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1章北平復行唐宋交通法

“分、寸、尺、丈、引……長度單位制”

“咫、仞、尋、常、索、墨……應用單位制.”

“幅、端、匹、兩、版、堵、雉……專用測長單位.”

“厘、毫、絲、秒、忽、微、纖……小單位的應用.”

“十寸也,人手卻十分動脈為寸口,十寸為尺。

尺也,所以指尺規矩事也,周制,寸尺咫尋常刃儲度量,皆以人之體為法.”

“有布手知尺之說,約中等身高人拇指與食指之間一柞的長度,約等於一尺之長.”

“寸與尺是同時期出現的單位,秒、忽、是唐宋時期出現的單位,而微、纖則是我大明出現更小的單位.”

……

這篇關於計量容器單位的論文,長篇幅的刊登在技術報上,結束了多日來的爭論。

有理有據,綜合了歷史以來所有的來歷,讓人無話可以反駁,可見此人是下了大力氣的。

既然技術人員統一了思想,很快新的統一計量工具開始投入生產。

常用尺,標尺,圓形工具尺,三角形工具尺,捲尺,摺疊尺,量地尺,裁衣尺,營造尺……

專門生產計量單位的工廠,根據新的論文,採用了統一的標準,生產出來的計量工具,取代了以往所有的計量工具。

朱高熾也在看這篇技術報。

“技術報紙上的內容枯燥,臣妾看不進去,也不知道哪些人會喜歡看.”

郭彩蓮畫了淡妝,立在朱高熾身後掩嘴而笑。

“術有專攻,技術報不是尋常的報紙,一般人不喜歡看倒也正常,不過在我眼中,技術報比尋常報紙要重要些.”

朱高熾用勺羹喝了一口小米粥,聽到身後郭彩蓮的笑聲,小兩口說著日常。

標尺刻十寸,正合一尺。

每寸刻十分,每分約等於厘米,是比厘米還小的精確單位,而厘米要在十八世紀末十九世紀初,西方才發明出來的計量單位。

而在明朝發明的微、纖更小的精確單位。

一尺十寸,一寸十分,一分十厘,一厘十毫,一毫十秒,一秒十忽。

忽以春蠶吐絲細度為根據。

而一忽等於十微,一微等於十纖。

這些都是實際能測量的單位,可見古代科學文明之盛。

但是到了清朝,他們用文字來搞發明,以證明超過明朝。

例如在纖以下,又繼續增加了沙、塵、埃、遜、蘊、模糊、逡巡、須臾、瞬息、撣指、剎那、六德、虛空、清淨等13個單位,亦均為十退位四。

這些名稱之細微,早已超出實際能測量的水平,只是偶見於算書,可見清朝社會之風。

終清一朝,都在用文字來超過明朝。

而如果中國不是還有個明朝,直接為元清,那麼中國將會和西方一樣,陷入長達千年的黑暗時期。

那麼近代西方面對的將是與印加帝國一模一樣的土著國家,不會還有半殖民地一說。

要麼猶如印度一樣被英國徹底殖民,要麼猶如印加帝國一樣被西方滅絕人口全面換種。

因為在十三世紀之前,中亞西亞的科學和文明是超過西方的,最強盛時期可以與中國文明比肩。

西方反而需要西亞中亞來傳播文明,學習了很多知識。

隨著十三世紀蒙古入侵,整個亞洲文明全方位的倒退中,唯獨十四世紀明朝的復興,才讓中國文明又開始恢復。

此時西方開始超越西亞中亞,而等明朝被清朝取代,西方則開始全方位超越中國文明。

這是愚昧征服文明的必然。

例如西方希臘文明的消失,陷入了千年的倒退期。

只是千年後西方已經開始復興,而亞洲卻開始被愚昧征服,進入倒退時期。

這才是近代西方崛起的根本原因。

只有瞭解工業革命理論,經濟發展理論,世界歷史變遷,世界幾大文明的興盛與衰落,東方歷史變化,東方文明衰弱根本原因等,才能清晰的看出腳下星球幾千年來的脈絡。

朱高熾吃完了小米粥,放下手裡的報紙,準備出發去往大興縣。

昨日在世子府坐班,今日去總部坐班。

他雖然是小王爺,實際上也是上班的,而且還需要兩地跑,每天沒有閒暇的時間,屬於全年無休的這種。

“殿下.”

郭彩蓮心疼的喊道。

朱高熾拍了拍郭彩蓮的手,然後轉身離開。

看著朱高熾的背影,郭彩蓮久久的失神。

在郭彩蓮心中,自己的夫君就像是神一樣,什麼道理他都懂。

而專心公務的夫君,更是讓她沉迷,整片新房被崇拜填的滿滿的,沒有絲毫空的地方。

朱高熾出了門,坐上馬車去往北平火車站。

抵近年關,北平城的人不減反增,街道上人來人往,形成了“洪流”。

人們揹著簍子,甚至還有推著獨輪車的。

簍子裡,獨輪車上裝滿了年貨。

“寫春聯嘍.”

寫字攤子上,一名中年人剛叫喚幾聲,就有了生意上門。

“寫的字不好看不給錢.”

“這些都是我寫的.”

中年人指了指攤子上掛著寫好的春聯,客人仔細看了看,才滿意的點頭。

朱高熾的馬車經過。

兩輛馬車,朱高熾和長隨張全乘坐一輛,車伕一名,後面的一輛馬車三名侍衛,車伕一名。

北平城是按照應天府的規模修建的,當然只能說是借鑑。

不過北平城的直道很寬。

人們在直道兩旁行走,中間的道路留給騾車驢車馬車。

不是後世人們因為受到劣質影視劇的影響,影視城狹窄的街道當做古代城市主道。

在早期的時候,人們甚至無法接受大明有鳥銃,全拜影視劇所賜。

應天府的主幹道,可以比較為後世的雙向六車道。

街道口立了一塊告示欄,上面書寫有交通法。

“入由左,出由右”

“輕避重.”

“禁止跑馬.”

“嚴重觸犯交通法規造成傷亡,處以三年刑法,並處以高額罰金.”

……

交通法從唐宋健全。

古代就已經開始有了靠右行駛,以及因為交通糾紛,在宋朝時就有審判案例的記載。

包括“城管”。

朱高熾的馬車,與幾名差員擦肩而過,他們巡邏著街道,防止有些攤販把攤子擺到路中間去。

工業革命其實在宋朝就已經可以開始,而不是需要等到明朝。

說工業革命不可能發生在中國的,只不過是人云亦云,不懂中國古代偉大成就,受限於自身接受知識水平而已。

但是宋朝有個避不開的問題,那就是外部軍事戰略的大失敗,這是宋朝無法進入工業化的主要原因。

發展工業的前提,需要內部有穩定的環境,而宋朝的技術水平已經遠遠超過進入工業革命的門檻,卻因為外部軍事的失敗,讓宋朝失去了這個機會。

那麼進入了元朝,就更不可能有工業革命了。

遍觀世界歷史,從來沒有愚昧征服文明後,還能保持文明發展的,連維持現有水平都沒有一例發生,倒退才是必然。

北平城的城門全部開啟。

因為太多人車出入城門,就算如此都有了一定的堵塞,門丁們滿頭大汗的疏通交通。

“小王爺有先見之明.”

張全拍著馬屁。

朱高熾的馬車雖然沒有掛上旗幟,但是門丁們自然知道馬車裡坐著的是誰。

他們甚至幫著百姓們推車,以便最快時間好讓朱高熾出城。

“那肯定,這點長遠眼光都沒有,如何發展工業.”

朱高熾隨意的笑道。

張全是他身邊的“老人”,最值得信任的人。

如果不是因為張全的才能問題,朱高熾說不得已經放出去大用,不過張全自己也沒有什麼大志,守在小王爺身邊就已經心滿意足。

“幸虧幾處新城區沒有擴建在北平城,否則需要拆城牆了.”

張全感嘆道。

這些年下來,他仍然為北平的變化感到不可思議。

“人們彷彿一下子都有錢了,有錢了也不存起來,可著勁的花銷.”

“他們把錢存起來才算完蛋,市面上這麼多商品,就是為了刺激老百姓消費.”

趁著等待的時間,朱高熾和張全閒聊以打發枯燥。

為什麼要穩定工人工作環境,提高工人工資待遇,就是為了讓工人敢花錢。

加上中國自古以來的攀比和驕傲之風氣,面子最大的作用下,的確會刺激人們消費。

你家有的,我家也得有,不然顯得我比你差似的。

前提是人們手裡有錢,和有穩定的環境。

後世也是如此。

為了買車而買車,哪怕車買回來後,一年到頭也開不到一千公里路,丟在停車位吃灰。

不爭饅頭爭口氣,餓死是小,丟面子事大,追求活的像個人。

“商人們的資本,百姓們的資金都需要迴圈利用起來,市場經濟才能盤活.”

“如此,中華重工的生產分配模式才不會遇到阻塞,否則就會像這裡一樣.”

朱高熾指了指城門口。

整整過了兩刻鐘,朱高熾的馬車才順利出了城。

這也是朱高熾不在新城區建造城牆的原因。

工業化的人口集中,北平的城市以後會有一百萬人,甚至幾百萬人口。

在每日海量物資的進出中,城牆是固定不變的,跟不上經濟發展的水平,逐漸會阻礙經濟發展,不利於人口流動。

而火器的發展日異月新,在重炮前,城市的城牆將會失去軍事作用,必然會被淘汰。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穿越:重生之我有一個現代倉庫!

草莓糖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