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2章朱高熾的承諾

北平。

世子府。

大紅地毯一直鋪到大門口,地面平整的石磚就像染上了一層紅色,周邊地面乾淨無比。

王府衛隊的侍衛們穿著大紅工字軍服,大紅盔帽,胸前的燕子圖案在陽光下閃閃發光。

帶著白色的手套,握著裝有刺刀的自生火槍,腳上黑亮的皮靴,五步一崗,十步一哨。

在王府大街的廣場上,時不時停下馬車,馬車被安排送去後面的地方。

有乘坐公車,到了王府站後,步行而來的工人賢達,民間團體賢達,還有絡繹不絕的乘坐騾驢的人們。

他們都持有邀請名帖,還有另外一層身份,全體大議賢達,享有額外的政治特權。

劉通走路而來,他是報社推出先來的賢達。

有多層的身份。

既是北平著名的文學家,也是報社特邀合作伙伴,還是王府組織合作的其中一支社會研發小組組員。

王府的正門全開。

王府執事們接待進入王府的貴客們,同時嚴格的檢查對方身份,核查名帖的真偽。

劉通客氣的交上自己的名帖,對面是一位太監。

太監很熱情,確認無誤後還和劉通交談了一番,“劉先生的文章,俺經常拜讀,特別是劉先生的第二篇未來社會的推論,彷彿就是眼前發生的事情.”

“在下胡鬧之作,能入公公的眼,倒是在下的榮幸.”

劉通很低調。

他本來就沒有啥身份。

只不過北平模式的發展,不光是他獲得了好處,不少階層都獲得了好處。

商人們也是。

以往商人們追求讀書人的功名,不指望能登堂入室,有個護身符而已。

但如今商人們的地位已經明顯提高。

更有學者。

學者的身份和地位,並不比軍人差,反而更受人們的尊敬了。

劉通沾了一個文學家身份的光。

人們都把劉通當做大學者,左鄰右舍十分的崇敬劉通,覺得劉通是大文化人。

太監一臉羨慕。

劉通沒有多言,與太監告辭後進入了王府。

根據他的觀察,王府已經幾年沒有進新的太監了。

哪怕不知道怎麼走,跟著大紅毯即可。

而且周圍到處都是侍衛,估計也走不到哪裡去,劉通老老實實的踩著地毯。

從前門到端禮門的空地上,不算王府的侍者,已經有了三四百人,各行各業的人都有。

按照大議的稱呼,這些人都是賢達。

有王府特別邀請的賢達,以及官府的官員們,也有工人軍戶百姓們自己選出來的賢達,還有部分單位推出來的賢達。

自己就是報社推出來的。

劉通還看到了幾名認識的鄉紳,以前北平地方的大戶,看來已經加入了王府。

“劉通,這裡.”

正當劉通不知道去何處的時候,遠處五六人中,一名穿著工字服的中年人揮手。

正是社會報的主編,劉通的好朋友。

“李主編.”

“來來來,我向你介紹下,各位,這就是鼎鼎大名的劉通先生,小王爺親口稱讚過的大文學家.”

“啪啪啪.”

周圍的幾人笑著鼓掌。

劉通向眾人一一抱拳,“小王爺抬舉,當不得如此盛讚.”

李主編拉著劉通,介紹這些他不認識的人。

“這位是技術報的主編,這位是雜報的主編,這位是報者行的會長.”

劉通不敢怠慢,與每個人打招呼。

“劉通先生,我們雜報對您的文章也很感興趣,您不能厚此薄彼,只抬愛社會報啊.”

“不敢不敢.”

劉通笑道。

“好啊你,當著我的面.”

社會報的李主編錘了對方一拳,那人誇張的捂著胸口。

眾人哈哈大笑,劉通也跟著笑。

劉通見到了自己的組長,一幫技術人員在角落裡正探討什麼,劉通向眾人拱了拱手,暫時離開這個小圈子。

此時。

已經沒有再進人,根據名錄上的登記,邀約的賢達們已經到齊,沒有人耽誤時間。

張全穿著大衣,與幾名執事趕往端禮門的平臺見小王爺。

朱高熾在平臺上,正與幾名從山東和河南趕來的官員交談。

大軍先鋒已經抵達各地。

和朱高熾預想的反對激烈不同,各地的官府不但態度主動,還有官員趕來北平拜見他。

與去年的動靜大為不同。

“山東是人口大省,更是北方的冶鐵中心,熟練工人和儲備技術都是有優勢的.”

朱高熾笑道:“在萬廠萬礦計劃中,如何發揮本地的優勢,你們這些地方主官的作用是重大的.”

“小王爺聖明.”

山東右布政使楊鏞恭敬的說道:“山東的冶鐵優勢,被密雲區後來居上,是我們山東的遺憾.”

“但是下官向小王爺保證,只要小王爺對山東一視同仁,山東的優勢必然重新追趕上來.”

楊鏞身旁的左參政劉達也笑道:“地方的發展,離不開中樞的扶持和政策.”

“哈哈.”

朱高熾很高興。

如果用批判的角度,這些官員沒有堅持。

但他又不是大清,又不是征服者。

所以朱高熾並沒有鄙視他們,反而很喜歡他們的態度轉變,政治不是打打殺殺。

一味的靠屠戮來解決國家問題那是下策。

大明的崇禎不願意屠戮流民,造反大明的李自成也不願意侵佔京城百姓的房屋土地。

流民問題越來越大,而沒有分到糧食的闖軍軍心不穩。

最後清朝屠戮了所有反對的人,把城市內最好地段的房屋,店鋪,大片的熟田分給了自己的旗軍。

人殺光了,流民問題解決了。

被搶佔田地的百姓也被殺光了,土地分給了旗軍們,自身的統治勢力也穩固了。

代價就是這片土地的文明陷入了黑暗。

這就是古人所言的亡國和亡天下的區別,先民很早就有了高度的社會認知。

前者遇到問題想著如何解決問題,後者遇到問題想著如何殺光反抗者。

所以明朝萬曆時期已經誕生的先進思想和小市民文化,以及資本主義萌芽徹底熄滅。

“你們儘管找我要支援,只要是有利於地方工業發展的,我都給予最大的支援.”

朱高熾承諾道。

是不是自己把問題想到太嚴重了呢。

因為眼前官員們轉變的態度,朱高熾也在暗暗的思考,如今的局面,到底和靖難不一樣。

靖難時,朱棣屬於造反,但是現在朱元璋還活著。

這就是大義。

可能。

自己去京城,並沒有自己所想的阻力那麼大。

對於南下京城,朱高熾的信心又提高了幾分。

“小王爺.”

“時辰已經到了.”

穿著大衣的張全,幾名執事靠過來,恭敬的說道。

朱高熾點點頭,領著官員們一起出去。

眾人紛紛整理了一番自己的儀容,隨後邁開了腳步,跟在小王爺身後。

“小王爺到!”

宦官在石階上唱到。

採用擴音技術的廣場,隨著三音石技術,傳播到了每個角落,各處的人們停止了交談。

“嘩啦啦.”

隨著朱高熾身影的出現,人們主動的鼓起掌,面上各個露出高興的笑容。

北平模式為他們帶來了利益。

這些人都是擁護北平模式的人。

軍事先行是震懾。

而朱高熾要拉攏天下人心,而不是靠著軍隊去屠戮。

無論古今中外。

偉大國家的建立從來不是靠著屠戮。

包括新中國的成立,是在萬眾期盼的寄望中,從百年屈辱的土地上偉大誕生。

屠戮可以強大一時,但是文明的衰退是必然趨勢。

遊牧文明和漁獵文明已經證明了這點。

朱高熾腳下踩著三音石,立在臺階的平臺上,身後的王府侍衛們,離他有數步之遠。

“嘩啦啦.”

眾人忍不住再次鼓掌。

朱高熾笑著抬起手,掌聲隨後安靜。

“北平模式是偉大的.”

“北平模式從來不是針對某個階層,更不是要消滅誰,北平模式是全體百姓的榮光.”

“嘩啦啦.”

賢達們又一次鼓起掌來。

包括鄉紳們。

北平模式在北方的推廣,隨著時間的流失,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哪怕是最頑固的鄉紳,也無法否決社會的大改變。

需要清楚一點。

經歷太平天國以後,南方滿城的消亡,從禁錮中鬆開限制,最先發動變革的是漢人鄉紳,而不是漢人普通百姓。

大量的社學,培養出了大量的讀書人,從讀書人群體中誕生了進步青年。

進步青年帶來了進步思想,為中國煥發文明帶來了生機。

鄉紳不應該是貶義詞。

包括商人。

同樣不應該是貶義詞。

社會矛盾是治理問題,而不是階層問題,變成內部的對立。

任何說中國讀書人是阻礙社會生產力發展的言論,要麼是無知,要麼是居心叵測。

“北平模式將改變整個大明,所有大明的百姓,都將獲得更美好的生活.”

“十年.”

朱高熾抬起了一個巴掌。

“十年的時間,我承諾未來的大明百姓們,人人都能吃飽飯,用十年的時間,真正解決大明的溫飽問題.”

這是朱高熾南下對大明百姓們的承諾。

十年。

“嘩啦啦.”

“我就說小王爺是最與眾不同的人,每次的驚世之言,都能讓人震撼無比.”

商人群體中,張薄用力的鼓掌。

他為何每每敢踩中華重工一腳,就是因為相信小王爺。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穿越:我孟獲不想被七擒七縱

糊糊味的糊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