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0章朱元璋的應對

當朱高熾抵達衛司衙門的時候。

葉希賢上吊自盡畏罪自殺了。

這是朱高熾為葉希賢定下的罪名。

其實朱高熾理解葉希賢。

如果不能理解史書中餘逢辰在朱棣身前自刎,以自殺阻止朱棣起兵造反的精神,也就無法理解葉希賢的行為。

朱棣錯了嗎?餘逢辰錯了嗎?

餘逢辰是迂腐嗎?

餘逢辰和朱棣的關係之深,不是姚廣孝,金忠,葛誠這些人可以比擬的。

作為朱棣的伴讀,餘逢辰不但是朱棣的臣,還是朱棣的知己。

他知道朱棣不起兵造反的後果是死嗎?

那麼作為朱棣最親近的外人,他仍然不允許朱棣造反。

哪怕朱棣會死。

他能在朱棣面前抽出寶劍,就說明他在朱棣心中的信任程度。

這把劍。

他無法刺向朱棣,他用來選擇了自刎。

但無論如何。

朱棣最後勝利了,用盡了一生來彌補。

朱高熾沒有認為自己是錯的。

因為他要打造更輝煌的大明: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

朱高熾為了這個大義,同樣看來所有人都可以犧牲。

不久。

朱棣率領輕騎終於趕回了北平。

做了三件事。

免除世子監管北平之權。

葉希賢大逆不道,霍亂軍中,畏罪自殺。

向聖人上奏自己失察之罪。

葉希賢之死。

在應天府引起了軒然大波。

這可是大事奏裁、小事立斷,堂堂都察院御史,朝廷治理天下的耳目。

這件事不可能像朱棣上奏的那麼簡單定罪。

但是出乎人們的意料。

和前番聖人痛快的給旨意葉希賢不同,這回面對群臣激動的言論,聖人的反應竟然異常遲鈍。

“根據錦衣衛調查,高勉一案可以認定是燕世子謀害,至於葉御史之事,由當地衛所兵變謀害了葉御史.”

錦衣衛指揮使李道信平靜的說道。

朱元璋也很平靜。

因為這件事他一早就猜到了,現在錦衣衛的調查,不過是印證了他的想法。

他這一輩子,什麼風浪沒有見過。

些許陰謀詭計豈能瞞得住他。

“還是不夠大氣啊.”

朱元璋嘆了一聲。

李道信什麼都沒聽見,什麼話也不說,就像一塊木頭立在大殿內。

什麼事可以說話,什麼事不可以說話。

比起上一任指揮使,他的老上司,李道信更有精準的判斷。

和官員們不同。

當聖人下旨給葉希賢的那一刻,李道信就知道聖人的心思不會這麼簡單。

在官員們私下祝賀的時候,李道信冷眼旁觀。

“此子缺乏靜氣,在這一點上不如他老子.”

“燕王之才委實非常人可比擬.”

李道信終於拍了句馬屁。

他沒有自己的想法。

聖人希望聽到什麼,他就說什麼。

他知道聖人對燕王很滿意,他就不會說燕王的壞話,除非聖人命他調查燕王,他也只會如實告知。

這才是他的為官之道,多年來接任錦衣衛,深得聖人信任,權利大過前任。

朱元璋沉吟。

官員們的擔憂,他又豈能不知。

但是朱元璋又能怎麼辦呢。

老大老二先後離世。

老三是個無用之輩,能穩住山西不讓人心煩已經是對他最大的期望。

山西近些年不平靜啊。

隔三差五的災害,導致山西生流民。

幸虧有個北平,吸收了不少流民,否則朱元璋都還以山西會否發生亂民造反的事情而擔憂。

至於老五。

對這個兒子朱元璋早就放棄,玩他的百草去吧。

自己和妻子生的五個兒子。

唯獨老四朱棣成器。

從來沒有讓自己失望過,有朱棣在,朱元璋既放心北疆,又放心國內。

只可惜老四的兒子不省心。

朱元璋越來越迷茫。

他甚至有時候會做不出決定,這在他的一生中從來沒有發生過,哪怕最為難的時刻,他也心中如鐵,從來不會迷茫。

老四是個孝順的孩子,也是個乖順的孩子。

但老四的兒子不同。

老四的兒子有野心,從高勉之案的時候,哪怕還沒有定論,朱元璋已經覺察出了老四的兒子心中隱藏的野心。

天下哪裡有巧合至極的事。

一件接一件,答案已經明瞭,根本不需要查。

此時。

應天府的天氣已經寒冷。

朱元璋的身上又開始痛了,從腰部,背部到頸部傳來的陣陣疼痛和噁心,放在普通人身上早已痛不欲生。

唯獨朱元璋。

面色如常,人們看不出他的心情。

他不但繼續坐在榻上,而且還在聽取奏疏,按部就班的處理國事。

大多數的國事有前例可循,有規章制度,朱元璋可以快速的做出批覆。

可有些事需要琢磨。

甚至讓人為難。

“當初工部支援的那家蒸汽機工廠黃了,至今就沒有開起新的一家嗎?”朱元璋不滿的問道。

“回聖人,沒有.”

李道信臉上也納悶不已。

這件事雖然跟他不相干,但是他知道聖人留心,所以對這些事派了人盯著。

“為什麼?辦家工廠就這麼難?”

“辦工廠不難,但是北平的蒸汽機已經流入江淮地區,那邊賣的蒸汽機價格很便宜,新開的工廠競爭不過,開一家關一家,也就沒商人開了.”

都說朱元璋打壓商人,不懂經濟。

甚至清朝編制的明史,說大商人沈萬三為朱元璋修城牆,朱元璋嫉妒沈萬三之富,謀害了沈萬三家族,把沈萬三流放雲南。

可謊言終歸是謊言,只要認真去調查,立馬露出馬腳。

朱元璋登基做皇帝的時候,沈萬三至少已經死了十二年,更不提雲南還要等洪武十四年才收復。

清人根據民間傳說來編造的此段記錄。

而民間傳說還講沈萬三得道成仙去了呢。

而且大名鼎鼎的開中法可是洪武朝制定的。

這種商業手段之精明,源頭起於宋朝,連宋朝都忽視了,沒有引起重視,

但是在明清兩朝大放光彩。

商人得利,邊地得糧,地方得人口,各方獲其利,正所謂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惠而不費。

真謀國之至計也。

朱元璋對於經濟之道是有一定認知的,但是達到什麼程度就不得而知。

所以朱元璋明白了應天府的蒸汽機工廠為什麼失敗。

“而且最近有許多舊的蒸汽機流入各地,讓蒸汽機的價格越發壓了下來.”

“許多商人採購蒸汽機,會優先去搶購舊的蒸汽機.”

朱元璋忍著陣陣刺痛,苦思其中。

“中華重工和中華重工體系,以及上下游產業鏈.”

朱元璋的腦海裡,突然閃過這樣一段文字,來源於報紙。

這段話經常出現在報紙上。

“想不到還有這樣的威力.”

朱元璋無奈的搖頭,“此子構建的思路一環套一環,外人無法琢磨透徹,實在是非人也.”

“看來應天府想要學習北平的工業模式無法成功.”

李道信故意說道。

朱元璋露出笑容。

“天下哪裡有不成功之事,只要不放棄,保持心中的堅定,就沒有做不成的事情.”

朱元璋不認為應天府的工業發展不起來。

只不過需要時間而已。

甚至可能沒有北平那麼快,畢竟少了那孩子。

但是隻要走下去,必然就會成功。

就像當年。

天下豪傑輩出,他還是個乞討的和尚。

可又如何呢。

只要堅定不移的一直走下去,終歸會走到心中的目的地。

“你最近多盯著他們,看看他們會做什麼.”

“也盯著北平,也看看他們會做什麼.”

朱元璋要看看。

李道信領命而去。

……

在被朱棣呵斥了一頓後,朱高熾就把權力交還了回去。

不還不行啊。

本來就是朱棣借給他的權力。

自己真正的權力,目前還是中華重工,以及中華重工影響的勢力。

不過父子畢竟是父子。

沒有想象中的嚴厲處罰,朱高熾屁股一拍,輕描淡寫的去了大興,連世子府都沒有回。

後面的事情就讓朱棣去頭痛,朱高熾已經達到了自己想要的東西,也有了清楚的判斷。

朱高熾底氣十足。

難道還有爺爺殺孫子不成?

既然不殺,最後總不是讓朱棣來教訓自己。

這些年來。

朱高熾早就不怕朱棣了。

不是因為權力,而是因為父子之情。

朱高熾就沒想過朱棣會把自己怎麼樣。

沒有剝奪中華重工,這才是朱高熾真正在乎的,已經說明了朱棣的態度。

沒有長史府,朱高熾透過中華重工,仍然能掌控形勢。

左手換右手而已。

第一件事。

定下新軍的歸屬權。

日後沒有王爺和小王爺的手令,新軍不受任何官員排程。

第二件事。

繼續籌辦慶祝大豐收活動。

鼓勵人們的遊行。

這就是節日。

聚攏人心,提升百姓們的精神氣。

在歡樂的節日中。

人們踴躍的加入社會性活動。

第三件事。

籌辦下個月中秋節。

朱高熾要讓更多的人參與活動,讓人們的精神達到豐富的境界。

朱高熾不要靜,他要動的社會。

人們從活動中獲得存在感,失去了外部的交流,人們就會麻木,就會失去心氣。

第四件事。

組辦工農兵先進個人大會。

從工、農、兵三個群體中,挑選出先進事蹟和個人,獲得全體大會表彰事宜。

五年的夯實工業基礎,提高人們生活水平,接下來的階段,就該注重人們的思想和精神。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神話大秦,地獄級

筋疲力盡的絕地紫晶

開局:我成了首富家的姑爺

牽手八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