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5章新出爐的“越王”

應天府的鐵道修建工程,雖然集中力量調動了高達十幾萬的鐵道工人,但並沒有通車,許多路段仍然在趕工期。

從山東進入徐州,全軍開始步行。

京城的太監奉命來迎接朱高熾,並且有朝廷派來的官員,還有部分的武將。

魏國公徐輝祖也來了。

是朱棣親自安排的,不過看樣子徐輝祖並不太高興。

一切彷彿沒有絲毫的波瀾。

去年激動的輿論更像是水中花,朱高熾從南下的那天起,沒有遇到任何的意外。

更令人們沒想到的是,各地的官府非常熱情,都趕來拜見朱高熾。

晚上。

朱高熾和從京城來的姚廣孝單獨見面。

朱高熾終於能問起他關心的問題。

“黃子澄、方孝孺那幫人沒有動靜?”

“黃子澄帶頭上疏,但是這些奏疏都被聖人留下了,還有方孝孺在浙江,根據王爺在錦衣衛的人查探,方孝孺仍在竄連,並沒有死心.”

朱高熾聽到姚廣孝的回覆,心裡才覺得正常。

這些人可是死不悔改的。

“皇爺爺什麼態度?”

“不知.”

姚廣孝搖了搖頭,“最近的事務,聖人都交給了燕王處理,燕王已經臨朝了,當天黃子澄差點要死諫,被宦官攔住驅逐了回去.”

“沒殺人?”

朱高熾有些好奇。

“可能是有所顧慮,燕王沒有大動干戈.”

朱高熾忍不住沉吟。

歷史上朱棣是敢殺人的,如今沒殺人,難道是擔憂引起朱元璋的不滿?

朱高熾雖然不願意殺人。

但是並不代表他沒有主意。

遼東行省,塞南行省還缺人呢,不殺可以流放嗎,把那些堅定反對的人流放過去。

西方國家不就是如此麼。

新大陸可是流放之地。

其實中國也是如此。

古代那些偏遠的地區,就是罪犯的流放之地。

最開始從流放南方,漸漸發展到流放廣東,當這些土地在宋朝徹底被開發出來後,大明開始流放遼東。

大明流放之地就是遼東。

除了遷移軍戶之外,增加遼東的人口另外途徑就是流放罪官去遼東。

“難道任由這些人竄連?”

“可能燕王等著塵埃落定之後再來處置.”

姚廣孝老和尚笑道。

當初他可是差點命喪這些人手裡。

如果不是燕王相救,姚廣孝早就墳頭三寸草了。

朱高熾點點頭。

朱棣在一些事物上,的確比自己沉得住氣。

朱高熾不喜歡等。

上輩子。

等校領導講話,等公司領導講話,等客戶,等老婆,等……

反正好像普通人活著就是為了等。

雖然知道萬事有度。

不過朱高熾最不喜歡等。

他喜歡主動出擊。

“你看看.”

朱高熾把廣威將軍送給自己的名單交給了姚廣孝。

姚廣孝連忙接過來。

看後並沒有意外。

“倒是和紀綱稟報的八九不離十.”

“紀綱?”

“是王爺在錦衣衛的親信,如今幫王爺管著錦衣衛.”

朱高熾忍不住感嘆。

雖然蝴蝶的翅膀,許多事情有了變化,但也有一些人還是出現在視線裡。

“不過廣威將軍可是皇太孫一系拉攏的軍中中堅人物,想不到倒戈了小王爺.”

“投機罷了.”

朱高熾一臉的無所謂。

姚廣孝見小王爺沒有了問題,然後才說出朱棣的交代。

“王爺說小王爺做的不錯,無論是在北平的佈置,還是在山東留下的後手.”

姚廣孝一臉的敬佩。

小王爺能忍住誘惑,實在是難得。

雖然顯得對聖人不太孝順。

多少人按耐不住,北平系的將領,不少人都已經急不可耐了,盼著燕王成為太子的那天。

聽到姚廣孝帶來朱棣的態度,朱高熾關心的問道。

“皇爺爺和父王在京城快兩年了,皇爺爺下一步打算怎麼辦?是直接讓父王監國,還是隻讓父王當太子?”

“聖人很早就已經放權,目前來看應該是會讓王爺監國.”

姚廣孝猜道。

“那就好.”

朱高熾鬆了口氣。

當太子和監國太子是兩回事。

如果朱棣只是被封為太子,那自己來京城又算什麼,一點權力也沒有。

只有朱棣監國,自己才能在朱棣的支援下,繼續推動工業化發展。

只要能繼續推動工業化社會發展,在這個過程中,自己就能掌握更多的權力。

“朱允炆怎麼安排的?”

“目前不太清楚聖人的心思.”

朱高熾點了點頭。

對於應天府的局面,有了更清楚的認知。

……

應天府。

“皇爺爺.”

朱允炆跪在朱元璋的身前,滿面的淚痕,事已至此,朱允炆知道自己的地位就在朱元璋的一念之間。

朱元璋扶起了朱允炆。

從朱允炆的身上,看到了長子的身影。

朱元璋嘆了口氣。

“皇爺爺,朱高熾對您沒有孝心,多次違逆皇爺爺的旨意,連叔叔們都不放,一直關在北平.”

朱允炆終於撕破了臉。

當初一直顧忌臉面不好意思指責朱高熾,現在連四叔都開始在朝堂露臉了。

朱元璋黑著臉。

北平模式的確厲害。

可朱高熾做的一些事,朱元璋並不太滿意。

對將領的待遇太低了。

只有與國同休,這些人才是皇室的最大支持者。

還有對自己的叔叔同輩侄兄弟們,朱高熾打算怎麼做,一直關起來不成。

“朱高熾不忠不孝,皇爺爺就算不為了自己,也要為天下考慮.”

朱允炆哭道。

朱元璋搖了搖頭。

“雖然不太恭順,可此子嘛……”朱元璋未說完,而是發出一聲長嘆。

歷來想要當好皇帝。

可不是光靠仁德禮孝就行的。

朱元璋可不信那一套。

之所以制定下一代以寬仁為主的安排,只是出於國情的考慮,而不是因為信任那一套。

相反。

朱高熾的所作所為雖然讓朱元璋生氣,可朱元璋內心深處竟然有些歡喜。

這才是讓朱元璋有些鬱悶的原因。

合著越對他不孝,他反而越歡喜?這是能對外講的話麼。

如此“苟”的繼承人。

朱元璋覺得自己拿他都沒有辦法,天下間還有誰能奈他如何呢。

就算自己有種種的算計。

結果朱高熾“穩”的住。

說穿了就是以勢壓人,不在乎規矩,讓人無可奈何。

朱元璋是堅定的性格,並不會因為朱允炆哭訴一番就改了主意,拍了拍朱允炆的肩膀。

“你放心吧.”

“咱為你安排好了,你去廣東.”

“咱封你為越王,藩國就在番禺,離朝廷又遠,只要你不出錯,以後就好好當你的越王吧.”

朱元璋安撫著朱允炆。

朱允炆聽到後,哭聲更大了。

他才不要勞什子越王。

他是皇太孫啊。

朱元璋沒有再理會朱允炆,不顧朱允炆的哀求,徑直離開了東宮,隨著朱元璋的離去,門外的太監們進來。

朱允炆要移宮,為朱棣騰位置。

朱元璋心要是硬起來,那絕對是槓槓的。

彷彿沒有聽到宮內的哭喊聲,太監們如狼似虎的搬遷東宮物件的動靜。

以後皇宮的主人可是朱棣。

誰還在乎一個要遷去極遠之外的越王呢。

太監們最有眼力了。

第二日。

東宮的屬臣們就發現了不對,朱允炆不見了。

這下子人們徹底鬧開。

黃子澄大鬧東宮,被太監們驅趕了出去。

外面都在猜測,皇太孫是不是被軟禁了起來,下場會是如何呢。

“燕王殿下.”

齊泰攔住了朱棣。

朱棣平靜的看著齊泰。

齊泰的才能的確不錯,彷彿兵部的活字典,任何兵部的事物,此人都能答得上來。

父皇也稱讚過齊泰的才能,提醒過有才能的人,能拉攏的還是要拉攏的。

朝廷的人才並不多了。

朱棣對於齊泰也並沒有見外。

比起黃子澄這些人,齊泰屬於可以用的,所以朱棣沒有因為齊泰的攔路而生氣。

“皇太孫畢竟是太子的骨肉,就算……”齊泰有些難以開口。

他忠君。

忠的是朱元璋。

如今朱元璋改了主意,大勢已不可違,齊泰雖然已經接受,但是還是無法說出來。

朱棣知道齊泰要說什麼,拉起齊泰笑道。

“朱允炆是我親侄子,我不會怠慢他的.”

齊泰鬆了口氣。

只要能讓皇太孫有個好結局,齊泰心裡就沒有了疑慮,已經接受了現實。

沒幾日。

朱元璋下旨。

皇太孫朱允炆失德,封為越王,屬國番禺,即日出發,王宮由地方組織修建。

至於王宮何時修好,並沒有人在意。

遼王從被請去北平的那天,他的遼王宮至今都沒有修好呢。

“皇太孫這回成為了越王,恐怕住不上越王宮嘍.”

“難道聖人會反悔?”

“聖人畢竟老了,廣東當地的官員難道連這點覺悟都沒有?誰敢主動為皇太孫修王宮.”

“除非燕王日後親自下旨,讓當地官府修建越王宮,當地的官員才會動起來.”

京城。

北平社會報分報報紙的銷量節節升高。

人們討論的話題漸漸不在是朱允炆。

而是燕王何時被封為太子,燕王世子何時被封為皇太孫。

至於黃子澄,方孝孺等人的努力,隨著朱元璋的旨意,立馬灰飛煙滅。

浙江的讀書社鳥獸散盡。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抗戰:咱老李,可不經常打富裕仗

使用者41279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