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5章改進的藩國

帖木兒消失後。

隨著他的子孫各自稱汗,陷入了分裂之中,不少的勢力趁機互相攻伐,亂中取利。

米里還率先投奔了大明,不久後,欽察地區的斯拉夫人使者也來到撒馬爾罕,朝拜大明皇帝,與大明有了官方的接觸。

木鹿坐落於中亞後世土庫曼馬雷省的一個綠洲城市,此地古城在撒馬爾罕和巴格達之間,是古代唐朝絲綢之路上的交通要道。

屬於東西方之間必須要拿下的要地,只有拿下此地,才能圖謀馬什哈德。

歷來。

從東至西或者從西至東,除了北邊的欽察之地外,要麼透過木鹿地區,要麼透過赫拉特地區,其餘的路線太過費時費力。

朱棣在昭告天下,成立撒馬爾罕都司和各地宣慰司後,解決木鹿和赫拉特,成為了首要目標。

金忠說道。

“我軍不打,敵方自潰,反之,敵方反而合力對抗我軍.”

指著輿圖上的形勢,金忠認為應讓緩一緩,帖木兒的孫子們之間的鬥爭,已經迫在眉睫,明軍不應該此時插手,反正形勢對大明有利。

朱棣認可了金忠的意見。

分封各地後,也開始了在地方上的治理。

朝廷內地的官員們,大量的湧入此地。

根據朝廷當下的潛規則。

第一等功績,就是在邊疆地區做官,越偏遠的地方官,經過考核後,分為上中下三等,與內地的比較而言,每等都要高一級。

地方官是如此,朝廷中樞同樣如此。

大量的朝廷官員外放,首選是偏遠邊疆地區,或三五年,回到朝廷後,從治理地方經驗,乃至資歷威望等,都升上了一個臺階。

改變了以往朝廷的政治風俗。

比如內閣。

明中後期的內閣,必須是翰林出身,也就是科舉一甲,而一甲只有三人,未免太少,於是給了二甲三甲進士們第二次機會,制定了庶吉士制度。

雖然翰林院在六部和朝廷中樞,獲得了大量觀政的機會,與地方也有千絲萬縷的關係,可終歸沒有實際主政一方的經驗。

包括張居正,也是透過遊歷地方數年,這個經歷,給了張居正很大的幫助。

那麼現在的明朝內閣。

雖然還不具備擔任朝廷中樞首爾的重任,但地位也日益突出,甚至已經平齊六部之言。

內閣第一批閣員紛紛外放地方,許多人猜測,要不了多少年,內閣制度會形成明確的規定,並且升格到第一的位置,成為了許多人眼紅的所在。

從朝廷到地方,在朱高熾的引導下,重視起了主政一方的經驗。

內地縣到州府,雖然削弱了官府的不少權益,可主政官的地位卻日益抬高,又和太祖皇帝時期不同的風氣。

老百姓不願意離開內地,因為他們在內地的生活更安逸,哪怕邊疆地區給了很多政策,也沒有吸引走多少的百姓,但是官員們不同。

官員們對外放到邊疆地區,抱著熱情的態度。

不過朱高熾也並沒有太高興。

官員們去邊疆,多少是為了撈資歷,不像百姓遷移邊疆,能紮根在當地,為當地帶去生產力,是截然不同的性子。

如何讓軍戶和民戶同意官府的遷移,已經是大明朝廷越來越頭痛的事情。

要塞設立巡檢司,部分地區設立兵備道。

從亦力把裡行省開始,依著補給線路,尋找肥沃的土地,開始設立居民點。

“一戶給予一千畝土地,永久產權,三年不收稅.”

“給予軍戶待遇.”

“農業免息貸款,房屋修建補助貸款.”

“菜籃子計劃.”

大明工局體系,在朱高熾的吩咐下,制定了一個又一個的政策,給予遷移邊地的百姓們,全方位的優待,包括了吃穿住行教育方方面面。

“集中力量支援邊疆.”

“建設大生產.”

塞南行省,塞北地區,開平行省,大寧行省等地,官府組織的牲口,透過鐵道的運輸,一列又一列的開往亦力把裡地區和撒馬爾罕地區。

半耕半牧,成為了大明在撒馬爾罕主要的生產方式。

一千畝的土地。

多少吸引了百姓的眼光。

當地長期的戰亂,男性人口與女性人口比例極度失調,導致女性地位極低,從婚嫁方面入手,又是一樁吸引力。

受大明風俗的發展,男性想要結婚的成本可不低。

自古有言生老病死。

生放在第一位。

生可不是隻指生活。

簡而言之,等於當年放大版的金州,吸引了國內不少的男性人口。

此時。

馬什哈德地區,帖木兒的三子米蘭沙,帶著自己的兒子,也就是帖木兒帝國第二任蘇丹,面對明軍的威脅,以及二侄皮兒·馬黑麻的威脅,終於放棄了馬什哈德,往西邊退去。

皮兒·馬黑麻。

是帖木兒最心愛的兒子只罕傑兒的幼子,其大哥早亡,也算是帖木兒的長孫,也是歷史上,帖木兒生前欽定的繼承人。

雖然被米蘭沙纂奪汗位,可其勢力不弱,很快又打敗了米蘭沙。

如今同樣如此。

因為其父死後,曾任坎大哈總督。

坎大哈地區,也就是後世阿富汗第二大城市坎大哈省,在帖木兒汗國時期,包括巴基斯坦部分地區,甚至抵達過印度北方境內。

不過呢。

實力強大的皮兒·馬黑麻,最後又被四叔沙哈魯打敗,隨後被殺。

這些叔叔侄子們的內鬥,讓各地的勢力脫出管控,他們又被其餘的將領們殺害。

那麼現在。

莎哈魯在追隨父親的決戰中,米蘭沙和其子退卻加茲溫方向,皮兒·馬黑麻佔據坎大哈,勢力擴張到赫拉特一帶,聽到其叔的退走,立刻盯上了馬什哈德地區。

基於此。

朱棣終於決定再次出兵。

此次由朱能擔任主帥,兩個月後才率軍渡過烏滸河,進入呼羅珊。

也就是原護耳國地區,此國二十年前,滅於帖木兒之手,與別的王國不一樣,由帖木兒的人駐守當地,當地不戰而降。

只有一法師,在宴會中,突然拿起肉塊投擲到朱能頭上,認為是勝利的預兆,高呼大明必敗。

朱能受此辱大怒,當即手刃此人。

下令在呼羅珊地區毀其廟宇。

不久。

禮聖者宰奴丁親自前來面見朱能,祈求朱能寬恕法師的行為。

朱能拒絕。

“我國大唐時期,允許各教傳播,從不阻礙各教,乃至於景教也能立下千所,可見開放之風,但各教也不能逼迫我國,更不能強迫,以武力屠刀威脅,沒有這樣的道理.”

“你們各國多年來,深受帖木兒屠刀之苦,如何有我大明解救後,可回過頭來,又以此逼人呢.”

見到朱能態度堅定,禮聖者宰奴丁失望離開。

不久後。

皮兒·馬黑麻得到不少勢力的支援,高呼十萬大軍,浩浩蕩蕩的要拿下馬什哈德。

最苦惱的反而是地方上各大小王國。

撒卜匝瓦兒之撒兒別苔兒朝君主阿里摩訶末,禡拶苔而君主瓦里,呼羅珊君主加速丁阿里,苔哈兒和謝颮斯單兩地等。

這些地區的國王們,不知道如何選擇。

大明打敗了帖木兒帝國,實力強大,他們不敢拒絕,可皮兒·馬黑麻的大軍,他們同樣不敢拒。

於是不少的王國,一邊向皮兒·馬黑麻送去軍姿,一邊派遣使者帶上名貴的禮物去拜見大明皇帝陛下,請求對方的寬恕。

也有一些王國選擇了皮兒·馬黑麻,派出軍隊一同對付大明。

大明在撒馬爾罕,布哈拉,塔什干,巴里黑等地區的做法,多少也傳開了,獲得了不少人的認可,比較起帖木兒汗國,文明的大明更讓人樂意接受。

無論如何。

雙方大軍在木兒合卜河畔發生了最大的交戰。

因為離補給線太遠,明軍的作戰戰術只能改變,冷兵器和熱兵器各半,當做拳頭部隊使用,終於用了半個月的時間,從打敗到殲滅,徹底消滅了皮兒·馬黑麻。

此人也在戰場上戰死。

當地最大的反抗勢力被滅。

朱能先是收復了馬什哈德,又順著路線一路向南,拿下了赫拉特,又過了半年,收復了坎大哈地區。

明軍的腳步。

止步於馬什哈德,全力清理地方上的反抗勢力。

大戰沒有,小戰不斷。

承認各國國王的存在,但是以大明為宗主國,每年向大明上繳稅賦和物資,並且派出軍隊為大明服兵役,由大明軍隊管理。

算是一種妥協。

結合了帖木兒在當地的治理風氣,改變了要模仿塔什干和巴里黑地區成立的宣慰司,改為了藩國,但又別於高麗這樣的藩國。

那些軍隊的首領,也認可了他們的地位,封為大明的土官。

最快速度的結束了戰亂。

可這樣的方式,帶來的隱患也不小。

許多軍隊的首領,並沒有壓下野心,不過是等待時機而已,大明方面也心知肚明,雙方互相打壓,明面上保持和平。

對於那些完全不遵守規矩的土官,大明才會主動出擊。

最嚴重的時候,連塔什干地區都有土官叛亂,不過又被本雅失裡率兵蕩平,獲得了大明皇帝的讚賞。

這些不斷的紛爭,為地方的生產帶來了破壞。

真正恢復生產的地區,主要還是撒馬爾罕一帶,還有歷史上本該戰火連天數百年的巴里黑地區,以及塔什干的南部地區,主要是本雅失裡的勢力範圍。

然後是當初朱棣與帖木兒決戰的布哈拉一帶,可布哈拉一帶因為數十萬大軍的戰爭,當地人口稀少,雖然有穩定,可缺少勞動者。

於是補充布哈拉地區的人口,同樣是朱棣的主要治理方案之一,在當地和撒馬爾罕各地,成為了大明主要遷移人口的物件。

曹端抵達撒馬爾罕城,面對的就是這樣的局勢。

永樂四年春。

朱棣在撒馬爾罕城接見各藩國的使臣,還有宣慰使,土官們的拜見。

曹端遠遠的見到了朱棣一面。

朱棣並沒有接見曹端,不過金忠見了曹端一面,兩人詳談甚歡,並且說道:“你如果要往西走,要從南方走.”

“為何?”

曹端認真的問道。

“西邊的要道控制在米蘭沙父子手中,他們敵視我大明,你要是被他們知道,大概有殺身之禍,從南方的伊斯法罕走,雖然要繞路上千裡,可同樣也能見識許多,而且更為安全.”

金忠拿出了機密的輿圖。

曹端忍不住仔細看去。

輿圖。

這可是好東西。

輿圖上西邊記錄了不少的國家,地理特種寫的很詳細,包括勢力範圍,特別標註了紅色的地區,基本上都是與大明抱有敵意的。

“天下真大啊.”

曹端感慨。

大明的疆域如此的巨大,可輿圖中,仍然有寬闊的土地,甚至有許多未知之地,只聽過名字,所以簡短的寫了幾個字。

那些只聞其名的地方,人們又是如何生活的呢。

“天下雖大,有文明的卻不多,雖然如此,可見識越多,人們的智慧也會增加,同樣是無形的財富.”

金忠露出笑容。

西征軍計程車兵們。

各個都是寶貝。

金忠肯定的認為,他們的見識,超過了國內大部分人。

曹端沒有反對,並說道:“一個常年蝸在自己村落的人,與一個走訪各地的人,兩人的能力天差地別.”

“說的太對了.”

金忠撫掌而笑。

第二日。

金忠為曹端安排了幾名士兵,護送他去馬什哈德,至於離開了馬什哈德後,金忠就無能為力,接下來的路程,需要靠曹端自己。

走了一年的路,曹端終於要徹底離開大明的勢力範圍。

“北邊的塔什干地區,南邊的巴里黑地區,和撒馬爾罕一帶,大致上歸附,並沒有什麼反抗勢力的存在,其實還是多虧了帖木兒的原因.”

軍官騎著馬,陪著曹端逛著周邊一帶。

石頭搭建的房子,與西域地區,和內地都截然不同的風格,讓人眼睛一亮,別有一番趣味。

曹端記在心裡。

他的行囊中,最多的是書,每天晚上的時候,他會盡量把白日的見聞記錄下來,整理成冊,第一卷留在了亦力把裡,寄放在當地朋友的家中。

第二卷也即將完結,他準備交給眼前的軍官。

這位軍官出征數年,並不打算留在當地,明年的時候,他就要返回內地,正好託付他的手帶回內地,交給自己的朋友。

對方還答應,會幫自己去亦力把裡帶上自己的第一卷。

“有何說法?”

曹端好奇的問道。

帖木兒此人,自從與皇帝陛下決戰敗北後就不知所蹤,誰也不知道此人去哪裡了,也不知道此人是死是活,不光是大明這邊,他的子孫也派了不少人尋找,結果都一無所獲。

此人雖然不在了,可此人的傳說,並沒有消失,反而越演越離,越說越離譜。

王大炳笑道。

“你有所不知,我也是最近才聽到的說法,不知道準不準確.”

聽到王大炳的話,曹端越發的好奇。

王大炳沒有賣關子,直接說道:“據說最早的時候,太子殿下和兵部制定作戰戰略的時候,太子殿下認為巴里黑是最難的地區,提出軍隊需要小心對待。

我們進入巴里黑地區也是如此,不敢大意,結果你猜怎麼樣?”

“難道當地望風而降?”

就然這麼問,肯定就不能以常理推測,於是曹端反問道。

王大炳大笑。

“何止是望風而降,咱們初期能順利的拿下撒馬爾罕,巴里黑地區的部落首領們,可以說出了大力,功勞甚高啊,否則勝利是必定的,不過其中不知要吃多少苦頭.”

曹端也跟著笑了起來,眼前軍官給他的印象非常好,否則也不會把自己視之如名的筆記託付給對方。

“難道太子殿下猜錯了?”

“太子殿下倒是沒有猜錯,不過呢,帖木兒用陰謀詭計殺害了巴里黑地區的大首領,想要用武力征服當地,結果當地反抗激烈.”

“越是反抗激烈,帖木兒此人越是大興屠戮,以帖木兒的武功,當地自然打不贏,可就算如此,巴里黑地區的形勢,實在是難以清楚反抗勢力.”

“所以這麼多年來,帖木兒不但沒有穩定此地方,還成為了他最頭疼的地區.”

“你想想,這樣的地方,如果向反抗帖木兒那樣的對抗我們大明,我們大明和帖木兒的形勢又不一樣,豈不正如太子殿下所言之事.”

曹端懂了。

遠處。

幾名牧民正搬著河邊的板狀石塊,在一邊的山坡上壘半人高的石頭房子,在半成品的房子口出,掛起一塊門簾,起到門的作用。

當做陌生的風景看還不錯,可是長期的生活在此,不光沒有娛樂活動,也沒有集市,生活充滿了單調,而且物資貧瘠。

換做是誰,也會選擇大明內地。

這樣渡過一生,與大明內地的百姓們的一生,哪怕同樣是貧民,也是兩個不同世界的人。

難怪朝廷當年關於南下還是西征充滿了爭議,明明西邊出現了一個強大的敵人,朝廷仍然不願意把精力投放到遙遠的西方。

西域行省當年雖然也貧瘠,可有些地區還是很肥沃的,而且與內地透過鐵道相連起來,各種優勢,哪裡是此地可以比擬的。

所以十幾年下來,西域行省已經開始具備了朝氣,處處有復甦的跡象。

而撒馬爾罕作為西邊的政治中心,也不過如此罷了,更不用想別的地區,恐怕更為的貧瘠,難怪軍隊的軍人們,大多不願意留下來。

西域行省的人口。

除了部分的民戶,大頭就是軍隊中計程車兵留在當地,結婚生子,或者把內地的家眷遷來,有了人口,才有了生產力,經濟才能提升。

這是大明當下主要遷移人口的方式之一。

透過生產發展來治理當地。

效率雖然緩慢,但是與內地經濟物資形成互補體系,百姓安居樂業,地方欣欣向榮。

曹端沒去過巴里黑地區,但是對方這麼介紹,曹端已經想象出來,無非是十萬大山這樣的環境罷了,也就是官有萬兵,我有萬山的地方民謠。

理論在古代雖然沒有,但是遊擊現象本身就是存在的。

猶如古代沒有四大發明的說法,可不代表古代就沒有了火藥指南針這些。

“所以帖木兒的屠戮,雖然打敗了地方上的武力,卻沒有收復地方上的人心,於是見到我王師,各地才能蜂擁而至的追隨,正所謂得民心者得天下啊.”

曹端感嘆道。

王大炳點點頭,滿臉的認可。

眼前的先生從來不揚言,非常的低調,可每每話語中能一針見血,與之交談,令人愉悅,是個有大本事的人,王大炳毫不懷疑。

一句得民心者得天下,道盡了一切道理。

當初朱能元帥在此地的時候,彷彿天下皆反,處處都是敵軍。

可隨著大明的治理,越來越多地區恢復了和平,百姓們放下了武器,並且不少的百姓加入了大明,特別是大明工局成立的莊園。

在大明工局經濟合作社的帶領下,一處處莊園形成,百姓們被組織在一起成為農業工人,負責為撒馬爾罕地區的農莊幹活。

不用刀槍就能有口飯吃。

這就是教化。

劫掠帶來的永遠是無止境的殺戮。

大明強大的生產力,與落後地區的結合,不光可以提升當地百姓的生活環境,還能讓大明百姓們獲得好處,這就是底蘊豐厚的優勢。

同樣的道理。

西方文明雖然高於美洲文明,但是西方人口太少了,當時的他們無法接納當地的土著,採取了留地不留人的政策,那麼大明不同。

大明有接納當地人口的底蘊。

人口優勢的寶貴體現出來。

當下的時代,龐闊地區卻又人口稀少,加上大明國內施行的是以人為本的內需方式,本身就是最大的市場,所以與西方的殖民時代截然不同。

也是自古先賢提出教化的原因。

大明的書籍和文字,出現在了撒馬爾罕地區,並且在當地建立了第一所學校。

和歷史上西方人在澳洲建立的學校不同。

大明在撒馬爾罕地區的學校,是真的教孩子們讀書明禮,而不是把他們活埋了。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羽林心學

羽林威

萬族大興

傲來花果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