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5章朱高熾的不擔心

朱高熾的辦公室,外面是文書房,不過現在的文書房規模,早已不可同日而語。

隨著中華重工體系,促進起來的生產力,增加了社會生產量,獲得了更多的資源。

龐大的資源,又支撐起中華重工設立更多的脫產部門,走向專業化和細緻化。

文書房中,人們忙碌著。

文書房要升格了,獲得更多的職權,並且也設立了許多新的部門,例如海洋司。

一名文書,在大興的鐵道站,乘坐鐵道馬車前往去天津。

大興鐵道站,無疑是北平最大的鐵道站,沒有之一。

無論是礦產資源,還是商品,或者乘客,運載量都超過了所有地區的鐵道站。

新的建築,三層的水泥樓房,裡面有許多的工作人員,維持整個站臺的工作。

不算乘客乘坐量,光每天進出站臺的貨物運載量,以百萬多萬斤為單位。

文書在人群中,顯得普普通通,看不出有任何的不同,芸芸眾生的一員而已。

大興鐵道站的規模很大,光建築後的馬廄中,休養了三百多匹壯馬,提供鐵道馬車更換馬匹。

馬匹每日的工作中,會有合理的休息時間,但是長久使用後,仍然需要休養一段時間。

整個鐵道運輸系統,佔用了大量的馬匹。

馬匹的來源分為三部分,一部分來源於民戶,一部分來源於衛所,還有一部分來源於大寧和開平鐵道站。

在車廂中,文書已經失去了觀看窗外景色的興趣,反而車廂乘客們的侃大山,形成了獨特的文化。

“要我說啊,這鐵道就該一步修到位,這些年翻修的過程,重複浪費了太多資源.”

人們來自各行各業,當下乘坐鐵道馬車的人,總體上具備一定的經濟能力。

在各種的話題上,他們有許多共鳴。

“的確.”

旁邊的人附和點頭。

“香河到寶坻的一段鐵道,一開始修得是筷子路,才使用了三年而已,我前兩個月經過,那裡又在修了.”

筷子路,是人們對簡易鐵道的稱呼,像兩根筷子似的,所以叫做筷子路。

文書忍不住插話了。

“各位老哥,你們說的有道理.”

等人們的視線看向他,他才又說道:“可是忽視了當時的現狀啊,修建筷子路的成本低,速度快,而現在改修成“7”字路,是因為這幾年的經濟成果.”

眾人愣了愣,沒想到還來了個反對的。

文書趁著人們沒反應過來,快速說道:“當年什麼的沒有,能修條筷子路出來,已經是下了大力,哪裡能像現在修的鐵路.”

這年輕人說的有道理啊。

不少人聞言後點頭,露出恍然大悟的神色。

但也有人不認可,反駁道:“那就不應該急著修,可以等一等,當條件允許了再修,這樣的成本才是最少的.”

文書忍不住笑了笑,不過很快收斂,認真的回應。

“可工業發展需要鐵道啊,這幾年裡,那些筷子路發揮了重要的作用,沒有這些筷子路,用什麼來滿足運輸需求.”

至於大基建工程的理論,文書自己還沒有搞明白,所以沒有亂說,只撿了幾處要緊的說了說。

“嘿.”

隔壁坐著的中年人,狠狠的拍了拍自己的大腿,嚇了眾人一跳,那中年人的面色黝黑。

“只能說發展變化太快了,幾年前我還在種地呢,從來沒有想到過會有今天,能成為一名工人.”

“你是工程隊的?”

有人好奇的問道。

“厲害啊,小兄弟怎麼看得出來的?”中年人伸出大拇指,興奮的問道。

“你們幹工程的,時間久了的人,有種不同的外貌,又和種地的不一樣,只需要細看就能看出來.”

話題立馬就換了。

文書有些失落,這麼快啊。

很快又忍不住自嘲,小王爺說人有自我表現的慾望。

看來自己就是如此。

透過車廂,看到對面的鐵道,作為總部的文書,文書知道鐵道的建設是很嚴格的。

無論是新建還是改建鐵道工程,都需要鐵道工程部嚴格預算和計劃,然後上交總部審批。

絕對沒有浪費資源,或者說控制資源浪費。

相反。

總部對鐵道工程的建設,從計劃到測量,從測量到預算等,都是經過嚴密的管理。

使用資源要花在計劃中,而不是浪費。

不知不覺間。

鐵道馬車抵達了天津車站,文書要去一趟海洋司。

海洋司部門,設立在天津,往來於旅順。

收集大海上所有的資料,天文、海勢、漁源、島礁、颱風、汛期,總之大海上所有的一切都要歸納。

不但要收集所有自古以來的書籍介紹,還有透過和當地老人的溝通,全部細緻的記載下來。

現在的海洋司還很簡陋,只有五名工作人員,當然承擔不起太多的責任。

目前最大的工作日常,不過只是歸納現有書籍,對船廠和漁場的經驗匯總等初步工作。

涉及的海面,也只有黃海和渤海。

在文書前往海洋司的時候,從旅順口往返天津的海船中,下來了一批特殊的人。

趙宏三個月的受訓期完成,和同批工人返回了北平。

三個月的新式訓練,讓趙宏吃了許多苦頭,和他一樣的工人,同樣怨聲載道。

不過呢。

當離別的時候,他們都感到了不捨。

新式軍營裡的生活,有種別樣的滋味,特別是趙宏,他還被提拔為臨時隊長,享了一把帶軍的爽感。

“隊長,到了天津,我們這些人就要分別了,一起吃頓飯吧.”

工人們各自抱團。

全封閉的訓練,三個月下來,讓工人們形成了一個個的小團體。

趙宏的年齡是最小的。

不過呢,回來的人們,仍然稱呼他為隊長。

在旅順口新軍營的時候,趙宏被人們叫做隊長,只覺得興奮,回到了天津,人們在這麼叫他,他覺得不好意思起來。

“各位大哥叫我趙宏就好了.”

有名穩重的工人,向眾人說道:“我們雖然是工人,可別忘了我們也轉了軍籍,趙隊長被提為我們的隊長,哪怕離開了軍營,仍然還是隊長.”

穩重工人這句話,打消了其餘人改變稱謂的念頭。

趙宏看了眼穩重工人,眼神中充滿了好感。

只可惜此人在密雲分割槽工作,兩人這一別,估計很難輕易的碰面了,哪怕有了鐵道,兩地的交通方便不少。

趙宏工錢不低,母親的工錢也高,沒有家室,反而是這群人中最有錢的。

離開了軍營,他們帶去旅順的東西也都還給了他們。

趙宏當眾說道:“在旅順的時候,各位老兄很支援小弟,小弟做的不對的地方,今天我來請客,大家給我個面子,就當我向大家賠罪.”

眾人推諉一番,趙宏態度強硬,也就沒有再解決,一行人進了天津城,找了一家飯莊,要了酒水和菜餚,一行人有三個月相同的經歷,且都來自中華重工,酒桌氣氛很融洽。

在他們喝酒的時候,一批新的工人抵達天津,在天津碼頭登上海船,前往旅順口受訓。

同一天,燕王府的儀賓,袁容從天津乘坐鐵道到大興。

袁容和大姐的婚後生活,兩人相親相愛,朱高熾不準備打斷袁容新婚後的蜜月期。

可形勢不如變化快,思來想去,袁容此人最合適,所以讓人叫來了他。

袁容得到訊息,告別了妻子,回到了大興。

“大姐夫,我希望你幫我做一件事,不知道你有沒有時間幫我的忙呢.”

朱高熾說的很客氣,不過臉上的神色可沒有被拒絕的準備。

袁容當然也不會拒絕。

“小王爺有什麼吩咐?”

“你先看看吧.”

朱高熾指了指檯面上的一堆紙張,上面寫滿了文字,袁容拿起來仔細的閱讀。

上面是應天府的情況,以說話的口吻寫出來。

“這些是調研司透過和在北平經商的南方商人口中,探查出來的訊息.”

“竟然敢仿製王府的東西?”袁容驚訝的睜大眼睛。

抽水用蒸汽機的技術並不難,為何多年來沒有人仿製?因為蒸汽機和私鹽不同。

私鹽具備走私悄悄販賣的環境,而蒸汽機沒有。

所以多年來,哪怕蒸汽機利潤豐厚,但市面上沒有出現仿製的蒸汽機,商人們也只會從蒸汽機工廠採購。

如果手裡紙張中說的如實,那麼情況就變了。

有應天府官員的背書,真要是開起蒸汽機工廠,那南方那邊的商人,絕對敢買來使用。

朱高熾卻搖了搖手。

“他們要仿製,我並不擔心,他們就算仿製出來,也不會成功的.”

朱高熾不以為然,但也沒有解釋。

轉而向袁容說:“我希望你去一趟應天府,瞭解下應天府現在的詳細情況,主要是商業方面.”

“多看多問多記,瞭解的越詳細越好,和北平發展工業初時的景象,做個對比的報告.”

袁容來北平早,看見過北平早起的情形。

更重要是此人的身份。

袁家可不是普通門戶,加上袁容的身份,比中華重工派出去的人,能接觸到更全面的資料。

長史府的官員,不太適合去南方,至於姚廣孝,這和尚為朱棣做事哦,好不容易從應天府回來,一口氣剛開始歇,實在是不好再繁動他。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大唐第一醫官兒

正好逍遙

我在錦衣衛每天打卡摸魚

觸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