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7章對燕王的謀算

太行山脈。

一處山溝之中,不遠處看得見兵堡,一名老漢趕著十幾只羊,在山坡上吃草。

老漢穿著羊皮襖,頭上戴著氈帽,躺在大石上,閉著眼睛眼神。

遠處突然傳來動靜,老漢警惕的直起腰桿,睜開眼睛望去,然後重新躺下。

大山一座接一座,連綿起伏。

自從此地控制在朝廷手中,敵蹤多年消失了,從此處過兵可不容易,塞外的敵人沒這麼傻。

“老劉頭,衛所讓你退役,你咋不退役呢?”

“你管逑.”

老漢翻了個身。

來人也是名老漢,聽到老漢不客氣的語氣,也沒有生氣,反而露出討好的神情。

“讓一讓嘛,這麼大塊石頭,被伱一個人佔了.”

來人往老漢那邊擠。

老漢無奈的起身,讓出一塊位置,來人坐了上去。

“你來幹啥?”

老漢被打擾了清夢,不開心的抱怨道。

“老夥計,你跟我說個實話,有人說你是為了你家的小子,所以不願意讓出正丁的位置,讓你家小子,以餘丁的身份,進去工廠幹活,是不是真的?”

“沒有的事,我在衛所服役了半輩子,所以不想離開.”

老漢認真解釋了幾句。

來人盯著老漢看了半天,看的老漢不耐煩了,扭轉過了腦袋。

“我們兩個一起當兵十餘年了,沒甚本事,至今還是個小兵,你這話瞞的住別人,能瞞過我?”

“每隔兩三年,兵營會放一批兵出去,裁出去老弱,補足青壯,去年你還說讓你家老大來替你,好不容易等到今年,你又改了主意.”

來人對老漢知根知底。

老漢家裡兒子四個,以前的日子種地辛苦,可反而好過,四個兒子長大了,勞動力充足,日子反而不好過了。

人啊,光吃飽肚子可不行,要娶媳婦。

要娶媳婦,那家裡的光景要好,不然誰家願意嫁女。

怎麼看光景好不好?

家裡的物件最能說明一切。

可東西貴啊,辛苦種出的糧食,兩石糧才能賣一兩銀子,又能買多少東西。

加上家裡老小的吃食,娶了媳婦生了娃,又多了幾張嘴。

如果四個兒子都娶了媳婦,那就是多了十幾張嘴。

田裡的收穫的糧食,除去繳稅,留下的也就夠一家人吃飯了。

在兵營服役總有口飯吃,省一張嘴是一張嘴,至於回去後的老漢嘛,少吃一口就是了。

見老漢不理會自己,老人直接揭穿老漢的心思。

“燕王那邊辦的工廠,咱們不瞭解,你既心動又疑慮,所以讓你老大去試試.”

“如果情況好,你就退役,讓你老二來當正丁,如果情況不好,你也退役,那你家老大必須要回來服役了.”

“你打的這個主意吧?”來人拉著老漢坐起來,逼問道。

“你想幹甚呢?”

老漢瞪著眼睛罵道。

“你家老大去了大半年了,那邊好還是壞,總有個主意了吧,跟我還隱瞞?當年我可是救過你一命.”

“放屁.”

老漢罵了一聲。

他不認這個事,可老鄰居執意認定,非要說是那時候救了他的命。

“給句準話吧.”

來人眼神中露出乞求,軟話他開不了口。

老漢瞭解老夥計。

幾十年為鄰,年輕的時候,有好如親兄弟的時候,也有翻臉吵架的時候。

“那邊不錯的很.”

老漢給了句準話。

來人拍了拍老漢的胳膊,沒有再說多餘的話,一切盡在不言中。

中華重工在大寧諸衛招工,經過大半年的磨合,從懷疑與忐忑,突然之間,成為了香饃饃。

加上軍戶經濟合作社與各家的合作,一些看不見摸不著的影響,正在逐漸蠶食。

一名舉人而已,身邊竟然跟著劉真。

兩人並肩而行,後面跟著十幾名士兵牽著馬。

劉真看重的是舉人身後的背景,舉人則看中了劉真在大寧衛的實力,倒是一拍即合。

“北平一起叫燕京,地名來自於春秋戰國時期,大周分封的諸侯國燕國.”

“因臨近燕山,也叫做燕都.”

劉真笑著介紹了一番。

在一處山頭,望著巍峨的山勢,舉人李學顏感嘆道:“古人言讀萬卷書不如行千里路,誠不欺我也.”

“就說大宋,難怪難以抵抗蠻夷,沒有控制此地,失去了戰略優勢,只能防守無法攻擊.”

“俗話說沒有千日防賊的道理,此地多險要,關隘猶如一夫當關萬夫莫開.”

“拿不下此地,大宋就算打了勝仗也無用,蠻夷休生養息幾年,藉助此地的地利,可以繼續發起攻勢,先機掌握在手.”

“而被動防守的大宋,地處平原,沒有防守的地利,只需要一次失敗,就萬事皆休了.”

“李先生高論.”

劉真笑道。

李學顏不好意思的搖了搖手,他有自知之明,“難怪燕王放不下大寧啊.”

“大寧和北平原為一體,南邊是平原,可以獲得糧食,北邊是山地,有太行山脈與燕山山脈,掌握戰略優勢.”

“朝廷諸公看的清楚,於是從燕王手中分出了大寧,等於在燕王背後留了把刀子,燕王如何能安.”

“哈哈哈.”

李學顏忍不住笑了起來,滿臉的得意。

燕王能打仗又如何,不也經不起朝堂諸公的廟算,一招就能讓燕王陷入被動。

“前些年來一直如此,直到燕王大公子建立中華重工,當初誰也沒有重視,可幾年下來不得了啊.”

劉真看向李學顏,繼續說道:“藉助此物,燕王重新掌控了人心啊.”

“但是其中的道理,我始終揣摩不明白,為何中華重工錢財無數,從哪裡弄來的錢呢.”

李學顏暗自佩服。

眼前的人雖是武將,可眼光卓越,不能當普通的武將對待,想到此處,李學顏越發的高興了。

有此人在大寧,以此人的能力,燕王想要拉攏大寧諸衛沒那麼是容易。

“學生在北平時,經常聽經濟之道,來自於中華重工,所以研究了不少的功夫.”

“請教高見!”劉真拱了拱手。

“算不得高見,不過是學生胡亂生出的想法罷了,劉將軍就當聽個胡話.”

李學顏推諉了一番,然後才解釋起來。

“中華重工的經濟之道,以我察之,比如劉將軍衛所軍戶屯田之事為例.”

“如衛所田產出能富足五十個人,養活一百個人,那麼中華重工就抽出五十個人,只保留五十個人種地.”

劉真聽得越發皺眉,無法理解。

李學顏接著說道:“五十個人種地,五十個人去幹其他的事情,例如加入中華重工.”

“例如加入中華重工的人,每年十餘兩工錢,其中部分用來從種地的人手中買糧食,其餘的則用來買商品.”

“五十個種地的人,則賣出自己的糧食,用來和另外幹活的人交換商品.”

“如此迴圈下去,則商品越來越多,人們越來越富裕,這個經濟之道,實在是不可思議.”

“學生至今無法理解,燕王大公子是如何想出來的.”

劉真仍然理解不了,詢問道:“可糧食從哪裡來?”

“哈哈哈.”

李學顏大笑了起來,隨後感嘆道:“劉將軍的困惑,也是學生困惑多日的,最近才想明白.”

“商品是商品,不等於糧食,一百個人獲得的商品無論增加多少,可吃的糧食又不會變化.”

“肚子就那麼大,一百個人也就能吃那麼多,所以只要田地的糧食,足夠一百人吃,那麼就不會產生問題.”

“同樣的道理.”

“如果不用這個經濟之道,那麼一百個人全靠田地吃飯,最後的結果就是經濟貧困,家中除了一口吃食,家家乾淨.”

“而採用這個經濟之道,家中除了一口吃食,還有無數的商品.”

李學顏說的明明白白,通俗易懂。

一旁的劉真恍然大悟。

原來還能這樣。

“實在是……令人無言以對啊.”

此經濟之道是燕王大公子想出來的,當年他才多大,劉真為此感到驚訝。

“難怪聞言燕王極為放縱他家大公子,如此本事,恐怕誰家也是這般.”

劉真喃喃道。

李學顏點了點頭,自從他想明白此理後,他就再也不敢小覷大公子。

在他眼裡,大公子是比燕王都要難以對付的人。

可北平的官員們為了自個的前程,竟然不願意和王府撕破臉,而李學顏又想到,官府的墾田計劃,也是燕王大公子推動的。

此人的手腕,實在是令人忌憚。

“你覺得寧王敢不敢和燕王扳手腕?”李學顏終於問出了此行的目的。

“寧王就藩時日尚短,難以揣摩.”

劉真回覆道。

“以藩制藩,是當下能想到的辦法,劉將軍負責寧王護衛,所以分化寧王和燕王,此大任託付劉將軍了,朝廷諸公都看著劉將軍.”

劉真點了點頭。

“燕王拉攏人心有一套,劉將軍不可不防.”

“的確.”

劉真贊同。

再沒有中華重工的時候,整個北平衛所上層,已被燕王拉攏了七七八八。

如今有了中華重工,燕王父子一上一下,令人無法招架。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招募歷史人物,我制霸了萬族戰爭

老賊有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