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6章資本的較量

“大明在交趾的收復戰爭中,付出了巨大的代價,耗費了無數的錢糧,而收穫卻不多,至今還在支援建設中,所以再一次的支援建設,的確很多人不滿意啊.”

京城。

朱高熾笑著看向王仁。

王仁低著頭,露出了不好意思。

這位原自家的管事,自立門戶後,什麼都不幹,就是模仿自己辦商行的思路。

不過呢。

百貨商行不但在繁華的地區開設,也在貧瘠的地區開設,有保障地方商品需求的任務。

沒有利益的事情,合眾商行不會幹,在各省府以及繁華的州縣,好幾年的時間下來,開辦了三十餘家綜合百貨商樓,打敗了當地的百貨商行。

掌握了商業的渠道,讓合眾商行的地位超凡,受到各商行的追捧,資本雖然不如合記,可是地位要超過對方。

朱高熾不得不感嘆。

無論什麼時代,都有極其聰明的人,只要放開了對他們的限制,就能做出讓人震驚的事情。

“合眾商行能有今日的局面,全賴皇太孫殿下的英明指導,並且受到社會的支援,合眾商行的利益來自於社會,也必當回報社會,認真貫徹皇太孫殿下的指示,取之於民用之於民,承擔社會責任.”

王仁滿口的官話,不愧是中華重工出來的人才。

“合眾是商行不是供銷社的競爭對手,兩者互相學習,供銷社還有許多值得合眾商行學習的地方.”

聽到王仁謙虛的說法,朱高熾擺了擺手。

“你們合眾商行不光是渠道,在進貨制度上也非常的先進.”

“熱銷的商品擺在最顯眼的位置,動銷慢的商品,每個月都會淘汰一兩樣,倒逼商家們改進自家的商品,符合消費者的需求,乃至刺激消費者的消費慾望.”

文華殿的廣場上。

朱高熾一邊走一邊說,王仁跟在身旁,仔細的傾聽,不敢錯過一個字。

工業化道理上。

眾人都是皇太孫殿下的學生,皇太孫殿下還是小王爺的時候,每個月定期開會,培訓掌櫃和管事們,講述了許多的經濟道理。

王仁也是其中之一,深受啟發。

“消費並不是固定的.”

“商品種類的繁多,能刺激人們把手裡的錢拿出來消費.”

朱高熾說道:“其實大片井制度沒有實施前,北平的社會模式才是真正的工業化社會發展方向.”

“因為外部的誘惑多了,人們想要購買更多的商品,無論是必需品也好,還是攀比之風也好,激發了人們掙錢的熱情,刺激他們離開土地,加入工廠.”

“加入工業的人越多,帶來的生產越多,導致市面上的商品也越多越多,刺激人們更多的消費慾望,掙得錢都花了出去,又讓工廠增加和擴大,吸收更多的工人,形成良性的經濟迴圈過程.”

聽到此處,王仁上前一步,試探的問道:“所以皇太孫當初創辦供銷社,除了為糧票提供兌換商品和物資的目的,也有刺激百姓們消費的目的,不知屬下創辦合眾商行,有沒有阻礙小王爺的計劃,乃至妨礙大明的發展.”

供銷社總行對合眾商行的不滿聲音越來越大,根據以前的同事透漏,中華重工內部在商議不良競爭條例的商議,如果出臺下來,對合眾商行非常的不利。

“從生產力效率上來講,合眾的出現,屬於提高了生產環節的效率,對於社會的發展是有好處的,刺激人們消費,是供銷社這類商行的社會任務.”

“但是呢.”

朱高熾話鋒一轉,王仁的臉色也沉了下來。

“合眾與中華重工供銷社的競爭,供銷社是受到限制的一方,你們可以只顧利潤,但是供銷社不行,供銷社在許多地方,哪怕是虧本也要執行.”

朱高熾看著王仁忐忑,故意露出笑容,緩和王仁的緊張。

果然。

見到皇太孫的微笑,王仁心裡鬆了口氣。

“你們合眾商行在繁華的地區,靠著競爭的手段,打敗了供銷社,證明了伱們是用了心的,生意一道上,你們超過了供銷社,供銷社需要向你們學習.”

“只是供銷社獲利的地方,被你們拿走了,而虧本的地方,仍然還要維持,長期下來,供銷社是維持不住的.”

朱高熾把道理講明白。

王仁直言說道:“皇太孫殿下有什麼想法,屬下必定接受.”

王仁用在中華重工的口吻自居。

“你們合眾的營業額,要制定出一定的比例,這部分上交給供銷社,算是扯平雙方不正當競爭關係下,對供銷社的補償.”

“我們合眾也可以在不盈利的地區開設百貨商樓.”

王仁試探的說道。

他不太願意拿出商行的利益補貼供銷社。

朱高熾搖了搖頭。

商人是逐利的。

今日勢弱,為了保障自己的利益,願意妥協,他日強勢後,可不會維持下去。

供銷社需要改進,學習合眾商行的模式,又與合眾商行互相競爭,朱高熾也不限制民間商行,但不讓民間商行一家獨大,壟斷社會行業,才是長久之道,對百姓和國家最有利。

見皇太孫殿下主意已定,王仁只能接受,氣餒的離開了文華殿。

文華殿的景色,也無法再吸引王仁。

不過如此罷了。

文華殿成為了實用型的政務處理中心,觀賞性不高,並沒有大興土木,比起外間越來越繁華的各大酒樓和聚會場所,的確頗有不如。

“此人心有不滿.”

朱高燧成為了錦衣衛名義上的最高負責人,具體的事務任由紀綱和李道信等人管理。

看著王仁遠去的背影,朱高燧上前一步提醒大哥。

“我又不是唐僧肉,人見人愛.”

朱高熾無所謂道。

偉人的高度,不也是許多人不滿。

聖人。

永遠是後人才會敬仰的。

因為前人栽樹後人乘涼,後人享受到的全是好處。

一個當下時代而人人稱讚的人,必定不是偉人。

做“好人”誰不會呢。

企業裡的“老好人”,最終讓企業的制度崩壞,國家同樣是這樣的道理。

在朱高熾眼裡。

大明最賢達和無私的官員絕對是張居正。

可張居正的時代,痛恨他的人多得很,初期到了人人喊打的地步,連他的門生都背叛了他,門生公開背叛恩師,開了歷史的先河。

朱高熾從來不覺得自己能受所有人的擁戴,必然做不到,無論古今中外。

合記與合眾。

兩者不是一個行業,但股本模式相同,創辦人的背景也相同。

中華重工以不正當競爭關係為由,控告了原中華重工管事,第一任蜂窩煤商會會長,現合眾商行的大東家王仁,要求朝廷禁止合眾商行在供銷社所在地開設百貨商樓。

官司引起了巨大的轟動。

訴師們在都察院各執一詞,上演了一部官司大戲。

而王仁卻和供銷社的管事們坐在一起,並沒有像外界那般的敵視,反而互相敬茶。

酒會是工部下的工業計劃部和經濟調控部的管事出頭組辦,讓雙方商議各方能接受的條件。

其中圍繞皇太孫殿下提出的思路,合眾商行以營業額,按照百分之一的比例,上交給供銷社,結束這場官司。

喝茶歸喝茶,正事歸正事。

供銷社的管事提出了他們商議出的要求。

“第一,合眾商行貿易額的百分之五,需要交給供銷社.”

“第二,供銷社已開辦的地區,合眾商行不允許開設,已有的地方要遷走.”

“第三,合眾商行日後要接受供銷社的監督和管理,制定一部行業的規章制度,遵守其中的規矩.”

“第四.”

“不用講了.”

王仁直接打斷對方。

“請皇太孫殿下下旨,取締合眾商行,合眾商行一切物資和財物,願意上交給大明,為國家做貢獻,我服氣,絕對沒有怨言.”

“誒.”

“不要老是把皇太孫殿下提出來,皇太孫殿下忙碌國家大事,你雖然是中華重工以前的管事,很早就追隨過皇太孫殿下,可也沒有道理這麼做.”

工業計劃部,魏毅的下屬不滿的說道。

然後才又看向供銷社的負責人,也不滿的說道:“你們這麼談就沒有誠意了,與皇太孫殿下的初衷背道而馳,不要辜負了.”

王仁也不敢真掀桌子,說的是以退為進的氣話。

供銷社也不願違背朱高熾。

有同樣的立場,在大部門的調解下,雙方最終達成了一致。

“合眾商行貿易額的百分之二,上交給供銷社,供銷社是這類行業的龍頭企業,的確應該肩負引導和管理作用,制定一部行業的規章制度,以促進社會生產力的前提下,全行業都能接受,並能遵守的規矩.”

“在市場上,允許民間經濟的競爭,供銷社不得打壓和抗拒,必須接受競爭,不能躺在功勞薄上.”

“你們看看,如果沒有問題,回頭就上交給皇太孫殿下,再也沒有改變的餘地了.”

“沒有.”

王仁看完後,雖然內心心痛,也知道大事不可違,選擇了接受。

供銷社同樣不滿。

以前是躺著掙錢,現在卻要被人競爭,可同樣也無可奈何。

中華重工不但被朱高熾拆分,肩負社會責任的同時,給予部分能源行業壟斷的優待,卻也必須受到社會的競爭,並不算享受的事情。

民間商行們具備靈活的優勢,並且主動效能高,綜合競爭力很強,讓中華重工許多管事不太適應。

上班的時候喝喝茶看看報,這般美好的體面生活,才維持了不到兩三年,許多人還沒反應過來,就被現實的大棒子敲得的頭昏腦漲。

不少的管事被免職,新的管事想盡各種方法,努力的保住現有市場,能在民間經濟競爭下,仍能開拓的工廠並不多。

雙方達成了一致。

按察司的官司也結束了,供銷社撤回了控告。

京城的百姓們看了一場戲,市井談笑的話題,許多百姓卻不知道其中的意義。

供銷社與和合眾商行的官司,成為了中華重工與民間商行又一次交鋒的重大里程,以雙方各需索取,互相妥協而結束,提供了新的解決思路。

民間商行不在顧忌,開始了大發力,謀求搶佔中華重工的市場份額,雙方的競爭越演越烈。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大唐兵馬大元帥,打造最強盛世

大唐鎮國將軍

三國從黃巾小兵開始

溫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