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遼王妃的意願

明朝的藩王府,定製統一,但是遼王府只修葺了一半。

當年鎮守遼東的郭英,也就是郭家的家主,由他親自督建。

那時候遼東民乏,修建王府無力,朱元璋因此下令終止修建遼王府,優先發展遼東衛所。

所以遼王雖然就藩廣寧,但是在大淩河以樹柵為營,建造了一個簡易的宮室,供遼王居住。

郭英調回了京城,掌京衛,長子為駙馬,留下了次子郭銘,雖然不是遼王府長史,但做事勤勉,加上三妹賜婚遼王,為遼王妃,可見郭家在遼東的勢力。

遼王年輕,初來遼東,又不像燕王由聖人指明掌北平諸衛,所以諸事依靠郭家。

正如當年燕王剛就藩北平時,同樣依靠徐氏,也就是燕王妃,收攏了徐達在北平留下的一批老部下。

現成的路子,遼王自己不懂,手下的人也會建議,所以遼王妃管的事不少。

郭銘性格溫和,隔著簾子低著頭坐在椅子上,雖然裡間是他的親妹妹,仍然一臉的恭敬,不逾越絲毫。

外間的嬤嬤們,為舅老爺上了茶水。

“丫頭回去了嗎?”

裡間遼王妃的聲音傳出來。

“已經回了,和徐家的人坐一條船,燕王府也派了老人相送回京城,聽說還派了侍衛.”

郭銘回答的一絲不苟,王妃問什麼,他回答什麼。

越是這般,遼王得知後,越是信任他。

他父親言傳身教,家風甚嚴。

每位家主的性格,決定了家族的做法。

最早的徐國公,作為頂級的勳貴,他就很剋制,從來沒有多餘的心思,更不會乖張。

要論勢力,徐家的勢力比藍玉大多了。

可有些人放不下兵權,像藍玉這種,大肆收義子軍中提拔親信,有如此下場,並沒有讓所有人意外。

槍桿子出政權,古代雖然沒有這句話,但是道理誰都知道,你一個勳貴,如此抓兵權想要幹什麼呢。

遼王妃詢問道:“燕王妃的意思很清楚,看中了我們家的大丫頭,二哥你是大丫頭的生父,可有什麼主意.”

郭家長子下面沒有女兒,只有三個兒子,郭彩蓮是次子的嫡長女,所以遼王妃叫她大丫頭。

郭銘面色為難。

燕王威望超過秦王和晉王,麾下的將領,又是徐國公的老部下,單論戰鬥力算是拔尖的。

而燕王本身又才能卓著,多次建立戰功,這些年後來居上,暗中有人傳實為北境第一王爺。

郭家的二代女是遼王妃,三代女能成為燕王府世子妃,的確可以讓郭家更上一層樓。

可事情不能只看表面。

聖人的心思,誰猜的準呢,太過出頭可不是好事。

“此事我也拿不準主意,已經派人去京城詢問父親的意思,父親做主吧.”

遼王妃瞭然,二哥做事一向保守。

“王爺覺得挺好,能和四哥更親近,不過茲事體大,的確不能馬虎.”

遼王妃嘆道。

郭銘低著頭不說話。

安靜了片刻,不久,遼王妃幽幽說道:“遼東形勢複雜,王爺心中不安,四哥就藩的早,和王爺雖是兄弟,但實際沒甚交情.”

無論在大寧還是遼東,燕王是避不開的人物。

正如陝西一樣,無論是老十四肅王,還是老十六弟慶王,都得看老三晉王的眼色。

至於老二秦王,前些年犯的事,不是輕易可以消除的,至今還在努力表現,以求重新獲得朱元璋的信任。

“此事最終要看京城,順其自然吧.”

郭銘指出關鍵所在。

“雖然如此,也不能充耳不聞,萬一惹的四嫂不滿才是不美,二哥親自去一趟北平吧.”

“令王妃旨.”

郭銘起身拱手。

……

金州衛短短年餘,從一所千戶,滿編到五所千戶所,大部分來自南方。

指揮使孫巖除了忙碌衛所的事務,如何收攏人心也是他主要的工作方向。

作為一名老將,他有這個信心。

今日得空,讓人去林場,招來了林場的王真。

孫巖以前是燕山中護衛千戶,現在是金州衛指揮使,王真以前是燕山右護衛的百戶,如今編制是右護衛千戶。

兩人雖然不是一個衛所,但是王真在孫巖面前,仍然以下屬自居,不敢在老將孫巖面前招搖。

“林場最近發展的如何?”孫巖好奇的問道。

王真沒有隱瞞,一五一十的告知。

倭寇和金州水師之事,都需要孫巖照顧,否則林場不可能在孫巖眼皮子底下發展起來。

孫巖聽聞露出滿意的笑容。

老一派的人物,思想也老舊,他以燕王藩臣自居,視燕王為自家君主。

正是因為這些老派思想,也促進了朱元璋大手筆改王府制度,把王府二品左右相一擼到底的降為長史。

所以得知林場成果喜人,孫巖不但沒有因為林場違規的做法而擔憂,只為王府實力增加而高興。

對於孫巖的態度,王真並不奇怪。

老一派人物多是如此,他自家的老爺子,也是這般做法,影響了不少子弟。

歷史上燕王起兵,勢單力薄,卻能很快得各衛響應,就是有這個歷史背景的原因。

那時早已致仕多年的孫巖千戶,主動出山帶領自家子弟投奔燕王,為王前驅奮力廝殺,更是其中的代表人物。

“老夫不來遼東,自然也就不理遼東之事,可如今身為金州衛指揮使,那麼遼東之事乃老夫分內之事.”

“遼王指望不上,而遼東形勢複雜,朝鮮小國,敢佔我天朝固地,實在是老夫無法忍受.”

“已經上言王爺,理應懲戒朝鮮.”

聞言,王真哭笑不得。

遼東之外的奴兒干,仍有蒙古人、女真人、吉里迷人、苦夷人、達斡爾人、乞列迷人,北山人等。

而朝鮮野心可不小。

朝鮮前身高麗,十餘年前趁著元末明初的混亂形勢,佔據了不少的土地。

也就是朝鮮的平安道和咸鏡道。

朝鮮還圖謀奴兒干,要逼迫奴兒干各族歸順朝鮮,想要以此拓地千里,胃口委實不小。

明末的朝鮮像個軟柿子,誰都可以捏一把。

在明初的時候,朝鮮可不弱,常年欺負奴兒干各部,經常犯境侵擾奴兒干各部。

所以朝鮮才有野心,敢圖謀奴兒干。

“藍玉大案前,朝廷的軍事重心放在蒙古,最近的一次大捷,就是捕魚兒海,也就暫時顧不上這邊.”

“太子的突然病逝,藍玉大案,導致我朝開拓收復固土之勢停止,這兩年沒有大動兵.”

王真努力說服老將。

前年倭寇大捷,令老將食指大動,覺得自己寶刀未老,還可以為朝廷開疆拓土。

孫將軍以年老之軀,短短時間內,把衛所操練的幹練,隔壁的王真看在眼裡。

可他認為不到時候。

現在多事之秋,實在顧不上。

如果不是這些事情的耽誤,很多遼東,奴兒干,朝鮮三方的歷史遺留問題,早就解決了。

朝廷在遼東多年的佈置,就是為了解決這些問題而做的準備,連王府都不修建,全力發展衛所,可見朱元璋的決心。

可人算不如天算,聖人老了,他的國策,誰也不知道皇太孫會不會改變。

如果改,又會改到什麼程度呢,無人能料到。

晉王在加強自身的實力,燕王也在如此,都為不可知的變化而做準備。

孫巖嘆了口氣,明明有實力,可偏偏發揮不出來,想到朝鮮在咸鏡道和平安道設衛,孫巖就很生氣。

“小王爺對此有什麼看法?”孫巖把主意打在了朱高熾身上。

在他看來,朱高熾做的很合格,這才是王爺繼承人該做的,就應該擴張。

“小王爺力求穩固王府權勢,加強王府在各位的影響力,發展內政,促進民生,恐怕短時間內也不可能兼顧朝鮮.”

“名不正言不順,畢竟遼東歸制山東,王府能插手金州,已經是小王爺的運氣.”

王真認真回答道。

“可惜,可惜.”

孫巖忍不住的搖頭,“那些文官太可恨了,天天算計自己人厲害.”

王真笑了笑,對孫老將軍的埋怨不以為意。

孫老將軍自居為燕王藩臣,自然從燕王的角度出發,可朝廷眼中,不只有燕王。

孫巖瞭解了林場的實際情況,又算了算自己控制的實力,同樣寫了封信送給燕王。

不久。

遼王府來了到了北平,燕王朱棣也收到了孫巖的信,差不多的時間,朱高熾也收到了林場的報表。

朱高熾在總部,和周世豐商議,還有糧票銀行行長,財務部的蔡文等,協商在中華重工內部推行糧票事宜。

“糧票使用以來,深得外界的信任,至今沒有誕生一處問題,所以工人們按道理也能接受.”

周世豐認可道。

其餘人也沒有意見。

糧票和寶鈔不同,糧票銀行嚴格管理,又有糧食和銀本的兌換,所以信譽遠高於寶鈔。

“為了加強糧票的適應,增加人們的信心,在中華重工即將開設的供銷社,準備了豐富的商品,比市面上的價格都要便宜些.”

蔡文跟著說道。

朱高熾聽取了眾人的意見,能想到的問題都想到了,也就不再猶豫,統一了用小額糧票代發工錢的申請。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穿越水滸霸天下

陸凌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