也不好,就看經濟,以經濟成果來論英雄.”

朱棣無可奈何的收回視線。

老大的宏圖太大了,可他只是藩王嫡長子,容不得他來治國,治官都不行。

葛誠和姚廣孝,金忠等人面面相覷,不知道如何開口。

大公子今日之言,令他們眼界大開,不知是好是壞,只看經濟忽略道德,豈不是小人之為。

“老大啊,你直接說你想幹什麼吧.”

朱棣嘆道。

老大的行事手段,朱棣已經看穿了。

先丟擲一段令人震驚的大道理,讓人產生懷疑,然後提出自己要做的事,讓恍惚的人們,下意識的同意。

幾年來都是如此,沒點新意,跟程咬金三板斧似的。

朱高熾不好意思的笑了笑,也沒真指望朱棣,小瞧了誰,也不敢小瞧他。

人是會進步的,何況朱元璋和朱棣這種明君,肯定也能進步,剛開始不懂,幾年下來,也該懂了。

朱元璋從一個文盲到儒學之士,一首“雪壓枝頭低,雖低不著泥。

一朝紅日出,依舊與天齊”。

寫的就很帶感嘛。

“和布政司聯手,向朝廷奏請移民吧,北平行省人口少了些,如今有了官府百萬畝墾田計劃,還有工業對用工的需求,可以讓北平容納更多些的人口.”

大宋開發了江淮,大明開發了湖廣,如今的南方,元氣太足了。

無論是經濟,還是人口,或者人口增速,都遠超過北方。

移民有利於北方,也有利於南方。

洪武朝一直都在從南方移民到北方,不過移民規模,是控制在北方發展的容納範圍之內。

北平行省的兩百六十餘萬人的規模,不是洪武二十七年只能有這些人,而是歷史上的北平行省的發展速度如此。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傾天

純潔匕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