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5章大戲開場

戲班子呈交上來各自的傑作,其中一本吸引了朱高熾。

上面寫道:因為大雪降下,導致後方運輸困難,造成前方物資短缺。

而大軍在一望無際的白色世界中迷路,作為大軍統帥的朱棣,需要一個人幫忙他送信到後方。

“在哪兒呢.”

燕王問指揮使唐雲,“在哪兒可以找到一個能把信順利送回北平的人?”

唐指揮使迅速的說道:“在右護衛有名年輕的武官,他是一個百戶,名字叫王真,他可以為您送信.”

“派他去.”

燕王下達了命令。

當時大明和殘元勢力之間的戰爭迫在眉睫,如果物資補給不及時,導致大軍最終撤退,那麼多年的努力就毀之一旦,給了殘元喘氣的時機。

燕王認識到,想要堅持下去,一定要從後方督促來物資,需要一名嚮導,讓後勤運輸隊尋找到大軍的位置。

而敵蹤難尋,到處都是殘元的探馬,很容易遭到襲擊,導致任務失敗,最終讓整個戰場失敗。

王真百戶不畏千辛萬苦,在途中得到百姓們的協助,終於順利抵達了北平,為後勤運輸隊提供了方向,打贏了這場戰爭。

在其中編制了幾段小故事。

一段是遇到餓狼,勇鬥狼群,最後甩開了狼群,也失去了食物,遇到了一戶人家,結果主人不在家,王真百戶餓著肚子等了一會不見回來,為了不耽誤時間,沒有偷取主人家的食物,選擇了空腹上路。

一段是迷失了方向,在大雪中昏迷,遇到了一戶百姓,得到了百姓的救治。

“真是有才.”

朱高熾無語的看完,最後還是讚揚道,於是選定了這個戲本。

戲本送去了劇院,開始了編演。

特事特辦。

作為戲劇院第一場大戲,要人給人,要物給物,要啥給啥,只有一個要求,拍好它。

中國的文人,不少人有個特性,過分的追捧他,他會得意張揚,過分的打壓,他會逆來順受的很。

可只要力度合適,那結出的果實定然很豐富。

什麼轉折,什麼節奏,什麼編曲,什麼樂器,什麼舞臺效果,方方面面精益求精。

大劇場的邀請函,以小王爺的名義,送去了布政司的顏鈍,右布政使申逵,左參政張傑,右參政張貫。

按察司的按察使王禮,副使墨麟、張璉,僉事高勉。

……

北平都司各級主管,各衛主管,密雲衛的郭英,密雲後衛的鄭享……唐雲,張玉,陳賢。

整個北平府的首腦都收到了邀請,以及燕王府朱棣。

“北平大劇院.”

朱棣收到了邀請函,莫名其妙的看著葛誠和金忠等人,好笑道:“老大躲在大興,就弄出了這玩意?”

金忠笑著回道:“聽說小王爺費了不少心思,花了不少錢,請了不少戲班子幫忙,還和樂戶們一起研究樂器.”

“小王爺還發明瞭十二平均律,聽說引起了樂戶們的轟動.”

“十二平均律是什麼東西?”朱棣好奇的問道。

金忠也不太懂,勉力解釋道:“一種音律法,聽外頭說解決了千年來,黃鐘不能還原的大難題.”

“黃鐘不能還原!”問了一個問題,引出了更多的問題,朱棣對此道不太感興趣,沒有繼續再問下去。

這些時日以來,自從御史彈劾了燕王,朱棣的面色就很難看,今日難得有了笑容。

金忠以為是因為小王爺,葛誠更瞭解,好奇的詢問,“可是有什麼喜事,讓王爺心情舒暢?”

朱棣沒有隱瞞,拿出了一封書信。

“這是聖人寫給王爺的書信嗎?”葛誠遲疑的雙手接過來,沒有開啟,而是先問道。

“父皇的書信,昨日到了寡人的手中,看到了父皇的信,寡人就知道,那幫人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呵呵,他們可失算了.”

朱棣滿臉的嘲諷。

老大原來也是這般認為,不過朱棣不太信,後來老大躲了出去,朱棣也懶得追究他。

看來是自己錯怪了老大,老大的猜測,的確是正確的。

金忠圍了上來,和葛誠一起翻閱。

“……如今塞外草原豐茂,山聳地高,秋季亦是馬正壯,乃胡人侵擾的好時機,爾等要用心防備。

蒼天以天意示警,不可有片刻疏懶偷安。

爾等應令守將認真訓練軍士馬匹,手執弓箭禦敵,這時才不致有大患……”

“朕教爾等一個簡單的辦法。

眼前或近兩三年內大軍未集結就緒時,僅本護衛及附近都司軍馬駐守,多不過一兩萬人.”

“若胡人有十餘萬侵擾邊境,不宜直接抗擊。

或收兵入堡壘城池,或據山谷險要之處,以騎兵埋伏山隘待之.”

“胡人見我軍不與其交戰,必然四處搶掠,俟其懈怠分散,軍容不整時,我以步騎堵截要道,必能襲破其進攻。

“如一見胡人騎兵來侵,動輒以三五千或一兩萬軍馬輕易與之交戰,非但不能取勝,反易導致失敗.”

“只有採取深深埋伏設計智取,等得他們肆意馳騁混亂之時,再行出擊,則一戰而可擒其首領.”

這的確是聖人的做法。

聖人喜歡說教,不只是喜歡教做人的道理,還喜歡給出解決方法,說的非常詳細。

金忠和葛誠看懂了背後的意義。

京城御史彈劾幾位藩王,聖人不但沒有怪罪下來,反而親筆寫書信給燕王。

根據書信上的內容,可以猜測到不只是寫給了燕王,恐怕晉王那邊也有,至於秦王有沒有收到,則無法料定。

總之,軍權之事,未來還是交付給藩王們,不然的話,聖人的書信不會這麼寫。

“恭喜王爺.”

金忠和葛誠拱手祝賀道。

朱棣得意的摸著下巴。

那些個文官,總喜歡離間他們父子之情,可哪裡知道父皇對他們的重視。

“大劇院的邀請函,告訴老大,咱會領著長史府去看新戲,要好好演,別惹出醜.”

燕王要去大劇院看戲,訊息傳出去後,各衛所將領紛紛表態要去觀看。

這是股訊號。

向外界傳達了燕王不再顧慮京城御史的彈劾,說明了在這場交鋒中,燕王一方獲勝。

有贏家就有輸家。

總之,右布政使申逵率先答應要去大興縣,去大劇院觀看新戲,選擇了妥協。

然後左布政使顏鈍第二個同意。

去不去大興縣大劇場看戲,具備了表明政治立場的作用。

在全北平的關注下,關於大劇場之事,已經成為了最重要的事,這種氛圍下,影響了大劇院。

為了保障演出的順利進行,長史府還派出了軍士來維持秩序,避免有宵小。

越是這般,讓演員們更是嚇得緊張,誰都不敢出錯,沒日沒夜的排演。

這也是朱高熾的目的。

明年年初,是北境三大王權勢的巔峰,是的,秦王也在明年年初,恢復了兵權。

任何人想要反對,都會遭到失敗,因為蒼老失明的朱元璋,更信任他的兒子們,而不是外人。

至於皇太孫,他太年輕了,沒有經歷過實踐也就沒有成績,朱元璋不放心。

在演出前一天。

四面八方的官員和將領,已經抵達了北平城,拜見上官的拜見上官,拜見王爺的拜見王爺。

北平鐵道站,早已經準備了七列鐵道馬車,專門用來提供這次的演出。

鐵道工程部的掌櫃和管事們,親自來北平鐵道站巡視,不敢出一點亂子,務必要保證鐵道的通暢。

大劇場第一場戲本不向外開放,為了增加與民同樂的氣氛,先向總廠內部賣票。

售票很快銷售一空。

一些聰明的廠長和管事們,對此事非常上心,然後就是一部分工人,這類觀眾有一千出頭。

大劇院開場選擇在上午,演出時間一個時辰,然後在總部的食堂,準備了中午的宴會。

下午則在中華重工的大會議場,進行一場燕王講話,講話時長半個時辰,然後結束當天的活動。

第二天一早。

來自工廠的觀眾,在總部的要求下,很早就入場等待,每個人坐在自己的位置上。

過了小半個時辰,第一輛鐵道馬車抵達大興,先下來的是衛所的武官。

隨後第二輛鐵道馬車,第三輛鐵道馬車。

最後一輛是專列,客人是燕王朱棣。

“嘩啦啦.”

在車站,擠滿了人,黑壓壓的猶如烏雲一般,見到燕王下車,紛紛用力鼓掌歡迎。

朱棣對著人群,露出笑容,邊搖了搖手,人群中的朱高熾,主動迎了上去。

“你小子躲了個把月,真以為能躲過你老子?”

朱高熾不以為意,一臉的笑意,“父王又不會真追究咱,咱準備的這場大戲,是為了父王搭的臺子.”

朱棣手指頭點了點朱高熾額頭,個頭已經快趕上他了,沒有多餘的言語,兩父子並肩而行,朱高熾落後半步。

從車站到大興劇場,路上十步一崗五步一哨,到處都是軍士。

哪裡會有人不開眼來這裡搗亂呢,但該做的還是要做的,才能突顯出這場新戲的重要。

在負責人們的引領下,官員武將們紛紛進入劇場。

越是後面,出場人的職位越高,改為一對一的引導,中華重工下了大力氣。

“嘩啦啦.”

當燕王和朱高熾走進劇場,在管理者的帶動下,整個劇場開始鼓掌。

第一排中間區域的布政使顏鈍等高官,在這種氛圍下,也不得不站起來,和周圍的人一樣。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傾天

純潔匕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