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9章來自高麗的大文學家們

高麗南部,袁容與商人們商議了很久,商人們提供了許多的建議。

不久後,袁容又返回經過漢城,前往了平安都司,見到了高麗總督姜賓知。

總督府的衛兵穿著產自遼東的皮大衣,皮大衣上的金屬扣產自浙江行省,包括大衣上的裝飾,內襯毛衣來自西部七省,大衣下的棉服,使用的是亦力把裡和西域行省的棉花。

腳上套著塞南行省提供的黃牛皮,頭層皮製作的皮靴,頭上戴著奴兒干提供的原料,由金州製作的厚毛氈帽。

軍工企業生產的自生火銃,明亮亮的銃刀,在春日的嚴寒下,散發著令人心寒的冷光。

武裝皮帶的一排袋子裡,裝了三顆手榴彈,以及紙裝的定裝火藥,還有專門裝鉛彈的口袋。

二十名衛兵站立在被清掃過大雪的街道上,分立街道兩旁,中間是總督府大門,大門全開,姜賓知和文武官員們,迎接抵達的袁容。

總督府為袁容一行人準備了火鍋。

平安道的氣候很冷,雖然已經三月,仍然是吃火鍋的好天氣。

大廳內有數張專門吃火鍋的桌子,中間挖了一個大洞,裝了一口大鐵鍋,下面燃燒木材,火鍋裡有來自渤尼都司的香料,八角、丁香、肉桂、豆蔻、甘松香、生薑等。

鹿肉,獐肉,兔肉等一盤盤的切好塊,倒入火鍋湯料裡,很快就熟透了,蘸著調好的調料,每個人吃的滿面紅光。

這些材料和器具,全部由大明商人開辦的酒樓提供,他們在昨日就已經準備好了。

大廳的伙伕和夥計們忙碌著,為客人們準備精美的食物材料;姜賓知向袁容敬酒,袁容起身回敬,兩人一飲而光,各亮杯底,隨後哈哈大笑。

接風宴的第二日,袁容與姜賓知討論起了高麗的形勢。

“南部的商人們,不太願意朝廷在高麗南部管的太多,但是呢,他們又想借助朝廷的力氣,讓高麗南部更聽話.”

袁容鄙視的說道。

商人們提供了許多的建議,而袁容三言兩語就說出了商人們的本質要求。

姜賓知笑道:“鳥為食亡,人為財死,商人們考慮的事情,當然是從他們自己的利益出發,天下人不都是如此麼.”

姜賓知沒有像袁容那麼生氣,他認為很正常。

如果朱高熾在此,高低會和姜賓知感嘆幾句。

人性就是複雜的。

好小姐往日多好的名聲,涉及到了自己的利益,也會從自己的角度出發,說出讓普通大眾反感的言語,直接從為她歡呼到反感。

因為普通大眾也有自己的利益。

那麼好小姐呢。

她的確來自普通大眾,可她已經不是普通大眾,這就是人性,人的社會地位是變化的,屁股決定立場,立場決定思維,再一次證明了大道。

袁容不是很滿意姜賓知的態度。

作為貴族出身,很早去到北平,跟隨在朱高熾身邊,他的眼裡,商人們的作用,必須要以大明朝廷的利益為主,那誰代表了朝廷。

今時今日,雖然改革了很多,袁容內心裡,仍然覺得自己有資格代表朝廷。

姜賓知不是一般人,是個聰明的人,從新式學校體系一路拼搏,又走到了最巔峰的國子監,在地方實習過,透過競爭,又去文華殿,天下的政治中心學習,從文書房走出來的總督。

他很能理解袁容的思路,這些老派人的想法。

所以姜賓知繼續笑道:“太子殿下提出的兩條腿走路,我認為太子殿下太聰明瞭,因為太子殿下知道哪些事是無法避免的,也懂得妥協,一味的強硬,並不能帶來好處.”

袁容的個性並不強,仔細聽取姜賓知的想法。

姜賓知解釋說:“大明朝廷處理資源分配的過程中,必須保持平衡和公正,以大明工局體系為主要調控手段.”

新的說法,引起了袁容的好奇。

姜賓知可不是一般人。

大明冉冉升起的紅人,深得太子殿下的認可,經常誇讚姜賓知,以此人的年齡,不出意外,未來走到朝廷的核心有極大的可能。

袁容也希望能從姜賓知的思路中,學習到一些新的方式。

姜賓知繼續道:“過激或過軟的處理方式都不可取,因為它們都會對我們的工作產生不利影響。

雖然大明工局無法兼顧所有方面,但我們必須盡最大努力,以確保在分配資源時儘可能準確和公正.”

“然而,我們也要認識到,在分配資源的過程中,出錯是不可避免的。

個人的出錯只是個人的問題,但大明工局的出錯可能會對整個社會造成巨大的危害.”

“因此,我們必須採取措施來防止這種錯誤的發生.”

“為了保障社會資源調控分配的準確性和效率,我們需要容錯率。

同時,為了支援商人們的發展,我們也需要把他們的力量納入社會運轉的補充.”

“透過商人們的運作,我們可以彌補大明工局在資源分配方面的不足,確保社會各方面的正常運轉.”

“那麼我們應該在保障不出錯的前提下,積極支援商人們的發展。

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共同創造一個更加公正、繁榮的社會。

袁容思考了不少的時間,姜賓知也沒有著急。

一個是太子殿下最信任的勳臣,一個是太子殿下培養出來的親信總督,所以姜賓知特意請了袁容來到自己的書房裡,除了示好,也有關於高麗局勢開誠佈公的想法。

沒有外人的打擾,也沒有文書們的記錄,許多不方便公佈的話,可以輕鬆的說出來,誰的心裡都沒有負擔。

“中庸.”

袁容突然想到了太子殿下經常說的一句話,“萬事有度,過猶不及,以和為貴.”

“我認為高麗南部商人們的訴求,不利於大明的長期利益,違背了朝廷的宗旨,你怎麼看待?”袁容反問道。

“答應他們的一些條件,換來他們支援我們的要求.”

“什麼要求?”

“控制高麗南部兵權.”

姜賓知直接說道。

袁容想了想,明白了姜賓知的想法,不禁感嘆,能讓太子殿下認可,此人的確有兩把刷子,知道什麼才是最重要的,先給予再索求。

兩人達成了一致。

大明商人們在高麗的勢力太強大了,各廠的護衛隊,合起來已經是超過高麗的力量,大明雖然加強了在高麗的駐軍,規模達到了六千人,兩個營,可明面上的資料,也遠遠不如商人們的護廠隊。

當然,紙面上的資料終歸是虛的,以大明軍隊的實力,毫無疑問,能摧毀所有的反抗力量。

但是得不償失。

高麗國王以及李芳遠之子,二人都不支援大明商人們的武力,屬於姜賓知和袁容可以拉攏的盟友,加上袁容與商人們的協商。

沒有兩個月,最後的奏疏送回了國內。

“整編高麗南軍.”

朱高熾看後沒有反對,朝廷很快獲得透過,此事交給了袁容。

高麗南軍規模最高的時候有十五六萬,後來的幾年降到了十萬出頭,又經過亂民的戰事,規模恢復並維持在了八萬左右。

以高麗南部的情形,如此高的兵力,已經無法供應了,當初因為缺餉兵變可見隱藏的危機已經到了壓不住的地步。

現在高麗右軍節制使李芳遠死了,下面的軍頭們,李芳遠的長子無法約束,地方上的經濟又被破壞,李芳遠的長子和地方上的勳臣溝通,以求地方的糧食物資繼續如往供應節制府,成效並不大。

除了地方上的確無力供給外,也有右軍節制府失去了對地方的控制,本身就名不正言不順,以目前右軍節制府的情形,人們都認為右軍節制府不行了。

與股票一樣的道理,越是有不利的訊息,人們越是不支援。

焦頭爛額之下,李芳遠的長子李褆,同意了大明朝廷的調停,透過大明朝廷整編高麗南軍,把軍隊規模降低到三萬,並由大明駐軍一營,保護右軍節制府的安危。

換而言之。

交出了兵權,獲得了自家的榮華富貴的保障,李褆並沒有感覺到不好意思,他的大伯這麼多年不也是這麼做的,他有什麼怕被人罵的。

李褆想到了父親生前經常痛罵大哥,說大哥出賣了高麗的利益。

如今李褆很想看看李芳果的臉色,不知道他是不是氣急敗壞呢,李褆冷笑道,自己就是把高麗南部內附給了上朝,也不會讓李芳果佔便宜。

一個民族的內鬥,帶來的危害,比強大的外部敵人的危害,要大十倍不止。

同樣的國家。

五年前還被一個國家壓著痛打,五年後,統一一心的局勢下,可以正面硬抗全世界,這就是團結一心的威力。

歷史上的大明。

一個巨大的帝國,因為內鬥,不光導致了自己的亡國,也失了天下。

透過高麗總督姜賓知和袁容的壓迫與說服,高麗國王李芳果捏著鼻子,封了侄兒李褆為讓寧大君,並下王令,終於同意李褆承襲了右軍節制使的職位。

高麗北軍已經消亡,部分被大明吸收,高麗中軍只剩下一萬,並早被大明接管,如今隨著高麗南軍的管理權變更,高麗的軍隊盡數落入大明的控制中。

高麗於一夜之間,在大明的宣傳下,成為了藩屬國楷模,號召所有藩國學習高麗。

沒有最拉胯,只有更拉胯。

利益階級的軟弱性,常常不會魚死網破,他們只會想辦法如何保住自己的富貴,特別是在有上朝的局勢下,高麗的兩班階級,特別是大的勳臣,高麗國內地位高的勳臣,大多數分家。

一部分留在高麗繼續掌權,一部分安排去了大明。

財富和子弟們都送去了大明,財富讓他們的子弟獲得在大明學習的機會,維持他們家族在大明的生活,並能進入大明的上層圈。

留在高麗國內的掌權者們,人們都在想辦法撈取更多的利益,然後把更多的利益轉移去大明,讓他們的子弟與大明的上層圈越發的緊密。

沒有精英們在乎高麗的未來,更沒有人在乎高麗的百姓們。

當南軍整編的訊息傳開後,也預示著高麗南部成為了大明商人們與高麗勳貴們的盛宴拉開,整個高麗南部的地方農業生態被摧毀。

反倒是地方上勢力小,沒有權力的兩班階級們,他們無力前往大明,又無法抵擋新勢力的侵吞,為了自己的利益,號召百姓們保護家鄉,為大明的商人們帶去不少的麻煩。

——

“金殿高聳入雲霄,玉階通達連碧霄。

樓臺重重金碧裡,富貴繁華映日高.”

京城。

藩學院。

大明的縣學,府學,州學,國子監是成體系的上升制度,只限制大明子弟,可藩屬國的子弟越來越多,所以修建藩學院。

藩學院其實屬於社學的性子,但是因為朝廷重視,讓人們忽視了這點。

藩學院有個特點。

有錢。

這裡的學生們,出手大方的令大明百姓們咋舌,許多京城的百姓,見得最多的是他們,以他們來了解藩屬國,例如高麗。

加上報紙以前宣傳過,高麗流民在鐵道工程部幹活,甚至有免費的大夫看病和醫藥,導致部分的大明百姓,心裡甚至認為高麗非常的富裕。

藩學院外的酒樓,修建的富麗堂皇。

一個字,越貴客人越多。

奢靡的包間裡,幾名高麗年輕學子,宴請了好朋友,來自國子監的讀書人,宴會上,幾名高麗的年輕學子做詩,獲得了眾人的讚賞。

“豐年盛世樂無邊,百姓安居樂業全。

衣食無憂心舒暢,國泰民安喜氣添.”

“好.”

“好詩.”

人們紛紛拍手,洪德守因為被人們誇讚,也紅光滿面。

洪德守的父親是洪興善。

洪興善的家族在原高麗咸鏡道,現大明咸鏡都司,其父親又是高麗南部慶尚道防禦使,雖然其父實在亂兵手中,可是洪家的勢力不弱。

除了老家協助大明的功勞外,其父在南部南軍遺留的影響力,又成為了大明需要的物件。

洪德守因為善於作詩,不光在學校裡得到了好名聲,甚至在報紙上發表過自己的詩歌,成為了大明有一定名氣的詩人。

與洪德守一樣的人並不少,不少的高麗人在大明發表自己的詩詞與文章,成為了有名的大文人。

他們這些富貴子弟裡,因為基數的原因,的確有些能寫文字的人才。

高麗總督要在高麗興辦七所府學。

高麗全境修建鐵道。

“大昌之世啊.”

“我們如今的高麗,能出這麼許多的大文學家,以往未有之事,說明了我們走在了正確的道路上,大道可期也.”

洪德守學著北平國子監興起的讀書社,也在藩學院創辦了讀書社。

多數是高麗人,少部分是倭國與南洋人,還有西部七省內的藩國子弟。

洪德守與同學們醉飲而歸。

洪府的馬車,連車架上都鑲金了,有人統計過洪府,他們透過出售權利,售賣土地等等,最少在高麗獲得了十萬金,這可是實打實到手的銀子。

就算以大明軍人的高軍餉,也需要不吃不喝三千三百多年。

靠這筆巨資,洪家人可以在大明富貴好幾代人。

外藩人有錢,成為了大明百姓們的認知,雖然他們不知道外藩人從哪裡賺的錢,就算是大明的商人們,能一口氣拿出十萬兩真金白銀的也不多。

一股藩學文化在大明取得了一定的地位,特別是詩歌文章方面,甚至連朱高熾看過都不得不承認,文學方面的培養,的確需要經濟的培育。

否則吃不飽的人,怎麼可能有閒心研究這玩意。

洪府有數百名奴僕,從高麗帶來的。

他們出手大方,對人們和睦,每位與他們接觸過的大明人,都稱讚洪府的仁義道德,洪府為了招待大明人,把府裡的奴僕大手筆的送給對方。

大明人不許有奴婢,但是這些人並不是大明人。

高麗的南軍裁剪了一半以上,只保留了精壯,其餘的軍士給了一筆稀少的遣散費,讓他們回去自己的家鄉自生自滅。

高麗的土地上,很難看到自耕農,連原來的地主們都很少見到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片片的莊園。

他們迷茫的看著家鄉。

常年的窮困和飢餓導致,他們的家人大多數不知所蹤,有些人走上了尋找家人的道路,有些人淪為了乞丐,還有些人成為了強盜。

高麗的土匪滅之不絕,導致地方的經濟更加的敗壞,只有像大明商行這樣具備一定實力的勢力,才能做到讓高麗土匪們不敢隨意得罪。

聰明的商人們,甚至發現了好處。

他們給予高麗土匪們一定的錢銀,獲得了貿易路線的安全,那些地方上的小商行,因為運輸的阻礙,大規模的破產和關門,最後又便宜了大商行。

遍地都是土匪,遍地都是流民。

而高麗的大文人卻越來越多,產出的文章和詩歌,甚至獲得了大明的文化獎。

內困外憂的局面下,高麗國王面對高麗總督越來越過分的要求,只能硬著頭皮答應,不光免除了向大明商行們收取稅賦,甚至出臺了法律,大明人在高麗,只能由高麗總督治理。

當南軍整編完畢後,與中軍的軍餉,分別還需要高麗國王,與南軍節制府提供。

高麗總督在大明京報上發表了講話。

“高麗的商業貿易總額,從永樂元年的不足一萬萬元,乃至永樂十三年,達到了十五萬萬元,人均增加了十倍不止,取得了空前的大成功.”

高麗總督的話,震驚了世界。

高麗的繁榮和昌盛,讓許多人的目瞪口呆。

十五萬萬元是什麼概念,把整個倭國賣了都不值這麼多錢。

工業生產帶來的威力,再次成為了所有人視線裡的焦點。

“撕.”

南洋。

五十多歲的波隆多羅闍,撕掉了大明商人們帶來的報紙。

大明商人們面如土色。

波隆多羅闍是個難以猜透的人。

他有時候很和善,有時候說翻臉就翻臉,有的時候,又會突然對你笑,伸出友善的雙手,如此變化多端的人,讓人們很頭疼,不知道如何與他打交道。

波隆多羅闍對報紙上的言論嗤之以鼻,但是能像他這樣的聰明人並不多,很多人被大明所迷惑,但波隆多羅闍並不是傻子。

他去過大明許多次,也安排了很多人出使過大明,對待高麗也不陌生。

“波隆戴摩.”

“在.”

土樓裡,四十出頭的中年首領,聽到自己的名字,連忙上前一步,等著頭的交代。

“大明人太狡猾了,你看看,太多的人被他們所欺騙,我決定以後禁止大明的報紙流入我們暹羅.”

波隆多羅闍冷酷的說道。

波隆戴摩思考了片刻後,忍不住提醒,“上國可能會懲罰我們.”

波隆多羅闍搖了搖頭。

有些訊息,他並沒有完全向自己的手下們透漏。

大明太強大了,強大到讓很多人沒有勇氣面對大明,有時候,欺騙手下們,也是一種策略。

“大明皇帝要回來了.”

“啊?”

波隆戴摩滿臉震驚,第一次聽到這個訊息,臉上露出了畏懼。

大明皇帝第一次來到南洋就收復了交趾,還讓占城王國內附,那麼大明皇帝第二次來,又代表了什麼呢,波隆戴摩不得不擔憂。

看到自己最強大的手下都面露驚色,波隆多羅闍內心忍不住嘆了口氣。

什麼時候起,大家談大明色變了呢。

工業化的威力。

波隆多羅闍再一次念道這個詞,他非常的痛苦,這麼多年來,他用盡了手段,可是成效並不大,比起大明的發展速度,暹羅就像一個老人般的緩慢。

更有北部地區的國王。

波隆多羅闍突然生出一個念頭,如果打敗了國王,讓暹羅沒有國王,會不會發展的更好。

正因為國王為了自己的利益,多次向大明妥協,為波隆多羅闍帶來了太多的阻力。

他吸引大明商人們來自己的地盤建立工廠,努力讓自己的人學習大明商人們建立工廠,多年來有了一定的成效,可是隨著國王的一道政令,自由貿易下,他的工廠被大明的商人們打的落花流水,沒有一家可以競爭得過大明商人。

大明商人們在自己的地盤賺到了無數的財富,可這些財富又被他們運回國,沒有給自己留下一絲的好處。

不對。

波隆多羅闍突然皺眉,忍不住看向一旁的金色自鳴鐘,那麼的精緻和奢靡,是大明的工匠純手工製作出來,用了不少的金子。

大明商人們孝敬了自己很多,可自己要的不是這些。

“波隆戴摩啊,我最勇敢的戰士,伱知道我們接下來會面對什麼,你有勇氣嗎?”

良久。

波隆戴摩點了點頭。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羽林心學

羽林威

萬族大興

傲來花果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