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1章昭告天下的新軍

“朱能說只要三營,但是根據目前得知的最新訊息,哈刺兀海聚攏了至少三萬兵力.”

開平的輿圖懸掛在牆壁上。

北平都司指揮使陳亨提出了擔憂。

熟部的存在有利有弊。

他們能從熟部得知哈刺兀海的訊息,哈刺兀海同樣也能從熟部打探到他們的訊息。

這是熟部自身立場導致的。

哈刺兀海贏了,他們不會損失什麼,大明贏了,他們同樣不會損失什麼。

反而因為兩者的衝突,他們的地位還突出了些,誰贏他們幫誰。

朱高熾思前想後,允許了這種現象的存在。

“那麼朱能能否打贏這場戰爭?”

朱高熾直接詢問最關心的事情。

什麼發展成果都是虛的。

只有經過戰爭的考驗才是實的。

能打勝仗什麼都好說。

而不能打勝仗,哪怕文明與科技程度吊打全世界,那也只能是跟宋朝一樣的下場。

“八成.”

陳亨給了個準話。

他知道自己不應該說的這麼武斷,但是他想要給小王爺信心。

這是王爺不在北平,小王爺第一次組織的戰爭,關乎小王爺的威信和北平的局勢。

現在拳頭已經伸出去了,就不要顧忌太多,反而想得太多得不償失。

聽到陳亨的話,朱高熾不再過問。

朱能的才能是值得信任的。

新軍的戰鬥力是全北平各方面集結起來的結晶。

如果這都不能勝,那朱高熾就乖乖的放下一切主導權。

“燕山三衛的精銳,以及許多衛所的精銳,多數調去了新軍,所以我堅信新軍一定能勝.”

唐雲老將繼續說道,“一萬餘新軍,必定能打敗數倍的敵人.”

見他們都這麼說,朱高熾再無二話。

“如果朱能帶領的新軍三營萬一失敗,那麼第二道防線依託開平諸衛,主力則調動石匣營,抽調燕山三衛北上.”

陳亨在輿圖前補充介紹。

雖然所有人都對新軍有信心,但是未算勝,先算敗。

如果新軍失敗,如何保護北平,是需要拿出來商討的,北平都司陳亨,還有唐雲等人皆在。

朱高熾盯著輿圖。

一萬打三萬。

其實北平可以湊出更多的軍隊,但是這不符合他的目的。

現在是考驗新軍的時刻。

有諸多老將在,這個時候都不敢拿出來使用,何時才能拿出來?

只有證明了新軍的模式是對的,朱高熾才能堅定不移的推動新軍道路走下去。

淘汰多餘的軍戶,解放人們的生產力,才符合工業化的需求。

見小王爺不說話,唐雲以為朱高熾還在擔憂,他的內心能理解。

畢竟是第一次。

“朱能有句話說得好,人太多了,容易把人嚇走,敵人可是聰明的很,見沒有勝算的時候,可不會乖乖的打硬仗.”

“他們分開了,我進他退,我退他進,這才是最讓人頭痛的局面,就算勝了也無法全勝.”

“陳指揮的佈置很完善,哪怕新軍失敗,也能保開平的安全,小王爺不必過分憂慮.”

朱高熾收回了視線,看向周世豐。

“北平商業有沒有受到影響?”

“雖然目前的局面,商團都還保持了穩定,但還是有不少的聲音的,如果鬧得動靜太大,會不會打破這個平衡?”

朱棣的離去,多少動搖了些許人心,加上對戰爭的未知。

說來說去,北平需要一場大勝。

只要有一場大勝,那許多的問題就不是問題了,人們的心就會安定下來。

“告訴商團,此次大勝後,漠北草原上將放開限制,施行商家利益至上原則.”

這句話什麼意思呢。

不再有最低工資標準,不再有假期限制,不再有安全生產標準限制等等諸多限制。

周世豐反而猶豫了起來,“會不會造成對北平商業模式的不公平競爭?”

商人並不怕提高工人工資,也不怕多給工人放假,用大量資金來維護生產標準等等,商人們也能接受。

但是前提是有個公平的環境。

總不能他這邊用兩倍的成本來生產,而另外的地方只用一倍的成本來生產。

不解決這個問題,商人們會在激烈的競爭環境下,想盡各種辦法壓榨成本。

“總部廠區出個章程,塞北的訂單要和塞南與內地的訂單分開,透過上下游從產業鏈,杜絕不公平競爭現象.”

朱高熾說道。

在當下大明塞外的劃分中,塞北就是後世蒙古國,俄羅斯境內,以及哈薩克境內等地區。

塞南則是內蒙古。

塞南和內地用統一的訂單,塞北將會使用另外的訂單。

“塞北的礦產資源有價值,可以打包賣給商團,中華重工不插手他們的管理方式,但是在銷路上,有歸入中華重工體系和上下游產業鏈的監管”

“在塞北的鐵路修建權,運營權,同樣可以由商團承包,至於是二十年或者三十年,由調研司制定章程.”

“相信這份大禮,足夠讓他們安心.”

周世豐連連點頭。

金州模式的厲害和利益,讓有些和中華重工長久合作的資深商團羨慕不已。

如果金州模式不是北平內部消化的話,沒有商團可以競爭的過金州模式。

唯獨中華重工的分配模式,才比金州模式底蘊更豐厚些。

……

開平北部。

傍晚。

營地肅殺之氣熏天,到處是明亮的篝火。

九千名軍人席地而坐,圍成方形,高臺建立在中間,朱能穿戴盔甲立在臺上。

朱高熾讓朱能帶領大軍,並不只是因為朱能在歷史中的名聲。

這些年來。

朱能管理軍籍工人,從鐵道工程啟動的時候,他已經加入了中華重工體系。

下面的軍人,許多人都認得朱能。

朱能負責軍籍工人的操練之事,他的威望也足夠支撐他帶領大軍。

朱能在中華重工學習了很多知識。

他自身就是舍人出身,上過戰場受過傷。

無論是舊式軍隊的戰法,還是新式軍隊摸索的戰術,朱能無疑是兩者最精通的人。

可能有指揮舊式軍事才能超過朱能的人,但在如何使用新軍上,加上對舊式軍隊的瞭解,朱能無疑是北平第一人。

朱能成長了很多,在中華重工是個比較溫和的人,沒有像不認識他計程車兵想象中的嚴厲。

他面色平和,原地轉了一圈,看了每處計程車兵。

“你們是精兵.”

“北平最精銳的軍隊.”

“此次上戰場以寡敵眾,如果你們犧牲了,撫卹金為五十四兩銀子.”

“原來當衛所兵的時候,因為有田和免稅,所以撫卹金更低,雖然現在提高了非常多,但總有個數字.”

“五十四兩.”

“這五十四兩銀子,是我們的買命錢.”

五十四兩銀子到底多不多?

對於當下的北平。

“說實在話.”

“這五十四兩銀子的撫卹金,也不過是當下北平工人們幾年的工錢,商行之間的一次宴會花銷,就遠遠超過這五十四兩銀子.”

士兵們精神抖擻,本來士氣高昂,突然聽到朱能說的這些話,不知不覺間更加的安靜。

他們不知道朱能要說什麼,好奇的看著朱能。

“在北平有貪官啊.”

“包括我們中華重工內部,甚至軍工聯合辦,也有中飽私囊的人.”

“他們伸一次手就有許多個五十四兩銀子.”

“可就這五十四兩銀子,你們多少人的父母,妻兒,兄弟在家中擔心流淚.”

朱能大聲的說道。

“是我們的命只值五十四兩銀子嗎?”

士兵們坐在荒地上。

他們鴉雀無聲的看著臺上的朱能,他們的將軍。

“不是.”

朱能激動的舉起右手,狠狠的揮下。

“我們軍人的生命同樣是無價的,多少錢也買不起.”

“我們打仗是為了我們的家人,為了地方上的百姓,為了大明而打仗.”

“為了我們的家人,為了我們的百姓,為了我們的大明.”

朱能用盡全身的力氣嘶吼道:“此戰必勝!”

“必勝!”

“必勝!”

士兵們臉上的困惑再也沒有了,都明白了朱能的心思,他們也願意付出。

這是軍魂。

跟岳家軍戚家軍一樣打造出來的軍魂。

是北平全社會多年來堆積出來的。

晚上。

北平最貴的酒,每個士兵都能倒上一杯,士兵們紛紛互相碰杯。

“為了大明.”

“為了大明.”

士兵們擁抱在一起,笑著一飲而盡。

他們長久以來的吃苦,高強度的操練,吃喝睡都在一起,一起受罰一起比賽一起活動,讓他們更加的團結起來。

他們簡短的話語,臉上並沒有露出忐忑。

起碼在人前,他們表現的無所畏懼。

第二日一早。

他們開拔離營。

數萬敵騎得知只有不到一萬的馬步軍,主動選擇不避開這支軍隊,而是一窩蜂的包圍了過來。

在開平北部地區以北的五十里外。

這支南下準備劫掠的狼群,與大明的忠誠衛士相遇。

重炮。

車輪炮。

新式碗口炮。

手榴彈。

車廂陣。

鳥銃。

三眼火銃。

刺刀。

精銳戰馬。

這場戰爭在對方沒有選擇游擊戰,而是野戰的局面下,實在是沒有什麼看頭,彷彿尋常的軍火射擊演習。

對面湊出來的幾百名最精銳,壓箱底的寶貝重騎兵,還沒有衝倒陣前就已經血肉橫飛。

錯誤的選擇下,他們迎來了最慘痛的失敗。

最後聯軍剩餘的萬餘人崩潰四散,逃回了塞北各自的部落,徹底失去了對抗的勇氣。

這一戰。

新軍的威名傳天下。

自身戰死一百五十八人,傷兩百二十六人。

殺敵四千餘,傷敵三千餘,俘虜和繳獲馬匹牛羊刀槍弓矢未算。

這場戰爭昭告了天下。

不要和這支軍隊在空曠的野外選擇硬碰硬。

同時。

傳開的戰報。

讓許多的人不敢相信。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三國之我是阿斗

七殺七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