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5章三萬客兵

原來朱元璋下旨後,朱棣兩個月就解決了敵人,已經帶軍返回了北平。

現在因為朱高熾的原因,朱棣經過了山西,已經前往了陝西。

河南的軍隊,經過集結後,終於開拔抵達了北平。

“這是北平?”

河南的軍隊從進入北平府境內起,驚歎就沒有斷過,越往北行軍越是不可思議。

“跟前些年的印象完全不同啊.”

北平西邊是山西,東北方向是遼東,東南方向是山東,南部則是河南。

河南的周王,是朱元璋第五子。

前五個兒子皆是馬皇后所生。

俗話說水漲船高。

周王其實混的還不如秦王,畢竟秦王是老二,大明第一個藩王,哪怕犯了錯,但是名分擺在這裡。

老五週王就不同了。

當年因為想念老家擅自離開封地回鳳陽,引起朱元璋大怒,下旨把周王遷去雲南。

雖然說是去雲南當藩王,卻沒有任何兵權,實際就是下貶。

後來朱元璋沒有一擼到底,又調回應天府觀察了兩年,然後才又放回河南。

但是回到河南的周王,加上洪武二十八年,朱元璋以擴邊北塞的名義,從河南調走了三萬四千軍到大寧。

周王徹底對仕途灰心,轉而研究學問。

其實周王年輕的時候就對醫學感興趣,組織一些學者編撰過《保生餘錄》方書兩卷,隨後著手方劑學鉅著普劑方的編著工作。

在流放的歲月中,朱橚對雲南民間的疾苦了解增多。

看到當地居民生活環境不好,得病的人很多,缺醫少藥的情況非常嚴重。

於是他組織本府的良醫李佰等編寫了方便實用、家傳應效的《袖珍方》一書。

從回到河南起,他就全身心的研究,深知編著方書和救荒著作對於民眾的重要意義和迫切性,並利用自己特有的政治和經濟地位,在開封組織了一批學有專長的學者。

如劉醇、滕碩、李恆、瞿佑等,作為研究工作的骨幹;召集了一些技法高明的畫工和其他方面的輔助人員,組成一個集體。

大量收集各種圖書資料,打下了“開封周邸圖書甲他藩”的堅實基礎。

對幾百種植物的研究,各類研究出的成果等成冊。

醫藥,農業等方面做出了傑出的貢獻,此人的成果後來流入日本,引起了日本的轟動。

包括英國學者也提出此人是偉大的開拓者和偉大的人道主義者。

美國學者施溫高認為《救荒本草》是世界上已知最早,並仍然是當時最好的研究救荒食用植物的專著。

認為此人對救荒植物的關注,促成了中國今天擁有大量的栽培植物,它的數量很可能是歐洲的十倍和美國的二十倍。

朱橚雖然在中國歷史中不出名,但在世界科學界上卻很有盛名,許多國外學者都評價過朱橚。

此人和老朱家後來那位發明十二平均律的人一樣,老朱家盡是出些“歪才”,這類人物有不少。

只是教科書記載的少,所以沒有給後人留下什麼印象,導致許多人認為中國古代沒有數學,沒有科學,啥都沒有的那種,彷彿學術交流只有西方才有。

總之。

這個背景下,朱元璋也瞭解這個兒子的品性,算是不管他了,直接點了周世子的名,讓他老子去與學問為伴。

其實朱元璋又失算了。

周世子和他老子一樣,同樣醉心於學問,畏懼權利鬥爭,是中國戲曲史上的重要人物。

他後來創辦的諸多戲劇劇本流傳於後世,在中國戲曲史上有重要價值。

藩王和世子都是這種人物,河南的兵權又屢被調走,可想而知河南的軍心情況。

既沒有山東衛所在“守”方面的堅韌,也沒有其餘北境衛所開拓的鋒芒,屬於哪裡需要就去哪裡打輔助。

周世子和河南的軍士們,在北平府的直道上行軍,軍糧由當地官府提供。

當地官府很大方,軍糧給的足,讓周世子和河南將士感動至極,就沒見過這麼大方的官府。

誰家不是能躲則躲,能省則省。

甚至有北平的百姓,在路邊向行軍的軍隊送食物送茶水,反倒是讓周世子和河南將士不知所措。

這是鬧啥呢。

“我咋感覺像做夢呢.”

“嗚~”

遠處的鐵道,一輛蒸汽機火車快速的駛過,六節車廂發出咔嚓咔嚓的聲音。

吸引了士兵們的恐慌。

“快看快看,光天化日有妖怪.”

“那是蒸汽機吧?”

“什麼是蒸汽機?”

“就是礦上用來抽水的.”

……

當踏上保定府。

中華重工組織了工人們在道路上夾道歡迎。

“熱烈歡迎河南將士辛苦保衛北平,兩地心連心共顯手足情.”

“藍天驕子,人民衛士”

高高的橫幅由工人們舉著胳膊,大大的字眼映入軍士們的眼簾,許多士兵好奇的問識字的同袍。

“上面都寫的啥?”

有人小聲的回答。

北平府百姓們的熱情和隆重,讓河南的軍士們恍惚,以至於不知如何應對。

三萬名河南將士,人人感到了莫名的情緒。

在入營休整的時候,許多的牛羊蔬菜送入了軍營,以北平百姓的名義。

士兵們吃著豐盛的食物,滿嘴都是油水。

這是打仗的時候才有的伙食。

“難道北平打了敗仗,需要我們頂上去?”

“怎麼可能,燕王如果打了敗仗,天下早就知道了.”

“說的也是,燕王怎麼會打敗仗.”

作為五子之一的朱棣。

自從他領兵出征以來,從來沒有打過敗仗,傳回國內的只有勝利的軍報。

每到一個地方,就有當地的老百姓們夾道歡迎。

北平的富裕,讓每個河南將士都感受到了。

北平的熱情,也讓每個河南將士都感受到了。

當抵達北平門戶涿州時。

在涿州三衛的營地裡,雙方將士互相進行了交流,在營地中才感到了熟悉。

當晚,北平大劇院的戲班子來犒勞千里行軍的河南將士。

舞臺用一流水平搭建。

佈景精美。

北平大劇院有名的樂師親自到場助威。

紫荊關犧牲士兵的新戲,在舞臺上開幕。

校場上到處都是油燈。

舞臺上更是明亮猶如白晝。

北平都司官員,以及涿州三衛指揮使,陪著周世子坐在中央的位置,周邊都是席地而坐的軍士們。

烏壓壓的人頭,猶如麥田一般數不清。

周世子眼睛一亮。

舞臺戲劇的表演形式,讓周世子腦海中的靈感一個接一個閃過。

現在的周世子還年輕,遠沒有未來的眼界和能力。

不過戲劇是周世子從小的愛好,正如他的老子,醫藥學是周王從小的愛好一樣。

周世子的眼睛盯著舞臺一動不動。

至於將士們。

他們同樣看得聚精會神。

缺乏娛樂的人們,哪裡經歷過這種娛樂方式,更不提新戲中誇他們呢。

在最艱難的歲月中。

吃不飽穿不暖的百姓們,仍然會被崇高的精神所感染,因為他們心裡有希望。

現在的河南將士,雖然不至於吃不飽穿不暖,但也只是在溫飽線上而已。

他們心中的希望能燃起來多少,那麼要看日後的北平如何發展。

但崇高的精神。

任何人都會被感動。

因為人是群居動物,有需要和被需要的需求。

哪怕物質再發達,科技再先進。

人們可以幾個月,甚至幾年獨自活在自己的房子裡,但仍然需要使用工具與外界溝通。

例如使用網際網路與陌生人們溝通,需要透過螢幕來看外界。

否則人是活不下去的。

就像宋朝的岳家軍,明朝的戚家軍,同樣的人,只要打造好精神文明建設,就會具備崇高的精神,成為偉大的軍人。

這一晚。

許多的河南將士難以入眠。

他們興奮的談著新戲。

這個勢頭只要一直保持下去,物質的充沛,精神的富裕,環境的塑造。

新的軍魂也就誕生了。

北平世子府。

大寧都指揮同知房寬,北平行都指揮使司指揮僉事張信,中華重工大掌櫃周世豐。

長史府葛誠,金忠。

北平都司都指揮使陳亨……

在朱棣離開北平後,朱高熾組織了最高階別的一次軍務會議。

在眾人中,朱高熾視線落到了劉真身上。

大寧諸衛主要人員來自北平,其次來自河南,然後才是其他地區的軍戶。

“河南將士主要駐紮的地區在開平和大寧,既要有力保障河南將士的待遇,也要增強河南將士的軍心.”

“開平方面,由軍戶經濟合作社,軍工聯合辦牽頭,組成一個專門的臨時小組.”

“大寧方面,劉真將軍要給予支援.”

肉都送到了嘴裡,朱高熾當然要吞下去。

劉真連忙抱拳。

“小王爺放心,標下一定完成任務.”

朱高熾沒有再看劉真。

這是他給劉真最後的機會。

靖難之役中,朱棣的後方有兩個大麻煩。

一個是大寧,一個是遼東。

來自大寧方向平叛的軍隊裡,劉真是核心將領之一。

此人目前來看已經服帖了,但是有沒有真心歸順,就看這回他如何籠絡河南將士軍心到王府這邊。

辦成了,朱高熾就不再疑他。

沒辦成,這個人就該消失。

第二日。

朱高熾親自出城迎接朱有燉。

朱有燉的年齡比朱高熾小一歲,在朱高熾面前很乖順,留下了很好的印象。

醉心於學問,朱高熾當然鼎力支援。

此人活到六十一歲。

看看。

不參與政治鬥爭多好不是麼。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一切都是為了生活

福氣小星

我在大明過日子

潛水的海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