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4章民心所向仁者無敵

朱高煦當即打消了其餘的心思,老老實實等候後方軍隊的帶來,以至張輔抵達。

大明在安南有人心,明軍入安南後,對地方秋毫無犯,保障了當地華族們的利益。

越來越多的情報,源源不斷的送到了明軍手中。

“民心的威力,誰也無法小瞧.”

張輔感嘆道,忍不住看向朱高煦:“幸虧高陽郡王沒有莽撞,陷入黎賊的埋伏.”

如果真的被黎賊得逞,張輔想想都覺得心慌。

“是啊.”

“按道理,我們本該如瞎子般,黎賊知己知彼,如今調換了,他們被矇在鼓裡,我們卻瞭然形勢.”

張輔盯著輿圖。

良久道:“機不可失,失不再來,吞下這十萬軍,我們在安南的形勢將大勢定矣.”

將計就計。

張輔立刻下令,大軍出動,在芹站一帶,命令鷹揚將軍呂毅、黃中等領軍把守山道,建立工事,要把埋伏在山中的安南軍堵死在裡頭。

他則率領大軍抵達昌江口,直奔安南軍主力所在,首先圍攻嘉林縣,奪下安南軍的補給點。

這一戰,張輔動用了新軍。

從後方整編後的新軍,帶上了新式火炮,整整炮轟了三日,讓城牆上的守軍不敢留在城牆。

大軍圍攻的第二日,各處的安南軍就趕來支援。

張輔立刻順勢圍點打援。

嘉林縣成為了安南軍必救的城池,而明軍布好了陣勢,等著安南軍上來撞碎腦袋。

整整兩日,在嘉林一帶,安南軍傷亡了數千人,被擊潰了上萬人,再也沒有軍隊敢來支援。

見狀。

張輔加強了攻城的力度,最後藉助炸藥包炸塌了城牆,半日的時間,拿下了嘉林城,繳獲了糧草物資無數。

而西北地區的沐晟,並沒有南下,而是選擇東征,大片缺乏兵力的城市,望風而降,正好與張輔在嘉林匯合。

此時。

張輔手裡已經有了高達十三萬的兵力,立刻撲向了安南主力所在地市橋。

到了這一步,黎元澄已經知道自己的計劃敗露了。

“該死的叛徒.”

黎元澄沒有了當初的鎮定,破口大罵,恨不得親自帶軍去屠戮了那些鄉紳。

明軍每一步都踩在了他的節點上,讓他步步疲於應對。

對方又不是神仙,怎麼可能算的這麼準,一次兩次說得過去,三次四次絕對有問題了。

“雲南那邊的明軍,雖然不是我們意料中的南下,但是我們的計劃是沒有問題的.”

帳內計程車氣低下。

黎元澄重拾了心情,鼓勵的說道:“此戰之敗,不是敗於我們實力不如人,而是被人出賣.”

眾將領並沒有反對。

他們太憋屈了,每一步都被敵人牽著走,他們毫無還手之力,從來沒打過這麼窩囊的仗。

“一城一地不在乎,失去整個北方也不要緊,只要我們還在,兵力還在,就還有機會奪回來.”

“反觀明軍,他們越是深入南下,他們後方的補給會更難,我們的機會還有很多.”

黎元澄穩住了軍心,沒有因為內心的憤怒和不服,選擇繼續和明軍硬幹,而是選擇了退卻。

竟然真的直接放棄了大片北方地區,但是帶回去了八萬大軍。

在江口。

黎元澄燒燬了所有的船隻。

“此人的魄力非常人也.”

張輔抵達了大軍,望著空無一人的大江,一艘船隻也無,隔江感嘆。

朱高煦久久無言。

他在想如果換做是自己,會不會有這麼大的決心,更能不能壓過心裡的不服。

又想起了父親的教誨。

作為軍中主將,絕對不能被心情打敗,始終保持冷靜,顧全大局,做出對己方最有優勢的佈置。

“我在雲南時,經常聽到隔壁黎賊父子的名聲.”

沐晟心情很愉悅,暢快的說道。

他們沐家很尷尬。

特別是燕王成為了太子後,他們沐家在朝廷的關係,不但不能成為助力,反而成為了包袱。

不過有了今日追隨太子殿下出徵,日後的沐家算是搭上了太子這條船。

“陳叔明雖然重用自己的女婿,用來穩固自己的權勢,可也不是沒有防備.”

“但是黎賊父子功勞卓越,為安南屢屢立下大功,所帶領的軍隊更不可小覷,可謂是一步一個腳印,壓下了強勢的王族,控制了安南國.”

張輔聽聞後,感慨道:“歷來如此人物多是雄主,只可惜遇到了我們大明.”

“哪怕是前元,都不可能打敗黎賊父子,整個天下,也只有我們大明可以做到了.”

“哈哈哈.”

沐晟沒有反駁。

雲南的土兵進入安南,直接被一棍子打傻了,如果不是黎元澄主動放棄西北,沐晟可沒有信心能打到這裡。

當地的華族並沒有接受土兵的到來,也就是沐晟以大明的名義安撫地方,加上靠著漢兵約束土兵軍紀,才讓華族沒有抵抗。

如果黎元澄不主動撤走,以當時的民心,沐晟很清楚,自己是打不敗黎元澄的。

安南的地形像一個湯勺。

北方是寬闊的勺頭,南方是狹長的勺柄。

勺頭的邊緣是高山林地,只有幾處適合行軍,其餘是平原地區。

勺子整個東面線區屬於連綿的山脈,猶如一條“長城”,和中國內地的長城東西走向不同,安南的“長城”是南北走向。

正是如此的地勢,促成了安南的國土面積。

隔開了安南與寮國和真臘,讓安南很難入侵兩地,也有安南勢弱的時候,成為了安南的天然防線。

誰也無法做到跨過山脈,解決軍隊補給的問題,屬於時代的侷限性。

同樣,安南最南部的順化府與占城北部的交界處,也處於山脈地區,分割了兩國。

山脈圍起來的平原,促成了一個又一個的國家與地區。

簡而言之。

靠著安南鄉紳們提供的資訊,大明軍隊輕易的拿下了安南北部山脈地區。

同樣。

如何解決補給,成為了大明的難題。

也是未來安南因為利益問題,華族們放棄了大明。

大反叛的過程中,大明最後因為補給問題,戰場上雖然沒有失敗,可經濟上失敗了,放棄了安南。

其實大明還有一個選擇,當時大明的軍力已經佔住了安南,可以透過屠戮當地的方式解決補給。

只是大明到底是大明,立國時就正,對於安南這個中華故地,並沒有選擇如此的方案。

所以安南哪怕打敗了明軍,重新獨立,仍然第一時間向大明派遣使者,認大明為宗主國,接受大明的宗藩管理體系。

對此形勢朱高熾有清楚的認知,必須以海運為主。

可透過海運運送物資,那麼大海上的安全則至關重要,無邊無際的大海,遇到的騷擾比陸地更難以解決。

京城。

兵部圍繞海運方案,產生了激烈的爭執。

“陸運雖然艱難,可是穩定,而海運的危險大,更有安南的水師發達,恐怕遭到很大的打擊.”

兵部齊泰說道。

金忠搖了搖頭,“我大明水師天下無敵,安南的水師雖強,不過是在西洋稱王稱霸而已.”

“擊敗安南的水師容易,怕的是安南的水師不會與大明水師硬抗,從他們的作戰方式就可以看出,黎賊父子不可小覷.”

朱高熾聽著大臣們的爭議,仔細的思考。

法國殖民越南,並不只是靠武力,而是透過了兩個世紀的蠶食。

西方殖民者的路數很有套路。

先透過利益拉攏陌生國家的上層,獲得通商的資格,建立起商站。

商站的人口少,主要建立在海邊。

所以遇到敵人的時候,可以躲在城堡裡,只不過幾百人而已,城堡裡的糧食足夠吃。

然後等待艦隊的到來,透過海上的襲擾,威逼利誘之下,與對方和解。

面對每個國家實力不同,細節上也有改變,總體上是這個路數。

他們主要是商業模式,透過長期的利益腐蝕地方,利用地方的矛盾,擴大自己的勢力範圍。

屬於蠶食的方式,適合他們以少吞大的路數。

大明不同。

大明收復安南,兵力加上民夫,有六十多萬青壯,每日消耗的物資是天文數字。

蠶食的方式是行不通的。

就如遊牧民族可以對農耕文明進行以戰養戰,而農耕文明卻無法對遊牧文明以戰養戰。

猶如一個富人和一個窮人打架,富人就算贏了,也得不到什麼利益,反而付出大於收穫。

農耕文明的優勢是生產。

靠著生產開發地方,養活更多的人口,發展輝煌的文明。

所以漢民族的繁衍,是充滿了文明的,並不是後世網路所言,漢人先民不記載而已。

“要麼能全殲安南的水師,不讓安南有襲擾海上運輸線的力量,要麼仍然以陸運為主.”

齊泰看向朱高熾,堅持他的想法。

本質上。

大明的生產力不夠,無法像後世的二戰,隨便多少物資沉於大海,後方能成倍的生產出來。

生產遠遠大於消耗,也就不怕損失的物資。

大明不行。

大明的生產力,還沒有富裕到不在乎物資的損失,為安南之戰準備的物資是有限的。

“集結金州,天津,浙江水師,集全國之力,摧毀安南的水師,片板不留.”

朱高熾明白了問題所在,當即下了決定。

聞言,金忠當即反對。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戰爭之路:我有移動武器庫

北方星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