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0章會做人情的新人

王府後花園的拱橋下。

幾位小姐灑在魚食。

橋的下面,從外面引入的活水,讓溪水乾淨的清澈見底,在河底,五顏六色的細砂粒,看得一清二楚。

小魚們成群結隊,尾巴搖來搖去,在水的世界裡往返巡迴。

“嘻嘻.”

十歲的朱智明,王府年歲最小的小姐,興奮的從竹欄探出身子,好想跟著魚一樣遊。

遠處。

涼亭中,朱棣皺起眉頭,徐氏站起身,正要開口阻止,朱智明身旁的大姐朱玉英拉回了朱智明。

看上去,彷彿在教訓她,朱智明委屈的低著頭。

“有大姐在呢.”

陪在涼亭的朱高熾,安撫了父母。

朱高煦和朱高燧兩兄弟,跑的不見了蹤影,不過沒人擔心,他們有人跟著。

今日陽光明媚,朱棣不日即將離開王府,前往遼東帶領大軍,趁著閒暇。

朱高熾提議,一家人共聚花園遊玩,因此有了今日之景。

朱棣現在對朱高熾越發的滿意。

除了老大在道學一事上,顯得木訥些,其餘無論是公事,還是照顧家中姐妹兄弟之兄長氣度,都令朱棣暢快。

“為父已經向你皇爺爺開口,指明瞭郭家女,如果沒有意外,事情大概是定了.”

朱高熾沒有多餘的表情。

郭家女在歷史上的記載不多,但是透過寥寥幾筆,可以看出此女的確美貌。

至於徐妙錦和郭家女誰更美,只能說各有千秋,很難評定,都迷住了一代帝王。

在朱高熾看來。

徐妙錦勝在才情,郭家女勝在品性。

用後世的話說,徐妙錦是進步女性,郭家女是傳統女性,在朱高熾心中,這兩個詞不是貶義詞,不和其他貶義詞掛鉤。

“父王獲得了這個機會,能掌控遼東兵權,加上郭家的支援,希望父王不要浪費這個機會.”

朱高熾誠心說道。

他沒有在遼東發展工業的計劃,最近幾年沒有,因為遼東當下的底氣太薄弱。

如果未來他順利入京城,那時候才是全國一盤棋。

“怎麼跟你爹說話呢.”

徐氏抬起手,輕輕打了朱高熾胳膊一下,朱棣也被長子的話氣笑了。

“看來你在外面,使喚人使喚慣了,現在倒是安排起老子來.”

朱棣故意瞪著眼睛。

朱高熾沒有被自己的“徵北大將軍”嚇住,太瞭解朱棣了。

朱棣丟開手裡的瓜子,拍了拍手站起身,指了指朱高熾,“伱跟我來.”

兩父子離開了涼亭。

徐氏沒有擔心他們,幾年來兩父子之間的變化,她都看在眼裡,自從老大在外頭做事開始,朱棣從來沒有再打過老大。

去年。

老二去衛所學經驗,朱棣也從來沒有再打過老二。

“年前,御史彈劾王府,其中有一事,關於王府勾連倭寇,你說說看吧.”

“此事兒子並沒有隱瞞父王.”

朱高熾跟在朱棣身後,解釋道。

“咱知道.”

朱棣點點頭。

“想要最短的時間發展金州,需要富裕的人力,可遼東人口不足,無法提供需要的人手,所以藉助倭寇的勢力,從日本買奴隸使用.”

朱高熾簡明道。

朱棣好奇的問道:“你不是從山東和南方招了不少人麼,聽說有幾千人,這還不夠?”

“幾千人能做什麼.”

朱高熾不以為然。

“而且招去的是我大明子民,要控制勞作強度,不能虧了身體,只有不計後果的使用奴隸,才能最大效率的開發金州.”

如果按照中華重工的模式開發荒蕪的金州,不光效率低,最重要的投入成本太高,時間也長。

最後的收益,從各方面綜合下來,等於需要幾十年的時間才能回本,對經濟的運作非常不利。

用奴隸抵消這些負面,儘快打下金州的根基,然後換成工人接收成果,才是最有利的“買賣”。

從國家層面上如此。

“林場的工人,未來是發展成消費的群體,而奴隸工則是發展工業之初的消耗品.”

“你果然無情.”

朱棣再一次說道,不過臉上卻沒有不滿之色。

作為上位者。

有時候總要犧牲部分人的利益,不但傷感情,還容易造成內亂,因此在朱棣看來,老大想出犧牲外人的利益,總比犧牲自己人的利益強。

不得不佩服長子的想法,總是出其不意。

“看來廣東上奏的倭寇漸息之事,大概是因為金州的原因嘍.”

朱棣若有所思。

“難道倭寇都與金州合作?”

“也不能說全部,不過已經有了不少人加入了奴隸貿易.”

朱高熾回道。

“奴隸貿易?”朱棣念著新詞。

朱高熾一旁耐心的解釋。

奴隸貿易是可行的。

大明最牛逼的地方是什麼?

文明產物——商品。

華夏文明做到了自給自足,也就是說全世界的商品,基本上華夏都有自己的產物可以替代。

造成對外需求不多。

海貿成本高,危險大,千辛萬苦運來的商品,結果在中國賣不出高價,甚至賣不出去。

除非是香料、象牙這種特產。

而中華文明的商品,無論是周邊勢力與國家,還是阿拉伯、西方,都是需要的。

絲綢,瓷器等,可以在世界所有地區賣出高價,十倍的利益,讓人無法放棄。

而想要獲得這些商品,大多數需要用白銀來換。

可明朝國策,變相的控制對外商貿,避免這種交換模式,控制在一定的程度內。

倭寇不是機器,也是人。

是人就會怕死。

就和邊疆民族總要搶掠內地,歷史上有成功,但更多的是失敗,每次失敗,同樣會死人的。

一切都是為了生活而已。

所以朱高熾提供了新的模式,奴隸貿易。

農業社會,對奴隸沒什麼需求,但是發展工業需要的投入多,那麼對奴隸就有了需求。

倭寇向金州提供奴隸,獲得白銀,或者直接換成商品,甚至是武器。

倭寇在人生地不熟,蒸蒸日上的大明搶劫容易,還是在熟悉的國內,兩百諸侯國搶劫容易?

歷史上,這段時期是倭寇消止的時期,這就是證明。

而日本最穩定的時期,要在幾百年後,德川家族統治,讓兩百大名勢力被削弱的最弱的時代。

那時候,日本才算是全國制度穩定。

如今的日本,大名多如狗,倭寇的勢力還要超過許多大名,但是日本太窮了。

窮人手中,別人家的糧缸都是空的,無利可圖。

現在不同了。

日本的窮人變得值錢,不但可以賣錢,還可以換大名商品。

所以朱高熾沒有擔心倭寇不和他合作。

“這是養蠱啊.”

朱棣露出了擔憂,“萬一養出了蠱王,可就遺禍無窮了.”

“倭寇是條狗,對於強者很乖順,對於弱者則齜牙,如果咱大明一直強盛,不怕這些人不聽話,如果咱大明衰弱了下來,別說倭寇,就是周邊也會虎視眈眈,所以兒子並不杞人憂天.”

朱高熾自信說道。

“你心裡有主意就好.”

朱棣提醒了一番,見兒子有謀劃過,也就沒有過分勸誡。

北平大劇院。

座位爆滿,一票難求,臺子上的新戲,讓觀眾們看得激動不已,紛紛叫好。

“怎麼樣,把你演的不錯吧?”

火真故意說道。

“去去去.”

王真臉色紅的像煮熟的蝦子,幸虧燈線不明,讓人看不出來,否則他恨不得找條地縫鑽進去。

聽說新戲來自小王爺的主意。

可這他孃的把自己拍的太好了,讓王真心中,有種莫名的情緒,又自豪又羞愧。

總感覺身上像上了層枷鎖,以後要注意自己的言行。

這樣。

其實也不錯。

王真突然想到,希望人們都這樣看他。

跟隨人流離開了北平大劇院,聽到周圍的人在誇王將軍,說王將軍和嶽爺爺一樣的人物。

王真低著頭一言不發,他身旁的火真,眼神中有絲羨慕。

忽然間。

王真覺得這輩子沒什麼可求的,只現在的名頭,填滿了他的心,裝不下其他東西。

林場,船政,只要能幫助經濟發展,提高百姓生活,王真不在覺得可惜。

精神上的富裕,的確改變了王真。

王真選擇了留在林場。

船政的勢頭,他看得出,一定會超過林場,原先是傾向負責船政,但是林場是根基,他現在改變了主意。

於是。

中華重工調來了新的負責人,韓奇,原河間站鐵道站長,他和王真,在朱高熾面前,商議船政之事。

“想要發展船政,有幾大問題.”

“首先船身龍骨需要大木,遼東不缺,但是木料需要經過處理,曬、裹油等,前期工作要幾年的時間,反倒是製造的時間要短些.”

“如今的漁船,多使用簡易手段製造,使用時間不長,造的船也小,還能應付.”

“而旅順口曬了不少的木料,至少還要等一年,所以這一年如何發展,就要靠你的想法.”

“還有魚源問題,風浪問題,颱風問題等等,都是值得關注的大事,不能疏忽.”

王真說的很全面。

朱高熾聽完後,覺得王真的確是下了功夫。

韓奇的才能,強在組織能力。

雖然需要學習,但是能從眾多站長中脫穎而出,朱高熾信任韓奇,可以達成目標。

朱高熾等王真說完,幫著補充旅順外海的形勢。

黃海大部分水深六十米以上,最深處才兩百多米。

而東海平常水深就有三四百米,最深處有兩千三百多米。

黃海三面都有大陸擋風,被“幾”字包圍,海流平均流速十厘米秒。

海底平緩,海水不深,導致多島多礁,讓船隻在大海上有豐富的立足點。

黃海的平均波高多為米,而東海的風浪,波高一般為~米,全海區年平均波高几乎均在1米以上。

所以福建人出海,真的是九死一生。

在山多地少糧食不足的環境中,仍然流傳寧上山,莫出海的古訓,可見福建出海之難。

黃海出海最困難的程度,只是福建出海的最低程度。

福建的優勢,又是因為地理原因,雖然海浪大,但是容易發展外部貿易和移民。

幾百年來,東南亞的海外華人,大多數來自福建。

這些海外華人,為推翻清朝做出了重要貢獻。

黃海的優勢有如此之多,而其靠內的渤海,以及遼東灣,那是比黃海還要穩定的海域,所以在旅順發展漁業和船業,是朱高熾深思熟慮的計劃。

當下的時代,面臨的困難,在所有的海域中是最輕的,無論是政治上的還是環境上的。

朱棣離開了,朱高熾重新監管北平。

王真也回去了旅順,並帶回了朱高熾的書信,分送給孫巖,鄧興兄弟。

韓奇暫時留在北平,沒有第一時間前往旅順,反而天天往總部跑,磨著各部門要資源。

“你不趕緊去做正事,整日纏著我們,不怕小王爺不滿.”

財務部部長蔡文打趣道。

“磨刀不誤砍柴工,把刀子先磨快,才能提高效率.”

韓奇笑著說道。

蔡文無奈的搖了搖頭,“各部門的調撥,都是年前預算好的,我可不敢和你開口子.”

按照小王爺提出的模式,整個中華重工的體系,是計劃分配製。

例如中華重工根據各廠的報表,和對來年的預計,以及發展目標,制定出各廠的生產計劃。

各廠根據生產計劃,所需要的原料,糧票,工人等等,做出報表上報給總部。

總部各部門又做出預算,最後其中錢糧之事,歸納到財務部,由財務部撥款。

同樣。

下游的鐵礦,煤礦,雜礦等,都會根據中華重工的訂單,制定相應的生產。

包括蜂窩煤商會,也是遵照這個制度。

“你讓小王爺批各條子,財務部才好跟你特事特辦,否則你就是踏破了我的門檻,我也不會鬆口的.”

見到蔡文油鹽不進,韓奇只能放棄,無奈的回頭去求朱高熾。

“去年全年,總部調了兩百頭耕牛過去,五百頭騾驢,其餘豬羊不算.”

“你要在今年的計劃之外,提高三層,有什麼說法?”朱高熾納悶的問道。

“船政雖然和林場分家,但兩者互相依存,想要達成百船計劃,必定需要先發展好林場.”

打造一百艘大海船,是韓奇的任務之一。

“你倒是會做人情.”

朱高熾不置可否。

此事應該是王真來開口,他也的確開口了,可被財務部拒絕後,也就放棄。

倒是韓奇能拉下臉面,四處求爺爺告奶奶。

所以朱高熾並沒有生氣。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羽林心學

羽林威

萬族大興

傲來花果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