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5章天下最美的文字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苟不教,性乃遷..”

歸仁城。

城內磚頭建造的房屋,傳出孩子們的稚嫩聲音,拗口的大明話,聽起來比較怪異。

屋內。

木頭的桌子後,孩子們拿著課本。

簡陋的冊子,是大明商人們帶來的,不光有方塊字,還標註了拼音,可以根據拼音來發音,成為了當地最快學會中國話的方式。

教書的先生也來自內地。

最新的規定。

在邊地任教五年的教諭,歸國後直接升一級,優先安排在州府級縣學教學,成為了很多平民子弟的選擇。

讀完社學,中學。

然後經過五年的實踐,只要不是差的太遠,經過考核後,再培訓半年,就能分配到教諭崗位。

所以邊地並不缺少先生,包括海外的琉球地區。

實踐前會培訓半年,實踐完歸國後,同樣培訓半年,加上實踐的五年時間,也就是六年的時間,還有路上,以及其他事項耽誤,大概需要六到七年。

因此國內的教諭,最年輕的年齡,大概在二十二三歲上下。

當然了。

這是那些平民的子弟。

還有不少的讀書人,靠著部分的關係,畢業後就能去到學校工作,不光是學校如此,還有各大明工局的單位,以及衙門口。

十七歲的先生,臉上還有些稚嫩。

不過先生很嚴厲。

孩子們有的是隨著大明士兵來的,還有的是本地的孩子,前者比例很少,整個歸仁城,只有不到三十戶國內的軍戶。

大門口。

懸掛的招牌上,寫著歸仁城特辦學校,屬於公家性質,也就是在禮部掛了名的。

學校的老師有七個人,而學校的學生有三百多個。

其他地方的土著首領,也會把自家的孩子送來讀書,不光是學會大明話,還要學會大明的文化,獲得大明軍方關係的重要手段。

山北王國歸仁城的耗費,目前還離不開國內的供應。

李暹並沒有離開。

參觀了學校。

學校的食堂很簡陋,搭建的草棚下,學生們席地而坐,露天吃飯。

分為免費和有償兩等。

當地首領們的子弟,還有大明軍戶們的子弟,前者首領們需要出錢,後者由大明禮部出資,所以這兩批人的伙食並不差。

免費供應的是當地土著的孩子們。

如果不是因為免費的伙食,學校的學生至少要少一半。

首領們知道其中的好處,願意主動花錢,當地土著們卻不知道,哪怕知道,也照顧不到長遠的利益,他們能把日子維持下去已經不容易了。

上午一半教授文字。

下午則教授歷史。

盤古開天,女媧造人,燧人氏取火,大禹治水,三皇五帝,夏商周,春秋戰國,秦漢復統

當聽到宋朝崖山十萬百姓跳海殉國。

教室內的孩子們氣的流淚。

當聽到大明太祖皇帝光復山河,重複中華文明,孩子們歡快的鼓手,各個笑開了眉頭。

一橫一豎。

年輕的先生在黑板上寫到。

“這是天下最美的文字.”

先生自豪的說道。

學生們在書桌上跟著學習,每個孩子都是這麼認為的。

中國字是不是天下最美的文字。

立場決定。

認為自己是英國人的,肯定認為英文才是最美的。

認為自己是法國人的,哪怕被征服的時候,也說法文才是世界上最偉大的文字。

正如自己的母親,必然是最偉大的。

此時。

先生用不同時期的書法,寫了不同的中字,告訴學生們中國文字不同時期的演化和發展,以及其中的深意。

孩子們跟著念。

讀書聲傳遍了學校。

美好的聲音,後世不少人說什麼洗腦。

可他們不會說,加入美國需要宣誓,誓詞是宣誓對美國效忠、放棄對其他國家的效忠。

在宣誓儀式上,新公民需宣誓遵守美國憲法和法律,接受憲法所保障的權益和義務,透過宣誓,新公民向國家表達奉獻和忠誠,並承諾履行公民的責任。

在中亞真主對子民的教導中,有一段思想。

弱小的時候,可以違背一切教義,以生存為大,見機行事,謀求未來。

同樣的道理。

形勢所需加入美國,並不需要被指責,追求更好的生活,也是一種人性,可出賣祖國的利益,則是扭曲的人性,無論任何土地上都不會被稱讚的。

所以很多黃皮白心的人,他們為什麼不能放下,反而要大加指責,其實更多的是因為他們在國外的政治地位,的確很低下。

如此的形勢,才造就了更多的這些現象。

比如同一天。

康奈爾的patrickdai,華裔,已經抑鬱症休學一年的小孩,因為巴以衝突在網上嘴炮威脅猶太人,被當做仇恨犯罪的典型抓起來。

當地州長親自指示按照上限求刑,不得保釋。

洛杉磯的白人富二代saelhaskell殺害育有三子的華人妻子並分屍,和妻子同住的父母一同失蹤恐遭不測。

這人是拋屍的時候被垃圾工報警的,結果兩幫不同的警察都拒絕出警,要不是後來流浪漢在垃圾桶裡發現屍塊,就真成“無頭案“了。

結果是案犯已經保釋,而且按照精神病處理。

又有美國高華被打,組織搞示威遊行,宣傳的橫幅是:“我很脆弱,不要攻擊我.”

第一次工業革命發生在英國,是環境因素決定的。

此類的現象,同樣是環境決定的。

理解了這些現象,其實就能明白,那些人很可悲。

而後世出國人次最高的一年,為一點七億,只是一年的資料而已,那類的人,連零頭的零頭都比不上,只不過這些人聲音大而已。

他們怕,所以聲音才要大。

正常人誰有功夫去做這些事情。

他們夢寐以求的潤了出去,不好好過日子,卻整日叫喊,是潤出去的日子不香了,所以希望在那些“同病相憐”的人們身上尋求到自尊。

畢竟林子大了什麼樣的鳥都有。

只要看到外國地址就跪著叫爸爸的人,太多太多了。

那些叫爸爸的聲音中,他們可悲的自尊找到了。

李暹巡視完了學校,不久又拜訪了山北王國的國王,中山王國的國王,還有山南王國的國王。

“預計三年內.”

“大明將會向琉球地區移民至少一萬戶,五萬到十萬人口,除了促進當地的生產發展,帶來經濟上的刺激,並且有利提升文明水平.”

山南王國的王宮最小。

國王很安靜。

李暹的聲音也很平靜,雙方保持了和睦。

中山王國的新國王是大明扶持上去的,國內的政事也被華人家族把持,基本上李暹說什麼就是什麼,山北王國也早就奉送了歸仁城。

實力最小,人口最少的山南王國沒有實力反抗。

相反。

山南王國不少首領,前些年就把自家子弟送去了大明辦立的學校,國內勢力有許多和大明明軍眉來眼去,讓山南王國國王越發不敢出聲。

他也很擔憂,如果拒絕大明,不知道哪一天睡醒了,王宮外出現了大明軍隊,猶如中山王國。

大明在琉球的駐軍,有力的保障了大明在琉球的控制。

猶如後世的美國。

美國在各地的基地,才是各國服從美國意見的本質,而不是所謂的文明之光。

那些年各國親華的官員,死的死,坐牢的坐牢,大多沒有好下場,這才是世界上的本源,以自身利益為重,永遠是拳頭說的算。

等李暹走後,山南王國的國王才露出憂慮。

現在國內說中國話,寫中國字,連歷史都要學中國的,恐怕不要二十年,山南王國就保不住了,國王束手無策,內心焦急。

歸仁城。

“沒聽過此人的名聲啊.”

李暹的名氣大了。

歸仁城內外都在打聽李暹,這位禮部侍郎的脾性。

只是李暹並不太在乎,公事公辦,雷厲風行,整合歸仁城人心,解決了中山王國的問題,先後面見了山北王國的國王,還有山南王國的國王。

用了三個月的時間,分別在兩國建立了新的歸仁城,雖然還只是口頭上的承諾。

解決了當地的事情後,馬不停蹄的趕往倭國。

楊文等人在碼頭上送別了李暹。

“此人做事果斷,難得的實幹人才啊.”

吳高感嘆道。

歷史上。

李暹靠著鄉里的舉薦入太學,開始展露頭角,乃至五次出使西域,不過歷史的侷限性,當時的對外出使官員,並不受重視。

後來因為公正廉潔的名聲,晚年被舉薦提督京倉。

七十歲時,欲請老,可是陝西當地軍儲屯田久無實效,特命他經理,受命之日,促期而行,沒想到患病,臨終的前一刻連呼糧儲,沒有一句臨終遺言留給家人。

如今的李暹,同樣出使西域,又去過欽察之地,促進了欽察之地向大明朝貢的局面,立下了大功。

現在受朱高熾委任,釐清琉球與倭國的形勢,果然不負所托。

李暹壓下琉球地區的聲音,支援了楊文,有了朝廷大臣的背書,楊文也底氣大漲,敢於出手,不在畏手畏腳。

不過李暹又答應了楊文的辭呈。

只是需要等李暹歸朝後,由朝廷另派賢能,算是讓雙方都得償所願。

吳高忍不住看了眼楊文。

即用且防。

一套連拉帶敲打下來,自己這位上司也被對方“壓榨”完了,說句不好聽的,卸磨殺驢,往常早就被人痛罵,如此手段,他卻用的無人反對,實在是厲害。

——

京城。

徐皇后病榻前,朱棣說不出話來。

雙手拉著妻子的手。

徐皇后有氣無力。

往日有神的眼睛暗淡下來,卻又異常的平靜,彷彿並不在意生死,只是擔心的看著朱棣。

“當今天下雖說太平,可連年用兵甲,民生並沒有完全恢復,希望聖上多加體恤.”

“你先顧著你的身子,你好起來了,說什麼就是什麼.”

朱棣忍住眼淚說道。

徐皇后費力的笑了笑,又說:“伱在用人的時候,要廣用賢才,明辨是非邪正,不要因為一個人有小過就棄之不用,也不要因為一個人有小聰明就委以重任.”

徐氏想起了長子。

老二和老二,從小聽老大的話,三兄弟感情和睦,所以徐氏很放心,老大的手腕,徐氏也很放心。

長女日子過得也很好。

次女的丈夫是個短命鬼,倒是可憐了次女。

想著兒女們,最讓她放不下的,還是眼前的父子。

所謂國無二君。

這些年來,國家只知有太子。

自己活著的時候,徐氏本來不擔心,知道夫君和長子間父子之情很深,可什麼事情都怕變化,徐氏害怕自己不在了,他們父子萬一哪天不對付起來。

此事已經成為了徐氏的心結。

“臣妾不能再報答你的恩情了.”

“你我之間,談何恩情.”

朱棣撫了撫妻子的額頭,寬慰的說道。

徐氏幸福的閉上眼睛。

這一生,有這樣的夫君,她從來沒有後悔過。

“老大是你們老朱家的胚子,和他皇爺爺一樣,整日以國事為重,並沒有私心,你要多寬待他,不要聽小人的讒言,離間了你們父子之情.”

外間的朱高熾也聽到了,忍不住擦了擦眼角。

身後的弟弟們早就眼淚直流,還有大姐妹妹們也哭的不行,徐妙錦哭的喘不過氣來,被女官們帶去了偏房。

“你放心.”

朱棣拍了拍徐氏,想要她不要操心了。

夫妻齊心。

朱棣知道妻子憂慮什麼。

徐氏也沒有再多言。

心裡有些遺憾。

很想回去北平看看,北平也算是她的家鄉,看來自己是看不到了。

不日。

皇后去世。

“從此,朕在宮中再也聽不到皇后的聲音了.”

當著所有人的面。

一代帝王痛哭流涕。

春和宮。

朱高熾穿著孝服。

子女們也因為祖母的離去,哭的傷心傷意,郭氏操持著宮內的事務,瘦了一圈下來。

“徐妙錦好些了沒有?”

朱高熾叫著名字問道。

徐妙錦自從許皇后去世後,也不好了起來,所以朱高熾下旨,沒有讓徐妙錦來皇宮,閉門在徐府養病,別搭上了她。

郭氏回答了。

朱高熾又說道:“宮裡的事務,還有母后的身後事,孩子們又小,讓你操勞了不少,你也要照顧好自己,該讓宮裡人去做的,沒必要親自動手.”

“孝心並不在這些方面,過猶不及反而不美.”

聽到夫君的寬慰,郭氏連日來的勞累也不覺得累了。

徐氏的病逝,朱棣傷心透了,是真傷心,不能理事,所以朱高熾只能親自出面,文華殿的大臣們,除了要參加皇后的祭奠,同樣還要維持國事。

每個人都很疲憊。

不久。

高麗那邊也傳來訊息,高麗北王去世了。

倭國的幕府使者也來到京城。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箱子裡的大秦,嬴政拜我為上仙

東冬冷凍鏘

吾之願:康平盛世

宇寒

明末最強鳳凰男

天湘省的江辰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