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烈歡迎太子殿下參觀金州工業區.”

工廠牆壁外懸掛的橫幅,經過長久的風吹日曬已經破敗,工廠裡各個車間正在生產,空曠的道路上,出現了幾名工人扛著梯子。

到了此地,工人們爬著梯子,小心翼翼的取下橫幅,然後交給身旁的管事。

管事抱著卷好的橫幅,與工人們打了聲招呼離開。

“這橫幅會怎麼處理?”

工人好奇的問道。

“肯定不會像一般的橫幅處理,我估計要進行集中處理.”

另外一名工人猜測道。

做完了活的三名工人,並沒有急著返回部門,在此處閒聊了起來,事情又做不完。

工人們穿著新換的工字裝,腳上穿著皮靴。

皮製品已經成為了主流的紡織商品,為了滿足大明市場的需求,除了塞南塞北,甚至西部七省都在向內地供應皮革,商隊的身影,已經踏足荒無人煙的遠東地區。

為了追求動物身上的皮革,整個遠東地區猶如巨大的寶盆,最後變成了工人們腳上的皮鞋。

皮鞋已經是工人階級的標誌性穿著,包括軍隊,再也不只是上層階級的物品,與之相對的是皮製品的需求,猶如無底洞一般。

商人們與大量奴兒干都司的土官合作,奴兒干各部的青壯為了商隊服務,走上了更遙遠的極寒地區,獵殺所有的野生動物,最後獲得商隊給與的口糧和工錢。

每年五月份開始,奴兒干鐵道才開始忙碌起來,至少這幾個月裡,可以保障收支平衡,不在大幅度的虧損。

與之相對。

數十年前土地荒蕪人煙稀少的金州,早已變成了最繁華的城市之一。

而眾多興起的行業裡,醫學是金州最璀璨的明珠。

因為歷史遺留原因,對人體的解剖,以及人體秘密的發現,從骨科到外傷,醫術上有了巨大的發展,金州大夫成為了最有名氣的群體。

第一座醫館,第一座醫學院,第一座專門治療外傷的專科醫院,第一座為產婦服務的金州產館.

金州的醫學研究和產業推廣,成為了全國的示範基地。

金州產館。

“在唐朝時,裁縫們如果劃破了手,會把長了綠毛的漿糊塗在傷口上,幫助傷口癒合,這個土方法經過長期的研究,發現是有效的.”

“此土方,與京城寺廟和尚用綠黴治病是同樣的功效,雖然製作方法不同,其實藥方是同性質的,說明了此物質可以生產取得.”

“雖然還提煉成功,但是我相信要不了許久,必定是能成功的.”

李成賢看完了技術報。

技術報不但受眾群體越來越多,而來也越來越細分,不再像最初的大雜燴,什麼都裝到裡面。

想到之前看過的一篇關於微蟲的學術文章,採取了自古以來,先民們對某些疾病現象,與某種不可見的微小物質有關,例如食物腐敗,傷口感染等。

後來隨著顯微鏡的發明,人們的確看到了肉眼看不清的微生物,按照先民的幻想的記載,稱之為微蟲。

但是也有學者反對。

不光是醫學的劃分越來越細,連技術報都開始細分,各行各業興起的學者,也讓學科變得更加細瑣,有專門總結萬物的學者,認為蟲並適合,應該使用微生物的稱呼,微蟲只是古人起的不準確名稱。

李成賢開始忙碌了起來,到了晚上回到了家裡,明後天調休。

坊裡有名大夫,哪怕是產科大夫,也很受鄰居們尊敬,李成賢在自己的書房,想到了白天升起的念頭,也忍不住開始動筆。

“本人在自己的醫館,經過多年來的工作經驗,發現生完孩子的產婦當中,得產褥熱病死的比例特別高,在百又五以上,有些病房甚至高達一成.”

“雖然醫館裡關於消毒的經驗越來越多,比最初有了很大的成效,但這些年裡,始終再也無法降低.”

“去年本人受京城醫館邀請,外出京城行醫遊學數月,而在這幾個月中,本人在金州醫館負責的病房裡只有女護替本人照顧產婦,產婦死亡率居然下降了很多.”

“經過本人的摸索與推測,得出的結論是,有大夫照料的病房,產婦死亡率反而要高過只有女護照料的病房,所以本人的結論是,會不會是大夫把毒素帶給了病人呢.”

“病人身上有毒氣,而大夫常年接觸病人,身上難免沾染了毒氣,這些毒氣又透過大夫傳播給了產婦,剛剛生產完的產婦,身上元氣大大漸少,抵抗不住外邪的入侵,所以被毒氣上身,最後因此生病,甚至死亡.”

“有了這個結論後,我進行了長期的個觀測,發現同行中那些經常參與解剖的大夫,他們負責的病房,病人死亡率要高於其他的病房.”

“參考微蟲之說,本人認為還有病毒的存在,嚴格的洗手,使用酒精可以防毒,經過半年的堅持,本人所負責的病房,病患死亡率成為了全館最低的.”

“微蟲、病毒,這些肉眼看不見的存在,才是患病的元兇,如果能找到消滅這兩樣的方子,我相信所有的疾病都能被治好,也就是包治百病.”

金州醫學是大明最前沿的地區,李成賢所在的產館,也不只是收產婦,所以作為產管裡最優秀的大夫,李成賢的名氣並不小,不然京城也不會邀請他去行醫,向當地傳播醫術。

李成賢的文章一經發表就獲得了大多數同行的關注,包括之前研究綠毛的大夫,也仔細拜讀李成賢的大作,結合自己的研究經驗,感覺這裡頭與自己研究的東西是一類的。

於是他也發表了一篇,同樣提出了外部入侵造成的生病設想。

李成賢提出的是缺乏消毒環節,所以才是病患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並且提倡消毒,大夫們要嚴格的遵守,形成醫館制度。

因為李成賢推廣的制度被整個醫館接納,改變了醫館的治療制度,所以在當年的科學與技術大會上,李成賢獲得了大獎。

“永樂元年生人,李成賢大夫.”

聽到自己的名字,三十出頭的李成賢,激動的登上了講臺,報社的速畫師上前,只用了少許的時間,就勾畫出了李成賢樣貌的雛形。

經過新一代印刷機器的印刷,帶著李成賢影象的新聞,透過報紙面向全國發售。

洪熙七年。

一年一度的科學與技術大會,是整個大明最受關注的活動之一。

洪熙九年。

主要工作轉為研究方向,其次是在金州醫學院教學的李成賢,在金州醫館的研究室裡,因為學生們的粗心大意,培養皿不乾淨,也可能是學生吃零食掉入了髒東西,等李成賢從京城回來時,發現培養皿裡面長黴了。

學生們深感不安,而溫和的李成賢並沒有破口大罵,而是告誡了自己的學生們以後不要粗心大意。

因為沒有激烈的衝突,學生準備清理培養皿的時候,發現了一個現象,學生抱著探究的心情,把這個發現告訴了自己的導師。

李成賢看到培養皿裡,發黴的周邊彷彿是溶解了一圈,於是用顯微鏡觀察,最後發現黴菌周圍的細菌都被死掉了。

“會不會是黴菌的某種分泌物殺死了細菌?”

學生推測道。

學生的話,給了李成賢提示,按照這個方向,很快得到了巨大的突破。

一篇名為“發黴的果子”學術文章登上了技術報,並且在頭版頭條,編輯專門給予了評價,李成賢大學者顛覆醫學的大發現!

朱高熾也驚動了。

結合文章裡的各類說法,朱高熾認為就是後世的青黴素。

李成賢把青黴素當做外用藥塗抹傷口,雖然有一定的效果,但對於青黴素的作用並沒有徹底發揮,青黴素真正的最有效用法,是當做注射液透過血液迴圈輸送到內部組織。

讓青黴素和細菌全面接觸,而外用的效果不佳,內用的效果卻是神藥。

這麼說吧。

青黴素的運用普及,才是人類壽命得到巨大延長的真正原因,另外一個主要原因才是食物來源的滿足,為人類提供了充足的營養。

大明社會在後者方面取得了大成功,但是前者目前還停留在摸索階段。

如果前者也取得了大成功,那麼大明人口將會進入徹底大爆發的時代,五十知天命的古語也將徹底改變,大明社會將進入人均壽命六七十歲的時代。

包括戰爭的傷病,士兵們的死亡率大幅度降低,老兵的存活,讓軍隊的戰鬥力發生質的變化。

但是朱高熾也沒有辦法。

青黴素內用,提純技術非常的重要,而且培養皿的方式不適合大規模生產,隨著大明第一次工業革命的長足進步,許多的技術不再是可以隨便突破的。

每項技術的突破,背後代表了體系的進步,在大量體系的進步下,才有了單獨技術的突破。

例如青黴素。

青黴素的發現,到真正的提純,以及工業化生產,哪怕是二戰時也沒有普及,在現代才取得了大成功。

朱高熾下了旨意,要求給予李成賢團隊所有的支援。

連皇帝陛下都驚動了,許多的學者內心反感,認為皇帝是因為年紀老了,害怕死亡,所以才有這樣的行為,科學的發展是需要用科學的眼光的,絕對不是統治者好高騖遠的事情。

但無論學者們如何想,來自於朝廷的支援讓李成賢團隊成為了大明實力最強大的科研團隊。

無數的資金,人力,武力不計其數的投給了李成賢。

金州工業區為李成賢專門成立了培養青黴素的工廠,調去了幾百名工人,每天從事一項簡單的工作——培養青黴素。

沒有足夠多的合適的容器怎麼辦,金州工業區專門製作生產了一大批的容器。

整個工程變為了黴菌工廠。

工業區的工人們,把黴菌工廠的工人們笑稱為黴菌工人。

從提取到穩定,乃至水溶液的輔助發明,不計其數的研究和投入,三十餘歲的李成賢壓力巨大,才幾年的時間而已頭髮掉光了。

此時。

傳來了朱高熾病重的訊息。

人們都知道,這是皇帝身體不好了,病急亂投醫的行為。

“以前的皇帝怕死,所以求仙拜佛,現在的皇帝雖然偉岸,可以無法免俗,只是不再迷信,卻又迷信了科學,科學也不是萬能的啊.”

“誰不怕死,也能理解.”

“咱們這位皇帝是偉大的,全天下的人愛戴,這一件事並無法影響他的威望,哪怕明知道是錯的,朝廷上下願意滿足皇帝的這個心願,連百姓們都願意支援皇帝.”

“真是荒謬啊.”

人們紛紛私下裡討論。

討論皇帝不再是禁忌,新學更激進的言論都有,社會的開放早已深入人心。

李成賢進退兩難。

黴素的發現,以及研究突破,內用成為了摸索的方向,但是把黴素融入到人體裡,哪怕是李成賢心裡也沒有底,太過玄妙了,這麼看怎麼不合理。

最後李成賢的團隊用老鼠最物件。

五十隻專門被感染的老鼠,其中二十五隻注射了黴素,二十五隻沒有注射,結果注射了黴素的老鼠活了下來,沒有注射的老鼠則死亡了。

天下反對的聲音更大了。

把黴素注入人體,太過違背倫理,大多數的百姓都無法接受,甚至認為皇帝還不如去求仙拜佛,真要是把黴素注射到皇帝身體裡,皇帝還是人嗎。

人們都認為皇帝怕死,之所以支援李成賢,是因為怕死的表現。

京城。

五十七歲的朱高熾,在朝廷反對聲音裡,仍然召見了李成賢。

李成賢從當初受人尊敬的學者,成為了人人喊打的奸賊,頂著巨大的壓力,禿了頭的李成賢兩眼凹陷,不敢抬頭看皇帝。

朱高熾笑了笑。

他從來沒有指望青黴素能治療自己。

就算青黴素提純成功,乃至注射液的運用,但朱高熾並沒有指望青黴素,因為青黴素的產量只夠實驗用的,無法滿足人體。

歷史上亞歷山大感染了細菌,經過青黴素五天的治療,但是很快因為青黴素的產量不夠,最後仍然死亡了。

自己是大明的皇帝,可以舉全國之力生產青黴素,只是朱高熾不會下這樣的旨意。

首先自己的病不一定能治好,年齡老了,身體底子也不好。

其次朱高熾不願意開先河。

國器不是為了私人。

許多年輕時候的賢明君主,到了晚年卻因為一己之私,不但成為了昏君,也讓國家社稷陷入了危機,成為了天下的罪人。

朱高熾一生已經交上了優秀的答卷,自己就不要畫蛇添足。

自己可是要成為天下表率的皇帝!

朱高熾溫和的告訴李成賢,既然蔗糖液的效果不好,可以換換其他的液體,不要翻了經驗上的錯誤,只在提煉方式上試來試去,卻忘記了材料上的摸索。

得到了提示的李成賢恍然大悟,下一步的研究方向有了。

最後內心抱著疑問離開了皇宮。

皇帝真的是為了救他才支援自己的實驗嗎?

當夜。

朱高熾親筆寫下了一篇文章。

“告大明臣民書.”

書裡展望了大明的未來,也對大明社會當下積累的各類矛盾給予了擔憂,以及對百姓們的期盼。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逍遙修真錄:大明風雲

白天睡不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