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8章試點

明日是出遊的日子。

晚上卻開始颳起大風,一夜的大風,直到天明方才收起,接著又下起牛毛細雨。

天邊的景象很是灰濛濛的,朱高熾在臺階上,拉開幔帳向窗外看時,只見琉璃瓦在細雨中留下晶瑩。

“看來今日要取消了.”

朱高熾瞭然。

“讓人去通知各家,不用趕來了,還有……”朱高熾沉吟了片刻,又說道,“把前幾日得到的幾株玉簪子送去府裡的妹妹們.”

大丫鬟閃著大眼睛,等朱高熾說完了,領著人去箱子裡翻找,然後端著木匣子,往後宮的方向走去。

朱高熾估摸這場雨要下許久,也打消了去總部的念頭,前往了自己的書房。

公文都送去總部,長史府那邊也沒有送來朱棣批覆的公文,昨日又和書堂告了假。

一下子突然閒了,有些不適應。

從厚厚的公文中,隨意抽出一本看了眼,放下,然後再抽出,一直到來自陝西的章程。

在陝西和山西,王府的勢力起到的作用越來越小,反倒是透過商會,商人們發揮了大作用。

與陝西官府洽談,關於蜂窩煤仿薪柴民生專案般免稅,最後得到統一,主要作用來自商人。

在利益的促動下,商人能更加的發揮主動性,利用自身的優勢,反倒是超過中華重工在外地的影響力。

中華重工在北平的順利發展,讓朱高熾生出了一些傾向,可山西和陝西之事,又觸動了朱高熾。

不久。

朱高熾自己研了墨,鋪開草稿,開始整理對這件事的想法。

一時間無從下手,思考了片刻,決定從頭開始,理清楚頭緒,以便找出方法。

“工業革命改變了社會生產模式,經過數百年的發展,不光是對技術進行了總結,對新的方式也進行了總結.”

北平——大寧。

北平——開平。

北平——山西。

北平——陝西。

北平——金州。

朱高熾畫了幾張圖稿,陷入了沉思。

“激勵相容”、“利益衝突”、“榨取制度”……

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的區別是什麼。

是缺少工廠嗎?

引進密集型企業,引入大資本就算是工業化了嗎?

中國模式的成功,很多人理解成是這種方式,因為開放後,國外引進的密集型企業和工廠,以及加入世貿體系,所以成功工業化了。

但真是如此嗎?

那麼許多發展國家,比中國的外部環境要更寬和,加入世貿的也更早,為何仍然沒有工業化呢。

“如果想要讓大明學習中國模式,複製經濟起飛的過程,那麼必須把經濟發展放在一個“如果沒有國家的積極參與,經濟便不可能發展”的政治經濟學框架下來考察.”

“那麼不考慮中國模式,英國的工業革命又是什麼樣子呢,適不適合借鑑呢.”

朱高熾放下筆,眉頭深起來。

不對。

無論是哪種模式,真正的“發展政治經濟學”問題,是政府應該如何參與,而不是政府是否應該參與的問題。

哪怕後世的美國和歐洲,政府並沒有退出國民經濟,但其主要作用發生了變化。

更注重對收入進行再分配,或者說解決如何瓜分經濟蛋糕問題。

而發展中國家,需要注意的是透過建立市場要素,包括社會秩序、社會信任、基礎設施和商業網路等來把蛋糕做大。

使廣大窮人有動力、有機會、有工具、有組織去創造蛋糕。

因此,越是經濟的發展初期,政府和市場的邊界就越難界定,因為所謂“公共產品”的定義本身在發展初期很難界定。

比如市場和很多具備“外部性”的交易活動本身就是基本公共產品。

“那麼大明呢.”

朱高熾喃喃道。

商人們在外省的勝利,讓他疑慮起來,是否繼續按步就班,還是調整方向。

摸著石頭過河,朱高熾終於理解了其中的痛苦。

“大明是什麼模式呢.”

朱高熾拿起筆,思考起大明。

“大明的模式,朝廷仍然屬於傳統的控制暴力,和提供社會秩序的工具.”

“大明猶如發展中國家,缺少消除或克服市場失靈、解決市場缺失,以及市場創造者缺失的工具,和強大社會力量.”

“大明是高度自給自足的農業社會.”

分析完大明,朱高熾尋找新的方法。

外面的小黃門,見小王爺在書桌的行為,不敢進來打擾他,書桌旁的茶水,很快就涼了。

朱高熾拿起抿了一口,見狀,小黃門連忙走進來,端著茶壺,為朱高熾換了杯熱茶。

小黃門安靜的離開,朱高熾也沒有理會。

剛才想的問題,其實不光是大明的問題,後世許多國家,在新時代的背景下,仍然無法進入工業國。

一個統一的國內商品市場、勞動市場和金融市場無法在自給自足的農業社會中自然產生。

並不總是由於“榨取性""政府的既得利益,而是因為建立這些市場所面臨的巨大的社會協調成本和投資。

西方國家能順利進入工業革命,因為西方誕生了龐大的商人階級,這股力量克服了社會協調成本和投資。

所以研究西方的工業革命,商人力量是避不開的方向。

從這方面入手。

所以很多人得出了一些結論,認為必須放開商人力量,才能進入工業革命。

真的對嗎?

商人逐利,競爭模式下,工人階級被剝削,一直到生產力質的飛躍,讓工人階級獲得了一定的保證。

可在這個時代以前,工人階級是非常痛苦和苦難的。

所以工人階級是最強悍的力量,因為同一份苦難,只需要一個口號,工人們就願意付出生命為之奮鬥。

而在這個時代以後,雖然同樣被剝削,可因為生活上有了一定的保障,所以工人們失去了抗爭的精神。

“是否一定要利用商人階級,才能進入工業化呢.”

看著手裡來自陝西的章程,上面煤炭行業說服了秦王府,同意由煤炭行業協會開發陝西煤炭。

商人階級的優勢,非常的明顯,結合英國工業革命模式,令朱高熾誕生了自我懷疑。

是否該改變下中華重工的模式。

改,還是不改。

朱高熾起身,圍著書桌轉了兩圈。

如果改,那麼中華重工的工人們的處境,會發生變化,如果不改,中華重工現有的模式,是否比商人階級更優越。

有沒有參考物件。

朱高熾眉頭一鬆,長呼一口氣,快步走回書桌,重新拿起筆,在紙上寫到兩個字。

“俄國.”

俄國是農奴國家,缺乏強大的商業階級,面對這個難題,想出的辦法是透過國家意志和政府的幫助來解決。

朱高熾整理了前世的知識,以及這些年來的經驗,思路突然開闊了不少。

最近遇到的瓶頸問題,突然有些想通了。

靠幾家工廠,密集型企業,或者大集團公司,並不來帶來真正的工業化。

後世許多人說,中國靠著外資的幫助,進入世貿的體系,所以成功進行了工業化。

這種錯誤的觀點,就是建立在英國工業革命模式上,誕生的錯誤的想法。

許多國家比中國要早加入世貿,並且有更寬和的外部環境,卻沒有像中國那樣成功工業化。

“既要引導社會道德,又要促進官員學習商人‘見利忘義’的風格行事.”

朱高熾想到了總設計的答案。

是啊。

總設計師已經給了方法。

“中國每年有七百萬,十七八歲需要就業的人口.”

“怎麼辦?”

“我們找到了路子,就是發展鄉鎮企業經濟農村改革中,我們完全沒有預料到的最大的收穫,就是鄉鎮企業發展起來了.”

“突然冒出搞多種行業,搞商品經濟,搞各種小企業,異軍突起。

這不是我們中央的功績.”

“鄉鎮企業每年都是百分之二十幾的增長率,持續了幾年,一直到現在還是這樣.”

“鄉鎮企業的發展解決了農村剩餘勞動力百分之五十的人的出路問題.”

“這個政策取得了這樣好的效果,使我們知道我們做了一件很好的事情.”

……

朱高熾眉頭翹起,嘴角露出笑容。

“如何把一百個人,從土地上解放出來五十個人,始終是大難題,光靠中華重工難以為繼.”

“需要充分的發揮衛所的作用,衛所不光要具備軍事功能,也要兼顧發展經濟的功能.”

“集薪火之力,共同發展,才能用最短的時間,達到最強的效果,形成良性迴圈.”

需要一個試點。

朱高熾如此想到。

重新起身走到牆壁上掛著的輿圖前,燕山三衛是最聽話的,但是不合適。

經濟要發展,軍隊戰鬥力更要保證。

密州衛,大寧諸衛也不合適,太過偏遠,經濟能力不足,無法發揮作用。

金州衛也不合適。

孤懸海外,帶動不了周邊,而且金州衛作為自己的一個“殺手鐧”,另有重用。

“那麼是城內還是城外呢.”

看著通州衛,薊州衛,以及彭城衛,濟州衛等,朱高熾看來看去,希望找到最合適的地方。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簽到系統,我躺平了十年!

陪女孩看一場大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