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1章七妹的希望

蒸汽機火車頭製作還未規模化,所以至今投入使用的才三臺而已,為了提升士氣,三臺蒸汽機火車頭,全部調撥軍事使用。

大興鐵道站。

今日顯得格外不同。

牆壁上掛滿了標語,橫樑上掛了大大的橫幅。

在站臺上放眼望去滿是人頭。

“一、二、三、四.”

一列士兵穿著輕盔甲,整齊的腳步,有力的發出聲音,在軍官的口令下,大聲的含著號子。

“三國戰將勇!”

“首推趙子龍!”

“長坂坡前逞英雄,還有張翼德……”

嘹亮的軍歌聲中,隊伍從遠極近。

“立……正.”

“嘩啦.”

“向左……轉!”

“向右……看齊!”

“稍息!”

“立正!”

……

在人群中,有十幾人歌劇院的工作人員組成的歡送隊,有男有女,還有樂師。

他們敲著鑼鼓,吹著喇叭,在雄壯的樂聲中,幾名年齡大小不一的女性,望著士兵們唱著歌。

“豈曰無衣?與子同袍。

王於興師,修我戈矛.”

“與子同仇.”

“豈曰無衣?與子同澤。

王於興師,修我矛戟.”

“與子偕作.”

“豈曰無衣?與子同裳。

王於興師,修我甲兵.”

“與子偕行.”

……

一隊隊計程車兵抵達站臺。

他們的家屬趕來,擠在站臺上送別,還有中華重工組織的各個歡送團隊。

熱烈的氣氛,讓所有人受到影響。

中華重工多年來對軍人形象的宣傳,以及堅定不移的提高軍籍工人待遇。

成效還是有的。

最重要的是,人們的生活水平的確提高了。

都司指揮使,軍工聯合辦主任陳亨,親自到場來發表講話。

作為第一批開赴大寧的軍籍工人組成的軍隊,所有人都受訓過三個月以上的時間。

這批人是三年以上工齡的工人。

至於原來軍戶出身的軍籍工人更不用提,這些人的軍事素質,要比普通工人有底子。

陳亨望著整齊陣型隊伍,心中感慨,石匣營和金州衛的特訓還是很有一套的嘛。

“在兩千年前,我們的先人就懂得保家衛國、團結對敵、英勇獻身的精神,所以有了秦風之歌!”

“這首歌傳唱了兩千年!”

“到了我們這代人,絕對會繼承先人的精神.”

陳亨念著手裡的稿子。

說實話,陳亨也很陌生,第一次做這些事。

還有站臺上的氣象。

這些變化都讓陳亨感到奇怪。

可心裡升起的感覺還是很舒服的,讓人精神振奮的。

在傳統的軍營開拔前,講究肅殺。

現在這麼熱鬧,到底是好還是壞,陳亨無法判斷,但是透過新兵臉上的莊重,陳亨保留了自己的意見。

他當然知道,派去大寧的軍籍工人軍隊不會真的打仗。

衛所的軍隊那麼多,還輪不到軍籍工人上戰場。

多少將領還指著軍功呢,怎麼可能讓給別人。

不過如小王爺所言。

樣子還是要做全,萬一哪天有需要的時候,也不會顯得手忙腳亂,還能鍛鍊新軍一番。

朱棣點齊了雄兵,前往了大寧。

在北平境內由北境供應補給,如果到了陝西和山西,由當地供應。

而在北平。

原本需要無數民夫牲畜馬車運轉的軍需,幾趟火車就拉完了,這個變化才是陳亨目前最關注的現象。

這其中蘊含的威力,實在是恐怖。

鐵道的盡頭。

大寧。

在一列火車上,運載著軍備,其中的一節車廂的木頭長箱子,上面寫了一個刀字。

北平行都司組織的民夫,從車廂上把貨物搬運下來,有人清點這些箱子。

隨意點到一個箱子進行抽查。

箱子開啟後,滿滿一箱子的長刀,這一層層的長刀看上去一模一樣,連長度都沒有區別。

一個箱子點齊後,裡面有三十把。

一百個箱子是三千把。

這只是軍工聯合辦捐贈給大寧都司的軍備物資之一,大手筆震驚了大寧官員們。

他們聽說過北平的軍備,除了朝廷調撥的那部分,其餘交付給了中華重工生產。

他們也知道軍工聯合辦的用意。

燕王在前來大寧的路上,將會與寧王,北平行都司共同商討此事,如果沒有意外,大寧也將施行這個政策。

……

調研司員工宿舍。

七妹呆呆的坐在炕頭,彷彿死人一樣,沒有半點聲息。

“七妹,你放心,你的事情,單位一定會為你想辦法解決的.”

之前那名婦人,擔心的看著七妹。

還有幾名女工,是調研司派來照顧安撫七妹的。

七妹原來光彩照人的臉色變得黯淡無光,黑腫的眼睛已經沒有了淚水。

一天的時間,她一句話也不說。

這些婦人都為七妹感到傷心。

終於。

“七妹,好訊息,好訊息.”

有個工人跑了進來,氣喘吁吁的說道:“你的事情經過單位上報,小王爺都知道了,親自做主,當眾宣佈你是烈士遺孀.”

七妹和賀寬的婚事還未來得及辦,賀寬的家人不認七妹。

這是件很麻煩的事情。

眾人七嘴八舌,紛紛喜悅的勸慰七妹。

七妹沒有半絲變化。

這些對於她都不在乎了。

屋子裡和她素日關係好的朋友們,全天的看著她、照顧她,也讓她沒有辦法。

可人只要想死,總能死的。

七妹有耐心。

失去了賀寬,她覺得這個世間根本不值得留戀,每一天都充滿了痛苦。

那名管事的媳婦,哭著拉起七妹的手。

“七妹,我知道你想幹什麼,可人總要活著啊,活著就有希望,死了就什麼都沒有了.”

婦人們抹著眼淚。

這片家屬區是特殊的。

在外界掛滿了橫幅學習五壯士精神的標語下,唯獨這裡顯得空蕩蕩的。

經過調研司主事們慎重考慮,為了照顧七妹情緒,決定不在家屬區舉辦學習五壯士精神活動。

從中華重工創辦那天起,朱高熾提出的以人為本的理念,已經融入到了工廠文化。

以人為本,朱高熾向很多人說過,連姚廣孝前兩年來中華重工時,朱高熾也向姚廣孝提到過。

刀具一廠的廠長,就是因為工人的支援,保住了廠長職位。

這個制度,保證了無論從自身道德還是自身利益角度出發,領導層都要維持在工人們中的人心。

人心根據環境而變化的。

至少在這裡。

穩定的生活,保障的未來,精神的豐富,這些婦人的道德水平和素質,甚至超過後世許多人。

她們把七妹當做自己的親人,為七妹的痛苦而痛苦。

因此她們真心七妹熬過這個劫難。

正是因為感激這幫人,七妹還活著,不願意讓她們為難,但是七妹已經打定了主意。

自己身邊不可能永遠有人看著自己。

她好想賀寬。

太想太想。

每天睜開眼,想到再也看不到賀寬,她的心就痛的無法呼吸,恨不得永遠睜不開眼。

她沒有說話的力氣,也不想說話,她什麼都不想。

“嘔.”

突然。

七妹乾嘔了起來。

嚇了屋子裡的人們一跳,“七妹,吃點東西吧,你都要餓壞了.”

有的人連忙去端水。

手忙腳亂的人們中,那管事的媳婦,欣喜的看著七妹。

“七妹,你有喜了?”

七妹怔怔的抬起頭。

“有喜了.”

話語在她耳邊迴盪。

“我去請大夫.”

有婦人主動說道。

她們都知道,如果七妹有喜了,那七妹就有救了。

不就。

一名老先生進來,他露出慈祥的笑容,路上的時候,已經知道問診的物件是誰。

他診著脈像,在緊張的眼神中,開口說:“恭喜,是喜脈.”

“太好了.”

婦人們紛紛笑道。

七妹大腦一片空白。

本來就是空白的,可現在她不知道該怎麼辦了。

“真的嗎?”

屋子裡,響起七妹沙啞的聲音。

老大夫認真點點頭。

“以老夫行醫四十年的經驗,老夫可以打包票,的確是喜脈無疑,只恐夫人傷心過度,傷了胎兒元氣,為了胎兒建康,還望夫人保重才是.”

“七妹,你也聽到了,現在你可不能糟蹋自個的身子了.”

那管事媳婦又哭又笑。

人們送走了大夫。

七妹下意識的伸出手放在自己的肚子上,什麼也感覺不到。

第二日。

調研司主事再一次來看望七妹,“這是英雄的孩子,七妹你放心,孩子一切開銷將有調研司承擔,包括以後孩子上學,參加工作.”

七妹已經開始吃飯了,蒼白的臉色有了些紅色。

她用力點頭。

現在的她不敢死了。

她昨晚又夢到了賀寬,賀寬好高興,自己一定要生下他的孩子,延續他的血脈。

技術報上說過,剛懷孕的時間段,是胎兒最危險的時候。

想到自己那些日子,七妹很擔心,生怕胎兒有個不好,所以七妹現在很聽話。

這就是希望。

希望。

是能讓人發出巨大力量的精神。

在後世那個年代。

正是因為人們有希望,才支撐了中國速度!

在最惡劣的環境下,卻做出了令世界震驚的偉大成果。

而如何讓人保持住希望呢。

社會生產資源合理分配。

全北平的供銷社門口價目牌上,今日出現了新的變化,引起了百姓們的興奮。

化肥價格下跌三成。

鐵鍬價格下跌兩成。

新式農具小鐵鋤市一錢二分。

關乎農業生產資料的價格,在今天全面下調。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美人,別走

魚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