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2章消失的敵人

從河間府六月開始的豐收,拉開了北平布政司忙碌的大幕,春耕夏收向來是國家大事。

幾名官員巡視地方鄉間,走訪夏收大事。

地方上的鄉老陪著他們。

“今年的短工不好招,脾氣也大了,要好吃好喝的供著,不然別人還不來,世風日下.”

鄉紳抱怨道。

按察使司僉事高勉眉頭緊皺。

一處鄉紳這麼說,處處鄉紳都有這些話,高勉不得不重視了。

有官員笑著說道:“現在北平處處有活計,工錢比以往漲了不少,你們要請短工,工錢當然要跟著漲起來.”

“可土地糧食就這麼多,價格又賣不起來,我們老百姓如何有錢升工錢呢.”

幾位鄉紳連連訴苦。

那官員可沒這麼容易打發,一針見血的說道:“一日吃三頓,那是江淮地區才有的事情.”

“我們北平現在也有許多人家一日吃三頓了,說明百姓們生活好了.”

“這與自古以來的節儉精神背道而馳,每日吃三頓豈不是比吃兩頓浪費了糧食.”

“現在啊,老百姓們的脾氣大了,生活也開始了浪費,長此以往如何了得.”

“老百姓每日吃兩頓,比每日吃三頓節省了多少糧食,多年來都是吃兩頓,難道非要改變,不改就過不下去不成.”

幾位鄉紳你一言我一言,話裡話外滿是抱怨。

“吃三頓當然比吃兩頓要好,我記得在技術報上看到過,以往每日只吃兩頓,人的身體長期處於飢餓狀態,而且以前吃的又少,提供的元氣也不足,所以人的壽命會受到影響.”

“吃三頓飯,而且要吃好,形成了生活習慣,不但不容易讓人生病,還能增加人的壽命,多數人活到七八十歲不是問題.”

“瞎說八道,人活多少歲,那是天定,我看你啊,就是被利益遮了眼睛,忘記了聖賢之道.”

“豈有此理.”

那鄉紳生氣。

“自從你去北平開酒樓,你就越來越囂張,銀子不當回事,帶壞了多少鄉親.”

“我這叫加入工業浪潮,為社會生產力發展做出貢獻,你這種人就是報紙上說的,會被社會發展淘汰的老頑固.”

“在僉事面前成何體統!”

見兩人吵了起來,另外一位年齡大的老者,拄著柺杖在地面戳了幾下。

兩人這才各自別過了腦袋,誰也不服誰。

高勉憂慮的問向老者。

“有沒有因為缺少短工,導致田畝沒有及時收穫的事情發生?”

“我們這邊暫時沒有,但是聽聞別處有.”

“是哪裡?”

高勉準備去看看。

“只是聽說,具體是哪裡卻不記得.”

老者一臉的憂國憂民之色,卻拿不出地名出來。

老者又指了指剛才吵架的兩位鄉紳,搖頭說道:“自從勞什子工業以來,僉事也看到了,地方上已經不安寧.”

高勉點點頭,沒有再說下去。

任何事物。

只要想找出弊端,一定可以從其餘方面解讀出來的。

這叫做事物的兩面性。

什麼立場,就會有什麼樣的看法。

無論中外都是如此。

對於英國十九二十世紀的專利法。

西方學者有人認為是王室和權貴競爭妥協的產物,也有西方學者認為是英國的進步。

對於那些面對權貴搶奪,放棄發明專利的工匠,有人說這些工匠不懂抗爭精神,不值得同情,責任在工匠自身。

也有人說這些工匠被權貴剝削,被人搶走了他們的勞動成果,責任在權貴。

也有人說西方是文明的,至於西方以前屠戮世界各地,是誰強大了都會這麼做。

然後又說新世界觀。

說現代文明不同了,強大者不該再屠戮征服土地,西方佔領了別人大片的土地,取代了原來土地上的人口,壟斷大量的資源,他們是文明的。

至於任何戰爭背後都有他們的影子,則說是那些落後國家自個不行,沒有西方國家的插手,這些落後國家會更野蠻。

這叫做立場決定思維方向。

有一批人。

他們知道自己國家目前的弊端,深知要改變國家,但是也知道列強不值得信任。

但是列強太強大了,他們在國家劃分了勢力範圍。

內憂外患中。

靠著自身的奮鬥精神,一邊與國內和國外勢力抗爭,一邊吸取別人的長處,為新中國的誕生打下了基礎。

這些人叫做先烈!

不同立場的人,還有一批人成為走狗,國內舊勢力的奴才,國外勢力的洋腿子。

無論是國內的奴才,還是國外的洋腿子,這批人被先烈打倒了。

現在的北平。

剛才的幾位鄉紳,他們的立場就不同,思維方式自然也不同,不是講道理就能講通的。

道理從來不是講出來的,而是人們需求什麼,才會有什麼樣的道理誕生。

那位加入工業化浪潮的鄉紳,在工業中獲得的利潤,遠遠超過了土地獲得的利潤。

所以他支援工業。

另外一位堅守土地的鄉紳,工業化不但沒有讓他得利,反而損害了他的利益。

因此他痛恨工業。

又或者說,雖然工業增加了利益,但是這個利益沒有達到這位鄉紳的預期。

在回去的道路上。

原按察使司司獄司司獄,現按察使司副僉事股姜言得,笑著向高勉說:“隨著焦炭煉製廠規模增加,化肥的產量也越來越高.”

“化肥的價格下降,而且田畝的產量增加了三成,其實鄉紳們總體上利潤比往年要高.”

“既然如此,為何鄉紳還不滿呢,肯定是有弊端的.”

高勉不以為然的說道。

“因為增加了開支呀,本來可以掙更多的錢,結果因為人工上漲,一來一回抹平了化肥帶來的增利,心中有怨言是常理.”

高勉不信任姜言得。

此人還有布政司的蘇觀,這批人早就投靠了王府,他們為王府說話,高勉沒有意外。

回到衙門後,高勉思考了三日,終於下定決心,寫了一封長長的彈劾。

這半年來,高勉走訪了許多地方。

北平的發展他看得見,但是立場不同,他的眼中,滿是各種弊端,正如那反對工業的鄉紳。

姜言得認為這件事不值一提,高勉卻認為值得重視。

這份“沉重”的彈劾,高勉認真的交給了他的上官墨麟,按察使司副使。

墨麟嚴肅的翻看了後,打量了高勉幾眼。

“你可想好了?”

“屬下已經想明白了.”

墨麟嘆了口氣,揮退了高勉。

回去家中的高勉,等著彈劾送交到朝廷,至於會引來多大的動靜,高勉並不在乎。

哪怕會引來王府的憤怒,高勉也沒有在乎。

他已經嚮應天府的同僚們寫了書信,自己堅守心中大義的舉動,等彈劾抵達應天府,想必很快就會傳開。

墨麟離開了一趟衙門。

不久後。

幾名王府的侍衛直奔天津,在天津火車站攔截住了一份書信。

因為鐵道系統的便利性。

北平官府的驛站系統已經和鐵道體統結為一體。

這項行為免除了不少老百姓的徭役,官府用來維繫驛站的款項直接撥給鐵道部。

這筆款項對於維繫整個驛站系統是不夠的,主要還是靠老百姓服徭役來承擔。

但是對於鐵道系統則是順手為之,不但沒有虧本,反而小有盈餘。

過了三日。

高勉被墨麟招去,派他去開平巡邊衛所。

按察使司有這個職能,反倒是布政司和衛所的交道要少些。

又過了一個月。

鐵道部的工作人員,向布政司各衙門送交火車票。

火車票分兩種顏色,紅色和藍色。

紅色的票專門乘坐第一節車廂。

市場價要高些,也會定量的送給各衙門使用,是補貼原驛站的一種方式。

乘坐火車比原來趕路的方式舒服了不知多少倍。

鐵道站有招待所。

比原來的驛站環境更明亮。

因此並沒有多少官員反對此事,相反多數的官員是支援的。

唯一影響的是高階官員。

高階官員使用驛站,驛站會精心服侍,鐵道站招待所沒有這項安排,不過高階官員也不在乎。

因為他們自有隨行人員,對他們的影響並不大。

“藩臺,藩臺.”

顏鈍生氣的放下筆,不滿的說道:“何事大驚小叫.”

“發生了大事,按察使司僉事高勉,巡邊衛所時,運氣不好遇到了歹人哈刺兀海,死了啊.”

“怎麼會遇到哈刺兀海?”

顏鈍不可思議的問道。

“聽說是哈刺兀海帶手下偷窺開平形勢,碰巧遇到了高僉事,真是倒黴催的.”

顏鈍緩緩閉上眼。

這件事太巧了。

“陪著高勉身邊的其餘人呢?”顏鈍抓住了重點,睜開眼急忙問道。

“其餘計程車兵倒是跑得快,不像高僉事那樣掉下馬,這以後去邊地啊,還是得派馬術嫻熟的官員.”

“好了.”

顏鈍不耐煩的揮了揮手,急躁道:“按察使司這段時間有什麼動靜,你儘快告知.”

那人領命退了出去。

按察使司沒有多餘的動作,按部就班,該怎麼做就怎麼做,向朝廷為高勉求撫卹。

除了哈刺兀海的名聲,在北平越發的響亮。

可以說達到了無人不知的地步。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神話大秦,地獄級

筋疲力盡的絕地紫晶

開局:我成了首富家的姑爺

牽手八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