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章外省的阻礙

朱棣的壽誕過了,沒幾個月又過了朱高熾的生日。

世子府別具一格,無拘無束,更沒人敢管小王爺,朱高熾也沒有亂來。

晚上睡覺時候,朱高熾睡在裡間,外間睡的是大丫鬟。

以前還有嬤嬤在,朱高熾嫌她們管的多,不喜這些人,於是調走了她們。

得知後的燕王妃說了一嘴,後來見長子沒有胡來,也就沒有重新派嬤嬤過來。

當一個人有本事的時候,全世界對他抱有善意。

早上。

外間的大丫鬟們服侍朱高熾起床,外面的小丫鬟們打水端盆遞面巾等物件。

一名大丫鬟跪在朱高熾面前,紅著臉整理朱高熾的腰帶。

大丫鬟不是指年齡大,可能比小丫鬟年齡還小,指的是地位,越是身邊伺候的地位越高。

十八了呀。

過了生日,按照虛歲演算法,突然發現了事實,“難怪了.”

朱高熾心中暗道,婢女們的眼神越來越大膽。

這些年堅持不懈的鍛鍊,好不容易控制住了體重,雖然達不到強壯的地步,可也算健康。

雖然不碰女色,可又不是變態,留在身邊的都是標緻的小姑娘。

朱高熾忍不住掃了眼自己的大丫鬟,大丫鬟剛好碰到了小王爺的眼神,羞得小臉蛋紅通通的,忙低著頭不敢看。

嘴角露出笑容,朱高熾豈會責罰想要勾引自己的美少女,沒這麼不識風趣的。

不過正事要緊,邁著步子走到正房,在院門處,已經等候了幾名小黃門。

朱高熾沒有坐轎子,在王宮內大多是步行。

前面正宮有三大殿,後面後宮有兩大宮,一處後寢宮,一處前寢宮,兩邊是西三所和東三所。

後寢宮住的是燕王妃。

東三所和西三所,住的是朱棣其餘的妃子。

有和女真首領聯姻的李氏,有來自朝鮮的權氏、韓氏、崔氏、吳氏、張氏、郭氏……李昭儀、呂婕妤。

朝鮮往燕王府送的美女太多了,差不多每年都會送。

朱高熾從來不去理會。

這些朝鮮籍后妃,在朱棣死後,十六人陪葬,全部來自這批朝鮮籍后妃。

在原主的孫子,也就是“戰神”皇帝時期,結束了陪葬制度。

幾百年後,取代大明的大清,本身就有殉葬的傳統,剛入關時還沒有那麼漢化,導致殉葬制度又流入了中原,一直到了康熙時才下旨廢掉殉葬。

朱高熾一路走,一路思考。

透過這件事可以看出,文明不是靜止的,也不是到了某個高度,就永遠是那個高度。

比如社會進入了小康社會,不代表文明永遠停留在小康社會,它可能會進步,也可能會倒退。

哪怕留在原地,它也是在運動的。

今日無敵手,不代表二十年後也無敵手,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成績,不變的是當代人享受的是上一代人的成果。

而當代人做的好不好,下一代人的處境就是成績單。

那麼自己在大明發展工業,發展到如今,滿打滿算至多還有三年的時間。

三年後,就是考驗這些年成果的時候。

“大公子.”

廊門處,坐在石墩上閒聊的兩名婆子,老遠見到了朱高熾一行人,連忙起身行禮。

朱高熾頷首,徑直走過,裡面的人越來越多。

“大姐呢.”

到了外間,朱高熾沒有看到朱玉英,向妹妹朱月貴問道,虛歲十六的朱月貴,和十一歲的朱智明,兩姐妹正裁剪紙花,看到了大哥露出欣喜的笑容。

“大姐和母親在裡間說話呢.”

“你們怎麼在外面.”

朱高熾好奇的問道。

朱月貴小臉蛋上露出笑容:“母親和大姐在談論大姐的婚事,大姐不好意思,把我們趕出來了.”

看到朱月貴得意的笑容,朱高熾打趣道:“你也快了.”

“大哥.”

朱月貴瞪大了眼睛,不滿道:“你欺負人,我要向父王告狀.”

朱高熾笑了笑。

如果歷史沒有發生變化,朱元璋今年會變得更蒼老,知天命,猜道自己活不長久了。

明年時,分封年幼的藩王,分封世子,賜婚……

別家不提。

只燕王府,自己和老二老三獲得了封號,姐妹們也獲得了封號,迎娶的迎娶,嫁人的嫁人。

一窩蜂的促成了,彷彿後面有人催似的。

大姐和袁容不提,二妹也會在明年被賜婚,和袁容不同的是,二妹的夫君是個短命鬼。

不過朱高熾無法插手,就連朱棣都無法改變,何況是自己呢。

何況二妹的夫君,也在靖難之役中起了不小的功勞,於情於理都不好變化。

不過歷史上的朱高煦威勢大,二妹的兒子選擇了朱高煦,隨朱高煦造反。

只是這些都是未來的事情,朱高熾並不放在心上。

今日之局,他早已不把朱高煦當成自己的敵人,雙方根本不在一條線上。

“老大來了?”

裡間傳來燕王府徐氏的聲音,朱高熾把手裡的紙花,重新放回桌面,給了二妹三妹一個眼神,然後往裡間走去。

“母親,兒子來問安.”

“大弟.”

朱玉英看到門口走進來的朱高熾,笑著喊道。

“姐.”

朱高熾點了點頭,看到了榻上方桌擺滿了冊子,應該是關於大姐的婚事。

“袁容快回來了,這回袁家應該也會來人,恐怕今年出遊,大姐無法參加了.”

朱玉英無法招架,不好意思的側過腦袋。

燕王妃徐氏拉著朱玉英,笑道:“別說伱大姐,你也該成親了,可有中意的人?”

朱玉英連忙回過頭,想要看到大弟的神情。

不過令朱玉英失望了,朱高熾面色不變,毫不在意的說道:“全憑父母做主.”

對於自己的婚姻大事,朱高熾也想過。

歷史上是張皇后。

出身小門小戶,其父還是因為張皇后的原因,才被授予兵馬副指揮而已。

背景不深,有利有弊。

但朱高熾想到張皇后的才能品性,覺得還是選擇此人好了。

張皇后是明朝第一個攝政皇太后,並且獲得當朝乃至後世盛譽的女性。

不指望張氏當下能幫自己什麼,但可以幫自己兜底。

未來的事情誰也說不準,不怕一萬就怕萬一,真萬一有個什麼事,有她在就不會崩盤。

朱高熾不認識什麼張氏,也不知道張氏家在何處,連影子都沒有,自然全憑燕王妃徐氏做主,儘量避免發生變化。

徐氏見長子不似作偽,笑著讓他離去。

等朱高熾走後,朱玉英好奇的問母親,“母親心中有好人選嗎.”

徐氏沒有隱瞞大女,嘆道:“我心裡本滿意彩蓮那丫頭,可你父王那邊好像遇到了難處.”

“彩蓮妹妹?”

“就是上回和你妙錦小姨一起來王府的那位姑娘.”

聞言,朱玉英知道是哪位了。

“比我年歲還小,我還要叫別人小姨.”

朱玉英好笑道。

徐妙錦是徐氏的小妹妹,比自家的長女還要小几歲,長姐如母,徐妙錦小時候就是徐氏帶在身邊的。

徐氏笑著沒搭理,在她心裡,小妹和自己女兒一樣,說是妹妹,其實也當做女兒養了。

問安了母妃,今日不是餘逢辰值房,所以朱高熾沒有去學堂,帶著侍衛和張全去了總部。

總部目前的大事,除了本身日常事務,以及鐵道開發,剩下的就是在陝西和山西的商業行為。

周世豐今日來見朱高熾,帶著好幾本章程,皆是關於兩地詳細情況的。

“山西官府和晉王府之間,互不搭理,蜂窩煤免稅的事,至今沒有進展.”

“陝西官府和秦王府之間,更是形同陌路,別說合作,雙方連平時都不太和睦,根本無從談起.”

蜂窩煤價格低廉,需求量大,如果不能免稅,光每日的門攤稅就是好大一筆開支。

而蜂窩煤的普及,在工業未開動時,關乎煤炭業的發展,是促進煤炭業的必要手段。

朱高熾敲了敲桌面,皺著眉頭思考。

雖然知道在陝西和山西,不會像在北平一樣的便利,可沒想到這麼快就遇到了難以解決的麻煩。

“那邊的長史府怎麼說?”

周世豐答道:“晉王長史府官員,承諾會和官府協商此事,而秦王長史府沒有音訊.”

“要不要先放棄與陝西合作,前期全力投入到山西?”周世豐建議到。

朱高熾搖了搖頭。

秦王沒多少活頭了,這個機會不能錯過。

在靖難之役中,山西和陝西兩省沒有大動靜,算得上是中立陣營,朱高熾不願意放棄。

如果能獲得兩省的軍隊,那到時候控制在手的力量,可謂是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拉出幾十萬軍隊不成問題。

朱棣以少即眾,雖然只用了四年就結束了戰爭,可傷亡太大了,只有實力遠超過朝廷,反而可以最小規模的減少傷亡。

所以光靠北平行省可不行,整個北平行省也才兩百六十萬人,能拉出百萬大軍嗎?

肯定是不行的。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招募歷史人物,我制霸了萬族戰爭

老賊有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