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4章優先照顧強者(求訂閱,求月票)

朱高熾從天津返回北平,在遼東的郭銘也收到了調令,升為北平長史府左長史。

葛誠調去了山東,擔任山東布政司右布政使。

原山東右布政使因為抗拒新政被罷免。

山東行省的北面是北平行省,南面是應天府的淮安地區,地理位置非常的關鍵,萬萬不容有失。

郭銘拜見了朱高熾。

朱高熾對於老丈人很客氣。

郭銘在遼東已經證明了他的能力,並且付出了最大的誠意。

歷史上朱棣造反初期,最大的威脅除了大寧衛的軍隊,就是遼東的軍隊。

遼東的將領和軍隊,對朱棣造成了巨大的麻煩,最危險的時候就是朱高熾獨守北平城,朱棣帶領大軍對付大寧和遼東的軍隊。

解除了這兩支軍隊的危險,最後才能回擊朝廷大軍。

無論哪邊出了問題,也就沒有未來的永樂朝了。

如果不是兩地有北平系將領的通風報信,以及暗中書信聯絡朱棣反正,恐怕朱棣不一定能贏。

“我計劃於下個月十日前往京城.”

“臨行前有三個安排.”

朱高熾交代郭銘。

郭銘聽得仔細。

讓他來北平,就是為朱高熾坐鎮的,這地覺悟郭銘還是有的。

自己的女兒是世子妃,自己的外孫是世子嫡長子。

郭銘不支援朱高熾能支援誰,更不用說燕王父子如今的實力,以及聖人的支援。

郭銘覺得太多不懂大勢的人了。

這些人不知天高地厚,螳螂擋車,屬實是書生意氣。

“西域行省的軍隊,要在亦力把裡亮亮相,既要震懾住宵小,也要保證亦力把裡今年的太平,以及鐵道工程隊順利的施工.”

人是畏威而不畏德的。

朱高熾深信不疑。

太平從來不是講出來的,無論古今中外,都是靠著絕對的勢力維持下的太平。

而自己即將南下入京,大量的軍隊也即將南下,朱高熾不希望那時候,亦力把裡有事情發生。

鐵道工程隊遇襲的事情,給朱高熾敲了警鐘。

新軍的確強大,但也不是沒有人敢冒犯。

趁著現在的時機有利,敲打一下人心是上策,總比自己去了應天府,再鬧起事情要好。

“亦力把裡的黑的兒火者,他的兒子會告訴他一切的,此人是聰明人,知道做出正確的選擇.”

歷史上,此人就歸順了大明,還幫助大明打過仗。

“我反而擔心的是哈密.”

“難道安克帖木兒會作亂?”郭銘有些遲疑。

安克帖木兒很早就歸順了大明,並且一直遵守大明的規矩,並沒有聽說此人有野心。

“安克帖木兒問題不大,我擔心的是鬼力赤汗.”

“鬼力赤汗?”

郭銘不太瞭解。

朱高熾沉吟。

西北的局勢並不是孤立的,比起草原更要複雜,涉及到中亞西亞,連次大陸都有牽扯。

郭銘忍不住勸說道:“小王爺南下在即,還是以南下為重.”

朱高熾露出苦笑。

他是沒有辦法的事情。

例如高麗之事,前番他沒有大動干戈,並不是不願意派軍教訓高麗,而是顧慮倭國。

想要維持對倭國當下的局面,就必須扶持大內義弘。

因為大內義弘靠自己的勢力,明年是打不過幕府的,那麼幕府就會達成倭國的統一。

這會讓大明對倭國未來的行事,需要耗費十倍的力氣,都難以保持如今的收穫。

而為了拉攏大內義弘,讓他願意接受十八商行的條件,就不能貿然對高麗動兵。

因為這位倭國的大名,堅定的自認為自己是高麗人,甚至在與幕府打仗的時候,還想著要與高麗結盟。

所以朱高熾必須要顧全大局。

顧全大局就不能對高麗動兵,起碼今年不行,明年就由不得大內義弘了。

亦力把裡和哈密的事情也是如此。

之所以要搶著調派大軍過去,就是為了防備鬼力赤汗下毒害死了安克帖木兒,讓大明在哈密的統治失去了秩序。

如果這件事發生了。

那麼別說亦力把裡的鐵道,哪怕哈密的鐵道修建都會受到影響。

太多的局勢。

例如鬼力赤汗圖謀哈密,而歷史上朱棣正在造反,無力顧及哈密。

如果不是亦力把裡的黑的兒火者向大明遞交了投名狀,派兵北上與鬼力赤汗發起了戰爭,那麼哈密就會被鬼力赤汗佔領。

被他佔領,朱高熾無所謂,未來打回去就行,可是鐵道修建不了,未來就要花費十倍的力氣。

加上朱高熾未來的精力,至少今年的一年要放在南方,所以最好的上策就是維持現狀。

維持現狀就是要派軍隊去哈密。

而派軍隊去了哈密,又能加強對安克帖木兒的控制和影響,間接震懾黑的兒火者。

就像歷史上。

黑的兒火者主動出兵幫助大明擊退了鬼力赤汗,無論他打的什麼算盤,但是明面上就是幫助了大明,獲得最大好處的也是大明。

難道反過來又調頭對付他不成?

周邊的勢力如何看?

合著幫助大明立了功,不但沒有好處,還會受到懲罰,天下沒有這麼做事的道理。

所以朱高熾不願意黑的兒火者立功,因為這會妨礙他未來對亦力把裡的控制。

總之。

複雜的局勢,以及類似大內義弘事件的時機,都促使朱高熾必須在西北地區提前埋下後手。

“不謀全域性者,不足謀一域.”

朱高熾嚴肅的說道。

“不從全域性的角度出發,哪怕治理好一方也是微不足道的,在西北地區的事情也是如此.”

“南下是重要的,但也不能任由隱患做大.”

“如果順利的形勢下,以西北地區目前的局勢,並不算大麻煩,相信很快就能穩定.”

“不順利呢?”

郭銘反問。

朱高熾嘆了口氣。

“如果今日不順利,他日就是我大軍踏平一切的時候.”

郭銘怔了怔。

踏平一切。

郭銘相信小王爺能做到,只是恐怕介時慘不忍睹。

朱高熾沒有再糾纏這個話題。

亦力把裡作為大明連線中亞的重要地區,如果黑的兒火者和安克帖木兒能成為大明的開拓者。

那麼雙方都能獲得好處。

反之。

如今的朱高熾因為南下,的確沒有精力去顧忌亦力把裡,但是等他抽出精力的那天,那就再也沒有必要顧慮了。

“第二件事就是塞南行省.”

朱高熾神情輕鬆了些。

“塞南行省的礦工們,對於頭上臺吉日益不滿,還有礦工的兩種用工制度,也有不少的怨言.”

郭銘對於塞南行省要了解,笑著問道:“小王爺支援誰?”

朱高熾笑道:“誰強就幫誰.”

“豈不是欺軟怕硬?”郭銘忍不住開起玩笑。

“對,就是欺軟怕硬.”

朱高熾大方的承認。

中華的道德發展了太多年,有了大量的成語一針見血。

一句欺軟怕硬,無形的約束了多少人。

但任何事物都有度。

弱小者把希望交給了道德,希望道德約束能幫他們主持公道,失去了反抗心,天經地義的等著上蒼的幫助。

為什麼這些人不敢反抗。

因為他們害怕反抗需要付出的代價。

既然如此,不敢反抗的人就要被欺壓。

這就是事物的本質。

當你強硬了,有反抗的覺悟,那麼別人就不敢欺負你。

而你沒有這份覺悟,畏懼付出,自然就人人都敢欺負,並且被欺負的越來越厲害。

朱高熾笑道:“任何事物的發展,都是以抗爭為變化的.”

郭銘再一次呆住了。

小王爺總有驚世之言。

“所以塞南行省的事情也是如此,塞南地區的礦工們,如果他們反抗的決心大,力量超過了臺吉們的勢力,我自然就會支援礦工這邊.”

“而礦工們的反抗決心不夠,不如臺吉們的勢力,我又何必得罪臺吉們呢.”

郭銘擔心的說道:“但是礦工們如果嚐到了甜頭,會不會……”

“所以工廠以人為本,把他們吸收了進來不是麼.”

對內的治理,和對外的治理是不同的手段。

內部。

朱高熾需要有奮進心的人。

一個沒有奮進心的民族,是絕對沒有未來的。

沒有奮進心的民族,就算進入了工業化社會又能如何,人才是一切,而不是武器。

精神文明建設從來不是口號。

軍隊想要建功立業,商人們想要擴大生意規模,技術人員們希望發明出更多的技術,工人們想要更好的生活環境……

這才是大明該有的樣子。

軍隊不追求功業,商人不追求利益,技術人員不追求研究,工人不追求好生活……

這樣的大明,就算超前了一步,又能維持多久呢。

技術遲早會散播出去的。

十年,二十年,三十年……

只有讓民族保持奮鬥的精神,社會不停的發展,才是真正的萬世之根基。

朱高熾從來就沒有打算去拯救沒有奮進心的人。

麻木的人,讓他繼續麻木好了。

朱高熾相信。

會有大量敢於奮鬥的人走出來,這些人才是他指望的階層,引導大明走向世界。

那些麻木的人乖乖聽話就好了,反正不敢反抗不是麼,那就乖乖的接受安排。

強者會被朱高熾吸納為自己人,弱者會淪為被統治者,這就是穩固的統治。

由強者引導的精神文明,而不是弱者引導的精神文明。

什麼是強者。

趙宏!

才十四歲的孤兒,敢抄刀對向欺負自己母親的大人,這樣的人就是強者。

這才是民族的希望。

絕對不是那些被欺負了,卻不敢有絲毫反抗,總為自己精神上辯解的弱者。

一個被欺凌而不敢反抗的弱者,只能助漲欺凌者的氣焰,為敢於反抗者帶去更大的阻力。

朱高熾向郭銘交代了三件事。

當大明的領導層充滿了奮爭精神,那麼這個社會的風氣必然也會充滿奮爭精神。

大到國事,貪汙受賄,小到行業潛規則。

都會有人敢於出面抗爭。

這就是朱高熾所希望的大明。

精神文明建設的成果所要達到的層面。

這種層面絕對不是靠制定法律,喊幾句口號就可以達到的境界,必須要讓社會有大量充滿奮鬥精神的人,才能有這種結果。

所以朱高熾必須支援硬者。

也就是欺軟怕硬。

誰硬就主動拉攏誰。

朱高熾很反感後世弱者安慰自己的話,什麼欺負人的都是紙老虎,只要敢反抗對方就不敢再欺負了。

所以那就反抗啊。

可現實是被欺凌者永遠不敢反抗。

社會的陰暗面,弱者越多,陰暗面就越廣,這就是事物的本質。

一個光明的大明。

首先需要受到照顧的絕對是硬者,其次才是弱者。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抗戰:咱老李,可不經常打富裕仗

使用者41279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