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7章受文明誘惑而內附的海外飛地

京城。

竹球高臺。

數萬人的看臺座位沒有空位,人們興奮的高呼,高臺外寬闊的廣場上,栽種了樹木,攤販們在固定的臨時攤位上,廣場人的人已經所剩無幾。

賽事前,攤販們忙的汗流浹背,總算有了歇口氣的空閒。

可攤販們的臉上,擦著汗水的同時,眼神裡露出了惋惜,他們還能幹,不怕辛苦,剛才的火熱,繼續來啊,錢罐子裡滿滿的糧票,對他們而言才是最大的慰藉。

朱高熾和文武官員們,聚集在由禮部下的文工司安排的一排包廂中。

包廂的玻璃窗內,支架上撐著單筒望遠鏡。

朱瞻基和弟弟妹妹們,規規矩矩的坐在後褥子的皮椅上,只不過激動的眼神,看得出來他們都很興奮,只不過往日的嚴苛約束,讓他們沒有釋放天性。

臺下是總決賽。

來自京城和北平的兩支隊伍爭奪甲牌。

“比如一萬個參與竹球活動的人裡面,出一個竹球天才,機率是萬分之一,那麼十萬個人裡面,可能出現十個參與竹球運動的天才.”

朱高熾受邀參加總決賽的觀看,經過考慮後,讓文書房通知組織方,太子殿下答應參加這次的賽事。

所以。

這場賽事註定了不普通。

不光有頭有臉的人物都來參加,更有朝廷當中的重臣也親來。

因為太子殿下親自點名,所以工部侍郎夏原吉成為太子殿下所在包廂裡的名單之一,夏原吉在歷史上名氣不大,但是此人善於治水,是一名具備專業能力的實幹官員。

這類善於治水的官員,史料中都會記載下來。

朱高熾很看重夏原吉。

因為東方的土地上,離不開夏原吉這樣的官員。

四大文明古國,都有治水的歷史,但埃及,巴比倫,印度河的水是季節性的,往外走幾十裡就是沙漠,所以不會讓洪水裡的人絕望。

而中國一但黃河和長江沒有提,那麼老百姓方圓百里都將是水,無逃路可去,屬於毀滅性的災害。

那麼為何中華文明卻更加的優異些呢?

因為先民們一代代出來的治水人才。

而正是因為這代代的先民們,修建了無數的溝渠和堤壩,治理黃河與長江,靠著江岸邊肥沃的土地,為農業的技術發達提供了助力。

人口的爆發上,加上其餘方面的發展,讓中國古代非農人口數量多,更多的非農人口基礎,誕生了更多的學者和工匠等,又促進了文明的發展。

所以明朝歷史上的北方左右翼韃靼,因為明朝長期的封鎖,陷入了極度的物資貧乏,窮困到連老奴都感慨的鄙視,韃靼人的馬太瘦弱了。

到了明朝中後期,左右翼韃靼無論是誰崛起,他們的慾望越來越低,乃至興盛起來的俺達汗,追求的也無非是與大明的貿易。

換句話說,中華文明的長久興盛,並不是這片土地本身就肥沃。

這樣的土地,世界上有很多。

而是中華的先民們,靠著代代的傳承和奮鬥,聰明的智慧,才把窪地、沼澤、叢林、煙瘴之地.變成了富庶的田畝。

這個漫長的過程裡,治水是核心。

夏原吉很恭敬。

沒有人可以在這位太子面前保持傲慢,太子引導的大明,提出的工業化社會,讓中華文明發生了質的改變。

正如太子殿下所言。

動力從機器代替其餘力。

這是前所未有的事情,在這個變化上,大明的生產力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所有人都看見了,所有人也知道了太子殿下的正確。

“一個文明的發展,必然是方方面面的變化,大宋的高度科技水平,也是因為占城稻被宋人改進後,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不光為大宋提供更多的非農人口打下了基礎,也奠定了我大明的農業面貌.”

“基於此,保障農業的基礎上,讓更多的人脫離土地,促進經濟的發展,不光是經濟的富裕,生產力的增加,還能誕生更多的學者,繼而又發明更多的技術.”

“可是呢.”

“農業是根基啊,農業離不開水.”

朱高熾笑道。

“太子殿下說的是.”

夏原吉老老實實的說道,猶如一名晚輩。

三十六歲的太子殿下,正是年富力強的年齡,四十九歲的夏原吉,反而以晚輩自居,彷彿拍馬屁的人。

文人有傲骨。

因為文人的社會地位。

可是拍太子殿下的馬屁,沒有人覺得是小人行徑,因為太子殿下實在是非常人也。

房間很大。

大廳裡的文書們,其中姜賓知呆在角落的書桌後,記錄著太子殿下與官員們的對話,不光會留給後世,也是文書房的工作。

太子殿下日理萬機,每年接見很多人,事情多了,需要文書房提醒。

姜賓知下筆如飛。

內心激動。

太子殿下的思路,常常天馬行空,提供給人從別的角度去看待事物的發展,這幾個月來,姜賓知學到了很多的知識,不比國子監的少。

“太子殿下提出不要強求的思想,臣已經明白了,回頭會按照太子殿下的思想,制定全國的水利治理方案.”

夏原吉說道。

朱高熾滿意的點點頭。

其實大明的面積並不大,相對於人口而言。

適合種地的土地就那麼多。

為了滿足人口需要的糧食,不光在山上種地,先民們還在黃河與長江最兇猛的地段種上糧食,用命與大自然奮鬥,因為沒有辦法。

那麼後世的新大陸呢。

古代瑪雅人分佈在一個廣泛地區,包猶如大部分中美洲一樣,這個地區的雨季是界線分明的。

從五月到十月,雨量很多,而在其餘的時間,雨量很少。

這種截然不同的區分導致了與墨西哥湖毗鄰的地區以及更往南一些的高原地帶,其中包括瑪雅人居住的瓜地馬拉和宏都拉斯地區進行復雜的治水工程。

但是在瑪雅人居住的廣大地區,地質的特點決定性地影響了治水事業。

幾乎在尤加坦的整個低水平原以及這個平原和高原之間的一大部分地區,都存有極容易滲水的石灰石層,因此,雨水很快便會下沉到深處。

美洲雖然沒有“沙漠”,可是透過這些極容易滲水土地底層,仍然可以最大程度的減輕洪水的傷害。

所以便觀各大古文明,只有中華文明的治水工程讓人驚歎和不可思議。

包括後世的美國。

哪怕進入了科技大爆炸的時代,靠著人口和國土面積比例的豐富,他們不追求最大程度的控制洪水,百姓們居住在更好的土地上即可。

洪武二十七年,朱高熾就提出了這樣的思路。

不過那時候地位不同,最大的危機也不同,所以朱高熾並沒有投入這方面的精力,而是施行先軍政治,保證自身的勝利。

到了現在。

治水的思路,重新擺上了議程。

不光要在山區遷移走人口,還要在洪泛區同樣遷移走人口,哪怕洪水退卻後露出的土地很肥沃。

至於遷移人口後的山區和洪泛區,會不會因為漢人腳步的退卻,幾十年後造成隱患。

朱高熾並不擔心。

後金的崛起,離不開大明的薰陶。

除了後金接壤遼東,其靠著祖先與朱棣的交情,方便和大明進行朝貢貿易之外,明朝中後期的北方某地的資本家們,也源源不斷的為後金輸送物資。

所以後金崛起,超過周邊的部落,其實是建立在明朝的生產力上。

就如大遼的崛起,離不開唐朝在北方建立的燕然都護府或安北都護府,留下了一整套的教化、徵稅、徵兵、援助、保護、文化傳播、教育培訓、商貿往來等各種制度,促進了當地的生產力和組織力,改變了當地的原始社會面貌一樣。

而到了清朝,這些資本家們同樣在吸血。

整個蒙古的臺吉們,甚至有王爺悲嘆,他們世代給那些商人們還債,欠款欠了幾百年。

所以當生產力離開了這些地方,這些地方會重新變化大自然。

並且朱高熾遷移走土地負荷之外的人口,並不是放棄在當地的治理。

簡而言之。

像十萬大山這樣的地貌,養活個幾萬人就行了,而不是幾十人萬人呆在山中,把大山都整理出花來了,結果也只能獲得養活自己的糧食而已。

又或者北平行省內房山的沿河口所。

當地山區內的唯一小塊平原,因為地利的原因,常年泛洪水,讓當地的百姓傷亡慘重。

那麼朝廷也不要在此一直修補水利工程了,把當地多餘的百姓遷移出來,安頓去新的肥沃土地上,不光讓老百姓有了更穩定的生活,朝廷也減輕了負擔。

戶部的官員也在。

這是一項多部門的聯合行動。

同樣是為了人口的遷移,西部七省,遼東地區,大員島,南洋地區,海外的新地,這些地方的發展,什麼都缺,最缺的是大明內地的百姓。

普通人的主動效能很低。

能具備主動改變自己的人,已經不是普通人了,因為有改變自己想法的人很多,可是能行動起來的卻很少,所以大部分的老百姓們,不到萬不得已的地步,他們是不會主動改變自己的,這就需要朝廷的引導。

故土難離,除了文化方面的原因,其實也是人性。

正如葡萄牙開始的大航海。

不是百姓們窮的沒有辦法,活不下去了,誰會願意踏入十死一生的海洋中。

那時候的葡萄牙,航海技術遠比中國落後。

葬身在大海上的水手不知道有多少。

來自北平的竹球隊獲得了勝利,讓京城的百姓們大罵,而北平最為最早的老工業基地,不光京城有許多北平的工人們,也有很多乘坐火車,從北平趕來的觀眾們。

所以哪怕是京城的百姓們更多,北平的百姓們也不甘示弱。

總有激進的人。

在大量巡檢丁差們的嚴防死守下,並沒有發生肢體上的衝突,所以雙方只向對方的祖先們,發出了“親切”的問候。

領獎的時候。

太子殿下的身影出現,現場很快安靜了下來。

隨後。

歡呼聲響徹天地。

廣場上有公車站臺。

文體司安排了許多的工作人員,並從府學和國子監借調了激幾千名學生維持秩序,一輛輛的公車離開了廣場上,廣場上的攤販們又一次忙碌了起來。

北平的生活好了。

人們不光一日三餐,許多工人們下班後,還會相約宵夜喝酒。

如今。

隨著鐵道的通暢,蒸汽機火車頭的普及,大量的北平工人群體來到了京城,他們第一次來到大明的政治中心,與自家的北平作對比。

北平的人口不如京城。

北平府的人口才突破了兩百萬,而京城的人口就有了一百萬。

但是北平府的工人數量並不比京城少。

北平北方有寬闊的大寧和開平行省,為北平提供生活物資和牲畜,東邊的遼東,是北平的工業“蒸汽機”,為北平提供大量廉價的材料。

重工業是北平的核心。

不過呢。

京城也不弱,除了應天府之外,還有浙江行省,這個充滿經濟活力,各類商品湧出的地區,加上發達的人口,以及上海縣的碼頭。

不光實力上,包括潛力也超過了北平。

文工司舉辦的特大活動,去年的蹴鞠總決賽安排在北平,今年的竹球總決賽安排在京城,南北兩地的工人群體,有了高度的互動。

說明了什麼。

兩地的工人群體,不光維持了日常的生活,還具備了他們出門長途旅遊的經濟水平。

傳統社會中。

鄉紳階級才具備的流通性,已經往下層開始普及。

“噗.”

集市上。

一名錶演噴火的表演者,引發了觀眾們的喝彩。

燒的紅通通的烙鐵。

表演者用腳後跟從烙鐵上滑下。

“嘶.”

百姓們忍不住發出了驚歎,有的小姑娘們害怕的遮住眼睛。

表演者得意的把烙鐵展示給觀眾們。

當一張紙丟到烙鐵上,紙張很快燃燒了起來,證明烙鐵是真的。

無數神奇的表演。

還有自己燃燒的沙子,以及燃燒起來後,用沙子和水都無法滅的火等等。

當然也不缺少那些碎大石等的傳統雜技。

藩國的酋長們興致勃勃的逛著京城大小街道。

繼浡泥國國王病逝在京城,其王子在大明的幫助下歸國繼承王位後,兩年後返回大明京城,並請求內附之後,蘇祿國三大國王,東王、西王、峒王三位帶著後宮,幾乎是舉家出動,帶來了近四百位的龐大隊伍朝貢大明。

原本歷史上於1417年來到了大明,如今提前了五年。

這些人並沒有兩樣。

大明京城的繁榮和富庶,以及高度的文明,讓這些人震驚的無與倫比,同樣非賴著不走,沒有要歸國的意思,在大明遊玩了整整半年。

使團要歸國了,其中的東王巴都葛叭哈刺不願意回去。

走到山東德州,突發疾病病故。

與浡泥國老國王一樣,這位東王留下的遺願是埋在大明,而且其妃子王子十幾人還非要留下來,大明官員思來想去,以守墓三年的理由同意,不過呢,歷史上這些王子和妃子,最後守完墓完也不願意回去。

大明也沒有勉強。

歷史上是朱棣下令將其葬於德州城北,諡曰:恭定。

京城的生活需要錢。

浡泥國新國王為了維持在京城的體面生活,所以把浡泥國當做籌碼,內附大明,雖然不再是藩王,可獲得了大明的王位,享受親王俸祿。

有了前例,東王的王子同樣提出內附。

所以大明又有了一塊海外飛地。

之前因為大明西征,以及內部的生產發展原因,沒有下力氣管理海外飛地,如今同樣在西征,可是兩回西征的消耗不可同日而語,而且大明的經濟發展更上了一個臺階。

如何治理兩塊飛地,以及解決當地的不滿勢力,最大程度的保持和平發展,達到最好的效果,朱高熾讓內閣與各部拿個章程出來。

與此同時。

大明工局和工民聯合部聯合組織的第一批移民工程,十萬口,兩萬餘的新舊軍戶,踏上了前往撒馬爾罕地區的路程。

12月5日晚上凌晨爆更,請書友們多多訂閱,謝謝支援。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我在人間斬惡妖

究極小香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