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8章 益州,完了……

益州的豪強們集體向袁遺施壓,大豪們集體發怒的力量,自然是普通人不能想象的。

一旦處置不好,甚至可顛覆蜀中的政權。

也不怪這些豪強如此的憤怒,孫策這一次實在是做的太過火了,哪有他這樣的人,直接將州牧派去接替他的主將給斬殺了,然後自己奪了主將的兵權,試問當地的望族誰能忍他?

不過,孫策如此行事也並不奇怪,他這個人在歷史上就是多有獨斷專行之意味,在江東的時候,其行事也過於魯莽,不懂得懷柔之法,因而引起眾怒。

最終,孫策在江東之地落了一個被人暗殺的下場。

而在這個時間段,孫策相比於歷史上他的本人來說,其實也沒有好多少。

袁遺受到了益州豪強的空前壓力,他可不敢再偏袒孫策了。

袁遺在知道這個訊息之後,當時便兩眼一黑,差點背過氣去。

這滿滿的熱情瞬時間,就把吳懿融化了。

若是孫策謹慎防守,同時並團結吳懿等益州豪強的力量,或許還能夠守護涪水關,與對方相持。

涪水關被拿下之後,劉儉沒有停歇,又隨即命令馬超和閻行分兵兩路,直接去攻打孫策與吳懿所率領的益路軍本部。

他甚至後悔讓孫策來益州了。

相比於劉焉和袁遺,劉儉對自己的重視程度,實非尋常!

吳懿和孫策才剛剛開始展開內訌,對於涪水關的防禦有了疏忽,他們沒有想到劉儉居然沒有對漢中做出過多的安置,就開始對涪水關發動這麼猛烈的進攻!

他最終只能是倉皇的率軍南逃。

劉朝廷的王者之師勢如破竹,直逼雒城,蜀中大豪們不是傻子,自然都是望風而降。

這場大戰打下來,益州一方被打的丟盔棄甲,狼狽逃竄。

孫策雖然奮勇殺敵,但面對北方軍的眾多猛將,終究還是技不如人,大敗而走。

而且這些兵身為各大家族的徒戶,平日裡都是聽從率領他們的那些中級軍官命令的。

張飛和呂布兩個人的聯合攻勢,自然不是一般人所能夠相比。

如此一來,張飛和呂布的大軍便勢如破竹,一舉拿下了重鎮涪水關。

如今劉儉派人來招降他,吳懿還真是挺心動的。

在朋友和敵人都分不清楚的情況下,試問這些益州兵怎麼可能有精力對外?

而孫策的孫家軍自然還要分出一部分精力去應對他們。

在這種情況下,對於蜀中各大家族進行招降,毫無疑問效果事半功倍。

如若是換成正常的一方梟雄,按道理來說首先會安撫孫策,不把事情鬧大,穩住對方,然後再派人暗中去想辦法繳了孫策的兵權,用些陰招,不打草驚蛇。

畢竟,誰也不願將自己家族綁在袁遺的身上,跟他一起陪葬。

就算是他們現在不能公開反叛袁遺,但是暗中與劉儉暗通,交換情報,表示效忠,這點對他們來說是非常必要的。

能內部消化就內部消化了。

孫策確實是豪勇之輩,但是現在他在益州沒有什麼根基,而這些兵馬多是各大豪強所提供出來的,孫策縱然能夠以威壓收服他們於一時,他們又豈能長久的在孫策麾下為他效命呢?

但是,劉儉卻並不給他思索的機會!

劉儉要一鼓作氣的收復益州。

但孫策偏偏既不向袁遺表示錯誤,也不轉投劉儉。

不過,相比於漢軍的驚訝,吳懿的不戰而降對於整個益州的震盪來說,是顛覆性的!

特別是劉儉的情報網極為完善,其偵查能力也相當之強,他很快就得知了吳懿軍與孫策軍的情況。

如今,益州軍和孫策因為孫策擊殺高沛的事情,開始有了內訌,在這種內外交困的情況下,他們又如何能是劉儉的對手?

因為劉儉派人開始向吳懿表示了招攬之意。

他就是在涪水關擁兵自重,同時對於吳懿所率領的兵將絲毫不懼。

現在的孫策能夠往哪裡去呢?

誰也比不了!

於是,漢軍這邊還在雒城外打造攻城器械的時候,雒城之內,吳懿已經開啟城門向漢軍表示願意投降了。

然後,袁遺下令,派遣使者前往涪水關向孫策問罪。

若是換成別人,或許對於投降劉儉這件事還會左右權衡利弊,但吳懿不一樣,畢竟中間有劉焉這層關係。

特別是劉儉,這些年的風評實在是很好,但凡是投降到他麾下的人,只要是遵循著他畫下的道道做事,無一不會被受到重用。

這也太重視自己了!

要投降?

早說啊!

這器械打造了一堆。

後來劉焉病死,他的後代被袁遺驅逐到南中,吳懿無奈之下只能向袁遺歸降,而吳懿在東州士中的身份頗高,所以他投降袁遺也就導致很多劉焉的舊部向袁遺投降。

但是他們現在處於內訌的情況下,在面對北軍突然出其不意的進攻,整個涪水關的作戰系統自然就亂成了一鍋粥。

況且他面對的人,劉儉代表的乃是大漢朝的正統,而且劉儉昔日也與他的舊主劉焉相善。

現在他既沒有辦法投降劉儉,又沒有辦法返回荊州,而在益州這裡,他又成了一個反覆無常的小人,這蜀中可以說是要沒有他的容身之地了。

可以說,袁遺和孫策這兩個人都多少有點兒不正常。

而孫策這個人多少也有些問題。

於是劉儉不再遲疑,即刻命令張飛、呂布率軍對已經開始呈現內亂的涪水關展開了猛烈的進攻。

身為東州士當中的傑出代表,吳懿也自然知道,現在對於他來說,投降劉儉才是對自己和自己家族最好的選擇。

孫策這個最高將領在他們眼中,只是一種象徵性的存在,卻並不實際。

怎麼問袁紹要了這麼個瘋子?

還沒等見劉儉的面,吳懿就被他深深的給感動了。

他的想法就是,吳懿若是敢來奪自己的兵權,那自己就趁勢把吳懿也給殺了,然後將吳懿的兵馬也給奪了。

這就是大漢丞相的魅力之所在啊。

白忙活了!

這一下子,漢軍的主要將領都懵了。

吳懿原本就是東州士,當年隨同劉焉一起來益州的。

他們很多人已經暗中與吳懿一方的人勾連,意圖獻出涪水關交給吳懿,裡應外合,擊殺孫策。

袁遺這個人行事實在是太過迂腐了,在這種情況下,怎麼可以還這麼大張旗鼓的向孫策問罪?這不是擺明了把孫策往外面推,讓他跟自己作對嗎?

益州若是鐵板一塊兒,想要防住劉儉,說白了都挺困難。

於是,吳懿開始向劉儉表示,願意歸順。

說實話,他心中也很是迷茫。

哪曾想,吳懿剛剛向劉儉表示歸順之心,劉儉那邊就立刻送來書信,表示願意敕封吳懿為討逆將軍,高陽鄉侯。

正常情況下,若是換成旁人,再看清了風聲之後,應該先向袁遺表示臣服,陳明利害,向袁遺表示服軟,陳明形勢之危機,希望袁遺能夠暫時安撫住益州豪強的情緒,如果不行,就是轉頭投靠劉儉,保全自身。

他一面派遣手下人收取蜀郡和犍為郡的各處縣城,一面讓張任和嚴顏代表朝廷向著蜀中內部的各大家族發去招降書。

而已經退守到雒城的吳懿,現在心中也充滿了矛盾之情。

孫家軍和吳懿的益州軍此刻根本沒有能力應對北方軍強烈的猛攻。

他沒有辦法長期的養這些兵!

畢竟,孫策沒有過多的糧草,也沒有掌控益州的賦稅,也沒有名正言順的位置。

益州現在等於內亂了。

除非那些豪強作死,非要跟劉儉的政策對著幹,不然劉儉對待每一個人都是非常好的,不管他是不是降將。

但事實上,吳懿本人對於袁遺並沒有多高的忠誠心。

孫家軍固然是聽從孫策的指揮,但是其他的益州軍隊,他們有的人認為孫策是敵人,有的人認為孫策是朋友。

於是,袁遺只能再次下令,讓益州本土的豪強再次派出徒戶以及族中的豪傑再次組成一支軍隊,這次,他讓這些年來在益州頗有威望的,但卻屬於東州士的吳懿作為統帥軍隊之人,大軍再次浩浩蕩蕩的前往涪水關去接掌孫策的兵權。

手下將領一而再再而三的投降,試問他的益州,還如何能夠守護的長久呢?

雒城一失,漢軍即將逼向綿竹,進入成都平原!

這已經打到自己心臟的位置了!

對於袁遺而言,這是大廈將傾了。

益州,完了!

(本章完)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靈異復甦:時代終焉

雲中海

末世降臨:大三實習生見聞錄

去虐文裡賣喜糖

夢醒了,

喜歡黑小豆的阿小英

他止於她

不予以鴿

有一束光,是你

清秋的寶

誰讓他斬妖的!

我沒水了