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1章五百年來打到此處的也只有我了

朱棣留在了熱海的爽塔石,朱能帶著大軍繼續西行,一直抵達俺的幹一帶。

“五百年來,打到此處的也只有我了.”

旌旗招展。

騎在馬背上的朱棣,望著山清水秀的熱海,忍不住感嘆道,內心充滿了得意。

此地唐代屬於碎葉城地區的範圍。

當地人又稱素葉城、素葉水城,因其依傍素葉水,故得此名。

唐朝在西域設的重鎮,也是中國曆代王朝在西部地區設立的最遠的一座邊陲城市。

後世清朝與俄國簽訂條約,主權歸屬於俄國,從此中華在法理上徹底失去了這片土地,包括此地以東大片的土地。

明朝。

雖然沒有實控此地,但是此地屬於大明的藩屬朝貢國,也就是天下宗藩體系。

清朝的失敗,和法國簽訂條約,和日本簽訂條約……

失去了朝鮮,失去了安南等。

讓中華先民們留下來的宗藩體系,這份偉大的遺產消失於歷史的長河,取而代之的是西方國家制度。

國家制度並不算落後,但是因為陷入了時代代差的落後,失去了發展宗藩體系的機會,對於中華文明是巨大的衰退。

“接下來要看如何治理,只有治理好當地,才能真正的歸入我大明.”

朱棣向官員們說道。

官員們的能力,決定了地方的歸屬。

看著年輕的官員,朱棣心裡沉甸甸的,頗有些擔憂。

前皇太孫一系的打壓,讓大量的中老年官員離開了朝廷,取而代之的是年輕一代。

可年輕代表了沒有經驗。

洪武三十年的南北榜,就是因為年輕的官員們不懂政治的妥協,只曉得嚴守教條。

認為自己做的沒有錯,因此而死不悔改。

可治理國家怎麼能用簡單的對錯呢。

從京城傳來的急遞,讓朱棣放棄了順道北征的意圖,不久,朱棣帶著部分軍隊返回委魯母,召見了阿魯臺的使者。

黑的兒火者是東察合臺汗國的大汗,如今隨著黑的兒火者逃亡帖木兒汗國,預示著東察合臺汗國的覆滅。

阿魯臺原是鬼力赤的部下。

鬼力赤是窩闊臺一系的子孫,從瓦剌分裂出來的勢力,原本的歷史上,毒殺了哈密王安克帖木兒。

哈密王安可帖木兒是大明朱元璋所封。

鬼力赤侵佔了哈密後,向大明稱臣納貢,然後與東察合臺汗國的黑的兒火者交戰。

然後就是韃靼和瓦剌。

可如今歷史發生了變化。

北平先是打敗勃林帖木兒,再擊敗了額勒伯克可汗,收復了韃靼和東部蒙古。

然後剿滅了鬼力赤,最後又打敗了黑的兒火者。

殘餘的勢力阿魯臺等人逃回瓦剌,與瓦剌北方的諸部重歸於好,不敢再與大明爭鋒,選擇向大明稱臣納貢。

朱棣因為京城的訊息,決定接受他們的歸順,也就是歷史上的瓦剌西部地區。

“本為一國,不該有兵戈,而當一體和諧安寧.”

朱棣向臺吉們說道。

眾臺吉連連稱是。

“我們物資貧瘠,還望太子殿下仁德,互開邊市,允許雙方貿易.”

阿魯臺的使者恭敬的說道。

朱棣沒有拒絕。

哈密,亦力把裡,加上東察合臺汗國的地區,實在是太大了,需要保持穩定。

“哈密以北的伊吾,沙洲以北的馬羅山,兩地為互開貢市的地區,雙方都需要保障當地的和平,以免阻礙貿易的順利.”

亦力把裡以北的山脈,阻絕了兩地的交流,而且朱棣也不會在亦力把裡開市。

哈密以北的兩處,適合人畜通行,而且哈密靠近嘉峪關,形勢更加的穩定。

“太子殿下的恩情,我等萬世不敢忘.”

眾人感動的說道。

太兇殘了。

從洪武二十七年起,最開始是北平,如今到了大明太子親征,這些年一直在打仗。

更過分的是,明軍越打越厲害,再也不像從前那般,打仗時間越久,大明內部的民怨越大。

看不到希望,也知道打不過,歸順是唯一的選擇。

朱棣沒有太過在意。

金帳汗國,帖木兒汗國,這兩個汗國的存在,讓和平只是暫時的而已。

有這些龐大的地方為大漠輸血,眼前的臺吉們,誰知道其中哪個人,日後又會反叛呢。

不過朱棣不急,他年富力強。

誰反,他就打誰。

在委魯母和眾臺吉約定後,朱棣又開始安置當地。

雖然他急著返回京城,可事情千頭萬緒,哪裡又是輕易可以離開的呢。

“出使金帳汗國,最好讓他們同意向我們大明稱臣納貢,不過安撫才是第一位.”

“帖木兒汗國,本已經向我大明稱臣納貢,但是帖木兒此人圖謀甚大,我們不得不防.”

朱棣派了兩支使團,一支由李暹帶領,出使金帳汗國,一支由陳誠帶領,出使帖木兒帝國。

兩位都是外交方面的人才,才能值得朱棣深信。

“帖木兒正與極西之大國交戰,戰事非年餘可平,臣的此行並不會有問題.”

陳誠笑道:“只怕帖木兒會非常優待臣,以避免我大明從東進攻他,讓他陷入進退兩難之境.”

朱棣忍不住感嘆。

如果給他三年時間多好。

三年。

在亦力把裡遷移人口,恢復當地生產,他率領大軍東征,恐怕是最好的局面。

帖木兒就算想要帶著主力回援也有心無力。

可惜。

實在是吞不下了。

誠如長子所言,打仗為政治服務,需要的是治理,而不是為了破壞而破壞。

兩支使團離開後,朱能也率領大軍從俺的幹返回。

“西域行省包括河西走廊,即前陝西行都司,含括如今的哈密諸衛.”

“東察合臺汗國,恢復故名為安西,施行軍戶制度,定為安西都司.”

“立吐魯番前後二衛、別失八里衛、委魯母前後中三衛、亦力把裡衛左中右三衛、設俺的幹千戶所、哈實哈兒千戶所”

根據朱棣的要求,需要移民近三十七萬人口,填充安西都司地區。

“去安西.”

“分田幾百畝.”

大明的機器早已經啟動,從去年就開始組織移民的人口,從開始的二三十萬到五十萬。

江西行省,應天府,浙江行省,福建行省等等人多地少的行省,有大量的無地農民。

沒有自己的土地,為別人種地當佃戶,生活過得貧困,掙扎在溫飽線以下。

他們大多數沒有老婆,老光棍也有很多。

“去了就發老婆呢.”

“騙人的嘴,哄我們鄉下人.”

聽到吏員的宣傳,百姓們紛紛發出嘲笑聲。

“是真的.”

“只要你們不嫌棄,有高麗的婆娘,倭國的婆娘.”

“那怎麼能行.”

“嘿.”

吏員罵道:“你個老光棍,一輩子娶不上媳婦,也不瞧瞧你長的模樣有多寒磣.”

接地氣的罵聲,反而讓周圍的百姓們笑了起來。

過的窮,穿的破爛,多年繁重的勞動壓垮了背脊,站沒有站樣,坐沒有坐樣。

這位吏員不同,來自於北平。

他並沒有小覷眼前的讓人無法入眼的苦哈哈們。

金州不就是如此麼。

金州的苦哈哈們,過上了和諧穩定的生活,娶上了婆娘,要不了幾年的時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人們說話聲音大了,腰桿也挺直了,樂於去看新戲和聽新歌,還喜歡去看賽事。

他們身上的精神氣,彷彿變了個人似的,原本那些粗鄙不堪的小動作也消失了。

正如當年的小王爺所言,經濟基礎決定精神面貌。

所以吏員沒有看不起他們。

在內地當農民會越來越難,隨著大片井制度的推廣,軍戶們才有如此的待遇。

大片井制度下的農民,他們的優勢比工人還要強。

那麼想要加入其中,成為邊地的軍戶,就是僅有的道路,雖然邊地貧瘠,可是要不了幾年,他們的身份就會發生巨大的改變。

熟地分一百畝地。

中等地分兩百畝。

差的地,或者林地,或者草地,直接分三百到七八百畝。

莊園或者牧場,或者半莊園半牧場。

保障分婆娘。

“可惜不能說話.”

有老漢惋惜道。

“能生娃,能幫你幹活,你還嫌棄這嫌棄那.”

老漢露出缺了顆牙齒的嘴,傻呵呵的笑著。

當場響應的人並不多,可私下裡報名的人非常的多,不光招募到了五十萬人口,其中大部分是男丁。

大明的各地。

鐵道修建的越來越多,有些地區雖然還沒有通車,但是經濟富裕的行省已經全部通車。

火車上的百姓們,第一次乘坐火車。

費用由朝廷承擔。

他們只需要帶上自己不多的行禮,震驚的看著車廂的窗戶外,大明已經變成這個樣子了嗎。

天南海北,各地的人抵達了嘉峪關,乘坐鐵道馬車去了哈密,去了安西都司。

都司衙門的整編下,分成各千戶所,百戶所,有序的分發各地。

“真的發婆娘啊.”

漢子們欣喜若狂,直勾勾的盯著一個個屁股大,能幹活能生養的女人們,漢子們兩眼發光。

朝鮮貿易集團一口氣送來了八千名高麗女性,與一萬七千名倭國女性。

金州的移民腳步放緩,減少了這方面的需求。

朝鮮貿易集團。

背後的國內商人,朝鮮商人,乃至倭國的十八商行急的不得了,得知大明有了新的移民地區,最高興的莫過於他們這些商人。

這些貧窮的女性,與大明貧窮的男性,結合在一起,來到陌生的土地上,展開他們的新生活。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傾天

純潔匕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