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1章被冒犯的北平

“密雲廠區的工人們,推陳出新,追求突破,在半年來進行了無數的嘗試,摸索出了高達十三種的可以直接運用的新材料.”

“工作中認真負責,次品率是中華重工廠區最低的廠區,可謂是精益求精.”

“不懼壓力,敢於承擔,讓密雲廠區的鋼鐵產量逐月大幅度提升,為北方的工業發展提供了優秀的鋼鐵供應.”

“讚美密雲分割槽的工人精神,工人精神永遠是最偉大的力量!”

各報刊登了朱高熾的講話。

其中還有對軍工廠區的認可等等。

此時。

北平各地的蹴鞠賽如火如荼的展開,總決賽將會在北平綜合大場進行。

整個社會面貌與大明有天壤之別。

社會報。

只要中華一直強盛和發展,整個東方都屬於中華的宗藩體系。

工人旁邊是他的同事,兩人結伴去工廠,一同乘坐公車,看著一份報紙。

“叮鈴鈴.”

偏偏中華落後了,西方列強割據了中華的宗藩體系,那麼問題就大了起來。

“去找.”

朱高熾吩咐。

在元末時,紅巾軍長征進入了高麗,打的高麗國王南逃,高麗京城都被紅巾軍佔領了。

他們看起來對北平的景象已經習以為然,不像初來北平的人那麼大驚小怪。

朝鮮恢復為高麗,那麼朝鮮現在的咸鏡道和平安道,就屬於他們侵佔的土地。

鐵道馬車的車伕,敲響了鈴鐺聲,提醒車廂裡面的乘客們,已經到達了一處站臺。

在閣員們對新的制度揮發熱情的時候,北平城中,有兩名穿著大明服飾,但是神色怎麼看怎麼彆扭的漢子。

新成立的內閣,目前發揮的作用並不大,但是官員們很積極。

朱高熾不可思議。

“鄭道傳?”

“的確可惜了.”

“朝鮮之名是聖人賜名的,以前叫做高麗,現在的朝鮮大王,本是高麗將領,後來作亂推翻了高麗.”

朝鮮使團雖然進場經過北平,但北平的官吏對朝鮮比並不足夠了解,只有大致的認知。

這種策略屬於力有未逮的形勢下擱置爭議。

“坐井觀天之輩而已,靠著大王的信任,在朝鮮作威作福習慣了,不懂小王爺天威.”

大體的事情,朱高熾能想起些,但是具體的細節,朱高熾卻無法得知。

“現在的朝鮮,比之前的高麗,多了半個平安道,還有整個的咸鏡道.”

大廳的地面鋪設了紅色花紋地毯,雖然是白天,但因為大廳的深度,室內的視線比較昏暗。

中華在近代失去的很多,宗藩體系的失去,其實也是非常重大的損失。

“遼東的女性太少了.”

“金州的人口出生率,全年有望達到十之有四.”

未來的朱棣也是不認可的。

“鄭道傳此人是實力最大,朝鮮大王最信任的勳臣,鼓動要求朝鮮發兵奴兒干,國內得知此事後,聖人下旨讓朝鮮送此人到大明受審,但朝鮮並沒有遵旨.”

朝鮮認大明為宗主國,因此被稱為王。

解縉自從來到北平後,就在北平留下了。

“出生這麼多人口,豈不是要不了幾年,金州的小孩比大人要多許多倍.”

對國家層面的瞭解,比中下級官員們知道的更多,哪怕是布政使可能都不如解縉的眼界。

“高麗雖滅,但貪圖奴兒干都司的人還有不少,並且擔任朝鮮的高官.”

“小王爺要為草民等做主啊.”

葛誠不熟悉,金忠更不熟悉,最後從南方來計程車子裡面找,這些人同樣不熟悉。

二十餘名留在北平的閣員。

“應該加強十八商行對婦女的運輸.”

“要不要和京城溝通一二?”解縉提醒道。

長史府。

其實問題都不大。

盧順義回覆道。

金忠整理了一番思路,有條有理的說道:“林場方面來的人,認為林場對於朝鮮扣下想要奔赴金州的朝鮮婦女,違背朝鮮婦女的意願,是不符合禮儀之邦的行為.”

“什麼朝鮮,以後還是叫高麗.”

朱高熾當即說道。

“還有東征的計劃?”朱高熾第一次瞭解,好奇的問道。

但是遼東的人口太少,而平安道和咸鏡道離朝鮮太近,包括現在的朝鮮大王就是出生於咸鏡道。

在北平新軍發威以後,連朱元璋都不敢輕舉妄動,幾年下來,很久沒被外部勢力冒犯了。

這就讓高麗很不滿了,派大軍要攻打奴兒干司,結果李成桂率軍反叛,最後覆滅了高麗。

金忠沉吟了起來。

“林場方面怎麼說?”朱高熾看向金忠。

“還有說那裡有好多太監.”

聽到金忠說的話,兩名朝鮮商人大喜。

解縉聽到朱高熾的問題,沒有猶豫就回答了上來,“不光有東征的計劃,還有西北遠征的計劃,皆因為太子之事而終止.”

同時也是負責整編永樂大典的主官,證明了此人儲備知識水平的寬度。

盧順義和高金權,跪在地上痛哭,他們的身旁是站著的金忠,也是金忠帶他們來見的朱高熾。

平安道和咸鏡道,他不認可歸於朝鮮。

“短短六年,金州人口將近二十萬,本來許多就是青壯,加上金州林場分婆娘.”

金州才多少人口,遼東目前都無法消化,更不提無邊無際的,大部分地區是無人區奴兒干都司。

在大明和高麗的兩個選擇中,奴兒干司的蒙元殘留勢力,最終選擇歸順大明。

李成桂,朱高熾當然知道這個人。

“我們在朝鮮的物資,被鄭道傳這個奸人奪走了.”

這也是解縉未來在永樂朝擔任首輔的原因之一,此人是一部國家活字典。

李成桂就是在與紅巾軍的戰爭中壯大起來的軍閥。

閣員們各自坐在寬椅上,寬椅之間有擺放的案几,案几上有茶盤。

朝鮮雖然不看重朱高熾眼裡,但也不能一頭霧水的扎進去,更不可能輕易信任兩名朝鮮商人。

普通人很少看技術報,反倒是社會報,生活報,雜報的銷量,遠遠高於技術報。

兩人乘坐的公車路線,直抵王府站臺。

早上乘坐公車的人,識字率很高,這些人都有興趣觀看不要錢的報紙。

“遼東遷移人口多,男性佔比高,特別是金州,林場又有分配妻子的宣傳.”

在紅巾軍失敗後,李成桂也成為了高麗有名的將領,手裡的實力是當時最強的一批。

這是他第二次近距離見到朱高熾。

內閣們大事小事都要商議,對於北平的現狀,以及未來的憂慮同樣需要考慮。

數十盞煤油燈被點亮,讓大廳顯得明亮起來。

“林場對於女性的吸收已經迫在眉睫.”

兩名工人的交談,引起了車廂上別人的興質,車廂裡紛紛談起了金州的傳聞。

北方的人口無法支援擴張。

“他不知道我新軍的厲害嗎?還是從來就這麼勇?”

經過解縉對當下朝鮮局面詳細的解釋,朱高熾結合自己知道的大勢,已經明白了問題的所在。

滅了高麗後,第一時間向朱元璋上表,朱元璋礙於形勢,接受了上表,取名為朝鮮,成為大明的藩國。

“聽說那裡的大夫們開膛破肚?”

解縉說的這件事,朱高熾倒是記得一二。

解縉記憶好,江西解元,中書庶吉士,在朱元璋身邊講解過經籍,在朝廷中樞呆了不短的時間。

朱高熾卻不願意這麼快做決定。

在未來的朝鮮歷史書中,對李成桂是批判的,認為此人阻擋了高麗吞併奴兒干的腳步。

“可以預見,明後年會有好幾萬口符合林場當年宣佈條件的男丁,這些都是需要髮妻子的.”

知己知彼百戰百勝。

對很多細瑣的事物也會認真的商議。

但一直到清朝後,清朝的統治者與朝鮮劃分邊界,正式規定咸鏡道和平安道歸於朝鮮。

朱高熾是樂見其成的。

“我們從北平帶回去的商品,被他下令禁止進入朝鮮.”

朱高熾惋惜道。

因此朱棣說:“朝鮮之地,亦朕度內,朕何爭焉?”。

眾人還有些新奇的坐在方形的大廳中。

“鄭道傳是大奸大惡之人,他最敵視上朝,曾經還鼓動過大王要攻打上朝.”

元末明初,奴兒干很混亂。

“但是礙於形勢,雖然接受了朝鮮的朝貢,但並沒有放棄東征,只不過太子去後,許多計劃也就停止了.”

“聖人並不喜歡現在的高麗大王,特別是現在的朝鮮,佔據了不少不屬於高麗的土地.”

沒有人手。

現在的朝鮮,雖然大體上不敢抵抗大明,但區域性對領土還是有野心的。

公車上,穿著工字裝的工人,手裡拿著一份社會報。

真要是比較起來,京城的高官才會對朝鮮更為熟悉,包括大明與朝鮮的往來方針。

“金州人口將近二十萬,今年十個月以來,出生幼兒高達六萬六千六百餘口,此乃自古聞所未聞的大祥瑞.”

社會報專門刊登了金州的事情,自然不是小事。

這個人還真不好找。

有些人倒是知道一二,最後找到了解縉。

兩名工人主動留下報紙,和一批人一同下了車,工人留下的報紙,被其餘人好奇的拿起來。

“有熟悉朝鮮的人嗎?”朱高熾問道。

“朝鮮此舉頗為粗魯,限制百姓的自由,違背了大明的禮儀宗旨,認為應該支援朝鮮百姓的自由.”

他們是來告狀的。

“本來和林場約定的“紅娘”計劃,每年為林場輸送一千名朝鮮女子,也被他抓了好些人.”

很簡單。

“京城太遠,既然我在北方,北方之事就有我來做主.”

朱高熾搖了搖頭。

“那小王爺是要對朝鮮動兵嗎?”

解縉問道。

朱高熾卻猶豫了起來,沒有回覆。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我麾下三千美少女

漭山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