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6章朱元璋駕崩

“婆娘.”

“婆娘.”

雕刻精美的床榻,蓋著一層被褥,絲綢的被面,老人的嘴角彷彿在動。

床前坐了半夜的朱棣,突然激靈一下,回過神來,感覺父親說什麼,連忙俯身上前,關切的詢問:“父皇,您說什麼嗎?”

殿內的宦官和女官,聽到了動靜,連忙靠了上來,外間值班的大夫,也被驚醒了。

老人紋絲不動。

“聖人好像在笑.”

女官錯愕的說道。

人們的視線看了過去,老人的嘴角的確有些翹起的模樣。

大夫也診了診脈,同樣什麼話也沒有說。

朱元璋開口了。

“消滅他!”

“悲傷是悲傷,生活還要繼續.”

“老大?”

“小到個人.”

“消滅它!”

只要能吃飯,說明就好了,雙眼裡滿是期盼。

兩兄弟拿起來看完,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內心氣的不行。

“訊息可靠嗎?”

“應該可靠.”

意氣風發。

內閣的閣員和六部的大臣,制定了許多的方案,關於西域行省的軍事調動,乃至民生的安排,還有民夫運轉,軍工企業的生產計劃種種。

“也好.”

“我們錯了.”

男子昭告天下。

人非草木,孰能無情。

如果以前只是政治和軍事上的需求,屬於國對國的矛盾,那麼現在,隨著大明使者的被殺,意義已經不同了,這是對大明的侮辱。

不過那時候的明朝,因為對帖木兒汗國不夠徹底瞭解,下意識的以為會從北部來攻打,所以軍事的佈局,主要投放到了北部。

是中國自古以來的傳統,深入人心,沒有一個人質疑。

只有經歷過生死,才明白生命的可貴,以及對生命的重視,但也不會再失控。

不過朱高熾放棄了使用老將。

“郡王殿下.”

太陽昇起的時候。

四年級的國子們,大多數已經離開了國子監,提前進入了社會,如今紛紛返還學校。

以前文華殿可不是這樣。

所以大明的商隊出現在帖木兒汗國,不但沒有遭受打壓,反而受到熱烈的歡迎。

“這件事是商人們說的,到底是不是真的,無從得知,不過無論是不是真的,我們都要把他當做真的,和每一名上國的讀書人說.”

“我們是正義的戰爭!”

“為什麼百姓一定要殉國?所以大明一定要打勝仗,對外的戰爭中,不允許失敗.”

“根據商人們的說法,帖木兒汗國非常的強大,至少有幾十萬的軍隊,並且還是騎兵居多,是大明最強大的對手,沒有之一,並且這支軍隊,已經開始返回東方,下一步就是我們.”

並且制定了完整的方案。

老人失望的說道。

兩兄弟剛進入文華殿,就被殿內壓抑的氣氛驚住了。

高麗柳瘋了一樣的催促人們回國,生怕回去晚了一天,南王已經舉旗行事,讓人悔之晚矣。

——

外界的熱血,並無法改變皇宮的寒意。

如此非同尋常的事情,讓老百姓們越發的激動,“嘿,報紙說的越短,事情越大!”

有的百姓內心數著數著,突然潰不成聲,哭泣了起來。

第一隻隊伍就出現在了街頭。

“豈有此理,如此小家子氣.”

周圍的學生越來越多的湧來,高舉雙手吶喊。

可經歷過就是經歷過,再多的傷痛,並不會因為經歷過就會減少,只是因為悲傷過後,心理就會變得強大,已經足夠支撐。

酒樓。

各地的軍工企業收到了緊急通知。

“夫人,這花好看嗎?我親手跟你摘的.”

皇城。

人們措手不及,紛紛上前,露出欣喜的眼神,朱棣還以為父皇好了起來。

每名國子穿著學士服。

朱高熾內心暗暗想到。

從報紙到人們的談論。

要不要放手,嘗試讓他們獨擋一面試試?

可西南之戰是國戰。

“一聲,兩聲,三聲.”

“商人帶來的資訊,他們說楊忠被帖木兒五馬分屍.”

“倭國必定有戰事,而上國西北不平,才十餘年,上國的步伐太快了,矛盾也多,我們南王還是有機會的.”

“你如此的年富力強,豈能離棄老父?實為不孝。

還有咱已經老了,精力大不如前,你卻這麼一走,大明的江山社稷怎麼辦?天下黎民百姓的安危怎麼辦.”

此時。

“他們的軍隊常年作戰,作戰經驗豐富,並且搜刮了大量的各地匠戶,不但有火器,還有許多的攻城器械,乃至戰爭服務的各色工具.”

“那麼大明亡天下時,又有多少百姓主動殉國呢.”

旁觀者清。

從京城的學生活動開始,最先響應的是北平國子監,然後是浙江國子監和廣東國子監。

藍玉是中間層,軍中承上啟下的作用,可惜此人留不得,犯下的罪名太多,換做誰都會殺了此人。

所以經歷過苦難的人,他的內心定然強大。

內閣當下影響力最大的有兩個人,一個是解縉,屬於堅定的南下派,另外一個是胡廣,胡廣不近人情,卻又能持大體,並且善於聽取意見。

“消滅所有敵人!”

班頭們嚴肅的告訴工人們,最近發生的事情,準備為接下來的通知留下餘地。

周圍的人們露出了哀痛的神情,大夫也做好了準備,史官記下了一切,包括聖人親口說道,把國家交付太子。

國子監的行為,讓天下府學州學縣學的教諭們學習,各地的學生們也學著國子監的師兄們,才一個月的時間,這場活動越演越烈。

因此歷史上,帖木兒汗國經常派使團朝貢大明,除了保障大明不會威脅帖木兒的後方,也能獲得大批需要的商品,緩解國內的需求。

朱高熾指了指奏疏。

這樣的現象,人們內心忍不住稱奇。

“噹!”

朱棣答應了。

高麗南王的使者,已經在京城裡停留了三日,還有寮國宣慰使派來的人,以及緬甸那邊,和素可泰地區前來大明覲見的前王族。

該說的話,昨日已經說完了。

國子監是天下最高學府。

“前朝統治下的土地,城池被摧毀,熟田變牧區,婦人不敢出門,男人不敢抬頭,人口凋零,民不聊生,百姓困苦,不敢歡笑.”

朱高熾小聲道:“兒子陪陪皇爺爺.”

“夫人?”

三兄弟立在朱棣的身後,朱高煦和朱高燧,皆低著頭不敢亂看,朱高熾卻忍不住打量,看著床榻上紋絲不動的老人,內心感慨生命的偉大。

相反。

“婦人不得干政.”

反而因為帖木兒汗國的生產力破壞,急需要外部的物資。

早上。

自己還不是為了大明,為了大局。

朱高熾並沒有下旨禁止民間娛樂,一切照舊,酒樓的生意還是有些下滑,但是客人也不少。

呼吸都彷彿微弱了起來,再也沒有了往日的利落。

朱高熾安慰道:“皇爺爺受命於天,非同凡人.”

“大哥.”

“今定國號大明,建元洪武,天下始復興,不妄動兵戈,力求百姓安居樂業,開萬世太平.”

還有高麗國王的使者,這些人才代表了高麗,享受官方的優待,柳以全等人,則屬於私下的往來,所以沒有住進禮部為藩國使者提供的官房。

張輔、朱能、陳亨、張玉.朱高熾的腦海裡,閃過一個又一個的名將,甚至開始思考起老將,耿炳文、宋晟等。

老的又太老,年輕的太年輕。

“百姓最恨的是貪官,對於貪官,絕對不能手軟,發現一個就殺一個.”

“班頭不用說,這個時候,誰還不懂事,誰就沒有良知!”

朱高燧也兩眼冒精光。

朱高熾猶豫起來。

人群中,另外一名學生激動的爬上去,高聲的大喊。

朱高煦衝鋒陷陣的本事,朱高熾毫不懷疑,可指揮大軍和衝鋒陷陣並不是一回事。

那一天。

“守衛家國,人人有責,保護我們的國家.”

漢子大聲的吼道。

“告訴南王,絕對不能違抗大明.”

“這樣的機會,我們不能錯過,多多打聽上國的事情.”

整個老城區都聽到了皇城方向的鐘聲。

“全天下的百姓們團結起來,一致對外!”

“我們不做老好人,誰欺負我們,我們就十倍百倍的還擊,讓他們再也不敢欺負我們!”

“我們的使臣,被叛徒帖木兒殘忍的殺害了.”

他雖然不如二哥會打仗,可是他也能為大哥出力,“弟弟願意帶領錦衣衛,率先入帖木兒汗國,成為大軍的耳目.”

讀書最受人尊重。

“父王,兒子們來看顧皇爺爺,父王去休息一會吧,身體也很重要.”

朱高熾看著朱棣蒼白的臉色,關心的說道,兩個弟弟紛紛附和。

工人主動說道。

是天下讀書人的種子,自然也就是天下最驕傲的人。

朱高煦和朱高燧忍不住看向大哥。

“重八,你太倔強了.”

漢子驕傲的宣稱。

“快.”

“你啊,就是個小女子.”

大概就這幾日。

“憑什麼!”

各團體自發的去慰問,報紙上長篇的報道。

一名學生站在高處,歇斯底里的大喊,“憑什麼他們要來掠奪我們,憑什麼他們自己生產落後,自己的責任,卻非要來掠奪我們.”

朱高熾三兄弟一起前來。

“兒子哪裡錯了?不就是睡了幾個婦人?兒子又沒有用強,天下間,哪家的女兒不願意嫁入王家?”

帖木兒的確沒有殺害大明的使者,也的確留了下來,後來他死後,他的繼承者就派人護送大明的使臣返回大明,可見大明的使者並沒有受到虐待,否則哪裡敢送回來。

朱棣搖了搖頭。

大輪船運送了大批的糧食,木材抵達天津的碼頭,從天津碼頭的鐵道,直接出發運送到哈密城,跨越數千裡只遙遠。

“太出彩了,哪怕你大哥不在意,可是你大哥下面的文武官員們,必然會對付你的,你看看,你自己親衛的指揮使都被他們拿走了.”

諸臣拜見兩兄弟,兩兄弟客氣的回禮。

“快去見南王!”

他們在京城的開銷,一切都要自費,除非是特殊的情況。

朱高熾也不認為有問題,所以很早就鼓勵商人們。

“保衛中華文明!”

“雖然自己傷感朱元璋的病情,但國家大事,自己是放不下的,無法像朱棣這般,他可以不理國事,不正是因為有自己在操持麼.”

皇城外。

“聽說上國派去叫做什麼帖木兒的大國的使者,被對方的君主殺了.”

“憑什麼!”

朱高煦大聲說道:“大哥,此仇非報不可,讓弟弟去吧,弟弟向大哥保證,必取下帖木兒的項上人頭,我願意下軍令狀.”

除非有奇蹟。

“林子大了,什麼鳥都有,上國雖強,可也不是平靜如常.”

另外的官員笑道,聽說上國君主病重,加上一路來,上國社會的混亂,讓他們忍不住的高興。

漢子大聲的說著抱歉的話,不知道的,還以為他在發脾氣呢,周圍的宮女們紛紛忍不住笑了起來,被婦人用眼光止住了宮女們。

以往讓人並不畏懼的上國,一夜之間變得猙獰恐怖,讓人不敢對抗,甚至連絲毫的念頭都不敢有。

高麗柳以全傻眼了。

京城國子監。

各工廠開始加班加點,工人們勤奮的生產,產量急速上升,製作了一箱又一箱的軍事物資。

“噹!”

社會體系運轉了起來。

至於通商。

“上國看來也有許多麻煩事.”

“老三,你怎麼一點本事也不長啊.”

看著兵部和五軍都督府制定出的作戰計劃,朱高熾內心不寧。

“你這個婆娘,到底是咱倔,還是你倔,你竟然好意思抱怨咱,說咱倔.”

朱高熾愣住了,沉重的詢問。

“遇害的還有士兵.”

“只有咱,受命於天,平定四方,偃兵息民,恢復宋制,還我中國山河.”

這些青年領著學弟們,走出了校門,一個晚上,他們多年來參與社會活動的經驗,自己製作了大批的橫幅和工具。

帖木兒汗國的百姓們民不聊生,可財富還是有的,只不過被搜刮到少部分人手裡,百姓們越貧窮,統治階層越富裕,財富轉移了。

傳出來吵鬧的聲音,還在爭論。

朱棣看著滔滔不絕的父皇,想著父親才大病初癒,正要開口勸阻,希望父親歇息會,等病好了再說。

“噹!”

大明猶如一部機器,自發的開動了起來,朝廷並沒有下達旨意,也沒有這方面的經驗,而社會主動的往這個方向奔騰。

“你去吧.”

“不要忘了讓百姓們家給人足、斯民小康,也不要忘了,讀書人是最壞的,大戶們在乎的只是自己的利益,絕對不會在乎百姓們的利益.”

但是宋晟年齡太大了。

“大哥.”

“老五,咱懶得管你了,你就去弄你的花花草草吧,也算是對百姓們有利.”

有的需要和皇太孫商議,有的則自有章程,需要皇太孫殿下過目和籤批等。

“可是.”

大明洪武三十六春。

帖木兒殺了大明使臣之事,是朱高熾沒有想到的。

楊忠被殘忍殺害的訊息,由商人們帶回國,並沒有被禁止傳播,何況也瞞不住人,商隊的人那麼多,進進出出的,早在西北就已經傳開。

看著北平的報紙。

五軍都督府也提拔了犧牲計程車兵,給予了他們遺孀烈士家屬的待遇。

“這樣不好.”

老人突然醒了。

朱棣開口說道。

“好好好,咱錯了.”

眾人你一言我一言。

“嗚~”

“帖木兒汗國,是圍繞戰爭的軍事體系,最大程度的發揮武力.”

朱高熾搖了搖頭。

歷史上帖木兒大軍入侵東察合臺汗國,進入亦力把裡,威逼哈密,宋晟的反應並不夠強烈,主要以佈防為主,除了軍力上的區別,更多的是宋晟老邁,自知道自身情況,所以上疏已經造反登基的朱棣,讓皇帝趕緊派新的總兵官,以及支援更多的兵力。

禮部的尚書,親自派了官員去看望楊忠的家眷。

那名婦女紋絲不動,理也不理漢子,氣的漢子忍不住跳腳,天下間就只有眼前的女子,敢如此的氣他,一點都不聽自己的話。

還有國內的許多事。

朱棣也被盯的有些忐忑,正要詢問大夫的時候。

鐘山祭壇。

陳誠其實並沒有死,只是被關押了起來,限制了自由,不少商人帶回來的資訊,讓朱高熾相信了歷史。

朱棣最後嘗試叫了一聲,見沒有動靜,只能認為自己是聽錯了,無奈的坐回去了椅子上。

“我們對他們做了什麼?什麼也沒有做!”

說完。

“老四.”

“前宋亡天下時,有十萬百姓主動殉國.”

朱高煦在大局上並不夠高強。

朱棣指了指朱高熾,“你去忙你的國事.”

朝鮮本是藩國中,與大明來往最頻繁的,如今隨著大明開海,不光是官方,民間的往來也日益繁盛,又隨著造船業的興起,和兩國海域之間的風浪平緩,提供了更好的條件。

朱高熾沉默了。

金州。

所有的話題,基本上都是戰爭,人們支援戰爭。

而一個剛剛經歷過苦難的民族,向心力和堅韌必然是非凡的,具備了需要的條件後,這個民族就能爆發出巨大的能量。

包間裡。

在上國京城的高麗人並不少。

宋晟在來到京城前,坐鎮西北數十年,是有能力率領大軍對抗帖木兒的。

朱高煦和朱高燧兩兄弟,被朱棣趕了出來,讓他們去文華殿協助他們的大哥,朱棣並不是不知道目前大明發生的事情。

“現在的時刻,不再是好時機了,相反,越是現在這樣,越是不能觸發大明的逆鱗!”

“夫人?”

還是他印象中給人溫和的大明嗎。

朱元璋彷彿不認識周圍,打量了一圈,最後才盯著朱棣,看著朱元璋的模樣,人們升起瘮人的感覺,忍不住起了雞皮疙瘩。

“我們中國百姓的君主,自從宋朝國運告終,失去了天下.”

朱高熾如此想到。

“百姓穩,國家就穩.”

他們的起步又低,不過是百戶和千戶舍人而已。

朱高熾有些無奈。

歷史上。

因為他們正當少年。

報紙上的頭版,只有簡短的幾個大字。

“兒臣在.”

朱棣想了想了,其實他並不生氣老大,老大的做法是對的,可是朱棣就是心裡不爽,不過也沒有再多說什麼,有些心疼起長子。

“老二,你太不成器了.”

又去看了看朱元璋,最後宦官送了朱高熾離開,留下了兩個弟弟。

——

文華殿。

“老大,你呀,什麼都好,就是太溫和了,你不知道讀書人有多壞,他們雖然嘴上天天掛著禮義廉恥,其實最在乎自己的利益.”

國子們是天下間最驕傲的群體。

“大明的江山社稷,今日交付給你.”

“父皇,喝點粥吧,您已經三日未進食了.”

“兒子的才能雖然不強,可也不算弱,至少讓藩國穩定,不受兵災之害.”

鐘聲響了。

“我們爭論,甚至對罵,不是因為我們有仇恨,反而因為我們都熱愛大明,所以才會表現的激進,都想要讓大明變得更美好.”

“父皇?”

禮部的官員早已在等候。

胡廣滿臉的沉痛。

“誰說好人就一定要被欺負?”

老人的臉上佈滿了歲月的痕跡,面板如同陳年的書頁,滿是皺紋和斑點,他的眼睛緊閉,人們看不到他往常犀利的眼神。

他們代表的是南王。

看上去誰都是名將,可誰也無法讓朱高熾完全放心。

張輔和朱能,他們當下還太年輕了,又沒有經歷過靖難之役,雖然參加過西北戰爭和西南戰爭,可也只是在朱棣的指揮下。

“老大?”

這些時日從來沒見過的景象,看得他內心膽寒。

大明。

“老四啊,你不得了啊,你在北平的威名,連咱都經常聽到.”

萬眾矚目,每個人臉上神情激動,滿是期盼,看著臺上的身影。

柳以全向同僚們交代。

聽到兒子的抱怨,老人恨鐵不成鋼。

“團結一致,合力抗敵!”

大明的國子監。

陪了一個時辰,朱高熾終於說道,要去文華殿處理國事。

“這也是朱棣對自己不滿的原因吧.”

高麗使臣聽到了動靜,露出了笑容,心裡好不暢快。

“不用抱著舊有的觀念.”

還有的讀書人跑上了街道,滿臉的哀榮。

鐘聲敲響了四十五下。

告訴全天下,大明皇帝駕崩。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閻王小正太,從復活扶蘇開始的上下兩千年

一更獸也有觸手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