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3章朱棣的征途

“洪武三十一年十月,鬼力赤以小人行徑,下毒殺害大明所封哈密王安克帖木兒,以三萬騎兵大舉入侵哈密,連屠十八城.”

“我大明嚴令鬼力赤離開哈密,還哈密以和平,鬼力赤不識天國威嚴,螳臂擋車,拒絕我大明之善意.”

“今洪武三十二年八月,我大明太子殿下親征,弔民伐罪,勢必消滅鬼力赤,還天下太平.”

……

隨著各報的頭條,引發了社會的轟動。

百姓們這才知道哈密發生了什麼事情,原來有人在欺負他們。

在報紙後,還有引人深思的文章。

“觀中華文明之核心.”

“世界上有三種思想,一種是人的生命是天神賜予的,人的生命意義在於聽從天神的旨意.”

朱高熾同樣看著手裡的報紙,上面寫的就非常明白。

他們卻不知道,國外的小地方更嚴,可不只是嘴上說說。

這一戰也滅亡了鬼力赤在哈密以南的勢力。

在兩千年前,先民們就在思考,如何往統治者頭上戴上籠頭,把無邊大的權力約束起來。

朱高熾明白朱元璋的想法。

與前番的北平不同,這次調動的物件遍佈大明各地。

“如此好文,當浮一大白.”

這也是互市的地方,交易給大明的馬匹,公馬都是騸了的,這也是大明不太在乎馬市的原因。

在中國的小地方,選擇躺平的人只會被別人嘴上說說,就算這樣他們都受不了,認為國外寬鬆。

瓜洲的鬼力赤大軍出現了。

這一年裡,安定衛已經被鬼力赤拿下,殘餘的勢力龜縮到了柴達木沙漠,靠著嘉峪關時不時的接應才艱難的存活。

其實宏觀來看的確如此。

輿圖前。

許多不學無術的人,喜歡透過字眼來了解意思。

朱棣一臉的笑容。

“大明必勝!”

如此狂妄的話語,沒有人覺得太子的囂張,相反,人們更受鼓舞,他們需要的就是這樣的將軍。

朱高熾需要的不是一時的痛快,而是萬世的基業,自然考量的是文明的建設,而不是文明的破壞。

朱棣輕輕的說道:“掃平一切不服.”

你讓它陷入了失去延續的危險,它為何又不能給予你最殘酷的報復呢。

人人稱讚。

眾人露出了傻笑。

記得後世,有外國人感嘆,中國人總是被他們之中最勇敢的人保護得很好。

遊牧對中亞的征服,使得中亞深受其害,歐洲受益良多,甚至可以說推動了歐洲邁向近代化的根基。

朱元璋差點要破戒。

朱棣沒有因為勝利的局勢改變腳步,就如他說的平推下去,整個明軍都在按照他的節奏行軍。

還是老三樣。

人們看向了朱棣,等著太子的決定。

老三樣的戰術,沒有什麼變化。

常年喝酒的老人,不能立馬戒酒,常年不喝酒的老人,也不能一下子喝太多酒。

大炮轟完步兵轟,步兵轟完大炮繼續轟。

鬼力赤從哈密城門圖為,被早已等待的明軍騎兵團團圍困,最後困殺於哈密以北五十里之外的無名之地。

自由從來不是隨心所欲,想幹什麼就幹什麼,生於當下的社會,有權力必然也有義務。

沒有讓人們等太久。

“推過去.”

離鬼力赤入侵哈密近一年。

“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又合前人栽樹,後人乘涼.”

“大明必勝!”

“正所謂身也者,父母之遺體也。

子女的身體,是父母身體的延續,也就是父母生命的延續.”

以前是燕王,現在是太子,未來是大明的皇帝。

就像後世有些人誇讚,說西方皇權如何如何被約束,以證明社會的進步,可中國的皇權不是一直在被約束之中麼。

朱元璋自制力很強,很快放棄了喝酒的念頭,看著手裡的報紙愛不釋手。

五萬騎步大軍,沿著哈密的鐵道線,帶領十萬軍戶,一邊修復鐵道,一邊前進。

朱棣剛離開應天府,別後腳朱元璋出了問題。

“生命是自然形成的,而不是神創造的,‘天地合氣,萬物自生,猶如夫婦合氣,子自生矣。

’”

但是向外打的過程,如何建設大明,發揚中華文明,才是不敗的道路。

此時。

強大的武力,需要有相匹配的精神文明,才能真正的強盛輝煌,而不是一味的破壞。

鐵道的根基是打造好的,修復比建造輕易。

兩支軍隊在瓜洲開戰。

同樣。

數千將士舉臂高呼,呼聲震天。

再也不是最初,君主可以隨心所欲的時期。

明軍沒有意外。

因此有了道德標準的誕生,乃至君主的一言一行都要被禮法所約束。

訊息傳到了亦力把裡,嚇得黑的兒火者等人連忙派使者到哈密,祝賀大明的勝利。

正所謂天理昭彰,報應不爽。

“對.”

不疾不徐。

“今日太子出征不服,平叛作亂,並有五萬健兒相隨,正符天倫道義,當受後世千秋萬代子孫之敬仰.”

從騸馬城到古墩子,然後一直到瓜洲。

靠戰爭是行不通的。

最終有高達兩萬的騎兵抵達了嘉峪關,然後是三萬的步兵,加上近十萬的軍戶。

身份的加成,讓朱棣的氣勢霸氣側漏,人心激動,恨不得站到朱棣身前向他效忠。

在嘉峪關內,堆積瞭如山的物資。

從嘉峪關出,到收復哈密消滅鬼力赤,只用了二十二日。

“第二種是天竺的思想,生命是輪迴,是神創造的,生命結束後,會有另外一段新的生命,因此人們看重於下一世的命運如何,這一輩子是為下一輩子做準備.”

“個體生命只是整個社會的其中一段,個體的生命有生,就必有死,而人類的整體生命則會透過下一代延續下去.”

可謂滑天下之大稽。

大明又不是沒有養馬的地方,並不缺少馬匹。

第二場大戰發生在哈密。

否則以如今的武力,他只需要支援軍隊一路向外打就行了。

朱高熾也很喜歡這篇文章。

又例如自由。

那麼用一種自私,又或者玄而又玄的說法。

朱棣乘坐火車抵達甘州。

屬於攻城戰。

“老子創辦下的基業,後世子孫當然要發揚光大.”

最先收復騸馬城。

豆料稻麥,火石火藥,鉛子炮彈,繩索麻袋,數百種的物資,分類儲備在各倉。

北平文學家劉通的文章,響徹了大江南北。

火光閃耀下,對方的數千騎兵,正面交戰的情況下毫無還手之力。

瓜洲收復。

朱高熾笑著說道:“上一代栽樹,乘涼的人們,就有義務為下一代們繼續栽樹,而不是隻顧自己的享受,而不顧下一代們的死活.”

正如後世學者們的評價。

一日克哈密。

這種觀念,是傳統的社會論理,朱元璋被人說成小農思想,自然更加支援。

龜縮柴達木沙漠的勢力趕來敦煌拜見朱棣,不久後聯軍開拔哈密。

“推過去?”

敦煌收復。

朱高熾立馬勸阻住了。

“大明必勝!”

條條框框限制至多,連你租房都要許多要求。

朱能帶著一眾將領,早已在甘州火車站臺等候。

“咱來了.”

朱棣摸了摸下巴。

甘州站臺。

享受著社會給予的環境,那麼維護環境就是必然的義務。

可無解。

“太子殿下千歲,千歲,千千歲.”

竟然就有文章寫到,朱元璋自己都說了,元朝是因為寬仁而失去的天下。

猶如朱元璋說元以寬失天下。

金州的大夫交代他不能再喝酒,已經戒酒三年,看到了報紙上的文章,激動地朱元璋想要喝酒。

整個哈密驚呆了。

你門前的花花草草不好好修葺,不弄得美觀漂亮,你的國外小地方的鄰居是會報警的。

“正是我中華文明之偉大存在的根基,為後人創造更好的生活環境,是當代人的使命和責任,猶如上一代為我們的付出.”

在手榴彈的轟炸,與三眼火銃的密集短程鉛彈打擊下,傷亡滿地,當即潰敗。

因為新的勝利者同樣會變成惡龍。

讓伱安逸活著的社會,需要一代代人來維持它的存在,可你卻只顧自己的享受,不顧它的死活,那麼它又何必讓你繼續安逸呢。

最後。

“享受上一代留給我們的生命,則有義務為下一代奮鬥,這就是天倫.”

當朱棣出現在車廂門口,他的老部下們激動地狂喊。

這就是生命的永存。

“因此生命不是獨立的,而是相互關聯的,前後相續.”

“第三種即是我儒道思想.”

首先是大明的騎兵,猶如三堵牆一般的向對方發起了衝鋒,穿著騎甲,先是丟手榴彈,然後靠近後放三眼火銃。

一支支的軍隊,收到兵部的調令,使用鐵道系統前往嘉峪關,或兩三日,或三五日。

正如中華文明的繁榮,大量的古人活在了後世所看的文字之中。

在京城三年了,再不離開京城,自己都要忘記了如何打仗,忘記了金戈鐵馬的榮光。

“這位叫做劉通的大賢者,不是普通的儒生.”

朱元璋非常認可對方的理念。

將領們激烈的爭執,有人說長驅直入,直接拿下哈密,擒下鬼力赤,一戰定乾坤。

朱棣望著哈密的西邊。

“要不要繼續打下去呢.”

朱棣有些為難。

兒子不讓他打太遠。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致太平

心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